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骨科Word文档格式.docx
《新版骨科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骨科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骨病患者,注意保护患肢,卧床休息,减少患肢活动,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
10.康复期,鼓励加强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
1、讲解疾病治疗和护理知识、药疗知识等,简明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2、保持皮肤的完整性,指导定时、正确翻身、预防压疮
3、告知患者功能锻炼计划及原则
4、加强营养,进高热量、营养丰富、富含钙质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5、生活、工作中注意安全防护,避免意外损伤。
二、骨科危重患者抢救常规
(一)创伤性休克抢救常规
1、保持病人安静,就地抢救。
2、取休克卧位,即头、脚各抬高30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负担。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咽部异物或分泌物,给氧,缺氧严重者面罩给氧或行人工辅助呼吸。
4、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
先输入晶体液或电解质溶液,如NS,GNS,平衡液等。
休克早期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镇痛。
剧痛者可肌肉注射杜冷丁50—100。
但严重脑外伤、呼吸困难、有腹部体征诊断未明确者禁用。
6、止血。
7、保暖。
对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者及时加被保温。
8、交叉配血,必要时输血。
9、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末梢循环。
10.留置尿管,监测肾功能。
(二)严重创伤、多发伤抢救常规
原则:
抢救生命,创口处理,妥善固定
1、合并休克者应先抢救休克并同时抗感染。
2、解除呼吸道梗阻,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
3、处理活动性出血,控制明显的外出血。
4、伤口处理:
无菌敷料覆盖,创面中外露的骨折端禁止还纳入伤口内,以免加重损伤或将污染物带入伤口深部。
伤口内异物或血凝块不要随意去除,以免再度发生大出血。
5、保存好离断肢体,肢体用无菌包包好,外套塑料袋,周围置冰块,低温保存,切忌将肢体浸泡至任何液体中。
6、生命体征及病情观察:
包括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末梢循环。
7、防止大血管周围神经损伤:
当易引起血管损伤的一些骨折或脱位时,患肢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大血管附近贯通伤应特别重视,以防血管进一步栓塞,造成截肢。
8、妥善固定骨折。
先固定后搬动。
头、颈、躯干损伤的病人搬运时应保持头颈和躯干成一直线。
防止脊柱弯曲及扭转。
9、四肢受伤者应抬高患肢,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感觉及运动功能。
10、疑有脊髓损伤者,观察截瘫平面有无改变。
11、高热患者行物理降温,高位截瘫患者有呼吸困难时可行气管切开。
三、骨科手术前后护理
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尿量、伤口敷料、引流管、皮肤完整性。
2、肢体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动脉搏动及活动度等情况。
3、患者的体位,石膏有无压迫污染,位置是否正确。
4、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一)手术前护理
1.向病人说明手术重要性和可行性,以解除顾虑,取得合作。
2.术前淋浴更衣。
3.据医嘱做好药敏试验,交叉配血及各种检查工作。
4.术前1日备皮,消毒手术区皮肤。
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5.术晨测生命体征,有无感冒和其他病情变化。
女病人是否月经来潮。
6.择期手术,术后需卧床者,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
7.按医嘱准时给术前药物。
8.进手术室前取下眼镜、`发卡、`手表、`假牙,将贵重物品交家属。
9.术前排空膀胱或留置导尿管。
(二)手术后护理
1.病人返回病房,从平车搬运至床上时,注意保护好病人的体位及各种引流管。
2.根据麻醉种类及手术部位安置适当体位,肢体手术的病人患肢抬高,应高于心脏,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肿胀。
3.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4.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外,还应观察因手术创伤、失血、麻醉等造成的反应及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
5.脊柱手术平卧6小时后可轴线翻身,6—8小时后可少量饮水,以促进肠蠕动,加快排气,排气后可进流食。
6.观察患肢末梢循环、感觉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早期活动及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的内容及方法应根据病人的伤情、部位、性质、手术方法、全身健康情况而定。
1、保持伤口敷料干净、清洁及引流管通畅
2、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计划,并逐步实施
3、嘱患者加强营养,补充钙质
四、持续牵引术护理
持续牵引可分为:
皮牵引、骨牵引、吊带牵引。
1、患肢疼痛、肿胀、温度、颜色、感觉、动脉搏动及活动度等情况。
2、患者的体位、牵引的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有效牵引。
一、皮牵引
1.牵引前清洁患肢的皮肤,必要时剔除汗毛。
2.注意胶布、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肢体有无胶布过敏及皮肤溃疡等情况。
3.经常检查牵引方向是否与患肢纵轴保持一致,绳索有无受阻,患肢与健肢长度是否一样,牵引重量是否合适。
4.督促病人定时作肌肉收缩运动,手足关节功能锻炼。
5.观察末梢循环是否良好,感觉有无障碍。
冬天注意患肢保暖。
二、骨牵引
1.骨牵引针分别用胶塞小瓶套入,以防钢针划破皮肤。
保持牵引针针孔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碘伏棉球擦拭,每日2次。
注意牵引针有无偏移,如有偏移,用碘伏消毒后调至对称。
2.保持牵引绳与被牵引肢体的长轴一致。
颅骨牵引时,应抬高床头15°
-20°
;
下肢牵引时抬高床尾15°
。
不可随意改变病人体位,如需纵向移动时,须有一人拉住牵引绳,取下重锤后方可移动,不可让绳放松。
3.检查骨突出部位,以防压迫性溃疡。
4.鼓励病人作肌肉收缩及手指(足趾)运动,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强直。
牵引床上设秋手或拉手,以便病人起坐活动。
5.冬天注意保暖。
盖被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6.预防并发症:
协助病人适当变换体位,深呼吸,叩拍背部,鼓励咳痰,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
多饮水,预防泌尿感染和结石。
(三)吊带牵引
1头带牵引重量不超过5kg,床头抬高15°
经常巡视,如病人有明显不适,可暂停牵引,待症状缓解后再牵。
2吊带内垫好棉垫或纱布,以免发生压伤。
3.骨盆托带牵引者,因不能翻身,应注意预防褥疮,大便时放松吊带,防止吊带污染。
4.骨盆纵向牵引者,床尾抬高15°
,牵引重量15-20kg,每天1-2次,每次1-2小时.
1、保持牵引位置正确,以免影响效果。
2、指导病人作肌肉收缩运动,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和肢体。
3、经常注意末梢循环是否良好,感觉有无障碍,给予适当衬垫,避免皮肤损伤
4、骨牵引针孔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五、石膏固定护理
由于石膏有吸水后硬固定可塑性,因而常常用来作为骨科病人肢体固定制动的辅助
治疗工具,因石膏无弹性,如果塑型不好,可压迫神经、血管、皮肤造成损伤,故术前术后均应加强护理。
1.观察肢体疼痛、肿胀、上下关节活动度等、末梢指(趾)温度、颜色、感觉等情况。
2.石膏有无压迫污染,位置是否正确,有无渗血渗液。
1.固定前洗净肢体皮肤,有伤口时先换药。
2.冬天注意保暖。
肢体固定后应抬高患肢。
3.注意观察石膏固定肢体的肢端血液循环。
若发生肢体剧烈疼痛、皮肤苍白或发绀、肢体感觉减退或麻木,活动障碍者,应报告医生处理。
4.预防压疮形成:
石膏未干时用手掌托住固定的肢体,不能用手抓捏,躯干石膏固定时,石膏未干时,不要翻身,以免发生局部压迫。
固定后石膏边缘修剪整齐,以免刺激周围皮肤。
5.避免大小便污染石膏。
6.鼓励病人作肌肉收缩运动,并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和肢体。
7.石膏拆除后,皮肤表面有一层坏死的上皮组织,不可强行撕裂,可用温热毛巾浸湿慢慢擦去。
1、若发生肢体剧烈疼痛、皮肤苍白或发绀、肢体感觉减退或麻木,活动障碍者,应及时就诊处理。
3、及时复查
六、手外伤护理
手外伤的治疗效果不但取决于初期的外科处理,伤后和术后良好的护理是预防并发症。
促进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关键。
1、创口部位及性质,皮肤缺损范围、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关节损伤的程度。
2、扎止血带的时间,观察患肢皮肤情况:
色泽、温度等,若发现皮肤青紫、肿胀,应及时松解止血带,并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3、观察患者伤口疼痛情况。
4、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处理。
伤后早期处理
1、维持手功能,用石膏托将手固定在功能位,即腕关节背伸20°
,稍尺侧,掌指和指间诸关节稍屈,拇指呈对掌位,使手呈半握拳状,包扎时注意用纱布隔开手指,勿使相邻的手指皮肤相互接触。
2、保暖。
室温以18—20为宜,必要时用烤灯,应避免温度过高引起烫伤。
3、注意血液循环。
手外伤包扎,宜露出指端,以观察其血液循环。
如发现皮肤苍白或青紫、皮温降低、明显肿胀或指腹萎陷等,应及时报告医生。
将伤肢垫高,适当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4、预防感染。
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
渗血多时及时更换。
5、手外伤伴有神经损伤者,可出现感觉消失、营养障碍等改变,应注意防护,避免冻伤、搽伤、烫伤等。
手术后,应观察原失去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是否有所恢复,手指活动功能,肌力增加等神经恢复情况。
恢复期功能锻炼
1、单纯软组织损伤或指端伤,无骨折和肌腱断裂者,伤后2—3日即可开始作关节伸屈运动。
2、肌腱损伤缝合后,早期可做不增加缝合肌腱张力的轻微被动活动,3周后可作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关节伸屈练习。
3、骨折作内外固定者,需待有骨连接后,进行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并配合理疗。
4、指导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手工操作,最好进行职业性的手功能锻炼,促进手功能尽快恢复。
1、了解疾病知识
2、多食高蛋白营养丰富且易消化之食物
3、加强功能锻炼
4、复诊
七、断肢再植手术护理
断肢再植是综合性的创伤外科手术,断肢多因切割伤、撕裂、碾轧所致。
通过再植手术,可获得较好的功能,但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发生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及感染,应特别重视护理。
1.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体位。
保持室温,注意保暖。
2..观察再植肢体的皮温、肤色、肿胀、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动态观察,前后对比,及时发现问题。
3.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4.疼痛、呕吐、排尿、排便情况,有情况需及时处理,防止导致血管痉挛。
(一)术前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对合并休克或其他严重损伤者,紧急处理,尽快作手术准备。
2.作好术前心理护理,使病人有信心配合治疗。
3.作术前常规准备。
(二)术后护理
1.病人住单间,室温以25—28为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实现保护性隔离。
2.平卧位,绝对卧床2—3周,适当抬高患肢,局部制动。
3.冬天伤肢局部用烤灯保暖,测量皮温前应关闭烤灯半小时。
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防止和及时发现肾功衰及早期休克征象。
5.注意伤口渗血情况,床边备止血带。
6.术后3周,可逐渐轻微被动活动,以促进功能恢复。
7.严密观察伤肢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肤温度、颜色、肿胀、毛细血管返流情况,注意与健肢对比,详细记录,一旦出现循环障碍,特别是血管危象的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8.遵医嘱进行补液、抗炎治疗。
同时给予解痉、抗凝药物,预防血管栓塞和痉挛。
9.除伤肢以外其他部位应早期活动,伤肢则在术后3周伤口已愈合并拆线后开始锻炼,联系患肢伸屈握拳等动作,被动活动时动作轻柔,并对再植部位妥善保护。
1.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2.加强患肢康复锻炼,尽快恢复患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