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粘性研究十年综述文档格式.docx
《成本粘性研究十年综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粘性研究十年综述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成本粘性研究文献回顾
(一)ABJ模型的成本粘性存在性的研究Anderson,
Banker和Janakiraman(2003)(简称为ABJ)建立计量模型用大样本数据证明成本的变化不仅取决于业务量的多少而且和业务量的变化方向有关。
随后很多学者以ABJ模型为基础对成本粘性进行了研究。
SubramaniamandWeidenmier(2003)发现销管费用、销货成本和营业成本均存在粘性。
AndersonandLanen(2009)检验了其他类别的费用成本粘性,发现销货成本、营业成本、研究与开发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均存在显著的粘性。
KamaandWeiss(2010)发现营业成本存在显著的粘性。
DeMedeirosandCosta(2004)发现西班牙的公司存在明显的销管费用粘性。
Callejaetal.(2006)研究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的成本,发现这四个国家的营业成本都普遍存在粘性。
BankerandChen(2006a)检验
了19个OECD国家的营业成本,发现在这19个国家中有
12个国家的营运成本存在显著的粘性。
Balakrishnan,LabroandSoderstrom(2011)却对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提出质疑。
但是,Banker等(2011)却发现他们的假设是不合理的并且他们的计量分析也存在缺陷。
纠正其研究缺陷后,其研究实际上为成本粘性的存在提供了额外的证据。
因此,可以得出成本粘性在不同国家、不同类别的账户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1)资源调整成本
与成本粘性。
Anderson(2003)认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资源调整成本较高,因此这些行业的成本粘性水平也应当较高。
实证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的观点。
SubramaniamandWeidenmier(2003)发现销管费用、销货成本和营业成本随资本密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劳动密集度仅仅对销货成本和营业成本有影响。
他们还发现制造业、零售业、金融和服务的成本粘性存在显著的差异。
KamaandWeiss(2010)发现公司营业成本与需求不确定性成正比。
这可能是因为需求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公司更倾向于采用调整成本较低的生产技术的原因。
BankerandChen(2006a)检验了19个OECD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对营运成本的影响。
他们发现工会力量较强大的国家(这增了资源调整成本)的企业成本粘性水平较高,反之则较弱。
同样的,成本粘性
水平随着失业救济金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就业保护法的立法强度的加大而增加。
Callejaetal.(2006)发现德国和法国的营运成本粘性水平要高于美国和英国。
这主要是因为在德国和法国解雇员的成本要高于美国和英国。
BalakrishnanandGruca(2008)则考虑公司内部因素对成本粘性的影响,通过对加拿大安大略省189家医院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与企业使命和核心业务相关的部门的营业成本较高,附属的不重要部门的营业成本较低,这可能是因为核心业务部门的资源调整成本较高。
(2)管理者乐观预期与成本粘性。
ABJ认为如果管理者对未来预期比较悲观,那么当销售收入下降时,在同等条件下管理者会更大幅度的削减资源,因此管理者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可以减少成本粘性。
他们通过研究也发现,如果公司销售收入在连续两个营业期间都下降成本粘性水平就会明显降低,并且当宏观经济向好时企业成本粘性就较强。
SubramaniamandWeidenmier(2003)通过对制造业、零售业和金融服务业的成本粘性分别检验后,发现销管费用,销货成本和总成本均受到管理者预期的影响,研究支持了ABJ的观点。
BankerandChen(2006a)对19个OECD国家的成本粘性行为研究时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Banker、
CiftciandMashruwala(2010)发现如果在连续两个营业期间销售收入都增长,成本粘性水平最高;
如果在两个连续的营业期间销售收入都减少,成本粘性水平最低;
如果一增一减,成本粘性水平处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
另外,还在模型中加入了可能与管理者预期相关的其他变量,如订单积压、GDP增长和管理者对未来销售收入的预期,结果发现成本粘性确实会受到管理者预期的影响。
(3)代理成本与成本粘性。
现代公司制度的出现使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公司的资源调整决策是由经理人员决定的,经营管理者会从自利的角度出发而做出与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不相一致的资源调整计划,因此成本粘性也就必然会与代理问题有关。
Chenetal.(2008)检验了管理者构建帝国主义行为、公司治理与销管费用粘性水平之间的关系,他发现管理者构建帝国主义行为是成本粘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好的公司治理可以通过改善构建帝国主义行为的经理人的激励机制降低公司成本粘性水平。
DierynckandRenders(2009)以比利时的私有企业为样本检验了盈余管理与劳动力成本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当管理者面临达到或者超过特定的盈利目标时成本粘性水平较低,此时他们有激励去在销售收入降低时削减成本或者在销售收入增加时控制成本。
还发现能够通过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的成本粘性水平会很高。
KamaandWeiss(2010)的研究也证明了以满足盈利目标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可以降低成本粘性水平,发现如果管理者有较强的激励去减少损失或者增加盈余成本粘性水平就会降低。
BankerandChen
2006b)构建了考虑成本粘性的盈利预测模型,发现其盈利预测的精确度高于传统的盈利预测模型。
Weiss(2010)检验了成本粘性与分析师盈利预测模型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当企业的成本粘性水平较高时,分析师对其盈利预测精确度较低。
Anderson等(2012)研究成本粘性时,考虑在需求不确定时,约束性资源与柔性资源之间的采购决策是如何受到历史信息影响的。
他们提出经理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前期信息,制定合理的资源采购计划,把成本粘性应用于战略成本管理。
三、我国成本粘性研究现状述评
(一)成本粘性的存在性研究孙铮、刘浩(2004)采集了292家上市公司1994年至2001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费用粘性;
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2007)测试927家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营业成本存在粘;
万寿义、徐圣男(2012)研
究了上市公司2004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发现企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营业成本均存在粘性;
韩飞(2010)将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加入到成本中去进行检验发现总成本费用存在粘性。
(二)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1)主观因素。
一是管理者乐观预期。
胡玉明(2011)认为较高的成本粘性传递的是管理者预期未来会计盈余增加的正面信息,即在业务量下降时存在较高的成本粘性是因为管理者对未来销量存在乐观预期,万寿义(2011)的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
二是
管理者能力大小。
成本粘性的产生与管理者的学识和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关系,由于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低下,当业务量变化时,他们并不是不愿意而是没有能力对企业的资源进行调整,这主要表现为成本粘性会随着跨期的延长而降低,孙铮(2004)、韩飞(2011)的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
三是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孙铮(2004)指出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和自利加大了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粘性,王红军(2011)
对2007年至2009年沪深两市1337家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了我国费用粘性行为中确实包含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因素,刘青(2011)、尹湘洁(2012)的研究也发现机会主义行为与成本粘性存在正相关关系。
(2)客
观因素。
一是宏观经济环境。
刘彦文(2009)对我国234家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宏观经济因素对对家电行业的费用粘性起增强的作用,但是对公用商贸和石油化工行业的费用粘性有减弱的作用;
韩飞(2011)发现宏观经济增长具有减弱制造业成本粘性的效果。
二是市场化程度和所有权性质。
陈灿平(2008)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费用粘性水平有较大差异,东部地区较弱,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强。
因此得出市场经济越是发达、改革越是彻底的地区费用粘性行为就越弱。
龚启辉(2010)对1998年至2006年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发现公司所在地的要素市场发育水平越高,其成本粘性就会越小,并且国有
控股公司所在地的要素市场化程度对其成本粘性的影响较为明显。
崔亚男(2012)检验我国995家A股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1年的数据发现上市公司成本粘性行为与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负相关,国有控股公司这种负相关程度更加显著。
马景涛(2008)对大陆和台湾上市公司的销管费用粘性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由于台湾的市场经济与大陆相比起步较早,发展也较为成熟,两者的成本粘性水平有较大差异。
三是行业属性和公司属性。
孔玉生等(2007)通过研究发现建筑业的成本粘性最大,农林牧渔业和采掘业的成本粘性次之,房地产业、信息业和制造业的成本粘性较小,交通运输业、水电煤气生产和零售贸易业几乎不存在成本粘性。
这说明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成本粘性水平较高。
刘彦文(2009)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
公司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也会影响公司的成本粘性水平,吕静(2010)发现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大和较小的情况下成本粘性水平都会较大,而如果资产负债率适中成本粘性水平就会较低;
流动资产比率与成本粘性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的流动资产比率越大,成本粘性水平越大,文颖(2012)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四是公司治理结构。
刘武(2007)对我国上市公司1999年至2005年的年度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结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企业费用粘性具重要的影响。
马景涛(2008)的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
董事会中独立董事越多销管费用粘性越低,好的公司治理能够降低公司的费用粘性行为。
万寿义、王红军(2011)研究
也发现上市公司治理层的自利行为和销管费用粘性之间存正相关关系。
两职分离可以有效的降低销管费用粘性,独立董事比例与销管费用粘性水平成负相关关系而董事会规模则与销管费用粘性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另外,也有学者从其他角度研究了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例如:
孔玉生(2007)、吕静(2010)等了研究业务量的变化幅度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发现业务量的变化幅度与成本粘性存在正相关关系;
朱乃平(2009)、曹晓雪(2009)发现公司绩效评价制度对会对费用粘性产生正面影响;
王明虎(2011)通过建立数理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量对公司费用粘性的产生具有决定性作用。
王红军(2011)也发现公司持有的自由现金流量与成本粘性水平正相关。
陈磊等(2012)通过1994-2008年间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研究了管理层采用“大洗盘式”的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在考虑“大洗盘”的影响之后,管理费用粘性下降了三分之二,销售费用粘性则基本消失,因此忽视盈余管理的影响会严重高估我国上市公司的成本粘性。
(三)成本粘性的应用王红军(2011)对公司绩效与费用粘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检验了业务量变动方向对组织冗余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影响,提出在以后研究组织冗余与企业间绩效的影响时要考虑成本粘性的影响。
文颖
(2012)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都是依照战略决策的目标并且按照预测的业务量来进行配置的,指出在进行战略选择时应当考虑成本粘性,分析了不同的成本粘性水平对企业进行战略选择的启示以及不同的战略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苏文兵(2012)把成本粘性引入盈利预测模型,发现新模型的预测更加准确,为分析师提高预测能力、正确评估公司内在价值提供了参考依据。
唐芳芳(2012)的发现在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模型中考虑成本粘性能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通过述评十年来的文献,我们发现国内学者对成本粘性的研究不断深入:
验证了成本粘性是否存在、讨论了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尝试着将成本粘性应用与其他领域。
但是,我国对成本粘性的研究大部分是国外研究成果的运用和部分修正,缺乏原创性;
在研究成本粘性的成因时只是从单一因素进行研究,缺乏系统性,并且尚未从理论和经验方面深入探究;
虽然有学者尝试着将成本粘性应用与其他领域,但只是初步的探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对成本粘性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已经十分广泛但是研究的深度还不够。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回顾并且总结了十年来在成本粘性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认识到成本并不像传统会计所描述的随业务量线性变化,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未来可以基于以下进一步研究成本粘性行为:
(1)更加深入的了解成本粘性的性质及其形成的原因。
应结合经济学和管理学来探讨公司成本粘性的成因,有学者指出销管费用的决策驱动性和成本的沉默性是成本粘性出现的直接原因,并构建了解释费用粘性成因的理论模型。
未来可以基于这一模型进行深入的研究。
(2)随着成本粘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成本管理应当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既然成本粘性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应当辩证的看待成本粘性所传达的信息含量,管理费用率的增加并不一定是坏消息,应当研究不同行业成本粘性的合理范围应当是怎样的?
这样成本粘性就可以作为一种财务分析指标来判断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
还可以将成本粘性引入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作为一种指示指标当企业成本粘性水平超出正常范围时发出预警。
(3)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存在资源调整成本时的企业最优的资源的决策问题。
现有的成本粘性的研究已经证明许多成本的增加或者减少是具有决策前瞻性的经理人员蓄意调节的结果,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告诉经理人员作出的这些资源调整决定是不是最优的。
因此,要建立考虑成本粘性时的资源调整的经验法则,管理者可以利用其作出最佳资源调整的决策。
参考文献:
[1]孙铮、刘浩:
《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
[2]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
《成本粘性研究: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7年第11期
[3]江伟、胡玉明:
《企业成本粘性:
文献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11年第9期。
[4]万寿义、王红军:
《管理层自利,董事会治理与费用粘性――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3期。
[5]刘彦文、王玉刚:
《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实证分析》,《管理评论》2009年第3期。
[6]陈灿平:
《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经济生态差异视角》,《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29期。
[7]龚启辉、刘慧龙、申慧慧:
《地区要素市场发育,国有控股与成本和费用粘性》,《中国会计评论》2010年第4期。
[8]曹晓雪、于长春、周泽将:
《费用“粘性”研究:
来自中央企业的经验证据》,《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9]王明虎、席彦群:
《产权治理、自由现金流量和企业费用粘性》,《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9期。
[10]陈磊、宋乐、施丹:
《企业的成本粘性被高估了吗?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国会计评论》2012年第10期。
[11]苏文兵、李心合、段治翔:
《基于成本粘性的盈利预测及其精度检验》,《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年第31期。
[12]LevB,ThiagarajanSR.Fundamentalinformationanalysis.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93.
[13]NoreenE,SoderstromN.Theaccuracyofproportionalcostmodels:
evidencefromhospitalservicedepartments.ReviewofAccountingStudies,1997.
[14]AndersonMC,BankerRD,JanakiramanSN.AreSelling,General,andAdministrativeCosts"
Sticky"
?
.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2003.
[15]SubramaniamC,WeidenmierML.Additionalevidenceonthestickybehaviorofcosts.TexasChristianUniversity,WorkingPaper,2003.
[16]AndersonSW,LanenWN.UnderstandingCostManagement:
WhatCanWeLearnfromtheEmpiricalEvidenceon“StickyCosts?
”.AnnArbor,2009.
[17]KamaI,WeissD.Domanagers'
deliberatedecisionsinducestickycosts?
.AvailableatSSRN1558953,2010.
[18]CallejaK,SteliarosM,ThomasDC.noteoncoststickiness:
Someinternationalcomparisons.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2006.
[19]BankerR,ChenL.Labormarketcharacteristicsandcross-countrydifferencesincoststickiness.Workingpaper,
2006a.
编辑聂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