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至五年级数学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8670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至五年级数学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至五年级数学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至五年级数学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至五年级数学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至五年级数学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至五年级数学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

《三至五年级数学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至五年级数学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至五年级数学概念Word文件下载.docx

乘法数量关系

因数×

因数=积

积÷

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15、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16、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这个数。

17、三位数乘一位数:

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8、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19、四边形的特点:

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20、长方形的特点:

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21、正方形的特点:

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22、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

24、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25、 

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26、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2)分母相同:

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27、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8、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二)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1.除法数量关系:

(1)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

除数=商

商×

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

除数=商…….余数

除数+余数=被除数;

2.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乘任何数都得0。

3、年、月、日部分

1).一年有12个月;

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

4、5、6月为第2季度,;

7、8、9月为第3季度;

10、11、12月为第4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

1、3、5、7、8、10、腊,31天永不差;

4、6、9、冬,30整,只有2月二八九。

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

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

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

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二)24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3.1日(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4.求经过的时间。

一辆汽车上午8:

20出发,到下午5:

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

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

把下午5:

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

50+12=17:

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

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

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长=面积÷

宽宽=面积÷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宽=周长÷

2-长长=周长÷

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注:

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

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

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

(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注意: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3.小数的基本性质: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4.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最高位,再看次高位,以此类推。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5.小数的加减法:

列竖式相加减的时候,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再进行加减。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6.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三)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1、一个物体也没有:

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直线、射线、角

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线。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有两个端点的线叫做线段

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由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图像叫做角。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角的分类:

锐角<90°

,直角=90°

,90°

<钝角<180°

,平角=180°

=2个直角,

周角=360°

=2个平角=4个平角

4、垂直与平行:

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5、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6、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四)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1、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加法、减法称为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称为第二级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是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公式:

a+b+c=(b+a)+c

加法结合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3、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b=b×

a

乘法结合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c=a×

(b×

c)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b)×

c+b×

c

4、乘法分配律拓展:

(a-b)×

c=a×

c-b×

c或a×

(b-c)=a×

b-a×

5、连减:

a—b—c=a—(b+c)

6、连除:

c=a÷

c)17、

7、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

25×

4=100125×

8=1000

8、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高和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到垂

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只有3条高。

(3)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三角形的分类:

①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的等腰三角形。

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

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6)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

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

每个三角

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9)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12)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

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用2个相同的等腰

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

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9、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优点:

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优点:

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3)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

上升或者下降。

10、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1)两端要栽:

间隔数=总长÷

间距;

总长=间距×

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2)两端不栽: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总时间=每次时间×

次数

方阵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

边长×

4—4或者是(边长-1)×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

边长

封闭的图形

(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总长÷

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

单位换算专项练习

1厘米=( 

)毫米 

1分米=( 

)厘米 

100厘米=( 

)分米=( 

)米

1米=( 

)分米 

80分米=( 

)米 

400厘米=( 

60厘米=( 

2分米=( 

1米-4分米=( 

)分米

9米=( 

10厘米=( 

120米-28米( 

600厘米=( 

6米=( 

35分米-25分米=( 

3分米=( 

10米=( 

1分米5厘米=( 

)厘米

12米=( 

2400厘米=( 

7米-2米=( 

)米=( 

7分米=( 

500厘米=( 

13厘米+17厘米=( 

40分米=( 

3米=( 

6分米+44分米=( 

80厘米=( 

2米=( 

24米-4米=( 

100厘米=( 

)厘米=( 

)毫米

4厘米=( 

8分米=( 

15分米+85分米=( 

5米=( 

40厘米=( 

60分米=( 

5米=( 

1米-2分米=( 

7分米=( 

46厘米-16厘米=( 

200分米=( 

3米+12米=( 

5分米=( 

17厘米+23厘米=( 

100毫米=( 

600分米=( 

25分米-10分米=( 

90分米=( 

30厘米=( 

71分米+29分米=( 

80分米=( 

20米=( 

300厘米=( 

25分米=( 

2300米-300米=( 

)千米

800厘米=( 

28千米+42千米=( 

600毫米=( 

50分米=( 

84厘米+16厘米=( 

40米=( 

150毫米=( 

58分米-8分米=( 

7厘米=( 

2千米+14千米=( 

10毫米=( 

40分米=( 

23分米+47分米=( 

11米=( 

20厘米=( 

700米+1300米=( 

90厘米=( 

60毫米=( 

4200米-200米=( 

1千米=( 

2000米=( 

)千米 

1米-2分米=( 

30分米=( 

450厘米+50厘米=( 

6米=( 

300厘米=( 

3千米+17千米=( 

80毫米=( 

9000米=( 

1米-30厘米=( 

10分米=( 

21米-7米=( 

4000米=( 

9分米=( 

1米-3分米=( 

5千米=( 

400分米=( 

1米=( 

13分米=( 

1吨-4000千克=( 

)千克

3米=( 

1千米-300米=( 

15分米=( 

1300米+700米=( 

2米=( 

8吨=( 

)千克 

1米-9分米=( 

1吨=( 

6000千克=( 

)吨 

1米+9分米=( 

8000米=( 

4千克=( 

)克 

2000克=( 

)千克 

2厘米+8毫米=( 

10千克=( 

15分米=( 

14厘米+26厘米=( 

6吨=( 

4000千克=( 

1厘米+2毫米=( 

3千克=( 

5000克=( 

8厘米+12厘米=( 

6千克=( 

2000千克=( 

23毫米+17毫米=( 

)毫米=( 

8千克=( 

49厘米-39厘米=( 

8千米=( 

9000千克=( 

85毫米-45毫米=( 

7000米=( 

17分米+13分米=( 

2吨=( 

3000米=( 

5000米-2千米=( 

800分米=( 

3000米+2千米=( 

5厘米=( 

63毫米-23毫米=( 

8米=( 

5400克=( 

)千克( 

)克

50分米=( 

)分米 

8分米+15分米=( 

10毫米=( 

25厘米+35厘米=( 

90毫米=( 

1米-70厘米=( 

9千米=( 

1000千米=( 

1米+30厘米=( 

4米=( 

35厘米-30厘米=( 

)毫米

30分米==( 

2000米+1千米=( 

7千米=( 

4000克=( 

5000米+7000米=( 

3吨=( 

( 

)千克=6吨 

7千米-3000米=( 

3千米=( 

1千米-600米=( 

)千克=5000克 

2千米+1200米=( 

70分米=( 

1200克-200克=( 

)千克

3千克250克=( 

1300千克+700千克=( 

)吨

)厘米 

1分米-2厘米=( 

1千克-500克=( 

)克

900厘米=( 

20米-15米=( 

2千米-800米=( 

9090千克-9吨=( 

2吨500千克=( 

200克+800克=( 

8吨70千克=( 

5分米=( 

1吨-100千克=( 

1吨-300千克=( 

3毫米+17毫米=( 

3500千克-500千克=( 

2分米=( 

6400米-6千米=( 

5吨+40千克=( 

3厘米=( 

75吨-50吨=( 

75厘米=( 

)分米( 

6厘米=( 

20分米+30分米=( 

3200千克=( 

)吨( 

8厘米=( 

1米5分米=( 

3500千克=( 

90毫米=( 

3千克8克=( 

)克 

5040千克=( 

20毫米=( 

6吨60千克=( 

300千克+700千克=( 

40毫米=( 

1千米900米=( 

10吨-9000千克=( 

42吨-5000千克=( 

)吨 

500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