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路基施工方案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57522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路基施工方案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特殊路基施工方案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特殊路基施工方案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特殊路基施工方案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特殊路基施工方案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殊路基施工方案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特殊路基施工方案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路基施工方案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殊路基施工方案培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职责

1

项目经理

负责项目管理

2

总工

负责项目技术

3

生产副经理

负责现场施工组织

4

项目副经理

负责安全生产监督

5

负责质量控制

6

副总工

负责技术指导

7

测量中心主任

负责施工测量

8

试验主任

负责试验检测

9

物资设备部长

负责设备材料

3.2机械设备配置

各台设备已经过精心维修保养,能够保证施工的需要。

进场设备报验单上的各设备经检验机况良好,维修班配件齐全人员到位。

机械设备配置一览表

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推土机

≥135KW

压路机

25T

冲击压路机

YCT-25

履带式起重机

QUR50

平地机

PY185

挖掘机

323

10

装载机

50型

自卸车

18T以上

15

手扶式压路机

XG60051S

洒水车

10m3

3.3测量及试验设备配置

根据路基工程的具体要求,项目部试验室和测量队配备了成套的路基检测设备。

主要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见下表:

型号

备注

电子称

ES-30KHTS

液塑限测定仪

WX-Ⅱ(100g)

电热鼓风干燥箱

101-3ES

标准土壤筛

0.074~60mm

电动击实仪

LQ-DJ-Ⅱ型

电子天平

JY

灌砂筒

A150、A200mm

全站仪

TCR1201

水准仪

DiNi03

GPS接收机

南方S82

3、路基填料要求

表3-1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

填料应用部位(路面底标高以下深度)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mm)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

路堤

上路床(0~0.30)

100

下路床(0.30~0.80)

上路堤(0.80~1.50)

150

下路堤(>1.5)

零填及挖方路基

(0~0.30)

(0.30~0.80)

注:

①表列强度按<

(JTJ051)规定的浸水96h的CBR试验方法测定;

②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

③表中上、下路堤填料最大粒径150mm的规定不适用于填石路堤和土石路堤。

4、特殊路基施工

4.1低填路段及土质路堑浅挖路段

为保证零填挖路基和土质挖方路堑路床范围压实度不小于96%,要求对低填、土质浅挖路基采用清除表土后,超挖至80cm路床底标高后(如遇基岩则不再超挖),采用开山石渣填筑,采用重型压路机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6%。

开山石渣中石料粒径按规范要求不大于10cm,石料抗压强度不低于20Mpa。

4.2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理

1、为保证路基压实均匀,防止不均匀沉降,在路基纵横向填挖交界处路床中部和底部设置两层聚丙烯(PP)土工格栅,质控抗拉模量≥175KN/m,最小碳黑含量不得小于2%;

2、在纵横向填挖交界处应设置填料过渡段,路基填挖结合部过渡区的填料质量要求应适当提高,选渗透性好的、风化程度低的、颗粒较小的材料填到过渡区。

必须从最底部往上填筑(应按填筑层厚度挖台阶),并按每层填方量开挖山体,移挖作填,压实后在挖上一层方量。

不得将大量挖方堆到底部,而影响分层填筑;

3、对半填半挖路基,当填方部分不足一个压实宽度时,应超挖至一个压实宽度;

纵向台阶挖至路床底标高后,应对挖方区路床80cm深范围内土体进行超挖回填压实。

土质挖方路床全部超挖,强风化及中硬质基岩则至少超挖4~8m,以便填、挖段路基、路面的过渡衔接;

4、当地面横坡陡于1:

5时,原地面开挖台阶;

地面坡度陡于1:

3时,原地面开挖台阶,并在台阶处及路床中部和底面分别铺设土工格栅。

当填高H≤12m时,在路基中部设置一处土工格栅;

当填高H>12m时,从路基面向下每6米设置一处土工格栅,每处土工格栅铺设三层,每层土工格栅间距60cm,格栅应伸入挖方段不小于2米,同时在台阶平台处采用U型钢钉将土工格栅与原地面固定;

开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m,并向内倾斜4%;

5、陡坡路堤及半填半挖填方部分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压实,压实度较规范提高一个百分点;

6、为减少填方与挖方路基的差异沉降,填方段填高大于8米时采用强夯处理,沿高度间隔4.0m强夯一遍,强夯夯击能为1000KN·

m。

一般强夯处理长度为50m,当填方段长度小于50m时,则处理长度为填方段总长。

强夯夯击点采用梅花形间隔夯击,梅花形间距为4.0m;

7、在填挖路面结构交界处设置横向碎石渗沟,以排结构内积水;

盲沟四周采用反滤土工布包裹,反滤土工布采用聚酯长丝纺粘针刺土工布,250g/m2。

4.3高填及高填陡坡路堤

1、路堤填筑前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地基表面处理,并保证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0%,基底承载力要求不小于200KPa;

当地面横坡陡于1:

5时,清表后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且坡度向内4%。

2、边坡采用台阶型,每8m处分一级,分阶处设置2m宽边坡平台。

边坡高度大于24米时于边坡16m处设置平台截水沟,将水引入边坡急流槽中;

3、为增强路基顶面的抗裂效果,距路床顶40cm、80cm处铺设两层土工格栅,格栅采用聚丙烯(PP)三向土工格栅,其技术指标为:

质控抗拉模量≥175KN/m,最小碳黑含量不得小于2%;

4、为减少高路堤差异沉降,对高填路堤长度大于150米的原地基、路基部分,高度间隔2.0m采取25KJ三边形冲击式压路机增强补压,冲击碾压20遍;

5、高填路堤长度小于150m的路段,采用强夯处理,夯击能采用1000KN·

m,强夯采用梅花形间隔夯击,梅花形间距4.0m;

6、于边坡10米高处设置纵横向碎石盲沟,横向碎石盲沟每30米设置一处,若山体水丰富时,基底通铺一层碎石排水层。

4.4强夯

1、强夯主要用于纵向填挖交界及高填路堤部位;

强夯处理范围填方段为坡脚外2.0m;

2、强夯采用间隔点式两边夯实法,单击夯击能采用1000KN·

m,夯点采用正方形插当法布置,强夯间距为4m,每个点夯击数一般为3~5击,夯点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3cm;

3、对于陡坡、斜坡路堤基底处理时,强夯应按照从低往高的处理顺序;

4、对于粉土、粘性土两遍夯实的间隔时间为3~4周,对于碎砾石土、砂土可连续夯击,夯坑的累计夯沉量每大于50cm后,应夯坑内抛填填料,填料可为块石、片石、碎石等坚硬的粗颗粒材料,单轴抗压极限强度不小于20MP,最大粒径不大于30cm,且粒径超过25c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30%;

5、一般强夯处理长度为50m,当填方段长度小于50m时,则处理长度为填方段总长。

强夯夯击点采用梅花形间隔夯击,梅花形间距为4.0m。

4.5冲击碾压

1、冲击碾压主要用于高填及高填陡坡路堤;

2、为减少高路堤差异沉降,对高填路堤长度大于150米的原地基、路基部分,高度间隔2.0m采取25KJ三边形冲击式压路机增强补压,冲击碾压20遍。

冲击碾压采取来回错轮的方式,轮迹之间相互重叠,纵向排列每次应错一轮宽,使每次能冲击工作面波峰,冲击碾压过程中如果因轮迹过深而影响压实进行时,可用平地机平整后再进行碾压。

进行冲击碾压时,在距离结构物3~5m、暗涵顶面填土高度小于2m时,禁止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碾压,明涵顶面不得用冲击式压实机进行冲击碾压。

冲击碾压结束,用平地机整平冲击碾压路段,然后采用振动压路机将路基表面碾压密实平整。

冲击碾压最后一层碾压厚度不小于1.0m。

4.6桥头过渡段(台背)处理

为减少跳车现象,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感,桥梁、涵洞通道等结构物两侧台背采用以下措施:

1、台背设置填料过渡段,过渡段路基采用开山石渣、碎砾石土等材料填筑。

台背回填沿路线方向宽度为2.5H+5米,H为台背填土高度;

2、要求基底至路床顶范围压实度不小于96%;

3、施工至上路堤地面时利用挖方弃方进行堆载预压6个月,堆载高度为3m,堆载土方应综合考虑路床材料及相邻填方路基填料的利用及调配,可减少卸载土方远运运费;

4、进行台背填方碾压施工时,应尽可能扩大施工场地,以便充分发挥大型压实机械的使用效率,当受到场地限制时,可采用横向碾压法。

涵洞两侧靠近涵台2m范围内回填不宜采用大型机械进行压实,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

桥台背和锥坡的回填施工宜同步进行,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达到设计宽度要求,对于桥头锥坡也必须采用小型机械人工夯实;

5、涵洞台背填土必须在盖板浇筑完毕,且盖板、台身、台帽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方可进行涵洞洞身两侧的回填,填筑应在两侧同时对称、均衡地分层进行,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填料粒径宜小于50mm。

涵洞顶部的填土厚度必须大于0.5m后方可通行车辆和筑路机械。

4.7土石混填路堤

1、膨胀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盐化岩石不应用于路堤填筑;

2、天然土石混填料中,中硬、硬质岩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的2/3;

石料为强风化石料或软质石料时,其CBR值不应小于表3-1的规定,石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

3、压实机械应选用自重大于18t的振动压路机。

土石路堤不得倾填,应分层填筑压实;

如土石岩性或土石比例相差较大时,应分层或分段填筑。

直到压实层面稳定、无下沉、石块紧密以及表面平整为止。

一般路堤,采用18t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压实。

对于边坡填筑高度>

20m时,应选用18t以上振动压路机压实,确保提前完成部分沉降,使其达到土质路堤压实标准;

4、填料由土石混合材料变化为其它填料时,土石混合材料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应小于30cm,该层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cm,压实后,该层表面无孔洞;

5、土石路堤填筑前,选取长度不小于100m的路基作为试验段,确定压实遍数、机械组合、沉降差等参数,用其指导整段路堤的施工。

6、土石路堤的外观质量标准:

路基表面无明显孔洞;

大粒径填石无松动,铁锹挖动困难。

4.8填石路堤

1、路堤填筑前应清除基底覆盖层,确保路基处于稳定岩石上,并保证基底重型压实度不小于90%,填石路基填高小于等于20m时,基底承载力不小于200KP;

填高大于20m时,基底承载力不小于300KP并位于稳定的岩石基底上;

2、填石路堤应选用石质均匀、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在30MPa以上的石料填筑,并采用具有较大功率的振动压实机具或重型夯实机具,分层碾压密实,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采用25t或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其振动频率宜控制在30HZ左右,振幅宜控制在1.3~1.8mm(或强振档),碾压速度宜控制在2~4km/h;

3、上路堤分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40cm,下路堤分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50cm,最大粒径应小于分层厚度的2/3。

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卸料,并用大型推土机摊平。

个别不平处应配合人工用细石块、石肖找平。

当石块级配较差、粒径较大、填层较厚、石块间的空隙率较大时,可于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肖、中、粗砂,再以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重复数次,使孔隙填满。

施工前经过铺筑试验段(长度不小于100m),确定填石路堤的最大密实度、填料最大粒径、填筑层厚、碾压遍数等施工参数,以作为填石路堤的质量控制标准;

4、填石路堤路床范围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碎石土,路床填料粒径不大于10cm,路床下设30cm后碎石过渡层。

碎石过渡层顶部铺设两层反滤土工布,过渡层填料粒径不大于15cm,小于0.5cm材料含量不小于30%;

5、填石路堤边坡应进行码砌,码砌采用不易风化的石块,块石强度应大于30MPa,块石的最小边长度不小于30cm,最大不应大于80cm,码砌应规则;

码砌按台阶方式逐层进行,每层高度须控制在50cm,并应经过嵌锁、填缝、碾压等措施,确保码砌石块尽量紧贴、密实,无明显空洞、松动现象,边坡施工完成后应撒播攀爬性植物草籽,使其自然生长,绿化边坡;

6、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标准宜采用压实沉降差法控制,经过25t或以上重型压路机碾压,要求相邻碾压两遍后各测点的高程差平均值不大于5mm,且标准差不大于3mm;

7、施工期间应同步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

每填筑一层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时间较长时,每3d至少观测一次。

要求路堤中心沉降量每昼夜不得大于10~15mm,边桩位移每昼夜不得大于5mm。

4.9高填深挖路基监测

监测元件布置、埋设原则:

测点及观测元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准确、埋设稳定。

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事故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测点埋设时应尽量避开排(截)水沟的位置,防止观测途中因施工遭到破坏。

用于监测的已知基准点要布置在施工区50m-300m的范围内,相互通视,埋设的点位应稳定,便于观测。

4.9.1监控元件布置

1、高填路基监控元件布置

(1)监控范围

主要监控边坡填方高度大于20m的填土及土石混填路堤及高填陡坡路堤填筑过程及运营中沉降、变形。

(2)测点布置

测点纵向布置:

以开挖基床中心线为基准,沿路中轴线方向每50-100米左右设置一个观测断面且每处高填或陡坡路基路段不少于一个监测断面。

测点横向布置:

各观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一般布置在中分带、土路肩、各级填方平台、挡土墙顶面、原地面坡脚排水沟两侧处。

高填路基监测标平面布置图

高填路基监测标立面布置图

2、深挖路堑监控元件布置

(1)监测范围

边坡变形主要监测范围为边坡高度H≥20m的土质及H≥30m的岩质深路堑。

各点纵向布置:

以开挖基床中心线为基准,沿轴线方向每25米左右设置一个变形观测断面。

测点立面布置:

以基床开挖面为基准,第一监测点布置在开挖边坡外2米处,其余测点间隔一个平台布置,对有可能形成的滑动带、重点部位及可疑点应加深、加密布点。

纵向同排的测点形成一条测线,多条测线形成监测网。

测点布置完成后,监测网一次形成。

当同一边坡设有深层位移观测点时,坡面上其中一条纵向观测线应与深层位移观测点在同一直线上,以便观测数据的相互验证和对比分析。

深挖路堑边坡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边坡开挖初期可每两级边坡设置一个观测桩,发现变形增加后立即加密为每级边坡。

如下图:

深挖路堑边坡监测点立面布置图

4.9.2监控元件埋设

1、沉降板埋设

埋设时,沉降板底面应平整,其下铺设60×

60×

20cm的砂垫层。

沉降板的金属测杆、套管和接驳的垂直偏差率不大于1.5%。

沉降板采用钢板,底板尺寸为60×

60cm×

0.3cm;

金属测杆外径为5cm,管壁厚4mm;

套管采用钢管,外径10.8cm,管壁厚4mm,首节套管应与底板焊接为一体。

随着沉降板下沉和土石料的填补,测杆与套管相应接高,每节长度应为50-80cm。

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管顶高出碾压面高度30cm,并在沉降板周围设立沙袋,贴反光贴,插警示旗等做明显标志和保护措施。

沉降板结构大样图

2、地表水平位移边桩埋设

位移边桩一般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及边坡平台,其中一根位于坡脚外1m处,另一根位于边沟外侧,两根相距4m。

如果边沟在半坡上,则位移边桩一根埋设在离路基坡脚1m处,另一根在第一根以外4m处。

边桩采用50×

50×

50cm砼预制桩,基点测头采用φ30mm的圆钢,埋入混凝土不小于10cm,露出地面为5cm。

埋设时桩周围应回填密实。

另外,位移边桩应做好标记并编号。

位移观测桩埋设及大样图

3、边坡观测桩埋设

边坡观测桩一般埋设在路堑边坡外侧及各级平台上。

边桩采用10×

10×

50cm砼预制桩,埋入地面以下40cm,基点测头采用φ12mm的钢筋,长度为40cm,外漏2cm,埋设时桩周围应回填密实。

当边坡为石质时,可在稳固石块上直接做记号代替观测桩。

同样,边坡观测桩也应做好标记并编号。

边坡观测桩埋设及大样图

4、监测基准点埋设

用于检测沉降变形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应布置在边坡位移变形影响不大的稳定地点,每个观测段落需埋设至少3个基准点,作为位移和沉降观测的起算依据。

高程基准点埋设采用先挖直径约0.6m的孔,深度约1.0m,在孔内浇筑水泥墩,于水泥墩中间埋设直径为20mm的钢筋作为高程观测基准点。

水平位移监测的基准点宜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基准点要有良好的通视条件,便于观测,同时注意在施工期间利于对各个基准点的保护。

4.9.3路基监测规划

1、路基监测人员配置

项目部成立监测管理组,具体成员和分工见下表,监测工作由测量中心负责管理实施,由各路基施工队伍配合监测标志的埋设、维护和测量工作。

序号

姓名

工 

备 

项目总工

全面技术管理

技术部长

技术管理

测量工程师

监测管理

安全部长

现场安全管理

工程部长

现场管理

测量组长

现场监测

测量员

检测资料收集整理

2、路基监控设备配置

规格型号

DINI03

TS02

钢板尺

4.9.4监测部位

根据图纸将高填深挖路基监测段落和监控断面进行规划,点位布置不少于设计要求。

具体统计见下表:

5、质量验收标准

5.1土方路基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压实度(%)

零填及挖方(m)

0~0.30

按附录B检查。

密度法:

每200m每压实层测4处

0~0.80

≥96

填方

(m)

0.80~1.50

≥94

>1.50

≥93

弯沉(0.01)

不大于设计要求值

按附录Ⅰ检查

纵断高程(mm)

+10,-15

水准仪:

每200m测4断面

中线偏位(mm)

50

经纬仪:

每200m测4点,弯道加HY、YH两点

宽度(mm)

符合设计要求

米尺:

每200米测4处

平整度(mm)

3m直尺:

每200m测2处×

10尺

横坡(%)

±

0.3

每200m测4个断面

边坡

尺量:

每200m测4处

5.2石方路基实测项目

层厚和压实遍数符合要求

查施工记录

+10,-20

20

坡度

平顺度

6、质量控制 

6.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6.2创优措施 

(1)创优目标 

本工程是河南省的重点工程,本工程的创优目标为:

创立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品质工程”;

创国家优质工程。

(2)创优组织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创优管理小组,系统地落实创优工作。

深化职工创优意识,开展质量教育,增强质量意识。

针对本工程特点,我项目部制定了各项工程的创优计划、措施,给全体施工人员明确创优目标。

在施工过程中,接受监理工程师监督,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并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质量检查,制定奖罚措施。

(3)创优方案 

针对本工程,我项目部将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从组织机构、管理手段、监测设施抓起,确保本合同段创公路优质工程。

为确保达到优良标准,从施工生产和施工管理两方面着手,制定严密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采取有效的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使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工作面都处于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整个合同工程的目的。

6.3质量保证体系 

我公司对本合同段的工程质量管理准备实行项目经理部直接负责,质量检验处监督,工地自检组控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严格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坚决杜绝不合格工序或有质量隐患的工序被放行。

落实工程施工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1)保证工程质量的制度措施 

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实施项目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以质量责任的可追溯性明确质量责任和工作分工,确保全体质量相关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质量工作,实现以人员素质保证工作质量,以工作质量保证各项制度和现场操作到位的良性工作循环。

建立健全质量检查评审制度,项目部根据本试验路工程特点和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的需要,建立健全现场工程质量的检查与评审制度。

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将根据工程内容,实施技术培训,作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参建职工对质量工作的重视,强化质量意识。

建立”三自”管理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