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9课《三峡》精品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9课《三峡》精品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9课《三峡》精品备课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自非亭午夜分()
(2)略无阙处()
(3)良多趣味()
(4)绝巘多生怪柏()
2.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答案1.见“语言积累”部分;
2.见“重点语段品读”部分
教材文体感知
【品思题目】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192公里,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之说。
这篇文章缓急相间,动静相生,笔依物转,情随景迁,于寥寥一百五十余字中,历历如绘地再现了三峡(主要是巫峡)的险峻奇秀。
【走近作者】
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青少年时代在青州度过。
曾官至郎中、侍御史、太守,在延昌四年(515),因故罢官。
(524)复出,授河南尹。
后为御史中尉,执法严峻,结怨于汝南王元悦。
次年,雍州刺史萧宝夤反,王元悦借故举荐郦道元为关右大使,最终被害于阴盘驿亭。
道元好学博览,著有《水经注》四十卷。
尚有《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现今全部失存。
研习教材重难点
语篇结构分析
本文先总写三峡概貌形势,然后分别描写四季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山水四季图,读来令人心驰神往。
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触勾画出三峡的奇险、清秀的特点,表达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本文按先总后分的结构形式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介绍三峡总的特点:
山连、峰高。
第二部分(第2~4段):
分别描写了三峡夏、春、冬、秋的不同景色。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2段):
写夏水:
奔放威壮。
第二层(第3段):
写春冬:
山水宜人。
第三层(第4段):
写秋景:
哀婉凄清
语篇脉络梳理
山(总)——高峻(铺垫)
三峡夏水——奔放模山范水
水(分)春冬——清幽(过渡)景象奇异
秋季——凄婉
重点语段品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品味】“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
“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
下面接着写山的“高”。
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
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
“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
“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
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
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
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
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
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
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
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体会】总写三峡的特点: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进行侧面烘托,突出了山的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品味】该段写夏季三峡情景:
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
接着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
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
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体会】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进行了铺垫。
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
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
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
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品味】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
“湍”是动态,“潭”为静境。
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
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
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
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
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
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
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
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
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
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
最后作者总括说:
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
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体会】写春冬时三峡情景:
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该段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过渡自然贴切。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译文】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歌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品味】开头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巧妙过渡。
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
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
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
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
“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
“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
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体会】该段写秋天三峡情景:
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整体感悟鉴赏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一、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
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三、结构安排上,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四、文章在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疑难问题探究
一、阅读本文,就如欣赏一首诗歌、一幅画,处处感受到美的存在。
请你分析一下(可以从内容、语言两个方面切入)。
提示:
内容方面: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语言方面: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二、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
三峡形势是两岸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则流急,因此,第二段紧接着山高之后写水势
——
写夏季江大流急。
与迅猛的夏天水势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象。
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接近,故一并写。
此时已非洪水滔滔,而是“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的美景。
与冬春“清荣峻茂”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凄清悲凉”的秋天。
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颇见作者结构布局严谨有序的匠心。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
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课外合作探究
你去过大坝建好后的三峡吗?
现在的三峡真是“高峡出平湖”!
想想看,课文《三峡》所描写的三峡哪些已经发生改变?
(举出两条即可)
大坝的修建,必然使大坝上游的水势变得平缓等等。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
(1分)
2.按原文填空。
(2分)
春冬之时,则,。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溯: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4分)
答:
参考答案:
1.郦道元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3.①(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②溯流而上③快4.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空旷的山谷传来元后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5.三峡山的特点是:
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
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开拓学习新视野
品味语言之美
含英咀华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民歌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陈子昂《白帝城怀古》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顾况《竹枝词》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来。
——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
●峡色侵天去,江声滚地来。
——李贺《入蜀》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毛泽东《水调歌头·
游泳》
●峨嵋高万丈,夔巫锁西风。
——《陈毅《咏三峡》》
●船头已入鄂,船尾尚留川。
——郭沫若《过巫峡》
妙语珍藏
天池
刘白羽
我走到山坡别墅,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坐下来,我的面前这时展开整个天池,这不像自然景色,而是一幅油画。
你看,这广阔的湖面,为满山云杉映成一片深蓝,这深蓝湖面之上,又印上雪白的群山倒影。
这时我才恍然我并未到山之极峰。
你看,天池那面,还有层层叠叠更高的白峰,人们告诉我最高一山,名叫博格达峰。
这天池,显然是更高更高天山的雪水在这里汇集成湖。
偶然一阵微风从空拂拂而来,吹皱一湖秋水,那粼粼波纹,摧动蓝的、白的树影山影,都微微颤动起来。
同游的人们都欢欢喜喜奔向天池边去了,我倒希望一个人留在这阳光明亮的阳台上,沉醉于湖光山色之中,让我静静的、细细的欣赏这幽美的风景。
在我记忆里面,这天池景色,也许可与瑞士的湖山比美,但当我沉静深思着,把我自己完全溶合在这山与水之中,我觉得天池别有她自己的风度,湛蓝的湖水,雪白的群峰、密立的杉林,都显示着深沉、高雅、端庄、幽静。
的确,天池是非常之美的。
但,奇怪的是这里并不是没有游人欢乐的喧哗,也不是没有呼啸的树声和啁啾的鸟鸣,但这一切似乎都给这山和湖所吸没了,却使你静得连一点声音也听不见,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池之美,那就是——静。
聆听名作弦音
西欧的夏天
余光中
旅客似乎是十分轻松的人,实际上却相当辛苦。
旅客不用上班,却必须受时间的约束;
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却必须受钱包的限制;
爱去哪里就去哪里,却必须把几件行李蜗牛壳一般带在身上。
旅客最可怕的恶梦,是钱和证件一起遗失,沦为来历不明的乞丐。
旅客最难把握的东西,便是气候。
我现在就是这样的旅客。
从西班牙南端一直旅行到英国的北端,我经历了各样的气候,已经到了寒暑不侵的境界。
此刻我正坐在中世纪达豪土古堡改装的旅馆里,为“隔海书”的读者写稿,刚刚黎明,湿灰灰的云下是苏格兰中部荒莽的林木,林外是隐隐的青山。
晓寒袭人,我坐在厚达尺许的石墙里,穿了一件毛衣。
如果要走下回旋长梯像走下古堡之肠,去坡下的野径漫步寻幽,还得披上一件够厚的外套。
从台湾的定义讲来,西欧几乎没有夏天。
昼蝉夜蛙,汗流浃背,是台湾的夏天。
在西欧的大城,例如巴黎和伦敦,七月中旬走在阳光下,只觉得温暧舒适,并不出汗。
西欧的旅馆和汽车,例皆不备冷气,因为就算天热,也是几天就过去了,值不得为避暑费事。
我在西班牙、法国、英国各地租车长途旅行,其车均无冷气,只能扇风。
巴黎的所谓夏天,像是台北的深夜,早晚上街,凉风袭时,一件毛衣还不足御寒。
如果你走到塞纳河边,风力加上水气,更需要一件风衣才行。
下午日暖,单衣便够,可是一走到楼影或树荫里,便嫌单衣太薄。
地面如此,地下却又不同。
巴黎的地车比纽约、伦敦、马德里的都好,却相当闷热,令人穿不住毛衣。
所以地上地下,穿穿脱脱,也颇麻烦。
七月在巴黎的街上,行人的衣装,从少女的背心短裤到老妪的厚大衣,四季都有。
七月在巴黎,几乎天天都是晴天,有时一连数日碧空无云,入夜后天也不黑下来,只变得深洞洞的暗蓝。
巴黎附近无山,城中少见高楼,城北的蒙马特也只是一个矮丘,太阳要到九点半才落到地平线上,更显得昼长夜短,有用不完的下午。
不过晴天也会突来霹雳:
七月十四日法国国庆那天上午,密特朗总统在香热里榭大道主持阅兵盛典,就忽来一阵大雨,淋得总统和军乐队狼狈不堪。
电视的观众看得见雨气之中,乐队长的指挥杖竟失手落地,连忙俯身拾起。
法国北部及中部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气候却有变化。
巴黎北行一小时至卢昂,就觉得冷些;
西南行二小时至露娃河中流,气候就暖得多,下午竟颇燠热,不过入夜就凉下来,星月异常皎洁。
再往南行入西班牙,气候就变得干暖。
马德里在高台地的中央,七月的午间并不闷热,入夜甚至得穿毛衣。
我在南部安达露西亚地区及阳光海岸开车,一路又干又热,枯黄的草原,干燥的石堆,大地像一块烙饼,摊在酷蓝的天穹之下,路旁的草丛常因干燥而起火,势颇惊人。
可是那是干热,并不令人出汗,和台湾的湿闷不同。
英国则趋于另一极端,显得阴湿,气温也低。
我在伦敦的河堤区住了三天,一直是阴天,下着间歇的毛毛雨。
即使破晓时露一下朝暾,早餐后天色就阴沉下来了。
我想英国人的灵魂都是雨蕈,撑开来就是一把黑伞。
与我存走过滑铁卢桥,七月的河风吹来,水气阴阴,令人打一个寒噤,把毛衣的翻领拉起,真有点魂断蓝桥的意味了。
我们开车北行,一路上经过塔尖如梦的牛津,城楼似幻的勒德洛,古桥野渡的蔡斯特,雨云始终罩在车顶,雨点在车窗上也未干过,消魂远游之情,不让陆游之过剑门。
进入肯布瑞亚的湖区之后,遍地江湖,满空云雨,偶见天边绽出一角薄蓝,立刻便有更多的灰云挟雨遮掩过来。
真要怪华兹华斯的诗魂小气,不肯让我一窥他诗中的晴美湖光。
从我一夕投宿的鹰头小店栈楼窗望出去,沿湖一带,树树含雨,山山带云,很想告诉格拉斯米教堂墓地里的诗翁,我国古代有一片云梦大泽,也出过一位水气逼人的诗宗。
[点评]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西欧国家夏天特殊的气候特征,读来趣味无穷。
文章以台湾参照物,“从台湾的定义讲来,西欧几乎没有夏天”,“在西欧的大城,例如巴黎和伦敦,七月中旬走在阳光下,只觉得温暧舒适,并不出汗。
”同时,文章又将法国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夏天气候与英国的“阴湿,气温也低”的气候特征进行对比。
文章语言清丽典雅中不乏纯朴,值得玩味。
闲看时尚旋风
如诗如歌千岛湖
王文滨
千峰玉立,错落有致,在明镜般的水中摇曳着如诗如歌的倒影。
我们荡漾在丝绸般凝滑的波纹之间,伸手可及心旷神怡的温柔缠绵。
在水天一色的清纯之中,动静相间,近近相恋。
看不尽的风姿各异,望不断的锦绣绵延。
据说,千岛湖的水深达百米,是任何天然湖和人工湖都无法比拟的。
5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浸润着1000多个岛屿和周边900公里的右岸坡堤。
山石因水清而晶莹,林木因水纯而灵秀。
当落日映红晚霞的时候,满目是波光粼粼,碎金灿灿,闪烁着,跳跃着,欢笑着。
纯洁无瑕的情怀,悄悄地,渐渐地,入睡似地沉入了难以捉摸的宁静之中。
四十年前,这里的二十多万人民,为了给子孙后代带来更碧绿的水,碧绿的湖,碧绿的晶莹剔透,碧绿的蜿蜒起伏,碧绿的呼吸着的空灵浩瀚。
曾经是万千次的赞美,万千次的传诵,却无法比拟这万千次渲染的湖光山色。
浩浩荡荡的碧波,悄悄遮掩起它雄浑的激荡,默默奉献着它宽阔的壮美。
我们驾舟徜徉,划破一湖空灵澄静。
串成一路万种风情。
回首望去,远远近近的瑰丽小岛,浓郁的似重彩泼墨,淡雅的似羽翼薄纱。
在这上千个水光潋滟,烟波浩渺中的列岛之上,飞禽走兽悠然自得的野趣和休闲游人心旷神怡的探寻自然交融。
偷得忙时几日闲,寻来一路喜盈盈,谁不洗风尘。
粼粼波光之间,渔民们挥洒着生活的希望,收获着辛劳的喜悦。
鱼在水中游,吞吐着清凉,人在画中行,呼吸着欢畅。
当碧绿的烟波缓缓远去,飞溅的水珠带我们越过苍茫的田野,穿过斑驳的石梁。
山缝之间是涓涓的细瀑,小桥下面是潺潺的溪流。
沿溪而上,两岸峭壁耸立,白云缭绕,芳草野花,时隐时现。
坐落在白云深处的农舍,是炊烟袅袅的人家。
相传秦晋以来作为越人一族的山越人,就在这里营造了世外桃源般古朴的民风民俗。
每天,他们迎着朝阳踏露上山,去耕耘那云中的田,雾中的苗。
我们经常感慨于丰衣足食,五谷丰登的富庶;
祈盼风调雨顺,知足常乐的祥和,向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安宁。
在这块远离红尘喧嚣的净土上漫步,满目是与世永存的一尘不染的魅力,我们经历了一次中华民族传统的圣洁洗礼。
千古不息的流水,一如光辉灿烂的历史,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滴水成溪,百川相汇,我们陶醉于大自然一点一滴的精灵融汇而成的壮美,感悟着个体生命聚集蕴藏的伟力,那难以言表的纯粹,连同我们的心境,一同融化在这无边无垠的纯净清澈之中。
数不尽的岁月流逝,看不尽的潮起潮落,这水、这湖、这晶莹、这浩瀚,带我们沉浸在似梦非梦的优美空间,遐想无限。
常相思恋这魂牵梦绕的千岛湖。
[品评]
作者以充满着诗意的笔触,描写了眼中的千岛湖、心中的千岛湖。
而千岛湖内涵丰富的美,就在作者轻盈的文字间流淌。
1.纯净的自然美。
“在水天一色的清纯之中,动静相间,近近相恋。
”真是如实如画啊,山石晶莹、林木灵秀、飞禽走兽悠然自得……好一幅美景图!
2.和谐的人情美。
这里是世外桃源,这里有炊烟袅袅的人家、古朴的民风民俗、知足常乐的祥和。
真是景美人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