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2073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

《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

第2节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的特点3

第2章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4

第1节教师过于控制,降低幼儿探究活动兴趣4

第2节教师过于追求一致性,探究活动缺乏创造性5

第3节幼儿探究性合作没有深入进行5

第3章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6

第1节激发幼儿探究学习兴趣6

第2节营造幼儿探究学习氛围7

第3节引导幼儿合作探究学习8

结语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第1章探究性活动的概述

第1节探究性活动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获得发展的。

探究是一个问问题、设计假设、寻找答案的过程,按照杜威所说,探究是对任何一种信念或假设的知识进行的积极、持续、审慎的思考,而支持这种信念或知识的证据,以及这种信念或知识可能得出的进一步结果,便是这种思考的根据。

关于探究性活动,袁军在其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指出,探究性活动的目的一般是通过使用解释、证据、推论和概括来证实信念。

探究性活动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

心念、理智化、假设、推理和检验假设。

在心念阶段,面对困难时心理不断闪现出可能有用的解决办法,可以认为是发现阶段;

在理智化阶段,进行更系统、更合乎理智的思考,对问题作出界定;

在假设阶段,进行工作假设;

在推理阶段,将各种主要联系起来,并探讨所作假设的逻辑内涵;

在检验假设阶段,进行假设的证实、检验或拒绝。

[1]钟启泉在《现代教学论发展》中指出探究性活动是一种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

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

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2]张宪冰在《幼儿探究性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幼儿探究性活动指的是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主要依靠直接经验自己进行探索、得出结论,并以多种方式表达结论,从而获得有关周围世界的经验,提高初步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

[3]尹淑萍在《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初探》一文中指出,作为教师应该扮演好一个“授人以渔”的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关注活动过程中幼儿发展,提升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效益,尤其是要让幼儿从探究性活动当中获得学习的兴趣,让幼儿更好地成长。

[4]

综合以上理论研究,可以发现,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幼儿自主的对自然事物、身边现象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分析、发现事物的规律,并逐步掌握恰当的探究方法,形成基本的科学概念和态度。

探究学习能力是幼儿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科学概念是幼儿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态度是发展探究能力的最基本的心理态势。

第2节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的特点

语文教学是幼儿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方面,需要开展相应的探究性活动,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切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有着相应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注重活动的实践性、以问题或项目为探究性活动的载体、强调幼儿的探究过程及在探究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1.3.1注重活动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的基本特点之一。

在语文探究性活动中,幼儿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了解一些事物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例如,当幼儿不理解书本中动物的叫声时,可以在课余之时,对大自然中的一些动物进行观察,了解这些动物的叫喊声。

1.3.2以问题或项目为探究性活动的载体

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是以课题、主题或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的,它强调从幼儿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专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幼儿探究性活动的基本流程,幼儿的探究能力能力培养都是以通过问题来进行的。

1.3.3强调幼儿的探究过程及在探究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重在幼儿探究新事物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其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都能有效提高。

不仅重视探究活动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

其重点不在于科学探究,而在于学习,学习探究的方法,经历探究的过程,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幼儿来说,有创新的科学探究结论不是终极目的,经历过程、丰富经验、增强体验才是目的。

1.3.4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最显著的特征。

自主性的实质是通过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来充分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促使幼儿在探究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探究的对象,在其探究活动中获取新知识,教师在一旁主要起着指导和协助的作用。

第2章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语文科目的创设对幼儿的言语表达、词句理解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幼儿来说,有的语句意思显得过于抽象、深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性,老师则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创设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情境,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但是,在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方面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幼儿语文教学工作受到相应的影响。

第1节教师过于控制,降低幼儿探究活动兴趣

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让幼儿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探索活动,从中获得亲身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学习与生活中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获取知识的兴趣。

[5]当前幼儿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即使增加了很多探究性活动,活动中有相应的操作、实验和探究,但往往是教师高控制下的研究。

幼儿长期处在这种约束下,则会渐渐对其研究的活动失去了相应的兴趣。

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活动时,虽然有时是站在幼儿角度去思考,但大多数还是根据自己的思考来设定相应的语文教学探究活动,至于幼儿真正喜欢探究什么,怎么探究却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这种强制态度则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幼儿对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此外,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过多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工作,使得整个探究性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很少,多以教师控制为主,这种教学方式,难以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使得学生难以从教学课堂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导致幼儿探究活动兴趣不断降低。

第2节教师过于追求一致性,探究活动缺乏创造性

教师普遍的认为,只有幼儿的艺术感受与表现才可以多样化、个性化、但针对语文教育中则最后只能有一个正确答案,在其探究的过程中,排斥幼儿存在“错误”的想法和做法。

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教师习惯于讲解、示范、幼儿进行模仿等方法,忽视幼儿的主动想象能力。

长此以往,幼儿逐渐适应了老师的讲解、自身只是起一个模仿的作用,而且当某个幼儿说出了探究结果时,其他的幼儿也开始跟着附和,并没有在其中多一份自己的思考,这种行为习惯容易使幼儿养成“随大流”的习惯,探究过程千篇一律,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过程缺乏足够的新颖、幼儿的创新思维得不到激发,自己的“错误”想法等也得不到大家的认同,慢慢地消磨掉幼儿在语文教学探究性活动中表现出的热情以及独一无二的想法,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思维。

而语文教学工作的目的,并不是让幼儿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而是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与感知能力,在这种追求一致性的教学方式的主导之下,幼儿的创造能力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导致教学课堂难以营造良好的活泼氛围,教学工作的成效也将会难以得到提升。

第3节幼儿探究性合作没有深入进行

幼儿在日常交往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当这种现象移到语文教学领域课堂探究性活动中,也同样的导致幼儿与同伴之间不会协商、不能合理分工,双方没有平等交流的意识。

幼儿们则不能全心全力的去表现自己,使得探究性活动仅仅只停在表面。

与此同时,在幼儿语文教学领域的探究性活动中,语文教师并没有加强对幼儿的关注,使得幼儿难以在教师的激励之下参与探究性活动,造成幼儿探究性合作没有深入进行,影响到整体探究性活动的成效。

在幼儿语文教学领域的探究性活动中,幼儿的参与非常重要,而幼儿参与的形式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很多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探究性活动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重视幼儿探究性合作,使得幼儿之间的交流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对语文教学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也会随之不断降低,不利于探究性活动的开展。

由于语文教师对幼儿的重视不够,使得幼儿探究性合作难以深入进行,这种探究性活动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也会随之不断降低。

第3章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第1节激发幼儿探究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新事物的最大动力。

它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性动机,它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进行,而不需要理智情感来控制,对学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1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来设置相应的探究性活动

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来设置相应的探究性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敏锐的观察幼儿的兴趣,然后根据幼儿愿意的经验水平和教育目标生成教育活动。

幼儿对事物产生兴趣时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较长时间地观察、注视或摆弄某种东西;

对某一事物产生疑惑,并试图寻求解答;

主动提出参与的要求,表现出兴奋的情绪等。

当发现幼儿有这类情况时,教师对此引起重视,尽可能在幼儿兴趣、原有经验和教育目标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为幼儿生成新的教育活动。

具体做法是:

教师心中对幼儿原有经验和教育目标有所把握,把幼儿的兴趣作为一个内容,再根据前两者选择具体的教育活动,这一活动既要适合幼儿目前的发展水平,又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5]

1.2提供种类多样的活动形式

教师要提供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活动。

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幼儿具有选择的自由,幼儿之间的差异得到尊重,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这是激发探究兴趣的前提条件;

幼儿之间、幼儿自身不同的兴趣需要得到了满足,这是激发探究兴趣的有力保证;

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活动,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收外界的知识,每个幼儿都能从中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激发探究兴趣的动力。

多样性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调查活动、建构活动和角色游戏等。

调查活动主要涉及问问题、估算、假设、实验、探险和实物操作等行动性活动;

观察、倾听、阅读、看图片等接受性活动。

建构活动主要包含绘画、剪纸、粘贴等制作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为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带来新的体验。

通过提供种类多样的活动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教学探索的对象,最大化地利用周围的教学资源来开展探究性活动,这样,幼儿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大量的采用探究性学习的形式使得幼儿更好的理解语文学科中的抽象知识体系,以此来激发幼儿语文学习的兴趣。

第2节营造幼儿探究学习氛围

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能使幼儿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动放松,从而在活动中更能激发大脑潜意识中的积极性、创造性。

处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幼儿们的学习习惯和爱好兴趣也很容易达成一致,有助于幼儿能互相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学习。

此外,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生活在温暖、支持气氛中的幼儿,容易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学习效果。

[6]

2.1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般来说,具有某种特定社会角色的社会成员(如老师)与他的社会生活领域的主要对象(如儿童)相比,具有一定的“社会优势”。

[7]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优势会增加幼儿的压迫感,使幼儿不能在探究活动中真实的表现自我,因此教师首先要与幼儿之间建立平等的交往关系,与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理解和沟通,让幼儿在此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放开,表现出真实的一面,以便在其探究活动中更好的展现自己,更好的发倔自身的探究能力。

2.2适当的宽容幼儿的“错误”想法和做法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导致其在思维上还不够成熟,脑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成人无法理解的想法和做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一味的去呵斥幼儿,消除幼儿的积极性,而应该适当的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错误”做法,从态度上接纳幼儿的这些行为,尊重幼儿人格的需要。

幼儿的“错误”想法和做法的存在恰恰就是其发展水平的真实表现。

在幼儿的世界里,他们正是在用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去看待事物,自身并没有认为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对于幼儿而言,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去探究新事物,才能使其更好的发展。

教师在态度上接纳幼儿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并不是其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以幼儿“错误”的行为作为探究点,对幼儿的“错误”作出发展性反应,生成新的探究活动,从而增强教师行为的教育性,促进幼儿的发展。

2.3挖掘每个幼儿探究的价值

美国幼教协会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是具有自己的人格、学习方式和家庭背景以及个人成长类型和进度的独特个体,要尊重每一个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权利,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并给予他充分的发展空间。

[8]幼儿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导致其在探究活动中也呈现不同的能力上的差异,教师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于一些表现能力差的幼儿,教师要耐心的给予其指导,尊重幼儿,努力的挖掘出每个幼儿的潜在探究能力,使幼儿能更好的适应这些不同的探究活动。

在探究性活动教学中,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不需要急切帮助幼儿解答疑问,而是创设机会,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这种探究性的教学,不仅帮助幼儿解决了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能够挖掘每个幼儿探究的价值,从而营造良好的幼儿探究学习氛围。

第3节引导幼儿合作探究学习

幼儿的探究学习包括合作探究和个体探究。

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人分工承担不同的责任而共同从事或完成的某项活动。

合作是提高幼儿认知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有效方式。

幼儿可以学习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的表达自己对一些现象的看法;

可以学习借鉴他人的解决事情的有效方法;

可以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某个任务等。

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幼儿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幼儿园中,幼儿普遍被分成小组来活动,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被老师特定地安排好的,要求他们独立完成。

教师要想更好的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不妨采用相关的步骤逐步对幼儿进行培养。

3.1提供适当的合作任务

当幼儿们面临的困难有一定的难度时,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则就需要幼儿们共同努力,合作来完成。

如:

制作汽车,由教师提供四个颜色不同的车身,大小、颜色不同的车灯、车轮,长短不一的保险杠,功能、用法不同的粘贴工具。

这种人物需要幼儿从各种材料中进行选择、比较,甚至是改造,例如各部件的颜色要协调,又要对个材料进行加工,使其达到组合的目的,这些任务的完成,则必须要幼儿们互相配合、协调才行。

[9]例如:

在《找春天》教学中,教师鼓励幼儿去大自然找春天,把春天带进教室,分为以下几个小步骤:

活动一:

鼓励大家在大自然中找春天,并把找春天的过程写在日记中;

把自己找到的春天带到课堂中来,和同学们分享春天的快乐。

活动二:

幼儿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说出自己找到的春天的过程,并派一个代表在台前分享自己是如何找到春天的。

活动三:

交流完之后,教师交幼儿认读生字,标出自然段,正确地朗读课文。

再联系课文,教师提出三个问题:

1.文中“有趣的作业”指的是什么?

2.课文最后老师为什么满意的笑了?

3.阅读课文,探究文中的找春天是怎么把活动有条理地记录下来的。

教师鼓励大家自由探讨,共同合作。

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想通过幼儿自主探究,挖掘出文中的有效信息,提高幼儿敏锐的观察力。

3.2确立合作小组,建立分工

合作的小组并不是随机分配而成的,而是根据具体原则和情况结合起来,尽量做到既坚持原则,又符合实际需要。

在“制作火车”活动中,教师考虑到幼儿的意愿,根据幼儿不同的选择对此分工进行调换。

分工既有利于幼儿之间良好的配合,又会使幼儿在担任任务角色中体验新奇感、责任感和成就感。

幼儿的分工有时可以根据个人的擅长领域、兴趣爱好等自由进行分工。

3.3深入进行合作探究

为促进幼儿合作探究的深入进行,教师首先要明确幼儿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引导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幼儿的合作探究形式主要有三种:

交流与分享、认知冲突与协调、支持与帮助。

交流与分享:

交流是与社会的互动,也是信息的共享。

由于每个幼儿原有经验不同、认知方式不同,即使围绕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时,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想法和经验。

呈现出不同的信息。

“信息共享使得对问题的研究可能会有一个更高一些的起点,也使所有参与者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认知,而成为群体认知的结晶,一种社会经验的个人化。

”[10]

认知冲突与协调:

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幼儿之间难免会产生认知冲突,都坚持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之间的认知冲突是观点的交流,智慧的探讨,一种切磋,一种合作。

幼儿既可以反思自己的观点,又可以理解和接受别人的观点,协调自己与他人的认识。

支持与帮助:

合作中的帮助不是代劳、代替,而是建议、写作和指导。

为了更好的促进这三种形式的进行深入的合作探究,教师还要在日常探究性活动中加强指导,处理好合作探究与个体探究之间的关系。

还要尊重幼儿在其活动中有着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即使在成年人看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但还是要适当的宽容与接纳。

结语

探究性活动的开展对幼儿的想象力的激发、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活动自身呈现出不同于探究学习的特质。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语文教师需要在活动中运用一定的指导策略。

教师在幼儿语文教学领域探究性活动中可以运用激发探究兴趣、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合作探究的策略,几者之间相互配合,运用过程中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培养幼儿探究能力。

总之,探究性活动在幼儿语文教学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是一步就能改善到位,而需要社会、学校、幼儿三者之间相互磨合,相互学习,才能有待进一步改善。

致谢

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教师**老师。

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我得到了*老师精心指导,,*老师精心指导,认真负责,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几乎每周都检查我的进度,督导我,对我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老师不仅给予我课题上的帮助,有时还对我进行思想教育,助我缓解情绪,给我鼓励。

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尊敬的导师*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

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院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与协助!

你们的督促、鼓励,成为我完成毕业论文的巨大的动力。

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你们!

参考文献

[1]袁军主编: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136)

[2]钟启泉编译:

《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363)

[3]张宪冰.幼儿探究性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D].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2002.

[4]尹淑萍.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初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07).

[5]王萍;

张婧.试一试才知道—探究性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预操作的实践研究[J].山东教育,2010(12).

[6]唐雪梅.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6).

[7]张博.走向对话的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2001(01)

[8]李季湄.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1999(05)

[9]徐春燕.在合作中学习合作——一次“制作汽车”的活动[J].学前教育,2001(02)

[10]冯晓霞,毛允燕.合作探究——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J].学前教育,200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