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1406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文档格式.docx

《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文档格式.docx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乐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四、说重难点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上,对于学生来说,难点是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我十分赞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观点:

即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故此在课堂上,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组织好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大胆的自己去动手、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加上我的适时演示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其实,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课堂上爱学习的同学眼睛亮晶晶的,而那些面无表情、目光黯淡的同学,他们这堂课的学习往往是失败的,我认为学生的情绪对学习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要通过评价和轻松的语言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

在学法上,我采用了玩、问、探、用、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

他们在玩中发现问题,互相交流解决问题,再动手操作、共同探讨、学习新知,最终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始终认为有效的的评价胜过物质的奖励,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

我不再采用“你真棒”、“你真厉害”这样的评价,而是用“我十分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认为我们还可以这样做”、“是你的细心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个难点”、“别灰心,你的努力我们都看得见,我们一起加油”,学生和老师都学会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同学,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六、说课前准备

充分的准备能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在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大小接近,形状不同的长方体纸盒2个,正方体纸盒1个,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1个,剪刀、彩笔。

七、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向各位老师说一说我设计的教学过程。

本课学习我将带领学生通过四个活动来进行: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一上课,我就拿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体纸盒,让学生思考:

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纸盒,谁用的纸板比较多呢?

预设:

学生猜测测量计算拆开比一比

设计意图:

这样一来,通过比较谁用的纸板比较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拆开纸盒研究长方体表面积的需要,主动沟通体与面的关系,使其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活动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紧接着,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交流讨论:

1、长方体展开是什么样的?

2、闭上眼睛想一想,把展开图按你的想法剪出来。

3、展开后长方体变成了平面图形,你还能找到原来长方体的每个面吗?

请在展开图上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出来。

然后,我巡视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小组交流看法,将学生生成的资源并联收集呈现。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只有4个面的;

有多余部分的;

一般展开图;

含有两个正方形的长方体展开图。

(1)

(2)(3)(4)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1)仔细观察这些展开图你有哪些发现?

学生可能会发现:

1号展开图把左右两个面剪掉了,少了两个面。

2号有多余的部分,质疑:

多余的部分是长方体的表面吗?

(不是)剪掉多余的部分。

(2)再观察这些展开图的每个面,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有6个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相对的面不相邻。

含有两个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上、下、前、后4个面相等。

(3)想像展开前这些面分别在长方体的哪个位置,把展开图按照你的想象翻面折叠成长方体。

(4)追问:

展开图的大小与长方体的表面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小结: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

本环节先“拆”再“折叠”将长方体的表面积由抽象到直观,沟通体与面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多种材料的观察、比较、找共性让学生自主归纳出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活动三应用知识计算表面积

通过活动二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表面积的概念,但是学生还不知道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新课标倡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结合教材,我设计了闯宝楼取宝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完成三个层次的练习:

在这里,我会对学生说:

“现在,你们已经掌握本课知识要领了,老师知道一个宝楼,去那里只要回答出宝楼主人的问题,就可以获得宝物赠送,你们想去试试吗?

”然后出示宝楼,开始闯关。

第一层、巩固基础,强化练习

(课件出示长方体及其展开图),

0.4mmm

0.7m

0.5m

展开图的大小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展开后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如图

(1)它的右面是()形,长是( )米,宽是( )米。

面积是()平方米。

(2)它的前面是()形,,长是()米,宽是( )米。

面积是()平方米。

(3)它的上面是()形,,长是( )米,宽是()米。

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我巡视检查,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然后请成绩偏下的学生汇报,评价。

(获得一个宝盒)

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左右两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宽和高,前后两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高。

本环节是教学的难点,重在帮助学生将面与体联系起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因此我通过课件演示,以及长方体展开图,给学生提供沟通二维与三维空间的表象支撑,再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交流中优化思维,体会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和宽的关系,进而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二层、提升能力,计算表面积

1、每次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都要把它展开吗?

2、做这样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要求:

小组合作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选定一种办法解答。

小组推荐汇报,各组之间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打开里面还有一个盒子)

方法一:

0.7×

0.5+0.7×

0.5+0.5×

0.4+0.5×

0.4+0.7×

0.4

方法二:

0.5×

2+0.5×

0.4×

2+0.7×

2

方法三:

(0.7×

0.5+0.5×

0.4)×

仔细观察这3种算法,他们是怎样计算的?

这样算是否正确?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明确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

宽×

2+长×

高×

2+高×

=(长×

宽+长×

高+宽×

高)×

第三层、应用知识,走进生活

0.4m

如果是一个正方体纸箱呢,它的展开图会是什么样的?

你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

为什么?

独立思考,尽量自己完成,如有困难,可以请教同学。

(打开第二个盒子,得到宝物。

0.4+0.4×

2+0.4×

(0.4×

6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明确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

棱长×

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就像得到了一个藏好的宝物,而开动脑筋,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就像一把把打开宝盒的钥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拥有宝物。

活动四分享收获课堂小结

学会分享,善于总结,是一种自我提高,我让学生大胆的发言“谈谈你今天的收获和想法,还有什么疑问?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想:

比如学到的新知,学习方法的体会,同学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安全、环保、团队精神、尊重......等等。

布置作业

作业是检验课堂学习成效的重要方式,我将让学生完成以下课外作业。

P25练习六1、2、3、4、5、6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本节课我的板书是以简洁的文字和直观的图形相结合,使教学要点一目了然,也初步培养学生作笔记的意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

=(长×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

九、说课后反思

这堂课,学生通过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了预期教学目标。

但是我觉得,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学生在剪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不知从何处下手,大多数学生不敢剪,生怕剪坏了,

还有因为时间关系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对算理不是很清楚,教师没能及时引导总结算法。

本课教学,我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说,与同学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且采用了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适时的指正,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从而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多多指点,给我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