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营运资本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九章 营运资本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营运资本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中,净营运资本是指流动资产扣除流动负债后的净额;
总营运资本则包括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这两个相关联的财务范畴。
一般而言,会计上侧重于净营运资本概念,财务管理则应着眼于总营运资本,即既要关注流动资产的管理,又要重视流动负债的管理。
2.营运资本管理的重要性
营运资本管理在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核心。
具体说:
(1)流动资产占用适度与否,将影响到企业经营的收益性与风险性,进而关系到企业财务目标——价值最大化能否实现;
(2)流动负债作为企业资金融通的一个重要来源,其规模是否合理,时间分布是否均衡将影响到企业的资本成本、支付能力和偿债风险。
(3)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匹配是资产负债管理和财务结构控制的重要组成内容。
3.营运资本的分类
(1)流动资产的分类
在财务会计层面,流动资产一般按组成要素分为现金、有价证券、应收帐款、预付账款和存货等。
在财务管理层面,为进行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匹配管理,一般将流动资产按时间划分为永久性流动资产和临时性流动资产两大类。
其中,永久性流动资产是指满足企业长期最低需要的那部分流动资产;
临时性流动资产则是随季节性需求而变化的那部分流动资产。
(2)流动负债的分类
在会计层面,流动负债一般是按存在形式分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以及应计费用等。
在财务管理层面,流动负债一般按是否具有自然属性划分为自然性流动负债和协议性流动负债。
其中,自然性流动负债是指在企业日常交易中自然形成的流动负债。
如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以及应计费用等,这类负债特点在于:
(1)形成于企业的日常交易活动,具有经常性;
(2)数额相对稳定;
(3)通常无名义上的融资成本。
协议性流动负债是指需要通过签订正式融资协议方式形成的流动负债,如短期借款、短期应付债券等,这类负债的特点在于:
(1)需要签订正式的融资协议;
(2)发生的时间和数额具有不确定性;
(3)通常存在名义上的融资成本。
4.营运资本的周转
(1)营运资本周转的基本模式:
企业所属行业不同,其生产经营特点也就不同,进而使得营运资本周转模式存在着差异。
就制造企业而言,其营运资本周转模式如图9-1所示(教材p238):
(2)营运资本周转的主要特征
①运动性,即营运资本周转体现为一种依托于实物流动的价值运动。
②物质性,即营运资本周转体现为一种物质资产的消失和另一种物质资产的生成,是资本赖以存在的物质形态的变化。
③补偿性,即营运资本周转是一个资本不断被消耗而又不断地获得补偿的过程。
④增值性,即营运资本周转不仅仅是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简单过渡,而同时又是一个价值增值过程。
(3)营运资本周转的内在要求
①空间上的合理并存。
即企业营运资本的各项目应同时并存,并在各经营环节合理配置,使资本分布结构处于一种良好状态。
②时间上的依次继起。
即企业营运资本各项目、各环节之间的转换应顺畅和迅速,以便加速营运资本周转。
③消耗的足额补偿。
即营运资本周转过程中的耗费应及时地予以补偿,既包括货币形式的补偿,更包括实物形态和生产能力的补偿。
二、流动资产投资策略
流动资产投资策略的选择主要体现在投资规模的确定和内部结构的安排两个方面。
1.流动资产投资规模的选择
(1)投资规模的类型
在确定流动资产投资规模时,有三种策略可供选择,即保守型策略、稳健型策略和进取型策略。
该三种策略下的流动资产规模如图9-2所示(教材p239):
图9-2中,方案A的流动资产投资水平要高于其他两个方案。
在净利润一定的情况下,由于方案A的流动资产水平最高,风险最小,但由于总资产回报率的分母最大,其总资产回报率最低,这是一种保守型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
相反,方案C的流动资产投资规模最小。
这样,当净利润一定时,总资产回报率最高,但却风险最大,因而是一种进取型策略,方案B的收益性与风险性则介于两者之间。
(2)流动性、收益性与风险性的关系
资产的流动性可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理解,静态流动性是指一定时点的资产总值中,流动资产所占比重的大小,流动资产所占比重愈大,表明静态流动性愈好,反之,则静态流动性差。
动态流动性是指一定期间的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周转速度快,意味着资产的动态流动性好,反之,则动态流动性差。
资产流动性、收益性与风险性的相互关系如下:
①资产的静态流动性与收益性呈反向变化,即资产的静态流动性愈好,收益性愈差,反之,则收益性好。
②资产的动态流动性与收益性呈同向变化,即动态流动性愈好,收益性愈好,反之,则收益性差。
③资产的流动性(含静态与动态)与风险性呈反向变化,即资产的流动性愈好,企业的支付能力愈强,财务风险愈小,反之,则财务风险大。
④风险性与收益性呈同向变化,即企业的财务风险愈大,可望获得的收益愈多,收益性愈好,反之则收益性差。
2.流动资产内部结构的选择
流动资产内部结构的确定也有三种策略可供选择:
保守型、稳健型和进取型。
其中,保守型策略的特点是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如现金、有价证券等)在流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高,或存货中的保险储备相对较大。
进取型策略的特点是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在流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并存货占用也只是保持能够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最低储备。
稳健型则介于保守型和进取型之间。
3.影响流动资产投资策略的选择的因素
影响企业流动资产投资策略选择的因素很多,如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管理者的管理风格,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预期趋势等。
三、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
与流动资产的投资策略相对应,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也包括保守型、稳健型和进取型三种。
保守型策略的特点是:
流动负债只融通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另一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均由长期负债和权益性资本作为其资金来源。
保守型融资策略如图9-3所示(教材p243)。
保守型融资策略克服了企业临时性资金计划的不严密性,给流动负债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安全边际。
考虑到安全边际,管理当局需要对临时性流动资产的流动负债融资和长期负债与权益性融资的比例进行决策。
但是,采用这一策略,企业将在季节性波谷为多余的债务融资支付利息,故其总资产的投资回报率一般较低。
(二)稳健型融资策略
稳健型融资策略也称为配合型融资策略,其特点是:
对于临时性流动资产,应用流动负债筹资来满足其资金需要,即利用自然性融资和协议性短期融资;
对于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则应用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筹资来满足其资金需要。
稳健型融资策略如图9-4所示(教材p244)。
稳健型融资策略要求企业的临时性融资计划严密,实现现金流动与预期安排一致。
在季节性低谷的时候没有流动负债;
只有在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求高峰期,企业才举借各种流动负债。
这种融资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的期间相配合,以降低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和尽可能降低债务的资本成本。
但是,事实上由于资产存续寿命的不确定性,往往做不到资产与负债的完全配合。
一旦出现企业生产能否取得流动负债与销售不理想,未能按计划取得销售现金收入,便会发生偿还临时性负债的困难。
因此,稳健性融资策略是一种理想的、有着较高资金管理要求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三)进取型融资策略
进取型融资策略也称激进型融资策略。
其特点是:
流动负债不但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而且还要解决部分永久性资产的资金需要。
该融资策略如图9-5所示(教材p244)。
在进取型融资策略中,流动负债在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大于稳健型融资策略。
在现实生活中,较小的企业通常被迫用流动负债融通一部分永久性资产,因为它们很难吸收到长期负债融资,其权益性资本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在这些债务到期时进行再融资,这就包含了不能按计划融资和由于流动负债利率变动而增加企业资本成本的风险。
但是,由于流动负债的资本成本低于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成本,而进取型融资策略下的流动负债所占比重较大,所以该融资策略下的资本成本较低,其总资产的投资回报率较高。
因此,我们说进取型融资策略是一种风险性与获利性均高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第二节现金管理
一、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
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交易性动机
交易性动机是企业必须持有一定现金的满足其日常业务的现金支付需要。
企业为交易性动机而持有的现金余额称为交易性现金余额。
企业持有交易性现金余额的多少主要由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决定,即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愈大,交易性现金余额也将愈大,反之,则交易性现金余额小。
此外,企业的经营性质、特点、周期以及经营的稳定性等因素也是影响交易性现金余额大小的主要因素。
保持一定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除满足企业正常经营所需外,还具有以下好处:
(1)较多的现金储备可以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从而维持企业较高的偿债信誉;
(2)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交易中的现金折扣,从而降低购货成本或财务费用。
2.预防性动机
预防性动机是指企业持有一定现金以应付意外事件所产生的现金需要。
企业为预防性动机而持有的现金余额称为预防性现金余额。
企业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数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现金流量的可预测性。
即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愈好,现金流量的可预测性愈强,则预防性现金余额可愈小,反之,则应保持较多的预防性现金余额。
此外,企业的举债能力也是影响预防性现金余额的重要因素。
3.投机性动机
投机性动机是指企业持有一定现金以备满足某种投机行为(如买卖交投活跃的有利证券)的需要。
企业为投机目的而持有的现金余额称为投机性现金余额。
但从理论上说,企业不应维持过多的投机性现金余额,原因在于:
(1)保持投机性现金余额不符合理性理财假设;
(2)人们往往很难预计未来发生投机行为的可能性,也难以预计投机性现金余额的数额。
二、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有现金周转模式、成本分析模式、存货周转模式和随机模式两种。
1.现金周转模式
现金周转模式是通过预计年现金需求总量和确定现金周转的目标次数来确定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9-1)
上式中,现金周转次数可按下式确定:
(9-2)
现金周转天数是指企业由于购置存货、偿付欠款等原因支付货币资金到存货出售,并收回现金所需要的天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周转天数=平均储备天数+平均收款天数—平均付款天数(9-3)
现金周转模式具有操作简便,易于理解等优点,但该模式的运用要求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即未来年度的现金总需求与现金周转次数可以合理的预计。
2.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寻求持有现金的相关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余额。
企业持有现金的相关成本主要是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三者之和构成了企业持有现金的相关总成本。
(1)机会成本。
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就是因持有现金而不能赚取投资收益的机会损失,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用企业的资本成本替代。
机会成本的高低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相关,即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也就越高。
(2)管理成本。
企业持有现金将会发生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安全措施等。
这些费用是现金的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一种固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之间无明显的数量关系。
(3)短缺成本。
现金的短缺成本,是指因缺乏必要的现金,不能应付业务开支所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或为此付出的代价。
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
上述三项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
如图9-6上所示(教材p247),就能找出总成本最低的最佳现金持有量。
由图9-6所见,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持有现金不足的短缺成本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持有现金的管理成本线为一平行线。
由此,持有现金的总成本线便是一条向下凹凸的抛物线,该抛物线的最低点即为持有现金的最低总成本。
超过这一点,机会成本上升的代价就会大于短缺成本下降的好处;
在这一点之前,短缺成本上升的代价又会大于机会成本下降的好处。
这一点在横轴上的量,即是最佳现金持有量。
3.存货模式
存货模式的基本原理是将企业现金持有量和短期有价证券联系起来衡量,即将企业现金持有成本同现金和短期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进行权衡,以求得二者相加总成本最低时的现金余额,从而得出最佳现金持有量。
存货模式假定企业将多余现金全部投资于短期有价证券,短期有价证券的投资组合可以随时转换为现金,并且企业未来年度的现金流量可以比较准确地加以预测,其现金流转也是有规律的,每次转换可以生成大量的现金流入,然后逐渐流出,当现金余额接近零时再同样重复。
其现金流转模式如图9-7所示(教材p249)。
由图可见,当企业持有的现金趋于零时,就需要将有价证券转换为现金,以用于日常开支。
但现金转换为有价证券和有价证券转换为现金的需要支付税金、佣金等转换成本。
在一定时期内,有价证券与现金之间转换的次数越多,其转换成本就越高。
当然,企业置存现金也要付出一定代价,这些代价主要是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因为保留现金意味着丧失了投资于有价证券而产生的利息或股息收益。
一般来讲,保持现金的余额越多,其机会成本愈大。
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有价证券和现金之间的转换成本的关系,可用图9-8所示(教材p249)。
由图可见,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
现金的余额越大,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就越高,但短期有价证券的转换次数就越少,其转换成本也就越小。
相反,现金的余额越小,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就越少,但短期有价证券的转换次数就越多,其转换成本也就越大。
因此,最佳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求出二者之和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
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短期有价证券与现金之间的转换成本之和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9—4)
式中:
Q——最佳现金持有量;
C——短期有价证券的投资报酬率;
S——一定时期的现金总需要量;
D——每次转换的单位成本。
运用微积分求最小值的原理,将总成本函数对求导并令其结果为零,即:
(9—5)
则可推出:
(9—6)
4.随机模式
随机模式是在现金流量呈无规则变动的情况下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
如图9—9所示(教材p251):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一个现金控制区域,定出上限和下限。
上限代表现金持有量的最高点,下限代表现金持有量的最低点。
当现金余额达到上限时则将现金转换成短期有价证券;
当现金余额下限到下限时,则将短期有价证券转换成现金,从而使现金余额经常性地处在上限和下限之间。
(9-7)
(9-8)
第三节短期有价证券管理
一、企业持有短期有价证券的目的
1.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相对于除现金(含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流动资产项目而言,是一项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以致人们常把短期有价证券看成是现金的等价物或替代品。
企业持有短期有价证券的目的在于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并提高融资能力。
首先,短期有价证券的变现能力很强,持有短期有价证券能够保持与现金相同的资产流动性。
其次,持有短期有价证券可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因为持有大量的短期有价证券,表明企业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和偿付能力,银行有可能因此而愿意给予企业更大的信用额度,从而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2.兼取投资收益
当企业有闲置的现金时,投资于短期有价证券可获得比持有现金更多的收益,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甚至是较大程度的损失风险。
二、短期有价证券的选择标准
1.较高的安全性
企业现金通常是营运资金的一种存在形态,企业持有现金的目的一是满足生产经营开支需要,二是满足到期债务支付的需要。
因此,当企业的闲置现金投资于短期有价证券时,应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本金回收的安全性,谨防本金损失而影响正常经营支付和到期债务支付。
2.较强的流动性
短期有价证券作为企业存放闲置现金的一种形式,要求在企业需要进行经营支付或偿债支付时,能够及时变现,这就要求企业持有的短期有价证券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通常在活跃的二级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能够满足流动性的要求。
3.适宜的投资收益
赚取一定的投资收益是企业持有短期有价证券的目的之一。
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的收益越高越好。
然而,高收益通常伴随的是高风险和低流动性。
因此,从安全性和流动性上考虑,企业不应片面追求收益最大化,而应在维持必要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适度获取收益。
4.较低的投资风险
短期有价证券的投资风险主要有四种:
(1)违约风险;
(2)利率变动风险;
(3)购买力风险;
(4)变现风险。
企业应针对风险的具体情况,选择那些风险较少或风险可以规避的有价证券,并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
三、短期有价证券的投资政策
短期有价证券的投资政策是指企业在利用暂时闲置现金购买有价证券时,对收益性、风险性与流动性等方面所作的选择。
1.保守型投资政策
保守型投资政策的特点是在保留足够的现金余额的基础上,进行证券投资,并在证券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投资风险,而将投资收益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
2.激进型投资政策
激进型投资政策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将现金投资于有价证券,在证券的选择上,将收益性放在首要位置,其次才考虑安全性和流动性问题。
3.中庸型投资政策
中庸型投资政策的特点是在确定和保留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前提下进行证券投资,在证券的选择上,对流动性、安全性与收益性并重。
一.资本金制度
(一)资本金及其意义
所谓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
我国《公司法》为不同类型的公司规定了最低的注册资金数额,即法定资本金。
我国的法律强调资本金应一次交足才能开业,即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一致性原则。
但对外资企业有所放宽。
根据《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规定,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一千万元,有外商投资的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规定,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
生产经营性公司和商业、物资批发性公司为人民币50万元;
商业零售性公司为人民币30万元;
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为人民币10万元。
其中民族区域地区和国务院确定的贫困地区,经批准,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可在上述规定基础上下浮50%。
资本金按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
与此相适应,股份制企业的股权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
这种分类有利于确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节应收账款管理
一、企业应收帐款的收益性与风险性
1.应收帐款投资的收益性
应收帐款投资的收益性主要体现在通过赊销可以扩大销售规模,获取规模收益;
强化市场竞争,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减少存货储备,节约存货资金占用和存货管理费用(如储备费、保险费等)。
应收帐款投资之所以具有收益性是因为赊销能为顾客带来时间价值收益,特别是在企业可用现金规模有限的情况下,通常都更乐意接受赊销的交易方式。
这样,赊销也就成为一种占领市场,争夺顾客和打败竞争对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应收帐款投资的风险性
应收帐款投资的风险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存在客户拖延付款而发生额外时间价值损失(或机会损失)的潜在可能;
(2)存在客户拖延付款而发生额外收帐费用的潜在可能;
(3)存在客户无力付款而发生坏帐损失的潜在可能。
二、企业信用政策的构成要素
企业信用政策主要由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信用标准三个因素构成:
1.信用期限
信用期限是指企业对外提供商品或劳务时,允许客户延迟付款的时间界限。
信用期限变动与应收帐款投资的收益及成本的变动具有正向变动关系,即信用期限延长,应收帐款投资的收益和成本也将相应增加,否则反之。
因此,企业在确立信用期限,特别是在原有基础上,变更信用期限时,应权衡收益与成本,具体可采用边际收益法或净现金流量法等进行决策。
(1)边际收益法
边际收益法的决策程序是:
①确定基础信用期限,它可选择企业以前年度的信用期限或本行业的平均信用期限,也可以将基础信用期限设定为零;
②确定变更信用期限的若干方案,并测算各方案的边际成本;
③按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选择最佳方案。
(2)净现值法
净现值法决策程序是:
①确定基础信用期限及变更方案;
②根据日产销量、单价、单位成本、平均收帐天数、坏帐损失率以及利率等因素计算日营业净现值;
③根据日营业净现值的多少进行方案决策。
日营业净现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9-9)
式中,NPV为日营业净现值;
P为产品单价;
Q为日销售量;
C为产品单位成本;
b为坏帐损失率;
k为日利率;
t为平均收帐期。
2.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对销货企业来说,也称销货折扣,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折扣期,二是折扣率。
其一般表达形式如“1/10,1/20,n/30”。
该式的含义是企业的信用期限为30天,若客户在10天内付款,可享受2%的折扣优惠;
若客户在10天以上,20天以内付款可享受10%的折扣优惠;
若客户在20天以上,30天以内付款,则不能享受折扣优惠;
若客户在30天后付款,表明客户违约可能会受到违约惩罚。
折扣期限及现金折扣变动与应收帐款投资的收益及成本同样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即延长折扣期限和提高折扣率,能够扩大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获规模收益,但企业由此付出的代价增大;
反之,缩到折扣期限和降低折扣率,企业支付的代价下降,但销售规模的扩张将会受到影响。
因此,企业在确定折扣期限和折扣率时,也会权衡收益与成本,合理决策。
3.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企业用来衡量客户是否有资格享受商业信用所赋予的各种优惠的基本条件。
如果客户在相关方面达到企业规定的信用标准,可享受信用优惠,否则,不能享受优惠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
企业在确定信用标准和对客户进行信用状况分析时,通常考虑的因素是五个方面(“五C”系统),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
其中,品德是指客户履行偿还债务的态度,对此,企业可对客户过去的往来帐户记录进行分析,以了解客户的付款表现;
能力是指客户偿还债务的财务能力,对此,企业可着重了解客户的流动资产数量、质量以及流动负债的性质,计算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并同时辅以实地考察客户的日常营运状况等进行评价;
资本是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即资本金,它表明客户间可以偿还债务的背景;
抵押是指客户提供作为授信安全保证的资产,它表明企业提供信用的安全保障程度;
条件是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
三、企业信用政策的具体实施
企业信用政策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信用评价、信用额度和收帐政策三个方面。
1.信用评价
企业在明确了客户的信用标准后,必须对信用申请人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价,并考虑发生坏帐和延期付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