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模拟押题江苏卷解析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30465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5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模拟押题江苏卷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模拟押题江苏卷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模拟押题江苏卷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模拟押题江苏卷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模拟押题江苏卷解析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模拟押题江苏卷解析版Word格式.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模拟押题江苏卷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模拟押题江苏卷解析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模拟押题江苏卷解析版Word格式.docx

第1题,读图1,发现1992年格陵兰冰原面积明显变小,说明冰川大量融化,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

第2题,冰川大量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海洋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海岸线变短;

故A项正确,C项错误;

冰川水属于全球水量的组成部分,所以,冰川融化,并不能导致全球水量增多,B项错误;

冰川融化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大量冰川融化,吸收热量增多,会导致局部地区气温上升幅度变慢,并不能使全球气温下降,故D项错误。

表1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3~4题。

表一

时间

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9:

00

23:

8:

58

02

7:

19

18:

41

20

40

5:

48

39

49

3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4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地球运动

第3题,本题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解答:

第一步,表格内容给定的是三地日出日落时间,根据同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可以计算昼长或夜长;

计算公式:

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夜长=24—昼长,根据此公式计算可得当日三地昼或夜长分别为:

①地昼长14小时,,夜长10小时,②地为昼长11小时22分,夜长12小时38分,③地为昼长13小时08分,夜长10小时52分;

第二步,根据昼长或夜长进行半球划分;

①地和③地昼长大于夜长,位于同一个半球,②地昼长小于夜长,与①、②两地所处半球不同;

第三步,进行纬度排序;

依据的规律:

一个地点的夜长,等于不同半球但纬度数相同地点的夜长,如果某半球昼长大于夜长,则该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相反夜越长;

故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①③②,故B项正确。

第4题,如果③地为北京,当日昼长夜短,是北半球的夏半年,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

次日北京的昼长为18:

49—5:

39=13:

10分,比当日昼变长了2分钟,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故A项错误,C项正确;

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说明此时的时间是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后,到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位置正逐渐远离近日点(时间1月初),靠近远日点(时间7月初),公转速度逐渐变慢,故B项错误;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时,应该是昼夜等长(昼夜长短相差0),而此时,表中三地的昼夜均不等长,故D项错误。

图2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5~6题。

地的风向是()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6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冷锋

考点定位:

大气的水平运动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5题,判定M地风向,可以按照如下步骤:

第一,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找到M点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指向,根据等压线分布图,M处等压线的走向,可以判定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指向东(如下图所示);

第二,判定地转偏向力的指向,图中纬度数向北增加,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

第三,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转大约30°

~45°

,即可得到风向,为西北风。

故应选C项。

第6题,图中降水区域位于低压槽附近,说明该降水区域应该为锋面,承上题可知雨区在西北风的吹动作用之下向偏南的方向运动,即向低纬度运动,为冷锋,故D向正确。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

图3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低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8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450米B.500米

C.550米D.600米

等高线分布图的阅读

第7题,河流流向是由地势高处向低处流动,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①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故A项错误;

②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故B项错误,④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地势较高,为山脊,不会有河流发育,更没有瀑布,故D项错误;

图示③区域位于30°

N以南山地的阳坡,所以可能有茶园分布,故C项正确。

第8题,考察线路共穿越了4条高度不同的等高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为100m,按照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4-1)×

100≤H<(4+1)×

100,可以确定考察路线的高差介于300m到500m之间,只有A项在此数值范围内,故A项为正确答案。

图4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日本以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10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露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B东北C西北D东南

地震

结合图例,读图可以直接得出结论。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福岛核电站沿岸为日本暖流,流向大致由西南向东北,故B项正确。

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

2010年12月15日

—N一线依次经过的土地类型即可得出结论。

第18题,读图可知

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园区,其布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B解析:

(1)读图24可以看出:

在1988年,城市建成区大致由市中心沿着东北—西南方向扩展,1999年和2022年城市建成区又新增加了西南方向,城市建成区的面积大为扩展;

图23显示东北—西南向的河流横贯市区,另外还有大致呈东北—西南向的铁路及两个火车站。

据此可以推断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是河流与铁路。

(2)读图23可知:

①从风向玫瑰图看出偏北风和东北风为该地的盛行风向,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M位于城市的西南;

由此可以推断:

M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对市区的污染小;

②M处有河流(水运)、城市道路、且临近铁路,交通便利。

(3)结合图23与图24西南方向为城市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

并且重要交通运输线的建设可以促进区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沿途资源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重要意义。

B【城乡规划】

(10分)

(1)东北西南东南河流和铁路

(2)位于河流下游;

位于城市下风向;

交通便利

(3)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

有利于加强城城市与外部的联系

C【旅游地理】图25为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旅游资源类型中的_________旅游资源,其旅游价值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康体娱乐价值和________价值。

(2分)

(2)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_____线路最受欢迎,原因是________。

(3)2022年1月4日,国务院确定了将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其对海南发展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环境保护方面应注意_____________。

(4分)

本题的综合性较强,考查范围广,对能力要求较高。

(1)考查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价值。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都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价值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等。

(2)该小题最佳线路的确定,应该从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入手。

读图25可知在①、②、③三条线路中,线路①途经景点最多,布局较紧凑,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

故①线路应该是最受欢迎的。

(3)考查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和旅游环境保护。

第一小问,应该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两方面回答;

第二小问应该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角度回答。

答案:

(1)自然科学价值

(2)①景点数量多;

空间组合好

(3)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生态系统保护;

环境污染防治

 

D【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巨大。

图26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7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活活动有________和________。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其主要(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2分)

.解析:

(1)读图26可以直接获取答案。

(2)由四大圈层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所以重金属元素在四大圈层中必然形成相互渗透的循环过程。

(3)读图27可得:

据高速路越近,土壤中铅和镉的浓度越高,相反则越低;

由铅镉的分布不难发现其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4)承上题,之所以在汽车尾气中存在着铅、镉等重金属元素,与汽车燃料(含铅汽油)密切相关,所以要推广使用无铅汽油,以及开发并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新能源汽车;

另外,提高汽车燃料热能利用率也是降低重金属排放的重要措施。

(1)化石燃料燃烧有色金属冶炼从环境摄取摄食

(2)③

(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汽车尾气

(4)使用无铅汽油;

推广新能源汽车;

发展汽车节能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