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国际政治学》在线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
《福师《国际政治学》在线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师《国际政治学》在线作业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作为“三权分立”的集大成者,并为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的学者是()
A.洛克B.马克思C.卢梭D.孟德斯鸠
14.阶级斗争多种多样,其中,最高形式的斗争是()。
A.经济斗争B.思想斗争C.政治斗争D.武装斗争
15.马基雅维里指出:
“人们因为希望改变自己的境遇,愿意更换他们的统治者,并且这种希望促使他们拿起武器去反对他们的统治者。
”这说明()。
A.革命是一种发泄不满和改变现状的途径
B.革命是一种实现正义和恢复秩序的行为
C.革命是一种权力转移的方法
D.革命是一种实现社会革命的历史过程
16.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C.按劳分配D.多党合作制
17.()成为外交决策中设定的主要目标
A.军事利益B.文化权益C.政治利益D.经济利益
18.政治改革中渐进的方式也被称为()
A.费边式B.分步进行的方式C.全面推进的方式D.和平的方式
19.当代西方政治学中权力理论奠基人是(),他认为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
A.马基亚弗利B.哈罗德•拉斯韦尔C.马克思D.洛克
20.普通公民控制政府的重要的、制度化了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是()
A.政治对话B.政治选举C.政治接触D.政治表达
二、多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战后国际经济秩序是由()构成的。
A.联合国B.世界发展银行C.关贸总协定D.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2.影响政治参与的宏观因素有()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和政治参与模式
C.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D.重大社会政治事件的刺激
3.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
A.哲学B.法学C.经济学D.地理学
4.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包括()
A.对内的最高统治权B.对外的最高统治权
C.对外的独立平等权D.防范侵略的自卫权
5.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A.和平B.发展C.战争D.革命
6.外交决策过程一般总有以下几个阶段()。
A.准备阶段B.加工处理阶段C.决策阶段D.实施与调整阶段
7.跨国公司对战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A.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B.成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
C.加强了发达国家之间的协调能力
D.消除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与冲突
8.新现实主义学派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修正主要在()
A.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以权力为中心的现实主义理论
B.改变了传统现实主义单纯以主权国家及其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政治分析
C.越来越注重对经济和伦理道德的研究
D.综合了传统主义和科学行为主义方法
9.非国家行为主体与国家行为主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非国家行为主体具有超国家性和超阶级性的特点
B.非国家行为主体一般都没有特殊的国家利益或阶级利益
C.非国家行为主体不具有强制机关或暴力工具
D.非国家行为主体不具备以武力强行实施其对外行为的手段
10.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C.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D.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11.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摩根索,以国家利益与权力为依据,将国家外交政策分为()。
A.维持现状的政策B.改变现状的政策
C.显示威望的政策D.外交礼仪政策
12.1970年代中期开始,安全研究出现了第二次浪潮,其标志是()。
A.越南战争的结束B.《国际安全》杂志的创办C.金融危机D.跨国犯罪
13.下列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有()
A.美国B.俄罗斯C.加拿大D.印度
14.杰出历史人物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历史人物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和指挥者
B.历史任务的发起者
C.历史进程的影响者D.能够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
15.在现实主义的理论中,()是两个最核心的概念。
A.道德B.权力C.利益D.政策
16.设定外交目标时注意国内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包括()
A.经济军事力量与自然资源因素B.国内政局
C.民意与社会舆论因素D.国内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因素
17.近代均势结构的典范有()。
A.威斯特伐利亚秩序
B.1713年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乌德勒支条约
C.1815年反法联盟签订的维也纳公约
D.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18.暴力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A.议会斗争B.暴动C.武装斗争D.战争
19.以下采取了“帝国主义政策”的是()
A.门罗政策B.希特勒的全球扩张政策
C.美国的全球争霸政策D.拿破仑一世的欧洲称霸政策
20.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的三大要素()
A.有固定的领土B.一定数量的居民
C.有一定的政权机构D.有至高无上的主权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V
1.外交政策更多地指实现对外目标与政策的活动。
A.错误B.正确
2.门罗政策似乎是改变现状政策的典型例子。
3.维持现状的政策又称为“帝国主义政策”。
4.中国和平崛起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与世界各国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5.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6.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能否实现安全最终取决于国家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权力或能力,而这种权力或能力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国家的军事力量。
7.西方的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大国兴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权力、增加权力或者显示权力。
8.女性主义者认为,安全问题应当涉及结构性暴力问题,因为这种暴力对于妇女和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人群有特别的影响。
9.外交使节收集信息与定期报告的内容,专门项目包括所在国的一般形势及其发展,重大的政治事变及其影响,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一般统计数据与资料。
10.新自由主义安全观的中心就是国家怎样使用军事力量,以及国家应怎样应对这种不安全的基本来源。
福师《市政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1.城市社会保障的主体是()。
A.国家和政府
B.社会组织
C.单位
D.个人
正确答案:
A
2.()是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A.城市的产业结构
B.城市的企业结构
C.城市的所有制结构
D.城市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
C
3.()是指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个人储蓄,如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
A.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
B.社会共济型保障模式
C.个人自助型保障模式
D.国家包办型保障模式
4.()包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外经贸、市交通局、市轻工局、市机械局、市贸易局、市农林局、市旅游局、市邮电局、市土地局等。
A.综合经济管理机构
B.专业经济管理机构
C.监督管理机构
D.社会管理机构
B
5.()是指20世纪40年代以后,60年代以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开始出现分散化和民营化趋势。
A.前工业化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后工业化阶段
D.成熟阶段
6.()是指城市各类要素按一定形式、一定方向具体地分布于城市空间的某一位置上的立体形态。
A.城市密度
B.城市布局
C.城市形态
D.城市人口
7.()是指城市的在国家行政体制中发挥独特作用,其职能的实现也具有相对独立性,适合城市政府自主实施管理。
A.广泛性
B.服务性
C.规范性
D.自主性
D
8.()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A.经济发展
B.企业行为
C.政策行为
D.居民行为
9.()是大、中城市为了进一步控制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所制订的规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的衔接。
A.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重点规划
10.()是一种以职业集团的形式表达市民利益。
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
11.()包括公用事业管理局、市政工程管理局、环境保护局、环境卫生管理局等。
A.综合机构
B.专业机构
C.协调机构
D.临时机构
12.城市规划的()是城市规划体现了公众的意志,是一种公共事务。
A.综合性
B.权威性
C.特殊性
D.科学性
13.()指非农业人口在50万—100万之间的城市。
A.特大城市
B.大城市
C.中等城市
D.小城市
14.()包括住宅区选址、建设规模、建设速度和平面布局的规划。
A.城市住房规划管理
B.城市住房建设管理
C.城市住房流通管理
D.城市住房分配和消费管理
15.()包括书记、副书记和市委常务委员,由党的市委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并报上级党委批准。
A.市党代表大会
B.市委员会
C.市委常务委员会
D.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二,多选题
1.市政绩效的特点有()。
A.层次性
B.公共性
C.理论实践相结合
D.注重操作技术
ABCD
2.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机构包括()。
E.中央政府的部门设在城市的下级机构
ABCDE
3.中国城市化的特点有()。
A.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
B.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经济共同繁荣
C.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
D.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
E.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研究市政学的意义有()。
A.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镇化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
B.加强市政学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的迫切需要
C.加强市政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
D.克服市政管理的盲目性,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ABC
5.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起落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基本是一致的,大致有()阶段。
A.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阶段
B.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
C.城市化的调整阶段
D.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
E.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
6.城市规模的发展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受到经济、社会、历史、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A.自然资源和能源
B.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
C.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
D.城市性质和结构
7.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作用是()。
A.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
B.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C.有助于保护市民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水平
D.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8.城市性质的确定,必须掌握正确的科学的观点,坚持()原则。
A.全局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
B.区域内各城市合理分工的原则
C.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
D.详尽地占有和分析资料
9.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为()。
A.从事业型向企业型转变
B.从福利型向营利型转变
C.从垄断型向竞争型转变
D.从人治型向法制型转变
10.城市环境污染的种类包括()。
A.空气污染
B.水域污染
C.固体废物污染
D.噪声污染
E.土壤污染
11.市政学的对象主要包括()方面内容。
A.市政主体
B.市政客体
C.市政管理规律
D.市政体系
12.环境监测制度包括()。
A.经常性监测
B.污染源监测
C.事故性监测
D.研究性监测
13.大都市带即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形成的大区域或地域板块。
大都市带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点与功能。
A.城市人口规模大
B.每个城市各具独立性和特色
C.大都市带在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中具有枢纽作用
D.大都市带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
14.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历史发展,主要经历了()时期。
15.城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A.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
B.根据事权与财政相结合的原则
C.科学核定实行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
D.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
16.实现城市功能优化的基本途径有()。
A.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
B.因势利导地确定和发展城市的主导功能,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C.增强城市对内功能(基本功能)完善城市对外功能(非基本功能)
D.城市原有功能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合理调整
17.我国的市政职能改革主要需做好()面的工作。
A.理顺各种关系,为市政职能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B.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
C.从微观经济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
D.从市场参与者向市场秩序维护者转变
18.城市功能有()类型。
A.共同功能
B.主导功能
C.特殊功能
D.综合功能
19.城市化的衡量指标有()。
A.城市化水平指标
B.城市化速度指标
C.城市化建设指标
D.城市化质量指标
ABD
20.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有()。
A.生产性
B.公益性
C.承载性
D.垄断性
E.超前性
F.系统性
ABCDEF
三,判断题
1.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建设和维护城市治安秩序,城市政府及其公安机关依法进行的对城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以及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处理。
A.错误
B.正确
2.城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是指为了保证城市规划区的各项建设活动符合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定的审批程序,对于各类建设活动进行规划管理。
3.城市化质量指标的衡量是多指标的测评,等于是城市化的复合性指标。
4.市政体制通过协调城市的政党组织、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市政权的组织形式。
5.“规模效益”是从规模经济的概念中引申出来的,城市的规模效益就是城市的规模演变与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之间的函数关系。
6.城市体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种不同性质、规模和类型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的城市群体组织,它是经济区的基本骨骼系统。
7.市民政治权利的保障,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选举权、罢免权等各项政治权利,是市民参政最重要、最权威的形式。
8.市政绩效是指城市政府实现市政职能、管理城市公共事务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和社会效能。
9.西方国家城市的利益集团比较活跃,既直接向城市的国家机构表达利益,又通过动员选民投票,制约着政党组织对城市的国家机构的影响力。
10.所谓大都市区(metropolitandistrict),是指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原来的地域界线,不断向周边扩展,将周边地区也纳入城市化轨道,从而形成了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为整体的大都市区。
11.1958到1960年,这一时期属于经济的正常发展,也不是当时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承受的,经济失调有“大跃进”等政治失误的严重影响,也有“赶英超美”、“全民炼钢”等错误决策的影响。
12.环境管理法制化的原则,是199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城市环境合理的基本法,在环境管理的执法方面,分为行政执法和司法执法两个部分。
13.市议会制的主要特征是市议会兼行议决权和行政权,市议会就是市政府。
美国各城市普遍实行这种市政体制。
14.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城市人口在50万人以上的城市及国务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15.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内部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形式和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存在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