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化学pdf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1652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化学pdf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化学pdf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化学pdf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化学pdf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化学pdf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化学pdf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化学pdf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化学pdf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版化学pdf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按照考试要求,对于技能性学习目标中的“初步学习(模仿操作)”、“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分别纳入到B、C两个层次。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应以《化学课程标准》中所设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选择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设置情境,考查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运用知识的水平和各种能力,避免将科学探究变成死记硬背的知识和按部就班的程序进行考查。

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也包括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仪器药品的选用、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论的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考查,应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将其与考查学生实际问题的情境融合起来,渗透在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考查中落实。

化学实验操作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化学实验操作考

查的内容与形式,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考试内容与要求

主题

考试内容

要求

科学探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A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B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能用书面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C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我们周围的空气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5.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身边的化学物

水与常见的溶液

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4.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5.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6.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7.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8.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9.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0.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金属与金属矿物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

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3.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

3.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

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6.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7.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3.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4.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认识化学元素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物质组成的表示

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3.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4.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3.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质量守恒定律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化学与社会发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3.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5.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6.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知道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化学物质与健康

1.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3.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在帮助人类营养保健与战胜疾病方面的重大贡献。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认识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

2.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3.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4.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三、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

要求在上述适当题型中设置一定分值的开放性试题。

(2)内容结构:

全卷知识覆盖面达80%以上。

其中:

科学探究约25%(渗透到其他四个主题中进行考查)、身边的化学物质约25%、物质构成的奥秘约

20%、物质的化学变化约20%、化学与社会发展约10%。

(3)难度结构: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为7︰1.5︰1.5,整卷难

度值为0.75左右。

四、题型示例

下面所示例题,大部分选自近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部分稍作修改,仅供参考。

(一)选择题(各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下列与某地方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柑橘榨汁B.沙里淘金C.桂花飘香D.五粮酿酒

答案: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措施或行为不合理...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D.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

D

3.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下列不属于...分类方法的是

A.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C.人体中的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D.空气可分为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答案:

4.下列微观示意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ABCD答案:

D

5.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

B.加入氧化铜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氧化铜难溶于水)

C.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

D.用水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

6.有A、B、C三种金属,为判断其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实验如下:

①将A、B、C分别置于稀H2SO4中,A有气体产生且使溶液变为浅绿色,B、C无明显现象;

②将B、C分别置于CuSO4溶液中,C使溶液逐渐褪色,B无现象。

则A、B、C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CB.A>C>BC.C>A>BD.C>B>A

7.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至过量B.加热等质量的两份氯酸钾,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

C.一定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并充分反应

D.向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2)填空题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青铜器中的铜元素:

___________;

(2)两个二氧化硫分子:

____________;

(3)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

(1)Cu

(2)2SO2(3)C+O2CO2

2.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右图是铁锅的示意图。

(1)铁锅中含有的主要金属单质_________(写化学式),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锅轻便、耐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废旧铁锅、铝锅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1)Fe塑料

(2)使油与氧气隔绝(3)铝的密度小常温下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4)减少环境污染,节约金属资源

3.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

右图实验装置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填“1”或“2”)。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C.分子间隔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1)2

(2)吸附性(3)①AB②变大

4.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g;

(2)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从A、B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A物质,一般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1)25

(2)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B(4)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5.化学知识蕴含着丰富的化学思想,如下所示:

A.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B.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C.分类思想

D.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E.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请选择正确的化学思想,将对应的字母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无机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2)科学家用稀有气体Xe制备出化合物XePtF6()。

(3)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网状结构的具有热固性()。

(1)C

(2)D(多填B也可)(3)E(多填C也可)6.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利用该思想分析以下问题:

向一支盛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色沉淀生成;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2)从微观层面分析,沉淀是Cu2+与OH-相互结合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物质;

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因为。

(3)上述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蓝

(2)Cu2+数目(浓度)逐渐减小(3)CuSO4+2NaOH===Cu(OH)2↓+Na2SO4

(3)简答题

1.市售瓶装葡萄酒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硫,其作用之一是杀菌。

饮用前将葡萄酒倒入敞口容器放置一段时间或摇晃,这种饮酒方法对人体健康比较有益。

请从化学角度分析饮用前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或摇晃的目的是什么?

将葡萄酒倒入敞口容器一段时间或摇晃,有利于二氧化硫从葡萄酒中逸出。

2.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以下简称:

薄膜电池)”,能利用人体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充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薄膜电池中Bi2Te3的组成元素有种。

(2)分析薄膜电池为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1)2

(2)热能(内能)转化为电能

(4)实验与探究题

1.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1)写出图D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

(2)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氧气可以选择(填装置编号)。

(3)实验室制取CO2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填药品序号)。

a.稀盐酸b.熟石灰c.块状石灰石d.稀硫酸通常检验CO2气体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4)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填序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b.导管深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c.将水换成冰水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MnO2

(1)集气瓶

(2)2KClO32KCl+3O2↑D或E

(3)acCa(OH)2+CO2====CaCO3↓+H2O(4)abc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精盐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3)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

溶液配制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5%的氯化钠溶液,对配制的溶液检测发现溶质质量

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填序号)。

①提纯得到的精盐仍然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实验一:

(1)加速溶解

(2)未用玻璃棒引流(3)①⑤②③⑥④

(4)出现较多固体实验二:

①②③

3.实验室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实验。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取用二氧化锰操作正确的是(选填编号如图1)。

(3)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不同情况下的复燃情况,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氧气体积分数(%)

30

40

60

70

带火星的木条

不变

稍亮

复燃

①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②在集气瓶中注入占其容器体积50%的水(如图2所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瓶内

的水排尽,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该集气瓶中进行实验,预测实验现象并说明理由。

(4)双氧水分解也可用氧化铜作催化剂。

在0.5g氧化铜中滴加双氧水,反应结束后固体仍为0.5g且呈色。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双氧水分解后,氧化铜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步骤

现象

结论

氧化铜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1)2H2O2MnO22H2O+O2↑;

c;

(2)①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的不一定是纯氧。

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达到了使其复燃的纯度;

(3)黑;

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盛有该滤渣的试管中重新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往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重新恢复为无色。

于是该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可能是所用的酚酞溶液变质了。

猜想二:

可能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了。

猜想三:

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了。

猜想四:

可能是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讨论交流】

小组同学集体讨论后认为猜想一(填“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