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Word格式.docx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铁架台(带铁圈)
其他:
火柴、自来水、碎瓷片、温度计
二、注意事项
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而冲进导管。
导管要适当长些兼作冷凝管用。
试管中液体不能太多,以防沸腾时沿导管流入接收器中。
当液体沸腾后,酒精灯火焰要稍远离试管,使液体保持沸腾状态即可,如加热过猛液体会沿导管冲出。
实验三:
萃取
一、原理
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二、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
三、实验步骤:
1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2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⑤待液体分层后,
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从下端口放出下层溶液,从上端口倒出上层溶液.
四、注意事项:
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倒置漏斗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将活塞旋转180度后再倒置观察,若还是不漏水,则活塞的密封性能合格)
B.萃取剂:
互不相溶,不能反应。
C.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
D.振荡:
要不时的旋开活塞放气,防止分液漏斗内部压强过大引起危险
E.分液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有利于液体流出,同时防止液体溅出
F.分液时要打开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的目的是保证内外气压相等,有利于液体流出
五、常见的萃取剂
有机溶剂
苯
CCl4
CS2
汽油
酒精
密度与水的比较
小
大
是否溶于水
否
是
单质
碘
溴
颜色
固体紫黑色
液体深红棕色
在水中的颜色
黄褐色
橙黄色
在酒精中的颜色
褐色或棕色
橙红色
在CCl4中的颜色
紫红色
实验四:
电解水
电池、导线、火柴、木条、水槽、试管。
实验试剂:
蒸馏水、1:
4稀硫酸。
二、实验原理:
1,水在通电情况下会发生水解,电解阴极产物为氢气,阳极产物为氧气,其体积比为2:
1,以此可以确定水的组成成分。
2,纯水导电能力不强,电解速度慢,因此为改善这个问题,加快电解速度,可加入适量稀硫酸等电解质来增强水的导电能力。
实验步骤:
3、按照装置图搭建,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通电后电极周围产生大量气泡,两个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
并看到水面下降,与电源负极相连的阴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阳极产生气体体积的两倍。
5、验证气体: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若复燃则证明为氧气;
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燃氢气,看到淡蓝色火焰,并有水滴产生,则证明为氢气。
6、结论: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1molH2的体积相同
三、注意要点:
1、被电解的水溶液必须充满试管,如果有空气存在,易发生危险
实验五: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实验仪器及药品
容量瓶(100毫升20℃)
、烧杯、
玻璃棒、
胶头滴管、
药匙、
滤纸、
托盘天平
NaCl(固体)、
蒸馏水
二、操作步骤
1、计算:
n=CB×
V,m=n×
M
2、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
注意:
如果比较准确的配制溶液,应选用分析天平,分析天平的精确度比托盘天平高。
3、溶解:
把称得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4、转移:
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5、洗涤: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注意:
烧杯内壁和玻璃棒要洗涤2-3次,如果有溶液残存,会使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6、定容:
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凹液面最低处恰好与刻度线相平。
7、摇匀:
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最后将配制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三、注意事项
(1)将容量瓶倒转后,观察是否漏水,再将瓶塞旋转180度观察是否漏水。
在瓶中放水到标线附近,塞紧瓶塞,使其倒立2min,用干滤纸片沿瓶口缝处检查,看有无水珠渗出。
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
,塞紧,倒置,试验这个方向有无渗漏。
这样做两次检查是必要的,因为有时瓶塞与瓶口,不是在任何位置都是密合的。
(2)不能在容量瓶里进行溶质的溶解,应将溶质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里。
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能储存溶液,因为溶液可能会对瓶体进行腐蚀,从而使容量瓶的精度受到影响。
(3)用于洗涤烧杯的溶剂总量不能超过容量瓶的标线,一旦超过,必须重新进行配置。
(4)容量瓶不能进行加热。
如果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放热,要待溶液冷却后再进行转移,因为温度升高瓶体将膨胀,所量体积就会不准确。
(5)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下方,因为配溶液时,加水只加到刻度线,如果先加入的溶液部分残留在刻度线以上,那么溶液浓度会偏低。
(6)盖上瓶塞摇匀后,若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向里加水
四、误差分析
操作
影响
天平的砝码已经锈蚀
高
称取NaCl时动作过慢
低
溶解NaCl后未等溶液冷却就转移 至容量瓶中
玻璃棒、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
转移溶液时有液体溅出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又取出部分溶液使液面降至刻度线
容量瓶未干燥,事先有少量蒸馏水
无影响
定容完毕后,当倒转振荡几次后,再竖直容量瓶,发现瓶颈处的液面低于刻度,又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
称量时间过长
移液前容量瓶有水
实验六:
Na与水的反应
一、实验步骤
1、钠的取用:
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用滤纸将表面的煤油吸干净。
尽量把煤油吸尽,将钠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的一块。
钠较软,用小刀轻易切开。
切口为白色带金属光泽,与裸露在煤油当中的钠有一定的差别。
2、钠与水反应: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水面离杯口约1cm(方便后面放试管)。
把一支装满水的小试管10cm左右的短试管为宜倒放在水中,注意试管底部不能有气泡。
将小试管慢慢提起至试管口位于液面下0.5cm左右,稍倾斜注意不能让空气进入试管内部。
用镊子夹住一小块绿豆大小的钠,迅速将钠进去到倒入在水中的试管里。
钠与水接触后会迅速发生反应,熔成小球使该步操作变得困难
现象:
钠迅速熔成小球在试管中四处移动。
同时试管中的水被不断的排出,将试管移到酒精灯前会发出“噗”的一声,氢气点燃的声音。
证明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
向大烧杯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烧杯中溶液会变红。
二、实验现象
金属钠和水反应的现象:
浮、熔、游、响、红
即:
金属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加酚酞)
三、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实验七:
焰色反应
一、用品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焰色
Li
锂
深红色
Na
钠
黄色
K
钾
浅紫
Ca
钙
砖红色
Sr
锶
Ba
钡
黄绿色
Cu
铜
绿色
铂丝、酒精灯、蓝色钴玻璃(检验钾时用).
二、过程
①将铂丝蘸稀盐酸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②蘸取试样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检验钾要透过钴玻璃观察)
③将铂丝再蘸浓盐酸灼烧至无色
重复①—③检验不同金属
三、注意事项
观察钾离子焰色时,需透过蓝色钴玻璃,现象更明显.
实验八:
丁达尔效应
【实验原理】:
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可。
【实验仪器】:
小烧杯
激光笔(或手电筒)
【实验药品】:
蒸馏水
硫酸铜溶液
泥水
氯化铁饱和溶液
【实验步骤】:
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mL硫酸铜溶液和25mL泥水。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
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观察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并与硫酸铜溶液和泥水比较。
2.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
体,在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
3.将氢氧化铁胶体和泥水分别过滤
【实验现象】:
1.实验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是红褐色、透明的,硫酸铜溶液为蓝色,而泥水是浑浊的。
2.光束照射时,氢氧化铁胶体中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硫酸铜溶液中无此现象。
3.过滤时,氢氧化铁胶体全部透过滤纸,而泥水过滤后,在滤纸上有不溶性杂质。
【实验结论】:
可利用光束透过胶体时出现的丁达尔效应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实验九:
离子反应条件
实验2-1
胶头滴管
烧杯
硫酸钾溶液
稀氯化钾溶液
氯化钡溶液
【实验步骤】:
1.向盛有2mL硫酸钾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
2.向盛有2mL硫酸钾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硫酸钠在溶液中电离出的和氯化钡在溶液中电离出的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难
溶的硫酸钡白色沉淀。
实验2-2
【实验仪器】:
试管
氢氧化钠溶液
酚酞溶液
稀盐酸
碳酸钠溶液
1.
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
的蓝色变浅。
2.向盛有2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再用滴管
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3.向盛有2mL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是:
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实验十:
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铁架台
酒精灯
蒸发皿
铁粉
肥皂水
在试管底部塞一团潮湿的棉花,在湿棉花左边放还原铁粉,蒸发皿中放肥皂水(或在
水中加几滴洗涤剂)。
加热时试管内铁粉发红,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黑色的物质和无色具有可燃性的气体。
实验十一:
探究铝与酸、碱溶液的反应
木条
盐酸
铝片
1.在两只小试管里分别加入5mL盐酸和5mL氢氧化钠溶液,在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2.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入2支试管口,产生蓝色火焰。
【实验结论】:
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都放出氢气。
实验十二:
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药品】:
过氧化钠
酚酞试液
1.把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
在试管口,放出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用手轻轻摸一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较热。
3.向反映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强碱和氧气。
实验十三:
氢氧化铝的制取和性质
硫酸铝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盐酸
1.在试管里加入10mL
0.5硫酸铝溶液,逐渐滴加氨水至不再产生沉淀,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2.将制得的氢氧化铁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2mol⁄L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变加边振荡,沉淀逐渐消失。
【实验结论】
.氢氧化铝既溶于盐酸,又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十四:
制取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试管、胶头滴管
氯化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1.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氯化铁和硫酸亚铁溶液,然后滴加氢氧化钠溶
液。
2.氯化铁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硫酸亚铁溶液:
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而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1.氯化铁溶液:
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2.硫酸亚铁溶液:
亚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接着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
实验十五:
检验
Fe3+
【实验原理】:
加入KSCN后,溶液变为血红色。
氯化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KSCN溶液
在两只试管内分别加入5mL氯化铁溶液和5mL氯化亚铁溶液各滴入几滴KSCN
溶液。
氯化铁溶液:
溶液成血红色;
氯化亚铁溶液: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氯化铁和硫氰化钾反应生成一种血红色的物质;
氯化亚铁和硫氰化钾溶液混合,
无血红色物质生成。
实验十六:
探究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
【实验原理】
铁离子遇到适合的还原剂能被还原为亚铁离子,亚铁离子遇到合适的氧化剂被
氧化为铁离子。
【实验仪器】
【实验药品】
氯化铁溶液、铁粉、KSCN溶液、氯水
【实验步骤】
1.
在盛有2mL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试管。
充分反应后,
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不显红色。
2.
把上层清液倒入另一试管,再加入几滴氯水,振荡。
溶液显血红色。
铁离子与亚铁离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实验十七:
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澄清的石灰水
1.像两只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再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
碳酸钠:
白色粉末结块,变成晶体,试管底部发热;
碳酸氢钠:
细小白色晶体加水部分溶解,热量变化不明显。
2.继续向试管内加入10mL水,用力振荡。
碳酸钠:
振荡时间长时可溶解;
固体量减少。
3.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较深);
碳酸氢钠:
溶液变微
红色。
4.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并通向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不变
浑浊;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
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液碱性比碳酸钠强。
加水部
分溶解,溶液碱性比碳酸钠弱
实验十八:
探究硅酸钠溶液的碱性、热稳定性
硅酸钠的性质
试管、胶头滴管、小木条(滤纸条)、酒精灯
硅酸钠溶液、蒸馏水、酚酞溶液、稀盐酸
在试管中加入3-5滴硅酸钠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溶液成红色,再
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变加边振荡,红色逐渐变浅。
当红色逐渐接近消失时有软而透明、胶冻状的物质生成。
2.
取两个小木条或滤纸条,分别放入蒸馏水和碳酸钠饱和溶液中,使之充分
吸湿、浸透,取出稍沥干后,同时分别放置在酒精灯外焰处,观察现象。
蒸馏水浸过的小木条或滤纸,当水分蒸发后,就燃烧;
硅酸钠溶液浸过的小木条或滤纸,当水分蒸发后不易燃烧。
硅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硅酸凝胶;
硅酸钠耐高温,不易燃。
实验十九:
探究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集气瓶、导管、酒精灯
氢气、氯气
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缓缓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火焰为苍白色,集气瓶口有白雾生成。
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
实验二十:
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氯气溶于水,所得溶液称为氯水;
氯水中具有氧化性的微粒有和HClO。
有色布条或纸条或花瓣、集气瓶、广口瓶
干燥氯气、氯水
将有色布条或纸条或花瓣放入盛满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有
色布条或纸条或花瓣都不褪色。
2.
将有色布条或纸条或花瓣放入盛有三分之一容积新制氯水的广口瓶中,盖
上玻璃片,有色布条或纸条或花瓣颜色褪去。
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作用;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
实验二十一;
检验Cl-
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硝酸银溶液
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自来水、蒸
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稀盐酸:
加入硝酸银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
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氯化钠溶液:
加入硝酸银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
碳酸钠溶液:
加入硝酸银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
加入稀硝酸后,沉淀溶解,且放出气体。
自来水:
蒸馏水:
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无明显现象;
加入稀硝酸后,无明显现象。
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
实验二十二:
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和品红溶液的反应
二氧化硫的性质
试管、pH试纸
二氧化硫、品红溶液、蒸馏水
把盖有胶塞,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在水面下打开胶塞,
观察试管内水面的上升。
待水面高度不再变化时,在水下用胶塞塞紧试管,取出试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试纸变红。
在试管里保留三分之一的溶液,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
化,红色褪去;
加热试管,又恢复原色。
二氧化硫溶于水,溶液显酸性。
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这种漂白作用不稳定,在加热时,又恢复
原色。
实验二十三:
探究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锥形瓶、导管、分液漏斗、试管、水槽
二氧化氮、蒸馏水
【实验步骤】
将一支充满二氧化氮的试管倒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三分之二,无色气体充满试管的三分之一。
制取少量氧气。
3.
将氧气慢慢地通入试管中,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接着又变为无色气体,但气体体积逐渐缩小,液面不断上升。
在二氧化氮溶于水时通入氧气,能使二氧化氮尽可能多地被水吸收。
实验二十一:
探究氨与水的反应
氨溶于水
铁架台(带铁圈)、圆底烧瓶、烧杯
蒸馏水、氨气、酚酞溶液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
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
打开止水夹,轻轻挤压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烧瓶内形成红色的喷泉。
氨极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碱性。
实验二十五:
探究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盐与碱反应可生成氨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
酒精灯、试管、导管、棉花团
氯化铵、氢氧化钙
按图连接装置并装入药品,加热。
固体粉末逐渐减少,
试管口闻到刺激性气味。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可制取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