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下第三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8917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下第三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三下第三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三下第三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三下第三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三下第三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下第三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三下第三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下第三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下第三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

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

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相当于“篇”)

  4.今天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来学习《亡羊补牢》,看老师写课题:

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

丢失。

牢:

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

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

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

怎样记这两个字?

指导学生书写。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

同桌分角色朗读。

  2、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

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

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4、讨论交流:

  

(1)“从此”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2)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

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第二课时《南辕北辙》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寓言、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将这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

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

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

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

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

为什么?

  总结:

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

,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难点提示:

“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2、抄写带生字的词语。

七、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板书设计:

目标南方

南辕北辙达不到目的

办法北走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教师自己选择)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10惊弓之鸟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

教学难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

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3、培养质疑能力。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导入: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出示生字认读、组词,记忆字形。

4、认读词、难字书写指导。

(1)记忆字形: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难字书写指导:

(2)“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3)书写练习。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课件)。

 

            第二课时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

(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

(画出:

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

谁来读一读他的话?

(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

如果是你,你相信吗?

  5、指导朗读:

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

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二)师:

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

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3、朗读:

突出两个“直、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三)师:

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

思考:

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

每一句话讲什么?

(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

因为……所以…… 

 3、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课件展示)。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

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不用箭   观察    分析    判断

     更羸———┐

           |“射”

          ↓下

          ┌飞得慢——受过箭伤┐

        大雁∣         ∣弦响→害怕→高飞→

          └叫得惨——孤单失群┘使劲→裂开→掉下

1、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并用它说一句话。

3、把这个故事告诉给别人。

11画杨桃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教诲”等词语。

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2、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课件杨桃

2课时。

          第一课时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

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

“叮”和“钉”、“订”;

“幅”和“福”、“诲”和“悔”;

“晌”和“响”

3、书写点拨:

嘱:

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

肃:

笔顺:

悉:

上部不是“采”。

3、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

(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

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1、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

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1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相关链接:

杨桃,别名:

五敛子,阳桃。

成熟期:

海南杨桃5月份到12月份均可结果,八月份前后为旺产期。

中国是原产地之一,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

对于人体有助消化,滋养,保健功能,对于疟虫有抗生作用。

果汁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治疗皮肤病的功效。

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1、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交流思考问题: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

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1、总结:

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

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

(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2、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1、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2、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画师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以少代多(妙)

创新动脑

语文园地三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3、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

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

不仅要评讲得怎么样,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1、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2、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

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

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

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

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

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

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

(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

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四、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

“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

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