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过炭疽疫情的地区,可对易感牲畜进行强化免疫。
牧区省份要做好转场畜的秋季免疫工作。
二、加强监测排查
养殖人员要加强对畜禽的临床检查和健康状况监测,重点关注畜禽行为表现、休息状态、反应、采食饮水情况、被毛外观和粪便状态等。
对牲畜表现食欲减退、喜卧、跛行、发热、口鼻流涎、口蹄部位出现水泡和破溃、口炎、眼鼻分泌物增多、腹泻等症状的,禽只表现精神沉郁、嗜睡、呆立、头翅下垂、食欲不振、脚鳞出血、呼吸困难、排稀便等症状的,以及异常死亡或其他异常状况的,应立即采集样品送检,并按程序进行疫情报告。
发病场点应尽快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
三、强化清洗消毒
要强化环境清洗消毒工作,注重消毒效果。
选择适宜的消毒剂,不同消毒剂对温度敏感程度不同,过硫酸氢钾等强氧化性消毒剂受低温环境影响较小,但受有机物干扰较大。
醛类、季铵盐类等消毒剂受低温环境影响较大,但受有机物干扰小。
低温环境下可通过延长消毒时间、增加消毒浓度和频率等措施来提高消毒效果。
冬季栋舍外消毒时,应选择在相对温暖的时段进行。
消毒前做好消毒区域的清洗,眼观无污物后再实施消毒。
消毒剂可用温水配制,以增强消毒效果。
优先选用低温消毒剂或在消毒剂中加入丙二醇、异丙醇等醇类或氯化钠
等作为防冻剂,并注意防冻剂与消毒剂的兼容。
四、严格生物安全措施
定期评估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确保各项防疫措施、制度有效执行。
养殖场要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出,人员进出要严格执行更衣换鞋、消毒及淋浴等卫生制度。
外来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不允许进入养殖场,进出场的所有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应彻底清洗消毒。
执行净、污道分开管理,严格控制场内人员、车辆、物品以及养殖动物的流动。
入冬前进行集中灭鼠,及时清扫散落的饲料,防止鸟类在场区内搭窝逗留。
五、做好无害化处理
不得随意丢弃、抛弃病死畜禽及其排泄物、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传播。
要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相关技术规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应优先选择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处理病死畜禽。
畜禽尸体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应遵循既防止病原扩散,又防止污染环境的原则,畜禽尸体应装入密封袋,确保不渗出液体。
运输车辆应密闭防渗,车辆和相关运输设备离开圈舍和掩埋点时
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六、秋冬季重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一)口蹄疫
口蹄疫易感动物种类多,感染途径广,感染动物在潜伏期就可排毒,疫情传播风险大。
疫苗免疫是口蹄疫防控的有效手段。
规模场要根据动物生长周期、母源抗体、疫苗效力、免疫持续期、疫病流行状况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疫苗免疫后,要及时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牛羊免疫后21天、猪免疫后28天采样进行抗体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补免或调整免疫程序。
口蹄疫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90%。
其中应免畜免疫密度应达到100%。
规模化养殖场免疫抗体合格率应达到80%以上。
散养户在秋季开展集中免疫,在冬季对于免疫不合格畜和补栏畜应及时进行补免。
(二)高致病性禽流感
秋冬季,候鸟在南方各省与家禽接触频繁,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防范候鸟迁徙带来的禽流感疫情蔓延。
强化水禽和散养家禽的免疫,及时监测抗体情况,随时进行补免,构建免疫屏障。
对河网密布地区家禽进行重点监测,监视候鸟异常发病和死亡情况。
散养户避免猪、鸡及水禽混养,规模场采取防鸟措施,阻断家禽与候鸟接触,家养水禽避免到候鸟栖息地等开放水面放养。
加强对候鸟栖息地周围的消毒,必要时可采取隔离防范措施,对候鸟的排泄物统一处理。
关注动物园、野生动物饲养场等场所开放水面的管理,严防候鸟进入。
(三)非洲猪瘟
猪场应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严把进场关,严格控制人、车、物、猪在场内流动。
加强临床巡查,一旦发现猪只出现嗜睡、轻触不起、采食量减少,发热、皮肤发红、关节肿胀、坏死、咳喘、腹式呼吸,育肥猪死淘率增高,母猪流产或出现死胎、木乃伊胎等可疑临床表现时,应第一时间采样检测。
日常监测要以核酸和抗体检测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核酸检测可同时采集口鼻拭子和血液混样检测,增加检出率。
环境检测应重点采集料槽、粪沟、栏杆、风机、水帘、漏粪地板、饮水器等部位的样品。
猪场一旦发现疫情,立即按程序报告,并尽早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四)小反刍兽疫
秋冬季节是羊肉消费高峰期,活羊调运频繁,小反刍兽疫疫情发生风险增大。
要高度重视小反刍兽疫免疫,特别是新生羔羊的补免。
加强监测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强化活羊调运监管,避免活羊由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调运。
对用于屠宰的羊,经产地检疫合格后,直接运达目的地屠宰场屠宰,避免中途卸载或继续饲养。
鼓励活羊就近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
(五)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猪群饲养密度高、气候骤变、引进猪只等是秋冬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生的主要诱因。
猪场要根据本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免疫。
阳性不稳定场,可以根据本场流行毒株选择匹配的弱毒活疫苗。
饲养管理应注重猪舍通风,做好防寒保暖,减少应激反应,要控制饲养密度,避免猪只过度拥挤。
要注重把好引种关,
精液应引自阴性的猪场,引进种猪要先隔离、观察,并进行病毒检测,
确定核酸检测阴性后再混群饲养。
(六)仔猪腹泻
秋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是仔猪腹泻的多发期。
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等引起的腹泻,可对母猪进行免疫,使仔猪获得免疫抗体。
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腹泻,可选择敏感药物进行药物预防和治疗。
要把好产前预防关、产后护理关和仔猪断奶关。
产前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换干净垫草。
新生仔猪要注意防寒保暖,把好初乳关,增强仔猪的抵抗力。
仔猪断奶前要提早补料,逐渐增加饲料的饲喂量,断奶后不宜突然更换饲料,要限制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饲料的饲喂,增加日粮中纤维素的含量。
对于发病仔猪应立即隔离到清洁干燥、温暖的猪舍中,加强护理,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并实行对症治疗。
(七)人畜共患病
要针对不同人畜共患病流行特点,落实监测、免疫、检疫、净化、扑杀、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布病免疫地区,要注意防疫人员的个人防护,为开展防疫人员配备防护服、眼罩、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包虫病流行地区,持续做好羊免疫、犬月月驱虫,在牛羊集中屠宰季,加大宣传和监管力度,做好屠宰病变脏器的无害化处理。
炭疽新老疫区和今年发生炭疽疫情的省份,要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强化免疫措施。
血吸虫病流行省份要做好家畜查治,巩固好防控成效。
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当地常见易发人畜共患病的种类、传染源、传播特点及危害性等内容,提升养殖场户和公众防范人畜共患病的意识,做好自我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