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9280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文档格式.docx

《《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文档格式.docx

1.出示生字

塞秦征将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古文识字

塞,甲骨文

(宀,房屋)

(两个“工”,表示大量器械、材料)

(双手操持),表示借用工具修补房屋。

造字本义:

动词,借助工具、材料,用泥土填堵房墙的漏洞。

秦,甲骨文

上部是双手持杵

,下部是成堆稻谷

,表示用杵状农具打谷脱粒。

动词,打谷脱粒。

征,甲骨文

(囗,城邑、方国)

(止,即“趾”,借代行军),表示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

动词,中央朝庭派兵长途行军,讨伐不义之地。

将,甲骨文

((爿,床)

(两个“又”,两只手),表示双手忙碌,照顾卧床的老弱病伤者。

动词,用酒肉美食侍候卧床的老弱病伤者。

3.学习多音字。

sāi活塞塞住

塞sà

i边塞塞外

闭塞堵塞

将jiāng将来即将

jià

ng将领中将

(三)交流汇报

1.出示古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介绍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

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

擅长七言绝句,尤其是边塞诗最为出名,被誉为“七绝圣手”。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3.写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

组诗的第二首,《全唐诗》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从军行》或《行军》。

过渡: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细细地品读。

三、理解古诗大意

1.《出塞》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塞:

指的是边界上险要的地方。

出塞:

乐府旧题,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出示:

秦时明月汉时关,

词意:

关:

边关

句意: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2)出示:

万里长征人未还。

未:

没有。

还:

归来

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3)出示:

但使龙城飞将在,

但使:

只要。

龙城飞将:

汉朝名将李广。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

(4)出示:

不教胡马度阴山。

教:

令,使。

胡马:

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度:

越过。

阴山:

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四、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一)整体感知

《出塞》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了作者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和期盼。

(二)学习第一、二句

1.出示第一、二句诗:

2.“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着汉时关塞”的意思。

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译作:

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3.拓展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4.拓展:

互文用法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意思是:

不因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两句互补见义,意思是:

千里万里冰封,千里万里雪飘。

5.这句诗中“人”指的是(戍边的征人)。

6.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边塞远,离家时间长

7.条件艰苦,战争残酷,离家的征人只有(明月)和(边关)相伴。

8.拓展资料: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在此常常入侵中原。

看来诗人想告诉我们的是:

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一批又一批的征人依旧是万里长征久未还。

9.假如你是征人,仰望明月心中会想些什么?

10.小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征人们这一切一切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

11.征人们回家有望吗?

出示资料:

据《资治通鉴》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12.拓展:

古代的边塞诗,也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13.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的不朽佳句。

14.作者前一句借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写出了历史的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后一句写出了征人未还,很多男儿战死沙场的悲剧。

1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四句诗

1.出示诗句:

2.“龙城飞将”指的是谁?

3.秦汉至唐,将军无数,诗人为什么单单提到汉朝的李广将军的?

拓展资料:

汉朝李广将军以英勇善战闻名。

西汉武帝时,封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听说后,称其为飞将军,一连好几年不敢入犯右北平地区。

4.结合资料,说一说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这两句是王昌龄的殷切希望,借人民希望有李广这样的将军在,表现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5.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

还表达了谁的希望?

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然而,战争并没有停止……

7.这两句既有抒情,也有议论,抒发了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多一些良将的渴望,对国家能够安定和平、免于战争的向往。

指导朗读。

(四)总结延伸

1.《出塞》是一首边塞诗,写出了历史虽然在变迁,征战却依然存在的现实,全诗雄浑开阔,气势磅礴,用平凡的语言抒发了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愿望,即多出一些像“龙城飞将”这样的良将来保太平,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2.联想我们现在安定和平的生活,让我们一起珍视和平,呼唤和平之花长存!

(五)梳理知识结构

(对良将的期待对和平的渴望)

五、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

塞秦征

1.记生字:

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找一找: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塞秦

(2)换一换:

“征”减去“彳”加上“讠”是“证”。

“塞”减去“土”加上“贝”是“赛”。

2.组词语:

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塞、秦、征”并讲述:

课件出示:

“宀”扁而宽,各部分之间写紧凑。

组词、造句

秦:

上面三横间距均匀,撇捺舒展,末笔为点。

征:

左窄右宽。

左高右低。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六、拓展阅读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赏析】

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

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

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七、课堂练习

(一)给加粗的字注上合适的读音。

1.你除了会画画,还(há

i)有什么特长?

2.我今天要去图书馆还(huá

n)书。

3.对他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huá

n)。

(二)解释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边关未: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八、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整首古诗。

2.课后搜集王昌龄的其他的边塞诗,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九、课堂小结

十、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1.出示送别饯行的诗句: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词催醉

词,金文

(司,掌管、服务)

(言,说话),表示为说话服务的语言细胞。

名词,为言语服务的要素,即语言中最小发音和表义单位。

醉,金文

(酉,即“酒”)

(舌,表示张口啜饮)

(水,酒液滴漏),表示饮酒失控,满嘴酒话。

形容词,饮酒过度,神志不清。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

与王昌龄同时期,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

代表作有《凉州词》《春女行》《古峨眉怨》等。

《新唐书▪乐志》说:

“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

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

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

这组七绝正是一组优美的边塞诗。

1.《凉州词》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凉州词:

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葡萄美酒夜光杯,

夜光杯:

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

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

欲饮琵琶马上催。

欲:

将要。

琵琶:

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

催人出征。

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醉卧沙场君莫笑,

沙场:

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

你。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

古来征战几人回?

征战:

打仗。

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凉州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作品,描写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忠勇报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

1.出示一、二句:

2.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香甜的美酒。

3.出示夜光杯

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

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

4.想象说话:

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景?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谁能把这样盛大的场面读出来。

5.“马上”意思是马背上,采用对比的写法,将美味的葡萄酒和催人出发的琵琶声相对比,写出了战事的紧张和战士的身不由己。

6.想象:

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1)快尽兴畅饮。

(2)快奔赴战场。

(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7.小结:

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激越的琵琶声,让我们在场所有的将士们兴致飞扬,这样难得的盛宴就应该一醉方休。

8.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四句

1.出示三、四句: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从“醉卧沙场”中可以体会到战士们的那份潇洒从容。

3.醉卧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

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

4.理解“几人回”。

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

多少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多悲凉啊,王昌龄《出塞》的一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将士就这样到了戍边再也没回来啊。

5.这里运用反问的句式说出将士们的心声,质问残酷的战争。

几人回表现了战士们对出征命运未卜、悲壮赴死的决心和豪迈气概。

6.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戍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为国戍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7.出示诗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从古至今戍边的战士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

8.正是因为将士们有这样的豪迈气度,才有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

(四)总结全诗

1.总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

2.战士们的心声:

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3.指导背诵。

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4.拓展其他边塞诗: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潇洒从容

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词-讠+亻=伺催-亻+扌=摧

(1)师范写,重点指导“词、催、醉”并讲述:

词:

注意不要丢掉“司”里面的短横。

右边部分上小下大,下边各横间距均匀。

醉:

“酉”窄长,右边的首横稍短。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

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

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一)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1.催摧(摧)毁(催)促

2.词辞凉州(词)楚(辞)

3.洲州亚(洲)苏(州)

(二)判断对错。

1.王翰和王之涣都是唐代诗人,他们写的《凉州词》都是边塞诗。

(√)

2.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是千古名句,令人深思。

3.这首诗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

八、课堂小结

这首诗描写的是在艰苦荒凉的边塞上的一次盛宴,首句写出了盛宴的豪华气派,三四句写了征人们互相斟酌劝饮的情景,表现了他们豪放旷达的胸怀。

九、布置作业

2.搜集关于塞外的古诗,了解古诗的意境,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

1.出示《秦时明月》的相关图片。

2.“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

为什么喜欢他呢?

老师喜欢的是项羽。

(出示项羽图片)

3.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

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4.板书课题: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亦,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一个人

的两臂下方各加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人的两腋。

名词,人体的两腋部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

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

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出示:

生当作人杰,

人杰:

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

“吾何以得天下?

”(我是如何才得到这天下的?

)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

刘邦遂说:

“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

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我不如萧何;

率百万之众,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

活着就要当人中的豪杰,

2.出示:

死亦为鬼雄。

亦:

也。

鬼雄:

鬼中的英雄。

出自屈原楚辞《国殇》: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身体虽然死亡,精神则永远不灭,你刚强的魂魄依然是鬼群中的英雄。

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3.出示:

至今思项羽,

思:

思念。

项羽:

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