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辉观江苑铁塔保护措施补充勘察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1747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辉观江苑铁塔保护措施补充勘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金辉观江苑铁塔保护措施补充勘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金辉观江苑铁塔保护措施补充勘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金辉观江苑铁塔保护措施补充勘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金辉观江苑铁塔保护措施补充勘察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辉观江苑铁塔保护措施补充勘察报告Word格式.docx

《金辉观江苑铁塔保护措施补充勘察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辉观江苑铁塔保护措施补充勘察报告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辉观江苑铁塔保护措施补充勘察报告Word格式.docx

1.2目的任务1

1.3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规范2

1.4勘察工作概况及完成工作量2

2自然地理4

2.1交通位置4

2.2气象水文4

3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5

3.1地形地貌5

3.2地质构造5

3.3地层岩性5

3.4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6

3.5水文地质条件7

3.6不良地质作用7

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8

4.1土层8

4.2岩石8

4.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9

5岩土工程分析评价9

5.1场地环境工程影响评价9

5.2地震效应评价10

5.3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11

5.4边坡防治措施建议14

5.6岩土设计参数14

6结论及建议16

附图目录

顺序号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1

1-1

金辉.观江苑铁塔保护措施补充勘察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

500

2

2-1~2-4

金辉.观江苑铁塔保护措施补充勘察工程地质剖面图(1-1’~4-4’)

200

3

3-1~3-6

金辉.观江苑铁塔保护措施补充勘察钻孔柱状图(BK1~BK6)

100

1前言

1.1任务由来及工程概况

融侨锦江(重庆)房地产有限公司(甲方)拟在重庆市南岸区融侨半岛(菜园坝大桥南岸)修建云满庭C区二期工程(观江苑),我院于2011年9月对该项目进行详细勘察,并于2011年11月提交送审合格的报告,报告中主要结论为该场地四周边坡进行有效治理后适宜该项目的修建。

其中该项目的南西侧有一个110KV高压线铁杆,距离开挖红线较近,该高压线铁杆的保护措施专项论证会于2014年8月1日举行,设计方案为锚索支挡,专家意见为需对该高压线铁杆范围作补充勘察,并提出锚索支护的可行性结论,现甲方委托我院(乙方)对该110KV高压铁塔保护措施方案进行补充勘察,为保护措施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工程建设场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融侨半岛(菜园坝大桥南岸),为110KV输变电线路塔杆,坐标:

X=66090.5595,Y=62257.4385,塔杆为圆形,采用的桩基础,以中等风化带基岩作持力层,塔杆的东侧为云满庭C区二期工程(观江苑)用地红线,需开挖至316~314.2m标高,即将会形成最高约15m的边坡,塔杆位于边坡坡顶,距离边坡边缘约7m,在边坡破裂角影响范围内,设计采用锚索支护,间距为3*3m。

1.2目的任务

根据现行的勘察规范和勘察任务委托书要求,本次勘察的目的任务为:

(1)补充查明铁塔边坡部位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对边坡的影响;

(2)补充查明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岩土层结构及水文地质条件;

(3)补充对铁塔东侧拟开挖云满庭(C区)二期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锚索支护方案是否可行。

1.3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规范

1.3.1勘察工作依据

(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

(2)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

(3)甲方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布置图(1:

500)

1.3.2本次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及相关规范规程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6)其它相关规范规程。

参考规范及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

《云满庭C区二期工程(观江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4勘察工作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和甲方的技术委托书要求,结合场地实际,此工程确定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按规范要求,本次勘察根据场地情况及边坡支护特点,沿支挡结构位置布置钻孔3个,边坡坡顶外布置钻孔3个,共计6个,钻孔间距15~20m。

(1)工程地质测绘

根据甲方提供的1:

5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面积约0.007Km2。

采用追索法与穿越法相结合将各地质界限、岩层产状、节理裂隙、不良地质作用等测绘到1:

500地形图上。

(2)工程测量

以甲方提供的1∶500总平面布置图(该图坐标系为重庆市独立坐标,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作为本次勘察的工作底图,以控制点N02026和N02027作为本次测量起算点,在各点设仪器检查其各点坐标和高程均能满足本次测量要求。

在1:

500总平面布置图上图解各钻孔坐标,图解求得各钻孔坐标,在各相应控制点上设站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放出各钻孔。

待各钻孔施工完毕,在相应控制点上设站采用极坐标法定测各钻孔,用三角高程法测得各钻孔高程。

全站仪配合跟踪杆实测各剖面。

(3)钻探

我院于2014年8月7日组织2台100型钻机进场施工,直至2014年8月9日结束野外工作,进尺103.28m.。

本次勘察钻探全孔采取岩(土)芯,岩(土)层采取率:

土层回次采取率68.9~71.8%,基岩回次采取率约73.2~92.5%,各孔按相关规范要求控制钻探深度。

(4)岩土测试

测试:

由于本次补充勘察场地内岩性与详勘时相同,且为同一套地层,故本次勘察未采取岩样进行测试,可直接利用详勘报告中的岩土测试成果。

(5)水文地质

全部钻孔均在终孔后抽干钻探循环水,24小时后再观测其地下水恢复水位,计6个孔。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表2

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

km2

0.007

工程钻探

完成钻孔及进尺

个/m

6/103.28m

工程测量

定测钻孔

6

图根点

剖面测量

条/m

4/214

水文工作

水位观测

70

本次勘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程执行,各项工作均能满足甲方委托施工勘察内容要求。

本报告的所有图件均采用重庆川东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编制的工程地质勘察CAD1.0软件绘制。

本次勘察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如表2。

2自然地理

2.1交通位置

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融侨半岛(菜园坝大桥南岸),有公路直达场地,交通方便。

2.2气象水文

拟建场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较少的气候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8.3℃,最热月(8月),极端最高气温44.3℃(2006年8月15日),多年年平均气温27.5℃,最冷月(1月),极端最低气温-1.8℃(1925年12月15日)。

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雨量1185mm,多年最大年降雨量1990.0mm,多年最小年降雨量783.2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常有雷阵暴雨。

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mm。

春冬多雾,雾日最长达148天。

因大气污染,时有酸雨、酸雾发生。

常年风速较小,年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8.4m/s,以偏西北风为主。

场区气候全年可施工作业。

根据长江委长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00年6月提交的《重庆市轻轨新线一期工程----水文分析成果》,该段在三峡水库运行100年后的百年一遇洪水位为197.90m,三峡水库建成后,水位一般保持在145m左右。

建设场地标高301.33~328.33m,高于长江水位,因此长江水对场地无影响。

3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场区地形较平坦开阔,地表覆盖人工填土。

地形坡度角约1°

~7°

,场区四周局部回填呈陡坎。

场地最低点320.14m(BK5),最高点325.92m(BK2),相对高差为5.78m。

3.2地质构造

据区域资料与现场地面地质调查,勘察区位于重庆向斜轴部。

通过场地南侧温泉池背后基岩露头调查,场地地层为单斜岩层,岩层产状115°

∠9°

据基岩出露处调查,岩体中发育有3组裂隙:

①组:

倾向230°

,倾角55°

~65°

,裂隙宽2~3mm,局部充填有粘土及岩屑,间距大于1m,延伸长度1~1.8m,结构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②组:

倾向290°

,倾角75°

~85°

,裂隙宽1~3mm,局部充填有粘土及岩屑,间距大于1m,延伸长度1~1.6m,结构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③组:

倾向170°

,倾角58°

,裂隙宽1~3mm,无充填,间距大于1m,延伸长度1~1.6m,结构面结合很差,属硬性结构面。

场区节理发育一般,附近无断层破碎带通过,地质构造简单。

3.3地层岩性

拟建场地揭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Q4)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及沙溪庙组(J2s)的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粉砂岩。

3.3.1土层

(1)、素填土(Q4ml):

分布于整个场地,杂色,松散,稍湿,主要成分砂、泥岩碎石及部分砖瓦碎片,粒径5~140mm,含量约20%,余下为粉质粘土及少许细砂组成,回填时间约5年,钻探时候局部易垮孔。

根据钻探揭露,素填土厚度1.60m(BK6)~3.00m(BK5)。

(2)、粉质粘土(Q4el+dl):

残坡积成因,分布于填土下部,厚度较小。

多为紫红色,可~硬塑状,无摇震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本次钻探仅BK5揭露,揭露厚度约1.90m。

3.3.2岩石(J2s)

(1)泥岩(J2s-Ms):

砖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场地内各个钻孔均有揭露,为场地主要要岩层,钻孔揭露单层厚7.90(BK4)~15.60m(BK1,未揭穿)。

(2)砂岩(J2s-Ss):

浅灰白色,青灰色,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钙泥质胶结。

场地内钻孔均有揭露,为场地次要岩层,钻探揭露单层厚度为1.50(BK1)~5.05m(BK5,未揭穿)。

各孔岩土层厚度高程统计于表3。

3.4基岩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基岩埋深0.00m(BK1、BK2等)~4.10m(BK4),基岩顶面标高316.06m(BK4)~325.92m(BK2)。

各剖面相邻钻孔间基岩面坡度角2~45°

按《GB50021-2001,2009版》规范将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

强风化带:

岩芯破碎,多呈块状、柱状及少量饼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较软。

厚度1.40m(BK4、BK6)~2.30m(BK3)。

中等风化带:

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存在碎块状,岩质较新鲜且较硬,手难折断岩芯块。

中等风化带埋深1.50m(BK1)~5.50m(BK4),顶界标高314.66m(BK4)~324.21m(BK1)。

3.5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地形较平坦开阔。

场地上覆填土为透水层,有利于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下渗,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为弱透水层。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上层滞水和赋存于基岩风化层中的少量孔隙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a、第四系松散层类孔隙水

松散层类孔隙水集中分布于全新统第四系素填土中,其富水性因填土厚度和密实度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b、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分两个亚类。

构造裂隙水分布零散,其特点是贯通性差,富水性贫乏。

风化裂隙水分布于强风化带中,其水量由风化带厚度决定,富水性贫乏。

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周围未见地表水体,场地四周也无地下水外渗。

基岩裂隙水数量相对较少,上层填土滞水具有随气候和降雨变化的显著特征,雨季有水,旱季干涸。

钻孔施工完毕抽干孔内循环水后,经24小时观测钻孔水位恢复情况,所有钻孔因上部土层滞水和钻探施工用水的存在而局部有少许的水位恢复,钻孔均为干孔。

综上所述,钻孔深度范围内无统一水位的地下水存在,但在雨季或长时间下雨情况下,在局部厚度较大的填土中的地下水会有增加。

结合场地条件和场地区经验判定场地水及土层对砼物具微腐蚀性。

3.6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内及周边无滑坡、泥石流、断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地质,其主要不良工程地质作用为场地内部高压铁塔,据介绍,该铁塔其基础形式为桩基础。

本次补充勘察主要目的即为该铁塔保护措施提供必要参数。

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4.1土层

(1)填土

场地局部有素填土覆盖,厚度分布不均,且厚度不大,故本次勘察未对填土进行原位测试,其力学性质可参考原详勘报告中重型动力触探的试验成果。

原详勘报告可知:

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经修正后的单孔锤击数的平均值7.14~11.19击,厚度加权平均值8.50击,单孔锤击数的变异系数0.15~0.293,加权平均值0.24。

根据试验结果,说明测试范围内素填土结构稍密。

动力触探试验局部变异系数大于0.20,表明该处素填土变异性中等,且根据钻探钻进及取芯情况分析,填土的均匀性较差,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2)粉质粘土

该土层分布于场地部分钻孔,位于填土之下,为未填筑前的原始地表土层,由于整个场地粉质粘土厚薄不均,分布不均,且厚度较小,因此未采样分析,也未进行原位测试。

4.2岩石

1、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本次勘察,利用原详勘报告中的实验结果。

中风化带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区间值20.3~44.8MPa,平均值33.8Mpa,标准值31.9MPa;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区间值14.7~36.9MPa,平均值26.1Mpa,标准值24.4MPa,软化系数0.77,为遇水不软化的较软岩。

中等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区间值6.3~9.4MPa,平均值7.8Mpa,标准值7.2MPa;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区间值3.9~5.9MPa,平均值4.9Mpa,标准值4.4MPa,软化系数0.62,为遇水软化的极软岩。

2、岩石物理性质

本次勘察利用详勘报告在ZK30、ZK39及ZK67孔取砂岩3组;

ZK53取泥岩1组作天然重度试验,

中风化带砂岩天然重度区间值23.93~24.66KN/m³

,天然重度平均值24.25KN/m³

中风化带砂质泥岩天然重度区间值24.98~25.56KN/m³

,天然重度平均值25.27KN/m³

中风化泥岩天然重度取24.94KN/m³

中风化粉砂岩天然重度取24.10KN/m³

3、岩石抗拉、抗剪试验

ZK53取泥岩1组作抗拉剪试验。

中风化带砂岩抗拉强度平均值为2.30MPa,标准值为2.04MPa;

抗剪强度指标(图解法):

tgφ平均值为1.08,φ=47.2°

,C平均值为5.55MPa。

中风化带泥岩抗拉强度平均值为0.59MPa,最小值为0.55MPa;

tgφ平均值为0.77,φ=37.7º

,C平均值为1.32MPa。

4.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本次勘察利用原详勘报告在ZK14、ZK29及ZK58做了声波测井。

场地强风带基岩纵波2226~2539m/s,波速波速较低,岩体较破碎;

中风化基岩纵波波速2439~3372m/s,岩体完整性指数0.61~0.62,岩体较完整。

结合岩石单轴抗压试验成果及重庆地区经验,场地内的强风化基岩为破碎的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均为Ⅴ级;

中等风化带泥岩为较完整的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中等风化带砂岩为较完整的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

5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5.1场地环境工程影响评价

拟建场地南侧有一公路,北侧正在进行土石方平场,西侧为已建融侨香弥山1号小区,但距离本次勘察场地约60m以外,边坡支护工程对该小区影响较小,需考虑边坡支护工程施工时对已有公路来往车辆及行人以及土石方平场交叉作业的影响。

场地内有管线、高压线,施工时候应和相关部门协商,作好安全、文明施工。

5.2地震效应评价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10)场区属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本次勘察利用详勘报告在ZK14、ZK29及ZK58钻孔土层中作了剪切波速测试,据成果可知,粉质粘土剪切波速(Vs)164~168m/s,平均Vs=166m/s,为中软土;

素填土剪切波速(Vs)138~171m/s,平均Vs=151m/s,为中软土。

场地内的基岩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为稳定岩石。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公式4.1.5-1及4.1.5-2计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

d0——计算深度(m)

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di——计算深度第i土层的厚度(m)

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

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按设计地坪高程整平场地后,该场地铁塔保护措施支挡部位为基岩出露,等效剪切波速大于500m/s,即场地类别为

1类建筑场地,属于有利地段,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25s。

地震稳定性:

场区主要为粉质粘土,平面分布上不存在液化土、疏松的断层破碎带以及其它特殊性岩土,对填土按设计要求压实处理后,不存在震陷等不利情况。

同时,场地范围内及周边无高耸孤立山丘、条状突出的山嘴,无地陷、地裂等不良情况。

场地及岩土层的地震稳定性较好。

建议整平场地碾压夯实处理后,复测填土层的剪切波速,校核地震效应评价。

5.3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5.3.1现状边坡稳定性评价

经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表明,拟建场地内及其周边无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仅存在一座高压铁塔,即本次补充勘察保护对象,岩层呈单斜产出,倾角平缓,地质构造简单。

(1)场地东侧为一人工开挖岩质边坡BP1(见2~4剖面),边坡高1.5~3m,坡向88°

,坡长43m,边坡近直立,边坡安全性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类型为

类,为厚层状泥岩,上覆薄层砂岩,现状稳定。

(2)场地南侧为岩质边坡BP2(见1剖面),边坡高9.0m,坡向166°

,坡长24m,坡角约42°

,边坡安全性等级为二级,边坡岩体类型为

类,坡体为厚层状泥岩及中厚层状砂岩,经现场调查看出:

该边坡坡顶无卸荷带、滑塌等现象,坡底有高约2米的条石挡墙进行有效支挡,现将该侧岩质边坡进行赤平投影分析,见图2。

由图2可知:

LX1、LX2及岩层面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较小,LX3与边坡小角度相交,但裂隙倾角略大于边坡坡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边坡稳定性受自身强度控制,由于该段边坡主要为泥岩,长期暴露,在雨水冲刷情况下泥岩易进一步风化,边坡失稳将会影响坡顶处高压铁塔的使用安全,建议对该边坡采用锚喷处理。

(3)场地西侧为岩质边坡BP3(见2~4剖面),边坡高3.0~9.0m,坡向300°

,坡长35m,坡角约40°

类,坡体为厚层状泥岩及中厚层状砂岩,边坡坡体覆有薄层素填土,坡底覆盖层较厚,约2.0~4.1m,为东侧平场堆填形成,边坡坡顶无卸荷带、滑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上覆土层虽较薄,可直接清除,现将该侧边坡岩质部分进行赤平投影分析,见图3。

由图3可知:

LX1、LX3及岩层面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较小,LX2与边坡小角度相交,但裂隙倾角远大于边坡坡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边坡稳定性受自身强度控制。

由于该段边坡坡面覆薄层素填土,长期暴露,在雨水冲刷情况下将会失稳,可清除处理,坡面基岩主要以泥岩为主,泥岩将会进一步风化,届时边坡可能失稳将会影响坡顶处高压铁塔的使用安全,建议对该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墙或锚喷进行封闭处理。

5.3.2东侧拟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

按设计标高平场后,现有铁塔东侧边坡高约6.0~15.0m,坡向88°

类,为厚层状泥岩,上覆有砂岩,厚约5.2m。

对其进行赤平投影分析(见图1),由图1可知:

LX1、LX2及LX3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较小,岩层面与边坡小角度相交,为顺向坡,但岩层倾角较小,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边坡稳定性受自身强度控制,由于边坡存在砂、泥岩接触面,该面为软弱结构面,在受风化、雨水及爆破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该边坡容易失稳沿接触面滑移,边坡失稳将会影响坡顶处高压铁塔的使用安全。

现采用平面滑动法对其进行稳定性验算。

选取3-3’剖面为代表性剖面,以砂、泥岩体接触面为潜在滑动面。

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公式5.2.4。

采用的公式如下:

在计算中条块面积和滑动面长度,铁塔荷载按100KN/m考虑,滑面倾角等形态参数见剖面稳定性计算示意图。

由稳定性分析可以看出,该段边坡砂、泥岩接触面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系数为2.72,该段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在饱和状态下稳定性系数为2.127,该段边坡也处于稳定状态。

因此,其沿砂、泥岩接触面滑动的可能性较小。

设计拟采用锚索支护,锚射角15°

,有效锚固段需进入岩体破裂面以下中等风化带基岩≥8.0。

从现有地形地质情况来看,采用锚索支护方案可行,但由于拟保护铁塔西侧地形较低,且覆有少量填土,其锚固段虽能勉强满足要求,但安全储备不够,建议适当增大锚射角。

并在坡顶、底各设置截、排水措施,坡面设置排水孔。

5.4边坡防治措施建议

东侧边坡建议采用锚索进行有效支挡,根据现状地形及地质情况,建议可考虑适当增加锚射角,以达到有效锚固。

边坡开挖过程中,应采用自上而下、跳段开挖、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施工,严禁无序大开挖作业,施工中做好监测工作。

西侧和南侧边坡不在本次勘察范围内,且铁塔保护施工中不会再南侧和西侧开展工程,对边坡不会产生扰动,但为确保铁塔安全,建议对该两侧边坡进行封闭处理,同时在东侧边坡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南侧和西侧监测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到现场协商处理,必要时作补充勘察设计。

5.6岩土设计参数

5.6.1土层:

压实填土:

场地内现有的人工填土及平场填土均应按规范作压实处理,并应经检验达到GB50007-2011第6.3.4条的规定,应根据现场载荷试验结果确定(若压实系数≥0.9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取160KPa)。

粉质粘土:

重庆地区经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40KPa。

5.6.2岩石:

1)、强风化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