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ocx
《浅析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00210170
化学学院李韵朗
第一次看到《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五线谱时可谓是吓了一跳,没想到那么优美的旋律写下来后居然如此“浅显”,既不象圣■桑那样动不动就用一大串32分音符的大跳来达到炫技的目的,也不象帕格尼尼那样用大量的双音泛音或左右手混合拨弦来让人“望而生畏”。
整个乐章最多也就华彩部分用了一些16分音符,大部分时间都是8分音符或更慢,也没有太多的双音和和弦,说句不好听的话,看上去更象是一部长篇练习曲……
可就是这么“浅显”的音乐却有着如此惊人的魅力,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以丰富的想象力、清晰透明的旋律尽情地抒发了门德尔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堪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它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
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快板。
独奏小提琴未经乐团的引导,便独自上场,在弦乐组轻盈浮动的背景下开门见山地介绍e小调第一主题。
这在当时“双呈示部”流行的时代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
第一主题旋律以上行为主,热情激昂,充满活力又不失优雅,奠定了整部协奏曲积极乐观的基调。
接着,独奏小提琴将主题引申开来,到全体乐队再现这一主题时以强大的声响形成全曲第一处高潮。
然后音乐突然转弱,独奏小提琴离开演奏。
美丽的G大调第二主题先由长笛伴奏的单簧管奏出,此时独奏小提琴持续地拉出低音G,然后小提琴才演奏这个主题。
此主题下行音列较多,恬静安详中透出一份淡淡的惆怅。
旋律渐行渐强,正期待着显示部由一个最强音的G和弦做终结,但门德尔松却突然加入了一段冷静的震音和颠音为终止式,才进入展开部。
进入展开部后第一主题片段转为大调,音乐马上变得明亮,还出现了a小调等下属方向的调,并时有出现连接部材料,但都没有发展为剧烈的矛盾冲突。
小提琴活泼轻快的流动与管弦乐队沉重的和弦形成对比,将音乐又一次推向高潮。
接下来进入到简朴纯净的华彩乐段。
这种在展开部之后而非曲终处的安排在当时也很有新意。
华彩乐段并未持续太长,在独奏小提琴轻快的琶音跳动下乐队轻轻奏出第一主题,音乐进入再现部。
再现部中第一主题大大缩减,第二主题转到同名大调,较之第一次出现更显得明亮而不失抒情。
最后在急速的尾声中第一乐章在又一个高潮中结束。
总的说起来,第一乐章给我的感觉就象是在秀美的山谷中,空灵幽静,一汪碧蓝的湖水映照着翠绿的山峰和蓝天白云,从湖中流出一条清澈的小溪,沿着山谷一直奔腾到眼前。
整个乐章活泼而不失典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热情洋溢。
第一乐章与第二乐章之间并无停顿,通过主和弦的延伸达到了连贯性演奏的目的。
第二乐章转至C大调,速度减慢至行板,给人一种深情、舒展的感觉,加之主要由弦乐组演奏,音量不大,更是令人觉得幽静、悠扬。
乐队制造出有如波浪起伏的背景,独奏小提琴奏出安详、从容而音色柔和的旋律,如同歌唱一般,仿佛沉浸在恬静而带有一丝忧郁的幸福之中。
中间部分弦乐采用大量颤音,显得稍微激扬而动荡,激起了感情上的波澜。
乐队与独奏之间的呼应对比使音乐更富有激情。
颤动的音型持续不断,在它之上独奏小提琴重新回到第一段的主题,但巳没有一开始那么柔美安静,只是在尾声部分才逐渐平静下来。
但紧接着音乐节奏转快,明亮的独奏有第一乐章的韵味。
醇美的第二乐章便在欢快的尾声中结束了。
第二乐章带有“无词歌”的风格,如果说第一乐章展现的意境是温暖而不灼热的阳光那么第二乐章便象是蓝天中飘动的白云,冷静而不失流动性。
也象是湖水,中间的颤音部分就好比是湖水受到柳枝的拂动而激起了波纹……
第二乐章与第三乐章之间同样没有间隔,由一小段连接乐段为过渡,在瞭亮的铜管音乐中引导出极其欢快的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的舞蹈性很强,为快板,奏鸣曲式。
与同样活泼的第一乐章不同的是第三乐章有一段较长的引子,采取了与第一乐章相呼应的e小调,又用了第二乐章的材料,起到了过渡段落的作用。
紧接着,小提琴如旋风般灵巧的跳跃刻画出了轻盈、活泼而又不失力度的第一主题。
该主题在E大调,显得明亮而欢快,如同一个独舞者,富于青春活力。
然后乐队齐奏出乐观而略带一丝诙谐的第二主题,如同热烈的群众性舞蹈。
B大调的第二主题有着丰富的和声色彩,正好与独奏小提琴轻巧演奏的第一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音乐陈述有领有合,时而是小提琴纤巧的独奏,时而是乐队有力的合奏,犹如一幅民间舞蹈的狂欢场面。
作者愿意将个人的青春活力融入到众人的欢乐之中的这一思想在这里得到最为明显的体现。
第三乐章的展开部从独奏小提琴再现第一主题开始,展现了一段全新的、宽广从容的旋律,与之对位的是乐队奏出的第一主题的片段与变化,形成了抒情性的纵向对比。
很快便进入了再现部,第一、第二主题依次出现,但均经过了缩减,第二主题更是从B大调转到了第一主题所在的E大调,大概是为了求得乐曲的和谐与统一吧。
最后乐章进入了热情洋溢的尾声,两个主题再次交替出现并得以回顾,乐曲在洪亮的音响与狂欢般的热烈气氛中结束了。
第三乐章具有浓郁的民间舞曲气息,很容易联想到盛大的节日之类的场景。
领舞者在群众的簇拥下时而独舞时而共舞,所有的人都沉浸在一片喜洋洋的气氛中……
综观整首作品,通俗而不失优美,乐章之间不中断的演奏手法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音乐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整部作品把古典主义的特点与浪漫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既带有古典主义作品的严谨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格,充满了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和柔美的浪漫情绪,如同一幅精美、幽雅、华丽的抒情风景画。
这样一首具有极高艺术感染力的乐曲却丝毫未让听众感到为炫技而故意加大演奏难度的矫柔造作感,堪称小提琴协奏曲中登峰造极之作。
尽管它的主题稍显不够严肃与深刻,没有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那样高昂的英雄气概,也没有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那样深刻的民族精神,但它仍一直以其四溢的热情与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感染着听众,在协奏曲舞台上占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