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行动规划(2021—2031年)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18552138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行动规划(2021—2031年)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行动规划(2021—2031年)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行动规划(2021—2031年)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行动规划(2021—2031年)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行动规划(2021—2031年)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行动规划(2021—2031年)文档格式.docx

《心理健康行动规划(2021—2031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行动规划(2021—2031年)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行动规划(2021—2031年)文档格式.docx

失眠现患率、焦虑障碍患病率、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

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8名和4.0名;

抑郁症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和80%;

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和85%;

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80%和85%;

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

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8小时;

鼓励个人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基本的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各类临床医务人员主动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诊疗活动中。

——个人和家庭:

1、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追求身心共同健康。

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避免持续消极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倡导养生理念,保持中和之道,提高心理复原力。

在身体疾病的治疗中,要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

自我调适不能缓解时,可选择寻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及时疏导情绪,预防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发生。

2、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

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合理设定自己的目标。

正确认识重大生活、工作变故等事件对人的心理造成的影响,学习基本的减压知识,学会科学有益的心理调适方法。

学习并运用健康的减压方式,避免使用吸烟、饮酒、沉迷网络或游戏等不健康的减压方式。

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找出不良情绪背后的消极想法,根据客观现实进行调整,减少非理性的认识。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寻求人际支持,适当倾诉与求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3、重视睡眠健康。

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工作、学习、娱乐、休息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注意起居有常。

了解睡眠不足和睡眠问题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出现睡眠不足及时设法弥补,出现睡眠问题及时就医。

要在专业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改善睡眠,服用药物需遵医嘱。

4、培养科学运动的习惯。

选择并培养适合自己的运动爱好,积极发挥运动对情绪的调节作用,在出现轻度情绪困扰时,可结合运动促进情绪缓解。

5、正确认识抑郁、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

出现心情压抑、愉悦感缺乏、兴趣丧失,伴有精力下降、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下降、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等表现,甚至有自伤、自杀的念头或行为,持续存在2周以上,可能患有抑郁障碍;

突然或经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害怕、恐惧,常伴有明显的心慌、出汗、头晕、口干、呼吸急促等躯体症状,严重时有濒死感、失控感,如频繁发生,可能患有焦虑障碍。

一过性的或短期的抑郁、焦虑情绪,可通过自我调适或心理咨询予以缓解和消除,不用过分担心。

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可以通过药物、心理干预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治疗。

6、出现心理行为问题要及时求助。

可以向医院的相关科室、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寻求专业帮助。

要认识到求助于专业人员既不等于自己有病,更不等于病情严重,而是负责任、有能力的表现。

7、精神疾病治疗要遵医嘱。

诊断精神疾病,要去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专科门诊。

确诊后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听从医生的建议选择住院治疗或门诊治疗,主动执行治疗方案,遵照医嘱全程、不间断、按时按量服药,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不急于减药、停药。

门诊按时复诊,及时、如实地向医生反馈治疗情况,听从医生指导。

精神类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得自行任意服用。

8、关怀和理解精神疾病患者,减少歧视。

学习了解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知道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尊重精神病人,不歧视患者。

要认识到精神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缓解和康复,可以承担家庭功能与工作职能。

要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照护者提供支持性的环境,提高患者心理行为技能,使其获得自我价值感。

9、关注家庭成员心理状况。

家庭成员之间要平等沟通交流,尊重家庭成员的不***理需求。

当与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时,不采用过激的言语或伤害行为,不冷漠回避,而是要积极沟通加以解决。

及时疏导不良情绪,营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关爱的家庭氛围和融洽的家庭关系。

——社会:

1、各类医疗机构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对发现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减轻患者心理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医务人员应对身体疾病,特别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患者及其家属适当辅以心理调整。

鼓励医疗机构开展睡眠相关诊疗服务,提供科学睡眠指导,减少成年人睡眠问题的发生。

专业人员可指导使用运动方案辅助治疗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鼓励相关社会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对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开展服务技能和伦理道德的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2、发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作用,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普及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提高抑郁、焦虑、认知障碍、孤独症等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处置能力。

推广中医心理调摄特色技术方法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3、各单位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鼓励依托本单位党团、工会、卫生室等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并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团队,或通过购买服务形式,为员工提供健康宣传、心理评估、教育培训、咨询辅导等服务,传授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为员工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

对处于特定时期、特定岗位,或经历特殊突发事件的员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

4、鼓励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妇女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及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培训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引入社会力量,为空巢、丧偶、失能、失智老年人,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悲伤抚慰、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

——政府:

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动漫等形式,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平台,播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识。

(县委宣传部、网信办、卫健局、文广局、融媒体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2、依托城乡社区综治中心等综合服务管理机构及设施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整合社会资源,设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

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鼓励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创办社会心理服务机构。

通过向社会心理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

(县委政法委、文明办、教育局、民政局、卫健局、各乡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培养力度。

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培养和使用的制度建设,积极设立心理健康服务岗位。

支持医疗机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人事薪酬分配制度,体现心理治疗服务的劳务价值。

(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卫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政法委、卫健局会同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等单位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多渠道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随访、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等服务,动员社区组织、患者家属参与居家患者管理服务。

建立医疗机构精神卫生科、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机构精神卫生科对社区康复机构的技术指导。

到2030年底,全面开展社区康复服务,60%以上的居家精神障碍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鼓励和引导通过举办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提供精神卫生社区康复服务。

(县委政法委、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卫健局、残联、各乡镇按职责分工负责)

5、重视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

卫生健康、政法、民政等单位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

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队伍的专业化、系统化建设。

相关部门推动建立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热线,由专业人员接听,对来电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降低来电者自杀或自伤的风险。

(宣传部、政法委、卫健局、公安局、民政局、团县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健康***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心理健康行动的组织实施,统筹政府、社会、个人参与心理健康行动,指导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研究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并协调落实。

进一步完善健康***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行动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及时提出行动调整建议,并完善相关指南和技术规范。

各单位要将落实本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二)强化部门协作。

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按照职责各负其责,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行动实效。

 

(三)开展监测评估。

行动监测评估工作由领导小组统筹领导,牵头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每年形成行动实施进展专题报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完善考核评价。

将心理健康行动实施情况作为健康***建设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各有关部门的落实责任,每年开展一次专项考核。

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突出的予以奖励。

对进度滞后、工作不力单位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

各相关责任部门每年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

(五)加强宣传引导。

要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推动个人践行心理健康。

加强正面宣传、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在行动实施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践行“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做好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

附件:

心理健康行动主要指标

 

健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代章)

2020年4月17日

附件:

领域

序号

指标

基期水平

2022年目标值

2030年目标值

性质

结果性指标

1

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12

20

30

预期性

2

失眠现患率(%)

2016年为15

上升趋势减缓

3

焦虑障碍患病率(%)

2014年为4.98

4

抑郁症患病率(%)

2014年为2.1

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

5

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小时)

7~8

倡导性

6

鼓励个人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基本的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各类临床医务人员主动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诊疗活动中

政府工作指标

7

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名/10万人)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