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1844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请说一说。

生1:

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

铺地用的方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

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

2.探索长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

拿几张长方形的纸,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看看长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并演示出自己的探索过程。

长方形有四条边,而且对边相等,我是通过测量发现的。

我通过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我用三角板测量,发现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4:

我把长方形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这样四个角就叠在一起了,用三角板量一次,就可以知道四个角都是直角。

3.认识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

你身边哪个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

指出它的长和宽。

两人一组,互相交流。

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指出它的长和宽。

4.探索正方形的特征。

动手操作:

从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演示汇报:

自己是怎样剪的。

你发现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用直尺测量,发现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沿正方形的对角线对折,测量一次,可以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5.认识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指出它的边长。

两人一组交流。

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正方形。

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你认为长方形对边相等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有没有关系?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1.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2题。

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完成练习,再利用实物投影演示。

2.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动手操作,集体汇报。

通过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4.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5题。

分小组完成,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5.教材第38页“想想做做”第6题。

猜一猜,小兔子的后面可能藏的是什么图形。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第1题:

略 第2题:

第1个和第3个三角形尺能拼成一个长方形,第1个和第4个三角尺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2.略

3.4 2 3

4.略

5.略

思维训练

长方形

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1.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画,引出对旧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2.创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习。

3.在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出示钉子板,加强学生对图形的感知,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上台展示自己。

4.让学生走出教室,带上纸和笔,把自己看到的平面图形记下来。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5.数学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将它看作是一种文化,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教材先让学生在教室或类似的生活场景里找一找:

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

再引导学生通过将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然后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认识长方形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体会长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材第39~42页的内容。

1.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1.理解周长的含义。

2.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形状不同的叶子,细线,水彩笔,三角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6个。

量一量,想一想,填一填。

1.认识周长。

(1)出示书签的图片。

同学们能画出每张书签的边线吗?

同学们,沿着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2)打开教材39页,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

求周长就要先测量出各边的长度。

(3)教材第39页“试一试”。

出示树叶。

一只小蚂蚁想围着这片树叶爬一圈,你知道它应该怎样爬吗?

请你在叶子上画出来。

你知道自己画的这条线的长是多少吗?

你是怎样测量的?

要注意什么?

小组探索完成,然后汇报。

(4)练习。

①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1题。

分小组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②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在小组里交流。

讲评学生的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③教材第40页“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完成,全班交流。

2.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3。

教师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动脑筋想一想,再试着算一算。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把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求出周长。

28+15+28+15=86(米)

长方形对边相等,可以用两个长加上两个宽求周长。

28+28+15+15=86(米)

长方形对边相等,分别算出两个长和宽,再相加求出周长。

28×

2=56(米)  15×

2=30(米)  56+30=86(米)

长方形对边相等,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乘2求出周长。

28+15=43(米)  43×

2=86(米)

(3)讲评算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

说说理由。

在小组里说说长方形周长可以怎样计算。

(4)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一、二幅图。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正方形的周长。

(1)教材第42页“试一试”。

动脑筋想一想,试着算一算,可以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方法。

25+25+25+25=100(厘米)

25×

4=100(厘米)

在小组里说一说正方形周长可以怎样计算。

(4)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三幅图。

1.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动手操作,可以组内讨论。

(2)全班交流。

2.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全班汇报。

  墙边有长方形花圃,长4米,宽3米,为了保护这些花草,给花圃建造栅栏,栅栏长多少米?

(长边靠墙)

1.第一幅图需要测出长和宽,长是5cm,宽是2cm。

周长:

5+2=7(cm) 7×

2=14(cm) 第二幅图需要测出长和宽,长是3cm,宽是3cm。

4=12(cm)

2.80×

4=320(厘米)

4+3×

2=10(米)或4+3+3=10(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42页“想想做做”

1.(6+3)×

2=18(cm) (3+4)×

2=14(m) 3×

4=12(dm)

3.(55+35)×

2=180(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相对比较弱,而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本节课利用学生们喜爱的书签和熟悉的篮球场导入新课,让学生指出它的周长和说出长方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动手操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

本次教学中借助指出书签一周的边线这一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先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需要花边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然后动手测量算出长度,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最后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这样理解以后学生更容易接受。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

对于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以及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说一说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算法,应该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计算。

算出结果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有什么道理,为什么这样算。

在学生汇报他们各自的算法后,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再让学生比一比,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在学会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试一试”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算出结果后,在小组里交流并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应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算法不能灌输给学生,更不需要揭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练习六

教材第43~45页的内容。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会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实物投影仪,一根细线,三个长4cm、宽3cm的长方形。

1.复习概念。

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

什么样的图形是正方形?

2.教材第43页第1题。

两人一组合作完成,集体汇报。

3.教材第43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实物投影仪展示。

4.教材第43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汇报。

5.教材第43页第4题。

组织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思路。

6.教材第43页第5题。

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利用实物投影仪集体汇报。

7.教材第44页第6题。

学生独立思考;

说出自己的思路。

8.教材第44页第11题。

先动手操作,然后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师:

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你知道为什么吗?

用三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周长可能是多少厘米?

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所有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4×

4=16(厘米) (6+4)×

2=20(厘米) (5+6)×

2=22(厘米)

4.40+30+50=120(cm) 25×

4=100(cm) (20+15)×

2=70(m)

5.(6+9)×

2=30(米)

6.9×

4=36(厘米)

7.(10+6)×

2=32(厘米) 画正方形略,所画正方形的边长是32÷

4=8(厘米)。

8.

(1)(6+3)×

2=18(厘米) 

(2)4×

4=16(厘米) (8+2)×

2=20(厘米)

方法一:

  长:

3=12(厘米)

(12+3)×

2=15×

2=30(厘米)

  方法二:

3=9(厘米)

(9+4)×

2=26(厘米)

7.略

8.39 45 72 65 52 84 36 30

9.6×

3=18(厘米) (18+6)×

2=48(厘米)

10.(8+5)×

2=26(米) 5+8+5=18(米)

思考题

4=20(厘米)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

教材在编排时注意到练习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由浅入深,逐步拓展。

第1题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练习,用来进一步明确有关的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2、第3题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变式练习,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理解。

第4、第5题考察的是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可以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周长的含义,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1题计算拼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换,关注原来图形的周长和拼成的图形的周长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推理能力。

最后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周长是多少

教材第46、第47页的内容。

1.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

2.通过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等活动,体会解决一个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估一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体会周长的含义,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

6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方格纸。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活动课,看看哪些同学能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参加活动。

1.拼一拼。

用你手中的小正方形拼成你喜欢的图形。

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

你还能拼出怎样的图形?

拼成的图形周长各是多少厘米?

小组交流。

2.比一比。

左边两个图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

生:

第一幅图是(5+6)×

第一个图形是规则的长方体,但第二个和第三个图形是不规则的。

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边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呢?

学生汇报:

4+2+2+3+6+5=22(厘米)

有不同算法吗?

把上面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周长不发生变化。

(5+6)×

第三个图形的周长大家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画一画。

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是20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学生自己动手,交流画法。

教师循堂指正。

4.量一量。

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图,它们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厘米?

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估计   厘米        估计   厘米 

             实际   厘米        实际   厘米 

估计得怎么样?

小组完成后交流做法,并集体订正。

大家玩得高兴吗?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说给大家听。

还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设计其他活动。

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课程目标是:

突出“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从而拓展“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背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以真正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

2.本堂课学生通过用小正方形拼一拼、比一比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等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这是一次实践活动。

教材设计了用小正方形拼一拼并计算相应图形的周长,以及比一比、画一画、估一估、量一量等丰富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认识,同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根据教材的安排,本次实践活动宜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教师要准备充分的活动材料,并组织好小组活动,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要引导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动脑思考,并注意相互交流,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听一听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逐步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

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比较完整地表达出来,在操作实践和交流讨论中学会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拓展自己的思维。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