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复习题Word下载.docx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心理学复习题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体育的功能:
体育的功能是体育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体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既包括对其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还包括对“心理”的作用和影响。
体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
2、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心理现象:
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与体育活动之间是一个双向影响关系。
4、健康:
五、简答
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哪两方面?
2、中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那些?
3、体育的本质功能和赋予功能是什么?
4、体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答: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学校体育范围内与体育教学、学校代表队训练、体育比赛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学习、体育教学心理、心理技能训练、体育竞赛心理等。
二是研究与从事体育活动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探讨体育参与的动机,揭示体育运动中各种心理过程变化规律,研究体育活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和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一些有关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等。
2、答:
3、答:
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和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两方面。
体育的赋予功能包括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社会成员的精神需要,推动社会的文明建设;
激发社会成员的民族精神,加强民族的凝聚力;
增进国家、民族、政党和社会团体间的联系和交流,创造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
扩大国家的政治影响,提高国家的地位;
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开辟体育娱乐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等。
4、答:
体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体育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体育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心理学和心理学指导的依据。
六、问答
1、试说出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者之间关系。
答:
从心理学和体育学的发展看,与广义体育概念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应的学科是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身体锻练心理学。
对有关身体锻练方面的心理学研究,近年来在国外刚刚受到重视,仅处于起步阶段。
在这一学科尚未形成时,其一部分内容也可归在体育心理学领域。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相互独立,甚至名词使用上的严格区分。
在日本,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有着较明确的区分,研究领域也各有侧重。
在我国,多数情况下是以运动心理学作为学科统称,也有使用体育运动心理学这一复合词者。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两者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既有相互交又又有所不同的关系,源于体育与运动的相互关系。
两者在与教学有关的心理过程、教学方法的心理学依据、学习者的动机结构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参加者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也不尽相同。
在同一个领域里,相似与相异共存。
过分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都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第二章体育与心理的关系
一、填空:
1、表象的特征是()和()
2、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将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3、思维分为三种()()()
4、情绪是(客观事物)与(人们的需要)的关系所决定。
5、肌肉紧张是(应激)的信号,应激状态下肌肉紧张程度(增加)
6、运动体验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对物体移动的知觉,而是个体一种 复杂的、多种感知觉参与的综合反映。
7、运动记忆是在体育活动中由 多种记忆形式共同形成的记忆。
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8、运动表象是指 运动感知 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和运动情境。
9、心理状态是指 是人在一定时间内 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10、在体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思维活动是 思维和 思维。
11、积极的自我概念一定程度上依赖于 ,也依赖于 的各种活动。
二、名词解释:
1、运动记忆:
在体育活动中由多种记忆形式共同实现的记忆,称为运动记忆。
2、运动表象:
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
它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如对身体的位置,动作的幅度,方向、速度的表象。
3、思维
4、心境:
心境是指延续时间较长且在强度上比较缓和的情绪状态。
5、知觉:
知觉是人对当前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
要反映整体,就包括反映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感觉:
感觉是认识过程的最初级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7、专门化运动知觉:
专门化运动知觉也称专项运动感知觉,是通过运动训练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8、本体运动感知觉:
本体运动感知觉是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运动觉、平衡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运动感知觉:
是运动者对自我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表知,包括,动作感知觉、形态感知觉、时间速度感知觉、方位感知觉、用力感知觉。
三、选择题:
A1、遗忘发展的规律()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慢后快再慢D先快后慢再快
B2、我国学者许尚侠的研究认为,动作遗忘进程的开始阶段呈()。
A.U型B.V型C.L型D.W型
C3、下列哪类运动属于广阔--外部注意()
A射击B跳水C足球D乒乓球
4、足球比赛中的进球多发生在由攻转守或由守转攻的转换过程中,从注意的角度讲,这主要与哪种注意的品质有关?
()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C5、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动作的讲解是以________的方式进入学生大脑的。
A.动作记忆B.情绪记忆C.语词逻辑记忆D.形象记忆
6、以下哪种注意类型的运动员更适合从事围棋项目?
()
A.广阔外部B.广阔内部C.狭窄外部D.狭窄内部
A7、超水平发挥与以下哪个概念在意思上最接近?
()
A.高峰表现B.流畅体验C.跑步者高潮D.体育锻炼快感
A8、在运动学习中场独立性者和场依存性者相比较,前者比后者()。
A.具有优势B.具有劣势C.没差别D.不可比
A9、感知躯干的弯曲、伸直等用到的是()
A.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B.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C.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D.本体运动时间速度感知觉
10、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位于最中间?
A、生理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安全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姚明就是一块打中锋的料”这句话是评价他的()个性心理品质。
A、能力B、气质C、难度D、运气
12、在司机开车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属于()
A.操作思维B.抽象思维C.直观思维D.形象思维
D13、优秀跳水运动员大多属于哪种注意类型?
A.广阔外部B.广阔内部C.狭窄外部D.狭窄内部
B14、焦虑和唤醒水平的升高,会使注意的范围()
A增大B缩小C不变D视情况而定
15、集体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应具备哪些注意类型()
A、广阔—外部注意B、狭窄—外部注意C、广阔—内部注意D、狭窄—内部注意
16、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容许穿白色上衣以避免干扰对方运动员,其依据知觉的()。
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整体性D、知觉的持久性
17、“有志之人立志常,无志之人常立志”谈论的是意志品质的()。
A、勇敢性B、自觉性C、灵活性D、坚韧性
四、是非题:
×
1、感觉是认识过程的最初阶段(√)
2、专门化运动知觉是专业运动员所特有的(×
3、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伴随认识过程而存在的(√)
4、科学家的工作属于操作思维(×
5、体育活动能改变人的性格,因而也能改变民族人格。
(×
)
6、运动增加肾上腺分泌量,而抑郁通常与低肾上腺素分泌量无关(√)
7、没有情绪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情绪,对有机体都是有害的(√)
8、儿童如果承受不了身体的挑战和心理的打击,就未达到真正意义的成熟。
(√)
五、简答题:
1、本体运动感知觉包括哪几部分?
2、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
3、体育心理效能有哪些?
4、高峰表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体育运动所要求的智力有哪些?
6、焦虑和唤醒水平的升高会对注意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本体运动感知觉包括以下部分:
(1)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
如躯干的弯曲、伸直,四肢动作,头部位置改变等。
(2)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
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运动的幅度等。
(3)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
如运动的空间方向,向左右、前后、上下等。
(4)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
如时间长短、间隔,运动节奏,运动速度,加速或减速等。
(5)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
如用力大小的感知,阻力、重力等。
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
2.辅助运动技能练习
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
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
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
有研究者将体育的心理效能归纳为以下7个方面(Scott,1986):
(1)改变态度。
(2)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3)提高知觉和反应的敏感性。
(4)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
(5)有助于身心松驰。
(6)提供身心解脱方式。
(7)获得运动操作技能。
高峰表现是指“超出一个人在某一情境中正常机能水平的行为表现。
”有通常所说的“超水平发挥”的含义,但范围更广一些,包括运动技能和身体机能两方面。
具有以下5个主要特征:
(1)全神贯注,思维敏锐。
(2)高水平操作表现。
(3)沉醉于当前活动任务之中。
(4)通常自发性地出现,难以有意识地加以重复。
(5)很强的自我存在感。
5、答:
体育运动所要求的智力为:
(1)确定、找出和领悟环境的特点(环境中的重要线索)。
(2)搜寻和找出关键的线索(分清关键和非关键的刺激信号)。
(3)将信息线索分类。
(4)运用短时记忆计划行动(筛选)。
(5)运用长时记忆保留运动反应模式(技术动作模式)。
(6)做出决策。
6、答:
奈德弗根据他自己的观察和其他人的研究,提出焦虑和唤醒水平的升高会对注意产生以下两方面的影响。
(1)干扰从一种注意方式转至另一种注意方式的过程。
(2)造成注意范围的缩小。
六、问答题:
1、如何克服动作遗忘?
2、体育运动对注意的高要求和其中的难度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什么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作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4、有人说:
“没有情绪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情绪,对有机体都是有害的。
”请谈一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1、(自己发挥)答:
研究者选定学会动作操作研究结果发现以下特点:
(1)动作记忆的遗忘量远远少于语词记忆的遗忘量。
(2)动作遗忘进程不同于语词遗忘的进程,尤其是在开始阶段。
动作遗忘在开始阶段经过一个v型起伏后,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减少遗忘量。
体育运动对注意品质的高要求和体育运动中注意的难度,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身处于快速运动之中。
(2)完成各种快速复杂的操作活动。
(3)周围环境事物不断变化。
(4)以上各部分同时进行。
(5)注意的事物被有意或无意地掩盖。
(6)往往有主、客体多个注意的目标。
(7)主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班杜拉的研究表明,在动机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能力,而是对自己是否胜任的知觉。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李哓文,1991):
(])影响人的行为选择。
人们总是避开超出自己能力的活动,投入能够胜任的活动。
(2)影响在困难状况下的坚持性。
(3)影响面临任务时的准备和努力程度。
(4)影响人们在预期或实际处理问题时的思想方法和情绪反应。
人们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没有情绪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情绪,对有机体都是有害的”。
这一结论欲阐明这样的道理:
如果一个人有较强烈的情绪体验,特别是不愉快的负性情绪,总处在没有身体活动的静止状态,较可能导致有机体的某些内环境紊乱。
也就是说,身体活动具有宣泄、中和、抵消和对抗负性情绪的作用。
人通过身体活动释放的不仅是能量,同时也释放了积压的负性情绪。
同样,没有任何情绪地去从事活动,也就不可能动员身体各部分机能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参与,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
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经验,淡漠地、毫无热情地去做某事,不仅效率低,也较易出现错误,以这种状态去运动,也容易受伤。
第三章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
1、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
2、体育习惯的特点(后天性)、(稳固性)、(指向性)、(省力性)。
3、一般认为成败归因可归结为(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其他因素等六个方面。
4、教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包括(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需要满足法)、(教学“引趣”法)等。
5、根据凯尔曼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包括(服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三个阶段。
6、在中小学阶段,体育(兴趣)的作用突出;
在大学阶段,体育(态度)的作用更大。
7、导致体育参与行为的动机可由(需要)诱发,也可由(环境)因素引起,但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8、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有选择行为的(定向)功能;
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
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
持久行为的(维持)功能。
9、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
10、源于自我效能感的胜任动机对行为预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影响(行为)的选择、影响(努力程度)和(持续时间),影响(情绪反应)。
11、在体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思维活动是形象思维 思维和直觉思维 思维。
12、积极的自我概念一定程度上依赖于 积极的自我评价 ,也依赖于 愉快和自主支配的各种活动。
13、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 内部动因 。
二、名词解释
1、目标定向:
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
2、归因:
归因是人们对于已发生事物结果的原因解释。
是对自己或他人产生行为结果的原因知觉或判断。
3、体育兴趣:
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4、认知—运动能力:
指的就是在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活动过程中人的认识活动的表现水平。
5、体育态度:
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
6、习惯: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体育习惯:
是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械、指导者等)和个体体育参与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7、体育活动动机:
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
它是个体的内在过程。
三、选择题
A1、()是促进一个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
A.体育活动动机B.体育活动兴趣C.体育活动需要D.体育活动态度
A2、哪种目标定向的动机更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参与。
A.高任务/低自我B.高任务C.高自我/低任务D.高自我
B3、与胜任动机相反的概念是()
A.自卑B.习得性无能C.自信D.自我效能
C4、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他人帮忙,把失败归因于外界因素的人属于哪种人格倾向()
A.内控型B.运气型C.外控型D.综合型
D5、体育兴趣对体育学习的效果起什么作用()
A.抑制B.无关联C.淡化D.强化
A6、体育价值是体育态度的()
A.基础B.诱因C.认识D.前提
C7、以下哪个归因因素是既可控制又是内在的?
A.能力B.身心状况C.努力D.工作难度
B8、个人面对成就情境时,把完成任务看成是显示个人能力的最好机会,主要关注自己与他人相比的成绩,这样的个人属于()
A.任务参与型B.自我参与型C.高任务低自我型D.低任务高自我型
B9、以下哪个归因因素是外在而且不可控制的?
()
A.能力B.运气C.努力D.身心状况
D10、以下哪一项不是体育习惯的特点?
()
A.省力性B.稳固性C.指向性D.对象性
11、一种动作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动作技能的学习既无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无消极的阻碍作用,是技能的()。
A、负迁移B、正迁移C、零迁移D反迁移
12、“高原现象”是指在技能学习或训练的中期,出现的一种()。
A、需要上高原训练的现象B、成绩的暂时停滞现象C、生理极限现象D、运动高峰现象
13、运动知觉是一种复杂的知觉,是人脑对()。
A、外界事物运动的反映B、自身动作的反映C、外界事物与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D、大脑活动状态的反映
四、是非题×
1、心理学家韦纳按成败归因各种因素的性质分别将它们纳入到因素来源、稳定性和可控制性三个维度之内。
(√)
2、控制源包括内部控制型和外部控制型。
3、引起体育活动的动机的条件只有内在需要。
4、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依靠直接经验、他人意见和本人的身心状态三种途径形成。
5、任务参与与自我参与的目标定向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没有什么不同影响。
五、简答题
1、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2、利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素有哪些?
3、体育态度的特点是什么?
4、简要叙述奈德弗的注意方式理论。
5、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是推动个体从事体育活动的相对稳定又可变化发展的多因素、多层次的驱动系统,它包括体育参与需要,体育参与动机、体育兴趣、体育态度、体育活动习惯等成份。
一个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大都是被自己意识到的,是个体对体育参与或体育学习的一种明确看法。
利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素有:
1。
追求成功的动机;
2.成败归因;
3.目标定向;
4.自我效能感
1.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
2.体育态度指向一定的对象;
3.体育态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体育态度是一种内在结构;
5.体育价值是体育态度的基础。
奈德弗认为,注意因素对于运动操作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他强调指出:
集中注意于某一事物而忽略其它事物的能力肯定对操作活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奈德弗将注意能力分解为两个维度:
范围(狭窄到广阔)和方向(内部到外部)。
范围是指在刺激域中人能够注意到的刺激数量,方向是指人的注意是指向内部刺激还是外部刺激。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六、问答题
1、简述体育兴趣的年龄特点。
人的体育兴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更重要的条件是在社会需要原则和个人适应原则之下,在学校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主体实践活动培养起来的。
(一)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小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兴趣。
他们把体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满心欢喜,表现兴趣盎然,不知疲倦。
但整个小学阶段兴趣不够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二)初中生的体育兴趣
初中生的体育活动兴趣比较广泛,但容易变化。
受教师教学水平、学校体育传统和个人体育专长与体育成绩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开始有了体育的专一兴趣。
但她们对脏、累项目如长跑最不喜欢。
男生比女生体育兴趣广泛,但多数的初中生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
(三)高中生的体育兴趣
高中生的体育兴趣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可能更加稳定,且有明显的选择性。
但同时也显现出更大的不平衡性。
性别上的差异很明显。
男生喜欢竞争性强的项目,女生在体育活动中惰性更加明显,怕脏、怕苦、怕晒、怕出汗,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
第四章运动技能学习
一、填空题
1一般将20世纪以来的学习理论概括为两大对立的派别:
一是强调外在因素决定论的()理论体系,二是强调内在因素决定论的()理论体系。
行为主义、认知理论
2鲍尔顿1957年提出的运动技能可分为()和()两类。
开放性运动技能、闭锁性运动技能
3形成运动技能的心理系统是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分别为()()和()。
反映系统、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
4运动技能迁移的种类:
()迁移、()迁移和()迁移。
两侧性、语言—运动、运动向运动的
5迁移的理论包括()、()、()、()。
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关系理论
6、依动作的精细程度为标准,可把运动技能分为()的运动技能和()的运动技能。
7、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主体因素包括()、()、()的差异。
运动能力的个体、运动技能学习的性格、运动技能学习的气质
8、提出性格类型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荣格,他把性格分为()与()两类。
内向型、外向型
9、逆反口令法是心理训练中的 注意集中 训练方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