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8409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

《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Word下载.docx

老制盐企业技改扩建规模加大,同时,新上了1家制盐企业,年盐产品设计生产能力达180万吨。

新发现的濮阳盐田有中原油田采油二厂在其管理区试采卤水,专供濮阳可利威化工有限公司作原料使用。

(二)加工工业和盐业运销稳步发展

1、制盐工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1)制盐企业基本情况

我省现有制盐企业5家:

平顶山中盐皓龙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神鹰盐厂、平顶山营养保健盐厂、舞阳中原制盐有限责任公司、舞阳金大地盐化有限公司。

液体盐生产企业两家:

平顶山盐业管理局液体盐调拨站和华北石油地质局华阳公司卤水井站。

多品种盐公司一家,即河南省卫群多品种盐有限公司。

制盐企业现有职工3800余人,固定资产总额亿元,精制盐生产能力180万吨/年,液体盐生产能力20万吨/年,多品种盐生产能力3000吨/年。

2005年河南省制盐工业主要经济指标见图表1。

(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我省制盐工业虽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

在“十五”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制盐技改工作力度,积极研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质,使我省制盐技术始终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3)产品质量高、品种全

“十五”期间,各制盐企业都建立了良好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制。

其中,平顶山中盐皓龙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和舞阳中原制盐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形成了从原材料购进,生产过程参数控制,产品成型入库,到产品调拨的一整套自我检测、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制盐企业在注重量大质优的同时,不断强化企业创新意识,紧紧围绕“质量、品种、效益”,加快盐产品结构调整,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4)环保工作符合标准

我省制盐企业的项目建设均严格按照“三废”治理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原则进行,并积极采用先进技术、精良设备,使治理后的“三废”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5)改革、改制、重组取得成效

2000年,中国盐业总公司和河南省盐业总公司实施了对平顶山盐厂的控股、参股,成立了平顶山中盐皓龙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2001年,平顶山中盐皓龙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收购重组了叶县豫昆盐厂和天河盐厂。

2003年,舞阳县中原盐厂改制为舞阳中原制盐有限责任公司。

制盐企业产权多元化、股份结构合理化、股权管理科学化初显雏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盐业运销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我省地处中原,总人口达9700多万,是碘缺乏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

为了落实好防治碘缺乏病的任务,“十五”期间,河南盐业运销工作坚持严格计划管理,强化食盐专营,规范市场运作,确保碘盐供应,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食盐产销计划,全省总人口中碘缺乏率在全国处于较好水平。

从2002年起,省辖市盐业管理局(盐业总公司)对县(市)盐业管理局(盐业公司)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垂直管理,运销企业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1)运销企业现状

我省运销企业全年经营食盐60万吨,小工业用盐25万吨。

全省从事食盐批发经营的企业254个,其中,取得批发资格的153个,受批发企业委托从事食盐转代批发的101个。

2001年至2005年河南省食盐、小工业盐销售情况见图表2。

(2)引导消费,开拓市场

“十五”期间,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人们对营养盐、洗浴盐等多品种盐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抓住机遇,扩大销售市场,全省盐业运销企业采取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措施,引导消费者提高认识,主动尝试,自觉购买。

郑州市盐业局和商丘市盐业局还成立了专门销售公司,采取多种营销方式推广多品种营养盐。

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通过全省盐业运销企业的努力,多品种盐的销售量逐年上升。

(3)配送中心建设开始起步

为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食盐流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加快河南省食盐流通现代化进程,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确保合格碘盐供应,2004年初,着手在平顶山盐田所在地——叶县建设中盐河南盐业物流配送中心。

3、盐化工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我省盐化工业经过4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五”期间迅速发展,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的优势产业之一。

(1)两碱生产稳步增长

“十五”期间,我省盐化工企业按照“品种、质量、效益”的原则,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高档、高附加值和短线产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盐化工的两大主导系列纯碱和烧碱都有较大发展。

我省现有烧碱企业18家,其中,产能10万吨/年以上的1家,5—10万吨/年的5家,5万吨/年以下的12家。

焦作昊华宇航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神马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近两年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能力,后发优势突出。

2005年全省烧碱产量达到68万吨,居全国第六位。

我省现有纯碱企业9家,其中,桐柏县4家企业为天然碱,其余5家用盐生产纯碱的企业中,河南金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规模较大,年生产能力30万吨。

2005年全省纯碱产量达到118万吨,居全国第四位。

(2)技术进步成效显着

烧碱生产工艺淘汰了落后的苛化法和石墨阳极隔膜法,以金属阳极隔膜法为主,同时积极发展离子膜烧碱技术。

河南神马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率先从国外引进先进离子膜法烧碱技术,烧碱生产能力逐年扩大,市场份额逐年提高。

焦作昊华宇航有限公司通过消化吸收,开展了离子膜法烧碱国产化成套技术研究,其国产化成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国企改革效果明显

河南金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顺利实现改制民营;

河南神马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阳市新旺氯碱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平顶山煤业(集团)对开封东大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开封精细化工厂、开封炭素厂进行收购重组。

近几年,通过改组、改制,企业机制更加灵活,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二、盐及盐化工发展的环境条件

(一)有利条件

1、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环境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化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世界化工行业进行经营战略调整。

世界大型化工公司纷纷通过兼并、合作、收购等手段调整产品结构,并购趋势从多元化向专业化发展,收缩经营范围,放弃弱项,加强核心产业,使其在某一领域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强,并开始逐步退出低附加值、污染严重的传统化工领域。

发达国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和领先作为抢占未来制高点的首要手段,使世界化工技术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

由于环保压力、运输和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发达国家的初级化工产品、大宗石化产品及传统化工产品,包括盐化工产品正在向拥有广阔市场、原料丰富和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亚洲是首选地区,中国已成为世界性的化工制造中心,跨国大公司正加快在市场潜力大的地区投资和布局,这为我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加快盐及盐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2、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机遇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持续低迷,而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下依然持续发展,“十五”以来,我国GDP保持7%以上的速度增长。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重化工产业特别是基础原料行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增强,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促进产业升级。

在宏观方面,国家逐步完善合理地利用外资政策和内外贸易政策,有利于促进盐及盐化工产业实现技术升级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保持持续高速发展态势。

3、两碱快速发展拉动制盐业迅速扩张

两碱(纯碱和烧碱)是原盐的主要消费产业,用盐量占盐产量的70%左右。

统计显示,近五年纯碱与烧碱的年均产量增速分别达到%与%,而原盐产量年均增长仅为%。

由于盐碱发展不平衡,到2003年底,供求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原盐市场供应相对紧张。

近3年来,每年新增用盐量约300—400万吨。

预计,这种供求关系还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因此,我省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制盐工业,打造盐化工产业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国内氯产品的旺盛需求推动烧碱发展

氯的需求增加大于烧碱需求增加,氯比碱表现更大的增长,氯需求旺盛驱动了烧碱产能的增长,氯碱装置也保持高的开工率。

而亚洲各国对氯碱产品需求增加造成氯碱供应紧张,国内氯碱产品发展出现强劲势头。

未来五年,江苏省在长江沿岸将建成9—10个具有20万—30万吨/年氯碱及氯碱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

山东省也将形成300万吨/年的氯碱生产能力。

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推动具有盐、煤优势的西部氯碱发展,将有若干个10万—20万吨/年以PVC产品为主的氯碱装置投产。

2010年前,有扩产计划的企业达100家以上,将新增产能600万吨以上。

5、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

今后五年是我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从宏观政策看,国家积极促进中部崛起,在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支持中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加大对农业和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有利于我省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河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实施,有利于我省盐及盐化工产业的发展。

为了促进中部崛起,省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摆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基于我省发展实际的科学判断。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省份,要实现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目标,没有发达的工业来主导,没有优势的产业来支撑,没有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来带动是不行的。

河南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支点,我们必须利用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盐及盐化工产业,努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河南走在中部崛起前列注入新的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6、岩盐丰富,区位适中

我省有很好的盐资源和电石资源。

岩盐资源全省有2个大型成盐盆地,总面积达90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3500亿吨以上。

岩盐中还含有碘、锶、钾、锂等多种元素,盐质好,埋藏浅,矿区结构简单,矿床稳定,有利开采,为发展盐及盐化工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我省地处祖国腹地,京广铁路纵贯南北,陇海铁路连接东西,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物流辐射广阔,产品运输半径大。

煤炭资源丰富,水利条件优越,这些都为制盐及盐化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不利因素

1、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初级产品多

平顶山盐田为复盐层矿床,当前开采地段为1300米至1700米以内工业首采段,目前仅开采了1—4层,由于一系列技术问题尚未解决,采后封闭顶板稳定性差,不利于二采段开采,造成资源浪费,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

制盐企业和盐化工企业中,普通食盐、工业盐、烧碱、纯碱等初级产品多,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没有形成。

2、资源优势发挥不够,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2005年,全省制盐产量120万吨(不含液体盐),仅占全国总产量的%。

以盐为主要原料的烧碱产量占全国的7%,纯碱产量占全国的5%,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盐业发展与两碱发展不够配套、协调。

3、盐业运销系统机构臃肿,冗员过多

盐业运销系统管理层次多,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突出。

一些市县盐业运销企业,受地方“人情圈”、“关系网”的影响,不顾单位实际接收人员,已经出现“经营无利润、人头吃盐款”的现象,行业亏损面逐渐扩大。

4、两碱企业规模偏小,品种较少

2004年,全省烧碱企业平均能力为万吨/年,而全国平均能力是万吨/年,美国是30万吨/年,日本是14万吨/年。

我省烧碱产量只有江苏的二分之一、山东的三分之一。

我省盐及盐化工品种也很少,制盐除工业盐外的品种只有药用盐、营养盐等几个品种,而四川省就有6个系列,30多个品种。

我省盐化工产品只有烧碱、纯碱、盐酸、液氯、聚氯乙烯、漂粉精、氯苯等30多个品种,而国内已达到150个品种,国外近1000种,其中大多数为精细盐化工产品。

5、生产要素影响较大

两碱生产对能源及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依赖很大。

原盐是两碱的主要原料,占成本的17%。

由于需求拉动和成本上升,近年来盐价普遍上涨,到厂价每吨达40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纯碱和烧碱的生产成本。

烧碱属高耗能行业,每生产1吨隔膜碱耗电2450千瓦小时,占成本的70%;

生产1吨离子膜碱耗电2319千瓦小时,占成本的60%。

电力、原煤及原盐的供应及价格走势对盐化工的影响极大。

三、我省盐及盐化工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托平顶山、漯河、濮阳岩盐和南阳天然碱资源优势,推行盐碱联合,规模化发展离子膜烧碱、优质重质纯碱、聚氯乙烯等主导产品,积极延伸产品链条,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培育上下游一体化的百万吨盐及盐化工企业,做大做强制盐及盐化工产业,把河南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部地区盐及盐化工基地。

(二)基本原则

1、盐碱结合,协调发展

盐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两碱工业的发展速度,而两碱的发展又离不开盐的保障。

要走盐碱结合、协调发展的道路,避免出现盐产大于销或供不应求的局面。

2、合理布局,择优发展

要充分考虑资源状况、开采条件、产业基础、市场容量、运输半径等多方条件,实现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方案最优化。

3、产业配套,集群发展

按照产业链配套发展的要求,聚集一批盐矿开采、制盐生产、两碱生产、原材料及能源供应、物流配送等相关企业,形成大型骨干企业发展主导产品,中小型企业发展配套加工,产业链条完善的产业集群。

4、科技兴业,集约发展

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备水平,新建项目要采用先进、节能、环保工艺,积极开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禁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工艺设备落后的生产装置和小规模企业,推动盐及盐化工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5、节能降耗,和谐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

大力发展资源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10年,全省盐及盐化工现价总产值达到230亿元,年均增长30%,其中制盐工业现价总产值20亿元,年均增长24%;

盐化工业现价总产值210亿元,年均增长32%。

主导产品盐、纯碱、烧碱、聚氯乙烯生产能力分别达到500万吨、300万吨、180万吨和180万吨。

全省盐业运销企业力争2007年达到A级,实现年人均销盐100吨;

2008年达到AA级,实现年人均销盐200吨;

2010年达到AAA级,年人均销盐300吨。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盐及盐化工主要产品经济发展目标见图表3,2010年盐及盐化工产品结构调整目标见图表4。

四、我省盐及盐化工的发展布局

按照盐及盐化工发展基地化、规模化的要求,在我省盐、碱资源丰富地区,依托骨干企业建设四大产业基地。

(一)平顶山-漯河盐及盐化工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平顶山-漯河盐、煤资源丰富的优势,支持神马、平煤、金大地、皓龙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到2010年,形成60万吨烧碱、60万吨聚氯乙稀、50万吨纯碱、150万吨制盐生产能力。

(二)焦作-济源盐化工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昊华、金山、恒通等骨干企业的基础优势,支持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到2010年,形成80万吨烧碱、80万吨聚氯乙稀、30万吨纯碱生产能力。

(三)南阳盐化工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南阳天然纯碱资源优势,支持安棚、海晶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促进资源整合,到2010年,形成200万吨纯碱生产能力。

(四)濮阳盐化工产业基地。

发挥濮阳盐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有序开发,到2010年,形成30万吨烧碱、30万吨聚氯乙稀生产能力。

支持开普、东大等老两碱企业加大改造重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规模化发展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清洁生产。

五、我省盐及盐化工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稳步发展制盐业

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和井矿盐生产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的优势,在严格执行国家计划,保证食用盐生产和供应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工业用盐,使工业盐在原盐生产中的比重由82%提高到90%以上,满足两碱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是大力发展液体盐。

支持靠近岩盐资源的两碱企业采用液体盐制碱,鼓励制盐企业向两碱企业供应液体盐,争取液体盐产量达到总产量的25%左右。

二是大力发展多品种盐,不断提高盐产品的附加值。

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先进标准,开发调味盐、营养盐、洗浴盐、洗涤盐等特色盐新品种20个以上,年销量4万吨以上。

三是加快食盐配送中心建设,提高盐业现代化流通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四是采用国内外先进制盐技术,实现制盐生产装置大型化,推广卤水净化,提高有效生产能力和自动化水平,降低能耗物耗。

(二)加快发展盐化工业

1、纯碱

鼓励采用钛板换热器、离心式CO2压缩机、大型环流式碳化塔、大型蒸汽煅烧炉、双链埋刮板输送机、挤压法重质纯碱生产技术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对现有老厂进行改造,淘汰高耗能设备。

新建和扩建纯碱项目必须采用联碱法工艺,禁止采用氨碱法工艺,并拥有自备盐场(矿),实现盐碱联合、原盐自给。

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纯碱及下游产品的开发,增加产品品种,扩大重质纯碱尤其是低盐优质重质纯碱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推动碱渣废液后处理、资源化和再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实现碱渣废液综合利用,降低原材料动力消耗及生产成本。

2、烧碱

推广膜过滤盐水精制技术、固碱升降膜技术、蒸煮升膜蒸发和三效逆流装置、电解槽有载调压-变压-整流装置、大型离子膜高电流密度自然循环复极电解槽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加快对老烧碱装置的改造,提高烧碱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

新建烧碱装置必须采用技术先进的离子膜法工艺,到2010年离子膜烧碱要达到总量的75%以上。

支持氯碱生产新技术研发和创新,开发高性能离子膜,改进电解槽技术,提高离子膜烧碱装置连续运行时间和离子交换膜使用寿命,降低能耗和盐耗,降低生产成本。

拉长产业链条,开发有机氯中间体异构体调比技术,大力发展耗氯精细化工产品特别是有机氯产品。

高度重视氯、碱、氢平衡,充分利用氯气、氢气和碱资源开发相关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我省氯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加大固碱生产比例,扩大烧碱销售半径,到2010年固碱比例由10%提高到20%。

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盐泥、电石渣、电石液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培育大型骨干企业

支持制盐和两碱企业朝先进、大型、高效和节能方向发展,实现规模大型化、装备自动化,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支持神马集团、平煤集团、昊华宇航、金山化工、中盐皓龙等骨干企业利用资金、技术和品牌等优势,进行横向重组和上下游整合,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到2010年,力争培育2—3家百万吨级大型制盐和盐化工企业。

(四)促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进步投入,采用自动化程度高、能耗物耗低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装备。

采取严格能耗和环保达标、差别电价等政策,加快淘汰一批规模小、消耗高、污染物治理达不到要求的落后工艺、装备和企业。

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大废水、废渣、废气的治理和综合利用,进一步降低产品综合能耗,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

到2010年,吨产品综合能耗达到:

真空制盐190kg标煤,汽耗低于1吨蒸汽,卤耗标方,电耗42千瓦时;

隔膜法烧碱吨标煤,离子膜烧碱吨标煤,联碱法纯碱9000兆焦;

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10%,污水排放量减少10%,废气治理率提高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提高10%,资源利用率提高20%。

六、加快我省盐及盐化工发展的措施

河南盐及盐化工发展正面临不可多得的机遇。

因此,要抢抓机遇,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发展全局,合理开发利用盐矿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我省建设成为盐及盐化工强省,为实现河南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为保证规划的实施,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特别是规划内四大盐及盐化工产业基地所在地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和完善“十一五”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加强引导协调,采取有力措施,对规划内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确保规划的实施。

省直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服务和支持力度,推动盐及盐化工产业快速发展。

盐及盐化工企业要积极延伸产品链条,开发高附加值的盐、碱、氯、氢及衍生产品,建设“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产业链,走循环经济之路。

(二)抓好盐矿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地质勘探部门要加强协调合作,加大盐矿资源的勘探力度,抓紧制定《河南省盐矿资源采区勘探、开采设计、生产技术管理规程》,指导和规范盐资源开发。

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妥善处理好矿产资源和城市规划发展之间的关系,切实搞好盐矿资源保护,为盐及盐化工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三)严格执行产业政策

新建和扩建的制盐和两碱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能耗标准、发展规划等,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新建制盐项目必须盐碱配套、实现盐碱平衡。

鼓励两碱企业采用卤水直供,降低能源消耗。

(四)加快战略重组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加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大型盐及盐化工企业集团。

1、加快组建以资本为纽带,以河南省盐业总公司为核心的产供销一体化、科工贸一条龙的河南盐业集团,构建覆盖全省高效运转的食盐生产流通网络体系。

2、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并购、租赁等多种形式,整合一批中小两碱企业,培育若干个区域性或跨区域的大型盐化工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3、建立大型制盐企业和大型两碱企业的产销联合体,实现互惠互利,保证盐碱行业稳步协调发展。

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到省外建设盐、碱生产基地,扩大市场覆盖面。

(五)开辟多元融资渠道

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盐及盐化工产业的投入,逐步形成政府加大引导,企业积极投入,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投融资体制,促进资金的有效投入和良性循环。

1、政府加大引导,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采取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支持重大盐及盐化工项目建设,带动社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的全面跟进。

2、企业加大投入。

一是采取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二是吸引民间资本,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扩大资金来源。

三是争取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贷款、商业贷款和外资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

(六)加强节能和环保

盐及盐化工是能耗、污染比较大的行业,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要协调好能源、环境的支撑作用,重点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资源开采环节。

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对矿产资源开发要统筹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