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41407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3、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4、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篇二:

施工缝留置形式、位置和处理措施施工缝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

1、什么叫施工缝

施工缝:

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方法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

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处。

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

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

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3、浅谈施工缝能否留置

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

应规定为:

使施工缝接缝面与结构的纵向轴线垂直。

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注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施工缝。

3、混凝土条行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浇注完毕,不宜留施工缝。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

如设计没有规定,而

施工时又必须分段浇注混凝土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方可设置。

但在同一设备机座的地脚螺栓之间,在重要机座之下和用轴连接传动的设备机座之间不得留置垂直缝。

5、基础的薄壁或悬壁部位以及被孔洞削弱部位不应留置施工缝。

6、施工规范规定:

“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

”大断面梁,没有具体规定端面尺寸,一般认为和板连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注,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注并按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7、对简支梁作受力分析,在荷载作用下跨中的剪力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施工缝应留置在跨度中间的范围内。

8、浇注圈梁时,由于砖墙的十字、丁字、转角墙垛、门窗洞、预留洞的上部以及圈梁与其他混凝土构件交接处如带有雨蓬、阳台、天沟板等的圈梁属于薄弱环节或关键部位,都应连续浇注混凝土,除此之外的部位均可留置施工缝。

9、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

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

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10、雨蓬由于浇注量少且属于悬臂构件,应一次浇注混凝土完毕,不能留施工缝。

11、有分阶的独立柱基础各阶应连续施工、各阶之间禁止留水平施工缝。

a。

在独立基础(假设分3阶,从底往上分别是1、2、3阶,其厚度分别是hl、h2、h3)设计计算时,依据有关计算理论确定每阶的计算高度时是这样考虑的:

第3阶厚度二h3、第2阶厚度二h3+h2、第1阶厚度二h1+h2+h3

b。

设计受力计算、冲切验算、独立基础底板的配钢筋计算都是按这个方法确定的厚度(高度)去设计。

如果施工时,每阶之间留水平施工缝,他们互相之间就不是一个相对匀质的结构体、够不成一个整体,结构抵御荷载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由于各阶互相分离,很早就被破坏退出工作,受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最终形成结构安全事故。

你说各阶分开施工(留施工缝)的危害有多大!

c.因此,在独立柱基础施工时三阶要连续施工,安装柱基模板时第1阶模板直接放置在砼垫层上、其他两阶(第2、3阶)采用吊模,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同时三阶一次性连续施工、保证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并振动完毕、禁止各阶之间留水平施工缝。

4、常出现问题的现象

5、提出几点具体处理措施

(1)、立缝表面凿毛法

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2)、增加粗骨料法

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

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

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

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3)、清除浮浆法

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V

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4)、二次开发振捣法

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

(5)、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MPa。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

3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mm〜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4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5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6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置施工缝。

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

第二,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

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当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mm〜300mm处,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

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

第三,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7地下室大承台由于施工难度原因先于底板和其他承台浇筑,由于基础竖直方向存在着极大的剪应力,跟据剪应力互等定理可知,在其水平方向也存在

着同样大小的剪应力。

要想设置水平施工缝,就必须在施工缝上设置抗剪凹槽和抗剪筋,因在定量分析上还存在一定困难,故对此未作出明确规定。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方法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好是连续浇灌混凝土,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

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

施工缝若处理不好,往往会形成弱点,对结构受力、整体性及防水都不利,还对楼板的耐久性、抗渗漏能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新民市“富康”住宅楼及林业局办公楼实际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缝位置的留置及处理方法谈谈我们的看法。

1、工程实例现举两个工程实例说明梁、板、柱上施工缝位置不当形成的质量问题。

(1)新民市富康小区6号楼,一层为框架结构,二至六屋为砖昆结构,施工时在楼板中部留有一条施工缝,贯通房屋全宽。

施工缝接头未作应有的处理,一些松散的混凝土仍留在施工缝的一边。

房屋使用后不久,施工缝处就因混凝土缩而形成了贯通板的裂缝。

该裂缝在楼板附近较宽,上下两头较细。

这些裂缝对房屋的使用及耐久性影响较大。

(2)林业局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浇筑二层昆凝土时施工缝未留在梁柱连接处,而是错误地留在一定梁高位置。

在浇筑梁的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则产生了竖向裂缝,该裂缝处于柱两侧附近,由上向下发展。

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是:

浇筑梁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尚未达到足够强度,它既承受上层混凝土重量又受浇筑上层混凝土时的振动,这样在梁高范围内受拉区内留施工缝是不允许的,因为其对梁的受力不利,甚至会危及安全。

2、施工缝位置的留置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位置,必须在浇筑混凝土时事先考虑好。

各种结构有不同的留法,但总的来说,施工缝应留在结构比较不重要的地方,或受力(主要指剪力)较小而施工又方便的地方。

施工缝形成的截面应与结构产生的轴向压力相垂直,以便能直接发挥混凝土的特长——传递压力。

例如:

梁、柱的施

工缝,应与构件的轴线相垂直;

板、墙的施工缝,应与板面相垂直,具体说明如下:

(1)水平施工缝:

①基础与基础梁间、基础梁与柱间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梁的下面和上面的水平面上。

②柱与基础问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上面的水平面上。

③梁与柱间的施工缝,宜留在梁底与柱的交接水平面上。

④无梁楼板与

柱间的施工缝,宜留在柱帽下面的水平面上。

⑤板与梁应一起浇灌。

当梁的截面尺寸很大时,施工缝可留在板底面以下2—3cm处在水平面上,不得留在梁截面受拉区内。

⑥烟囱、水池、水塔的施工缝,可每隔1.5—2.0m留一道,但水塔中水箱的施工缝,应避免留在支托斜底部分。

⑦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以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2)竖向施工缝:

①浇灌单向板混凝土时,施工缝可留在与板跨平行的任何位置。

②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在次梁跨中1/3范

围内。

③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及其复杂结构的工程,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④对于带有斜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应连续浇灌,若必须分开浇灌,施工缝则应在斜梁加腋的上部。

⑤现浇楼梯的施工缝,一般应按楼层设置。

3施工缝的处理办法

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应作如下处理:

篇三:

施工缝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

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处。

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

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

件的质量控制。

(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

2、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注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施工缝。

3、混凝土条行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浇注完毕,不宜留施工缝。

如设计没有规定,而施工时又必须分段浇注混凝土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方可设置。

但在同一设备机座的地脚螺栓之间,在重要机座之下和用轴连接传动的设备机座之间不得留置垂直缝。

”大断面梁,没有具体规定端面尺寸,一般认为和板连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注,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注并按规范规定留置施工(来自:

小龙文档网:

施工缝的留置原则及留置位置规范)缝。

11、有分阶的独立柱基础各阶应连续施工、各阶之间禁止留水平施工缝。

在独立基础(假设分3阶,从底往上分别是1、2、3阶,其厚度分别是hl、h2、h3)设计计算时,依据有关计算理论确定每阶的计算咼度时是这样考虑的:

设计受力计算、冲切验算、独立基础底板的配钢筋计算都是按这个方法确定的厚度(咼度)去设计。

如果施工时,每阶之间留水平施工缝,他们互

相之间就不是一个相对匀质的结构体、够不成一个整体,结构抵御荷载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由于各阶互相分离,很早就被破坏退出工作,受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最终形成结构安全事故。

C.因此,在独立柱基础施工时三阶要连续施工,安装柱基模板时第1阶

模板直接放置在砼垫层上、其他两阶(第2、3阶)采用吊模,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同时三阶一次性连续施工、保证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并振动完毕、禁止各阶之间留水平施工缝。

4、常出现问题的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

5、提出几点具体处理措施

(1)、立缝表面凿毛法

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

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

4)、二次开发振捣法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7地下室大承台由于施工难度原因先于底板和其他承台浇筑,由于基础竖直方向存在着极大的剪应力,跟据剪应力互等定理可知,在其水平方向也存在着同样大小的剪应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