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 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76634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肯锡 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麦肯锡 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麦肯锡 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麦肯锡 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麦肯锡 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麦肯锡 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

《麦肯锡 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肯锡 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麦肯锡 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Word文档格式.docx

往后数十年间虽然不乏成功

案例(如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但因

为人工智能在现实世界的成功案例太过孤立,所以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商业化。

让我们快进至21世纪。

数据收集及整理、算法(尤其是机器学习)以及高性

能计算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促成了革命性进步。

例如,在以往被认为是机器“无法

取胜”的围棋比赛中,AlphaGo成功击败人类世界冠军,从而赋予了这场获胜历史

性的意义。

而变革不仅发生在理论前沿。

被视为未来超级智能系统的先锋——各类应用

机器学习技术的分析工具已现身市场。

金融、医疗、制造等行业应用发展迅速,人

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风投也从2012年的5.89亿美元猛增至2016年的50多亿美元2。

麦肯锡预计,至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

了解人工智能及其能力

以往人们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例如,比人类更快

地处理更复杂的计算)。

传统的软件程序由人类编写,包含具体的指令要求。

人工智能的工作模式完全不同。

它们依据通用的学习策略,可以读取海量的

“大数据”,并从中发现规律、联系和洞见。

因此人工智能能够根据新数据自动调

整,而无需重设程序。

利用机器学习3,人工智能系统获得了归纳推理和决策能

AI:

Thetumultuoushistoryofthesearchforartificialintelligence(

)BasicBooks,1993.

..

.

 

3

力;

而深度学习4更将这一能力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这些计算机系统能够完全自主

地学习、发现并应用规则。

虽然深度学习领域近来的突破可使人工智能系统在一些关键能力上媲美甚至

赶超人类,但距离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即机器能够完全模拟人类认知活动,仍

需数十年的努力。

不过机器学习系统已经有了某些商业化落地,且应用广泛,可以

担当客服、管理物流、监控工厂机械、优化能源使用以及分析医学资料。

麦肯锡全

球研究院最近的研究显示机器学习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5。

人工智能技术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即认知、预测、决策和集成解决方案。

认知是指通过收集及解释信息来感知并描述世界,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

觉和音频处理等技术。

预测是指通过推理来预测行为和结果。

举例而言,此类技

术可用来制作针对特定顾客的定向广告。

决策则主要关心如何做才能实现目标。

这一领域的用例十分广泛,如路线规划、新药研发、动态定价等。

最后,当人工智

能与其他互补性技术(如机器人)结合时,可生成多种集成解决方案,如自动驾

驶、机器人手术,以及能够对刺激做出响应的家用机器人等。

目前人工智能各项技

术的商业化水平参差不齐。

认知和预测领域的许多技术已经逐步商业化,然而决策

和集成解决方案技术多处在研发阶段(见图1)。

Theageofanalytics:

Competinginadata-drivenworld()

4

人工智能的未来:

挑战与机遇并存

过去的科技进步主要是指提升执行指定任务的能力。

而当今的人工智能则是

赋予机器反应和适应能力以优化产出。

通过与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的结合,人工

智能能够构造出一个整合的信息物理世界。

当今人工智能发展势头正猛,未来有望在全球多个行业和场景下得到广泛运

用,尤其是我们将会看到大量的人类工作被机器取代。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期的一

份报告对全球800多种职业所涵盖的2000多项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全球约

50%的工作内容可以通过改进现有技术实现自动化。

当然,技术可行性只是影响自动化速度及程度的一个因素,还有其他因素需

要考虑,包括研发和应用成本、劳动力市场供需、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和政府监管

部门的接受度。

综合上述因素,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这份自动化研究报告指出,在

现今所有工作内容之中,过半会在2055年左右自动化,但这过程存在诸多变量。

5

果自动化推进速度快,达到该程度可能会提前20年;

如果推进缓慢,则可能延后20

年。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可成为应对一些社会核心挑战的强大工具。

在医疗领

域,人工智能将极大提升我们分析人类基因组和为患者开发个性化治疗方案的能

力,甚至大大加快治愈癌症、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疾病的进程。

在环保领域,人工智

能能够分析气候特征并大规模降低能耗,帮助人类更好地监控和应对气候变化问

题。

人工智能甚至可以在地球以外地区发挥作用,他日或助力人类探索火星及外太

空。

2.人工智能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在多家中国科技巨头积极研发的推动下,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中

心之一。

众多的人口和完整的产业结构给中国提供了创造海量数据和广阔市场的

潜力。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中国提升生产力的要求就愈发迫切,因此人工智能技

术的运用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方面,中国还需要做好许多基础性

工作,如更为开放的数据环境和训练有素的数据科学人才。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

或将引发复杂的社会及经济问题,应审慎考量。

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地位

中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人工智能研发领域的领头羊。

仅在2015年,两国在学

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合计近1万份,而英国、印度、德国和日本发表的学术研

究文章总和也只相当于其一半7。

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多由科技企业推动引领。

得益于大量的搜索数据和丰富

的产品线,一些互联网企业走在了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和语音识别等技术前沿。

这些技术被整合应用于新产品中,如自动化私人助理、自动驾驶汽车等。

SCImagoJournal&

CountryRank2015

.

6

中国有充足的理由对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潜力感到乐观。

庞大的人口基数产

生的海量数据正是“训练”人工智能系统的前提条件。

“范围经济”也是中国的优

势所在,广泛的行业分布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市场。

但是,中国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保持人工智能的领先地位,并且最大

化其经济潜能。

发展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

虽然中国在人工智能的论文数量方面超

过了美国,但中国学者的研究影响力尚不及美国或英国同行(见图2)。

此外,美国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也更为完善和活跃,创业公司数量远超中国

(见图3)。

由研究机构、大学及私营企业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庞大、创新且多

元。

硅谷在科技领域日积月累的强劲实力形成了强大而难以复制的优势。

7

以下,我们从数据、算法和计算能力等三个关键因素出发分析中国面临的挑

战。

数据

正如人类需要从食物中获得能量,人工智能的“食物”则是稳定的数据流。

人工智能系统必须通过大量的数据来“训练”自己,才能不断提升输出结果的质

量。

但数据领域的几个因素可能会影响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

首先,尽管中国的科

技巨头能够通过其专有平台获得海量数据,但在创建一个标准统一、跨平台分享的

数据友好型生态系统方面,中国仍落后于美国。

其次,全球各国都已意识到开放政

府数据库有助于促进私营领域创新,但中国政府数据的开放度仍极为有限(见图

4)。

最后,对跨境数据流通的限制也使得中国在全球合作中处于不利地位。

8

算法

就应用层面而言,中国的算法发展程度与其他国家并无太大差距。

事实上,

中国在语音识别和定向广告的人工智能算法上取得了突破进展。

而全球的开源平台

也使得中国企业能够快速地复制其他地区开发的先进算法。

然而,中国的研究人员在基础算法研发领域仍远远落后于英美同行。

一个主

要原因就是人才短缺。

美国半数以上的数据科学家拥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

在中国,超过40%的数据科学家工作经验尚不足5年9。

中国在人才方面的持续努

力将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只有不到30所大学的研究实验室专注于人工智能,输出人才的

数量远远无法满足人工智能企业的用人需求。

此外,中国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大多

集中于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等领域,造成其他领域的人才相对匮乏。

如果中国

大学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数学和统计学要求,并且集中资源发展该领域全球前沿研

21

...

9

究,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受益匪浅。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是改进现有的科研经

费分配模式来推进创新。

计算能力

就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而言,计算能力并非当前掣肘。

由于微处理器在全球

市场上是非常普遍的产品,计算能力已经成为一种能够轻松购买得到的商品。

然而,中国绝不能忽视发展自己的先进半导体、微处理器和高性能计算技术

的重要性。

高运算速度的计算技术是发展尖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中之重,而其耗能

水平则决定着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能否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计算能力是人工智能的基

础设施之一,因此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

依赖进口意味着这一基础设施的坚固程度

仍不理想。

长期以来,中国的微晶片严重依赖进口,部分类型的高端半导体则几乎完全

依靠进口10。

2015年,美国政府禁止了英特尔、英伟达和AMD这三家全球最大的

芯片供应商向中国机构出售高端超级电脑芯片11。

这一禁令显示了中国在半导体方

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对于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十分重要。

为应对这一局面,中国政府在2014年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

要》以及“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

中国政府还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

基金,目前募资已超过200亿美元。

相关行动已初见成效:

2016年6月神威▪太湖

之光超级计算机问世,成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使用的是中国自主

知识产权的处理器。

政府的前期投资可以产生显著的涟漪效应,鼓励私营企业的积

极参与。

特种处理器,如可以处理大量复杂计算的GPU,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格外重

要。

在中国大力发展其集成电路产业的过程中,也应密切关注此类处理器的发展。

AMD

.

.

10

总而言之,在探索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进程中,中国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科

技产业正在快速全球化。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再到硬件生产,人工智能全产

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包含着大量国际合作。

在建设自己的数据生态系统、培养数据

科学和研发人才,以及打造半导体产业的同时,中国还需要将其人工智能产业建

设成为一个与全球市场融合的开放系统。

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中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生产力的提升刻不容缓,人工智能正是加快生产

力增长的重要机遇。

然而,政策制定者还应考虑到它可能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的震

荡。

在过去数十年,中国因“人口红利”受益良多,劳动力的扩张大大促进了经

济增长。

但老龄化正使中国逐渐失去这一推动力。

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最早将在

2024年达到峰值,并在之后的50年中减少五分之一。

这一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意

味着在当前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中国将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以维持其经济增长。

拉动经济增长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大幅推动生产力增长12。

人工智能有助于缩小这一差距。

通过辅助或替代人类劳动,人工智能系统能

够更有效率地完成现有工作,从而提升生产力。

以英特尔为例,该公司在芯片生

产过程中会收集大量数据。

过去,如果生产中出现问题,公司需依靠人工分析数据

寻找根本原因。

而现在,机器学习以远胜人工的速度完成这项任务,其算法能够筛

选成千上万的数据点以找出残次芯片的共同特征。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使工业

机械制造、供应链、物流以及其他生产流程更为高效。

人工智能应用还能通过预

测故障、找出瓶颈,以及自动化流程和决策创造出巨大效益。

酒店和餐饮服务业、制造业以及农业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

重,其中包含大量重复的、可自动化的工作内容。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根据

应用速度的不同,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为中国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每年可贡献

0.8

至1.4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除了提升生产力之外,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

提供新的岗位和业务。

就在几十年前,还没有人会想到互联网经济催生的新职

业,而人工智能也将带来相似的变革。

11

人工智能有大幅提升生产力增长的潜力,但代价可能是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

大。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将推动形成所谓的“技能偏好型科技变革”——即数字

技能将特别受到重视,而对中低端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将缩小。

比如,考虑到阿里

巴巴已在其移动支付应用中启用了人工智能客服,由此可以设想今后客服等职位

的需求将减少。

劳动力总需求因而可能下降,尽管平均收入水平有希望上升,财

富分配则将进一步向具备合适技能的人才聚拢。

“数字鸿沟”有可能扩大社会分

化。

总体而言,中国目前从事可自动化工作的劳动力人口超过其他国家。

麦肯锡

全球研究院预测中国51%的工作内容有自动化潜力,这将对相当于3.94亿全职人

力工时的冲击。

由重复性工作内容和可预测的程序性任务构成的职位尤其容易被人工智能取

代。

根据成本效益分析,中等技能工人将首当其冲,而低收入岗位则可能存在更

长时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如今的高端工种能够完全免受冲击。

比如,医生之类专

业人士的部分工作也可能被自动化,而医生的工作内容将会更专注于与人的沟通

和互动14。

许多职业并不会消失,但其工作内容将会发生改变,因此教育和培训

体系也应与时俱进。

一份美国政府报告预测了可能在未来盛行的四大类人工智能

相关工作15:

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完成复杂任务的协作性工作(如护士使用人工智

能应用常规查房);

开发人工智能科技和应用的研发性工作(如数据科学家和软

件研发人员);

监测、授权或修理人工智能系统的监测性工作(如人工智能机器

人的修理师);

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如建立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框架的律师

或设计适合自动汽车行驶环境的城市规划师)。

对先进数字技能的需求增加和低端劳动力的剩余将可能导致不平等的加剧,

部分人群在这一问题面前尤为弱势。

比如,目前女性在中国计算机技术专业毕业

生中的占比不到20%16;

从事可自动化的、重复性职业的女性过多,而在科技和

管理岗位中又不足。

在最新的万事达卡女性进步指数中,中国女性在就业方面得

80%

.

....

12

分83.8,但在领导方面仅获27.8分,说明了高技能职位的两性平权远未实现。

而人工智能因此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性别不平等。

与之相似,人工智能的逐步应用也可能进一步拉大富裕沿海地区与欠发达内

陆地区的差距,加剧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只有认真研究充分评估各种可能性,才

能规划好人工智能占据重要一席的未来。

对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广阔,可用于改善医疗、环境、安全和教育,提升民生福

祉。

与此同时,由于它模糊了物理现实、数字和个人的界限,衍生出了复杂的伦

理、法律及安全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渐普及,需要审慎管理来应对这一转变。

许多现有用例展现出了人工智能解决社会问题的潜力。

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帮

助科学家预测环境变化。

康奈尔大学利用这一技术预测动物栖息地变化以保护某些

鸟类18。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荷兰政府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特定

病患群体寻找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并通过分析数字化的医疗档案来减少医疗失误

19。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卫生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公共卫生监测,通过社交媒

体的追踪来确定疾病爆发的源头20。

人工智能系统还能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和效率。

已有证据表明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减少交通事故21。

Ensia.

.

..

...

PeterStone,2030OneHundred

YearStudyonArtificialIntelligence:

Reportofthe2015-2016StudyPanel2015-

201620169

13

阿里巴巴与杭州政府合力推进智能城市交通体系,以人工智能控制交通信号灯,可

以有效减少城市特定区域的拥堵并使通行速度提高11%22。

另外,人工智能还被用

于预测能源需求,管理能源使用。

谷歌大数据中心的能耗降低23,英国政府对电网

系统中需求高峰的管理24都是该技术方向的早期用例。

对企业和消费者而言,这意

味着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能源节约机会。

然而,除了这些潜力外,管理具备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的机器也是一份重艰

巨的责任。

许多值得深思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因此而生。

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

首次尝试为人机互动设立基本原则25。

但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更为微

妙,其潜在影响也更为深远。

首先,当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无处不在时,企业得以不断收集个人信息,不仅

在人们使用数字设备时,也在人们往返于公共和私人空间时。

在某些特定场合,比

如医院,采集这些个人信息极为敏感。

这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谁拥有个人数据?

数据应以何种方式共享?

面对日趋严峻的网络安全攻击又该如何保护数据?

其次,人工智能可能在决策过程中产生无意识的歧视。

由于现实世界存在着

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偏见,输入算法中的数据也可能附带这些特征。

而当机器学习算法学习了这些带有偏见的训练数据,也就“继承”了偏见。

2016

年,一家顶尖的人工智能企业就发生了此类事故:

该公司通过网络论坛训练了一个

实验性聊天机器人,不曾想机器人学会了各种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语言,惹恼了

....

...

.

.

14

许多网络用户。

可以想见,如果有偏见的人工智能处在了决策地位,那么其决策可

能会导致特定人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除伦理问题之外,人工智能在社会的普及更会产生诸多法律层面的影响。

果人工智能的决策导致意外甚至犯罪,谁应当对其负责?

人工智能创作的知识产权

归谁所有?

一旦人工智能拥有超级能力,又该用哪些措施进行监管?

人工智能研发

人员有哪些法律权利与义务?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及伦理框架,仍有许多问题尚

待充分探讨。

对地缘政治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发展大多在开源环境下进行,充分体现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一步的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需要各国合力提供更为广泛的数据、算法、资金和

人才交流。

然而,虽然全球经济不断数字化,全球监管方面的许多领域仍是一片

空白。

赶超人类智力的自动系统带来了诸多伦理及安全问题,也需要国内及国际

间的共同协作来解决。

此外,正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化将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化,技术不发达

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波发展浪潮中也将落于下风,国家间的“数字鸿沟”进一步

扩大。

一些国家原本期待快速增长的人口能够推动劳动力密集型经济的发展,但

如果大量人力工作被机器取代,甚至可能出现新的社会动荡。

最后,计算机模拟工具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战争推演,而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提

升这类模拟的精度和能力。

人工智能武器化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由美国海军委托撰

写的一份报告声称,随着军用机器人的复杂化,人们应更多关注其自主决策能力带

来的影响26。

史蒂芬·

霍金、伊隆·

马斯克及超过1000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

员共同签署请愿信,要求禁止在战争中使用人工智能,并警告“自动化武器”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