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思想内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34573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的思想内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诗歌的思想内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诗歌的思想内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诗歌的思想内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诗歌的思想内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的思想内容Word下载.docx

《诗歌的思想内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的思想内容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的思想内容Word下载.docx

2.农村景物;

3.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田园诗风格为恬淡宁谧,山水诗风格为清新优美。

(五)咏物诗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六)思乡怀人类诗歌

1.羁旅愁思;

2.思念亲友;

3.征人思乡;

4.闺中怀人。

写作上:

1触景伤情;

2.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3.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4.因梦寄情;

5.妙喻传情。

(七)咏史怀古诗

1.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感慨个人遭遇(怀才不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对历史、功名利禄、繁华富贵等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

3.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八)思妇闺情诗

1.抒发别离苦情;

2.描写美人迟暮;

3.寄寓人生感慨。

(九)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胜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7.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8.记梦悼亡,遗世游仙。

二、常见意象的含义:

杨柳——离情别恨或柔情

梧桐——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绿叶——希望、活力

黄叶——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禾黍——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黄粱——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鸿雁——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鹧鸪——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

鱼——自由、闲适

沙鸥——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情人的使者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雪——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霜——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浮云——游子漂泊、飘零

船——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秋雨——忧愁

流水——叹惋、时间流逝

落叶——失意、伤感

大漠——苍凉

旷野——凄清

竹林——闲趣、隐逸

孤灯——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

古琴——知音

古道——荒凉

长亭——送别

楼兰——国立功

关山——怀乡、思人

阳关——离别送行

莲——爱情

阑干——思念、寂寞、离愁

孤雁——思亲,思乡,孤独

寒蝉——悲凉、离愁别绪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点拨

 

1.理解和挖掘“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

作为考试题中的注释,我们认为这绝不是“无意点缀”,而是出题人“有意而为”,注释的信息是出题人留给解题人(考生)解答问题的“蛛丝马迹”,我们找到这些“蛛丝马迹”并“顺藤摸瓜”,在考场上,可能会有更好的收获。

例:

(2009全国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

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

):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问题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

本词出题人给了两个注释,①中“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和②中“姜夔浪迹江湖,终生不仕”以及姜夔“去拜见范成大”,由这两个信息可知:

两人志趣相投,不再做官,归隐江湖,可谓淡泊功名,宁静致远。

由此信息的理解和挖掘,便知第二小题的答案了:

与范成大形成对比,同意则是突出范成大的人格高尚,不与“趋炎附势的人”同流合污,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不同意:

还是对比,范成大这样的人怎么能和“趋炎附势的人”的交往呢,所以这样人来一定是“人不到”了,还是突出范成大的无人能及(尤其是趋炎附势的人)的品格,还是在赞美。

顺便说一下第一小题,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理解本文的主旨还怕不知第一小题写的景物吗?

参考答案:

同意:

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

“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2.利用诗词中的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而意象则是感情化了的景或物,例如:

孤雁、寒鸦、冷风、凄雨等,由此可得知,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要表达的主旨,与其在诗中所选取的意象有密切联系,从这儿出发,“顺藤摸瓜”,诗人的思想感情,便可“略知一二”。

(20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阅读本诗,找出诗中的意象,再结合第一小题的问题所问,即,夜晚、秋风、汉关、朔云、边月、西山,结合注释信息“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这些景象和意象渲染了战争气氛,预示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至于第二问的情怀(思想感情)结合“考点荟萃之诗歌思想内容”便知。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

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3.知人论世、感同身受,发挥想象,把握思想感情

一首诗或词,在题材选取上在,因人而异,在形式技巧上,也千变万化,还有古今语言有别,这使得我们在理解上,客观的增加一些难度,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或者说是相通的、普遍的,那就是思想感情,无论古人和近人,在情感上是相通的,这就为我们的感同身受、发挥想象,提供了依据,由此去把握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

①将:

岂;

②纪:

经营

问题: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主要表现了什么乐趣?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略)

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完整的答题模板

1.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2.解释诗句(词语),写了什么景、物、事等+3表达了什么情。

例题精讲:

一、(2008安徽)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

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

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

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和挖掘“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

本诗的三个注释,可谓个个暗藏解题的“机关”,“四无依傍,地势险要”写出此山虽地处孤境,但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可谓易守难攻;

加上“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不难理解诗人对抗元胜利的信心;

“被胁迫至燕京,竟“绝食而死”,显现了诗人宁死不屈,以死报国的精神气概;

第三个注释不正是一个比喻吗?

比喻此时的局势,局势“骇众观”,让人心惊胆颤,唯独诗人自己却“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这不是一种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吗?

诗人与“众”的对比,更突出诗人的爱国情怀,抗元到底的决心。

再参照“考点荟萃”可知此乃“咏物诗”,即托物言志。

此诗托下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的妙处。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见上题分析

孤”字与题目“小孤山”的“孤”照应,既写小孤山独立江中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身处危局依旧希望像小孤山一样中流砥柱、耸然坚定的傲态及面对将帅匮乏、孤立无援的苦闷之情。

二、(2008北京)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分)

理解和挖掘“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

借助注解中“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可知,顾炎武乃爱国诗人,对恢复前朝念念不忘。

故这里的“肝胆”二字解为“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不难得出。

因“江山”而人老,“阅”字取“看”的意思,再引申为“见证”的意思,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肝胆:

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

见证。

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三、(2009北京)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

①张孝祥:

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

“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

水神。

③准拟:

准定。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

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注释中“为风浪所阻而作”、“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是关键点,理解和挖掘,不难得出诗人豁达、乐观胸怀,然后到诗里找到“证据”,进行具体分析,即解释诗句,写出了什么景、物或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1.“波神留我看斜阳”一句,作者把遇到的大风大浪,道路受阻的情况想象成水神有意留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足以体现他乐观的心态。

2.“唤起鳞鳞细浪”,作者把滚滚波涛比喻成鳞鳞细浪,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充分表达了他的豪迈胸怀。

3.“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期待明天风向回转,天气变好,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表现了他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

4.“水晶宫里奏霓裳”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成龙宫的欢庆音乐,表现了他开朗达观的胸怀。

5.“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对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信心满怀,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情怀。

四、(20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

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

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

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

指京城。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分)

抓住注释中“闲居”、“等候授职”这两个词语,“感同身受”或者出于常识考虑,也可知道诗人此时那种无聊、失落、迷茫的心情,再加上“燕子”、“梧桐”、“客衣”等意象,可知诗人的思乡怀旧之情。

解释第二联诗句,即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连词成句,组合成答案。

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诗句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五、(2008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

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见考点荟萃可知,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歌前两联诗人对历史及皇宫昔日繁华富贵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抒发了对六朝兴废的感慨之情。

抓住“浮云”、“蔽日”这两个意象,结合第二小题所问,可知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浮云比喻奸佞小人,日比喻君王,意即君王被小人蒙蔽,而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这让人“长安不见使人愁”。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六、(2009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

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

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

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分)

答: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

第⑴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

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③“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七、(2009年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6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是怎样表现的?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略) 

(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

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

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意思答对即可。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处景而生的思乡之情。

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

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八、(2010年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

秋风。

②怆悢(lià

ng):

悲伤。

问题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问题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见考点荟萃、意象分析)

(1)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九、(2010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

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

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十、(2007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 

氛垢:

尘埃。

问题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问题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知人论世、感同身受,发挥想象,把握思想感情。

本诗的作者是王维,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其风格清新自然,恬静雅淡。

诗中描写了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结合诗句,发挥一些合理的想象:

空气明净清新,原野空旷开阔。

田野上,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与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

山脊背后,青翠的山峰突兀而出,峰峦叠现,最后两句静态画面加上动态人物,静中有动,给人无限遐想。

(1)分别是“明”和“出”。

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现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

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

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十一、(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

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

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

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