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22122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精品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第一段(找出中心句):

第二段(找出中心句),

第三段(找出中心词)

3.理清全文思路结构

四:

分析课文第一、二部分:

第一部分:

1、学生试译难句。

(1)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练习读第一段。

3、本段哪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如何展开议论的?

第二部分:

1、学生试译难句,参考译文来试着翻译。

(1)“终日而思”和“跂而望”——属于“对举”,结构相同,“而”表示修饰关系。

用现代语表述,依次为“整天地想”和“抬起脚跟向远处看”,前者加“地”,后者不加。

(2)“能水”——今南方亦有“会水”一词,指游泳而言。

2、学生练习读第二段。

3、文理分析。

(1)提问:

本段有哪些设喻,为了论述什么观点?

(2)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与中心论点是什么关系?

(3)“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4、作者就这一段而言强调了什么?

作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学不可以已()②木直中()绳③使之然()也

④声非加疾()也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

①虽有()槁暴()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君子生()非异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①已:

停止。

②中:

符合。

③然:

这样。

④疾:

强。

⑤假:

借助。

⑥绝:

渡过。

①有--又暴--曝②知--智③生--性}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分析课文第三部分、总结课文、整理重点词句。

一、分析第三部分:

1、、学生试译难句,看译文书。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学生练习读第三段。

3、教师出示问题:

荀子在本段中强调了哪些优秀学习品质,除了运用比喻论证外还采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

4写这一段的目的是强调了什么?

5、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

6、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点拨: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

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7、本段主旨:

二、总结课文: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劝学》尽管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关键在于:

1、大量运用贴近生活的比喻阐明事理。

(释理通俗,形象鲜明)

2、论证方法灵活(观点突出,说理深刻)

3、结构采用“总—分”式。

4、语言特点:

多用对偶,夹用排比,

三、整理词句:

1、通假字:

2、活用字: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②名词作状语:

③名词用作动词: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3、.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介词结构状语后置。

(3)定语后置

(4)省略句:

(4)固定格式:

4、一词多义

(1)君子生非异也()

(2)蛟龙生焉()

(1)骐骥一跃()

(2)用心一也()

(1)非利足也()

(2)金就砺则利()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成语: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暗疏①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酒者游。

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

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

“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③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

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高邮﹒秦观《秦观劝学》

注释:

①暗疏:

默写。

②滑稽:

诙谐善辩。

指行为放荡、玩世不恭的酗酒者。

③勒:

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一见辄能诵()②然负此自放()

③足抵君羸卒数万。

()④心善其说()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旬朔之间何陋之有?

(《陋室铭》)

B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

C.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核舟记》)

D.庶几以此补之。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口技》)

3.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译文: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请结合具体文字说明。

(3分)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册2、背诵全文

参考答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在第一段(找出中心句):

提出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二段(找出中心句),“善借于物”即善于向外界学习,这样就可以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

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三段(,谈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学生找出中心词):

“积”、“锲而不舍”“用心一也”,强调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一、提出中心论点,并论证学习的意义

二、论证学习的作用

三、论证学习的方法、态度

“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

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可以”可译为“应该”。

全句译为: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

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

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青”1:

名词“青”2:

形容词。

“于”1:

从“于”2;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

“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

“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揉”,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

“为”,做成。

“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

(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4)“日”:

名作状,“每天”。

“参”,同“三”。

2、学生齐读第一段。

3、教师明确本段第一句话“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l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它们的角度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现在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

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差不多,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以此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

所以学习可以使自己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用“輮”来比喻学习可以改造人这一重大作用。

“受绳则直”“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照应下文“知明而行无过”;

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

得出的结论是:

事物经过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喻义:

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1、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2、学生齐读第二段。

(1)教师提问:

本段有哪些设喻,先一一列举出来。

——(①“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

②“登高而招”则“见者远”;

③“顺风而呼”则“闻者彰”;

④“假舆马”可“致千里”;

⑤“假舟揖”可“绝江河”。

用了五个比喻。

这五个比喻的共同点是:

“善假于物”。

(2)作者先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

——善假于物,可以弥补不足,达到目标。

落实到“学习”上来说:

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

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点拨:

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

这里强调的是“借助外界”,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板书)。

跂而望——————→登高博见

登高招——————→见者远

顺风呼——————→闻者彰

假于马——————→致千里

假舟楫——————→绝江河

共性:

结论:

善假于物,可以弥补不足,达到目标。

人通过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注※:

教师提示学生回顾荀子思想,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强调后天的学习和后

板书}青——胜于———→蓝

提高自己

冰——寒于———→水

直木——輮————→轮

木———受绳———→直改变自己

金———就砺———→利

天的环境、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从而提高自己成为君子乃至圣人的修养,所以荀子特别重视学习的作用。

3、教师引申:

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具备一些有利条件又面临许多不利条件,每个学生都应该利用和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修养。

1、、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句中“神明”即“神灵”;

“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

“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

“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这句译为:

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

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

帮手、武士;

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

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

“强”读qiang,坚硬的意思。

“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

“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

“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

~~全句译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2、学生齐读第三段。

明确:

学生不难得出本段中强调的三种优秀品质——积累、恒心、专注,以及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4、拓展延伸:

积累、恒心、专注,是一个人学有所成的三种关键品质,我们在

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这种品质。

教师在此处设置“缺点曝光台”和“优点展示厅”两个栏目,针对这三种学习品质,鼓励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不足,也大方说出自己做的比较好的方面,进而激励学生不断增强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修养。

5、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

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

“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

“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板书}

积累

(1)积土、积水——积善(正面)

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反面)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坚持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正面)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反面)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正面)

专一(3)蚓无……用心一也;

蟹六……用心躁也。

学习知识必须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地积累;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心专一。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

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

例如: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

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

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

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

每段说明一个问题。

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

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

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

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纲举目张,条理清晰)

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提高自己(2个比喻)

学习的意义

改变自己(3个比喻)喻证

学不可以已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5个比喻)道理明白

积累(4个比喻)具体生动

学习的方法、态度恒心(4个比喻)对比深入浅出

专心(2个比喻)论证

輮,有,暴,知,生。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介词结构状语后置A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輮(之)以为轮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1)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名词)

(2)蛟龙生焉(生长,动词)

(1)骐骥一跃(一,数词)

(2)用心一也(专一,形容词)

(1)非利足也(敏捷,快,形容词)

(2)金就砺则利(锐利,形容词。

下文“蚓无爪牙之利”的“利”同此)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达,形容词)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智慧,名词)

青出于蓝胜于蓝、锲而不舍、积善成德

答案:

1.就、凭借、疲惫的、以……为善(认为……好)(各1分)

2.B(2分)

3.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

(2分)课内翻译略

4.秦观在这篇短文中叙述了他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不勤奋苦读,以至后来常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情况。

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荒废学业。

(3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道理解说准确2分)

译文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

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

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非常勤奋,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

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二,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

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嗨!

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

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啊!

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

成年后善忘,差不多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注释

1本段文字选自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的《精骑集序》。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苏门四学士”之一。

2辄:

常常。

3诵:

记诵,记熟。

4暗疏:

5负:

依仗。

6自放:

放,放纵。

即放纵自流。

7滑稽:

8旬朔:

古时十日为一旬,泛指较长的时间。

旬,十天。

朔,农历的每月初一,也指一个月。

9把卷:

看书。

10比:

近,近来。

11惩艾(yì

):

惩:

戒止、警戒;

艾读yì

即惩治过错,警戒将来。

12殆:

大概、恐怕。

13曩时:

昔日。

14十一二:

十分之一二。

15必寻绎数终:

寻绎:

思考。

数终:

多遍,多次。

从头到尾翻阅数次。

16辄:

总是,就。

17省:

懂得、明了,此处指记住。

18善忘:

健忘。

19孙搴答邢:

北齐的大将。

20精骑:

精锐的骑兵。

21赢卒:

疲弱的士兵。

22经:

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