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508364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

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在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三.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考虑到学生在40分钟学习中难以始终集中注意力,我在练习中设计了数学闯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基础练习的第一关:

初试锋芒

  把相乘的结果放到正确的位置,意在考察学生正确书写两次乘积的书写位置,不但让学生知其然,更让他们知其因此然。

  2.对比练习的第二关:

火眼金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一届学生在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出现的错误都惊人的相似,因此我搜集了一些易错类型的题目,设计了啄木鸟治病这一环节,对学生易错算出进行对比辨析,使学生思维更清晰,更深入。

  3.独立练习的第三关:

技能比拼

  通过尝试训练之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笔算也稍微熟练了一些,这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笔算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4.解决问题———第四关:

学以致用。

  我创设“学校为班级做窗帘”这一情境,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探索现实中的数学,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感悟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练习内容紧贴生活,训练由浅入深,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突出在生活应用中学数学。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能在脑海中生根发芽。

也只有这样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才能有利于学习到更有价值的数学。

纵观全课,还有很多需要认真思考和改善的地方,如提升自身语言素养、激励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关注课堂生成等这将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优点:

  1.复习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的理解做好铺垫,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

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去学习,理解更容易接受。

  2.小组合作效果好,学生对算理理解到位。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

10=140(本),再用14×

2=28(本),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140+28=168(本)或14×

12=168(本)。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

  不足之处:

  1.列竖式计算中,有易错点没有突破。

  在列竖式计算中,出现了个位和个位相乘,十位和十位乘的现象,说明对竖式的算理理解不够透彻,对计算方法的认识还存在误区。

对于老师的提问与十位相乘的积的末位数字要与十位对齐,并且末尾的0不用写的原因说不清楚,表达不出来。

也说明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没有突破。

  2.时间把握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完成。

  由于突发状况的发生,错误题的纠正,和学生说算理不清楚再加以练习等等,使得前面时间用的较多,导致后面练习没有跟上,学生对竖式计算没有形成熟练的技巧。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4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以及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和掌握笔算的算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是下一课时进位乘的基础,因此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从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让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中。

教学中把情境图、口算算式和竖式计算三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掌握算法。

先让学生分析情境图,根据情境图利用已有的知识口算,并且让学生自由交流自身的想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突出算法的多样化。

在多种算法中教师作归纳,明确提出根据图片可以把12套分为2套和10套,和同学们共同列算式计算。

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可以用竖式计算,同学也让学生自身尝试计算,在交流用分析错误的书写方法,掌握正确的书写。

将竖式计算和口算作比较,将口算和竖式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新课结束后安排了多种题型的练习,基础的计算题帮助学生巩固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掌握,提升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同时明白验算的重要性,自觉养成验算的习惯。

同时改错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笔算时容易犯的错误,知道笔算的时的注意点,争取能做到不犯这些错误。

最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利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

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锻炼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5

  1.该课时的内容是属于计算教学。

它是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笔算基础上开始教学的。

在学习这一内容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了。

  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教学的内容,它主要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能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

其教学的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这一学习能很明确地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却遭遇了一次失败的教训,整节课的时间把握是自身没有注意到的,也影响了整个的教学设想。

但时间的控制和每个环节中时间的把握实际也是跟自身的教学设计有着较大的关联。

首先,第一环节中口算的部分在题目的数量上可以相对的减少,或者也可以不要,如果再当时的课堂上能更好地处理好时间和学生的回答,较快地完成这一环节的话也可以为下面的内容有个更好的时间安排。

  另外,失败也让自身清晰地看见,这一内容在重点和难点的达成和突破上,自身是没能很好地完成的。

首先,在巩固练习时学生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就是对自身教学前面所忽略的东西有了一个很好的提示。

这主要的原因是自身在教学中显然是给于学生说的机会是有了,但没有达到一个预期中能说清算理的效果,教师在引导课堂的时候没能适时地把握住时间由教师来讲清楚算理。

让学生对于这一重点还处于一种不清晰的状态之下。

同时课堂中更多得看到一些好的学生所表现的情况,而忽略一部分的中下生,以至于他们对于这一算法还是未能达到掌握的程度。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不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是教学乘的顺序及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突出各部分积的实际含义。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几何直观。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

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中,首先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并要求学生用点子图把自身的方法表示出来,让学生经历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的过程;

然后在去全班交流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汇报使学生明确如何划分点子图、算式表征了哪种计算方法,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最后,在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时,让学生再次利用点子图,表示出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结果,进而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掌握好算法。

  借助点子图,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学会借助几何直观去解决问题,去表达和交流,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在学生探索14×

12=?

时,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

1)14×

10=14014×

2=28140+28=1682)14×

6=1683)14×

3=1684)12×

2=1685)12×

10=120XX×

4=48120+48=168

  6)14×

9=12614×

3=42126+42=168……在学生交流多种多种算法时,让学生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应充分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和点子图的比较、归纳和分类,体验方法的异同,掌握解题策略。

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这多种方法,都体现了相同的解题思路“先分后合”。

师追问:

先分后合的解题思路有什么优点呢?

学生体会后说“这些方法都是先分后合,分开以后,数变小了,就会算了。

分了以后就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答了。

”这样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

  三.注意培养不错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容易产生一些错误。

例如:

只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漏乘某一位;

积的位置对错位;

出现相加的错误等等。

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因此在学生计算中一定严格要求,书写工整,计算细心,认真审题的不错学习习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7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进位的方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因此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对整堂课的教学顺序初步打算是,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围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展开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心引领者的角色带领学生理清:

1.掌握乘的顺序。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在实际教学时,估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算出结果是多少,因此本课基本思路是从“认知——冲突”到“新知——尝试”经过“交流——理解”达到“巩固——掌握”,同时也提倡算法多样化。

  实际教学中,在“组织全班讨论、交流各类方法,明确提出自身的疑问一起解决”这一环节上,教师处理上有不当之处。

学生出现多种计算方法,有拆因数法,有正确的坚式计算,也有错误的坚式计算,组织讨论时教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观察黑板上同学的算式,你有什么意见或不同看法可以明确提出来。

”于是学生就从错误的坚式入手,说明它的错误点,导致再去观察其他坚式时出现了重复现象,破坏了层次感。

其实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从横式即拆因数法出发逐一去分析,将错误的方法放到最后处理,这样层次感更强些,也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8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已经掌握了估算的基本方法,本节课的估算教学又就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估算的方法和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好本节课内容,能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估算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对学生拥有不错的数感有重要的价值。

而例题在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同时还旨在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的估算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技巧。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估算的不同方法,在落实课标的和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使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并在掌握这些算法的同时能掌握估算的技巧,即结合具体的题目内容选择最佳算法。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本学期已在我校全面铺开,经过开学以来这一个多月时间的试行,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已基本适应,并且很喜欢这种学习模式。

本节课依然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表达能力和表达的欲望加强了,学习能力提升了。

本课时共设计了四个预习题目:

  问题1: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

说说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有几种算法?

  问题3:

如果有多种算法,比一比哪种更接近准确值?

为什么?

  问题4:

在这几种算法中,哪种更好,为什么?

  在四个问题中前两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都能解决,而第三.四两个问题班中几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解决。

在教学中我又把这四个问题分为两组,让学生分别进行讨论展示。

在第一.二两个问题交流中组内的学生均能畅所欲言,即使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会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也会写出一种甚至两种解题方法,自身有了发言的底气,便在小组交流时抢着来说。

大大加强了这些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通过与组内学生进行交流又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内容。

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补充的其他方法,他们也能接受并理解。

做到了好中差学生之间的互补,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帮扶作用。

有了课前的预习和课上小组中的合作交流,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基本上掌握,因此在全班展示时,所有学生都跃跃欲试,愿意在同学面前展示自身,以往传统课堂上没有理会老师提问的现象杜绝了。

  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多种解题方法中总结并掌握估算的技巧,即首先是怎样估算才更加接近准确值,第二是什么时候选择上估,什么时候选择下估。

  通过问题一.二的解决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例题的多种算法。

在此基础上小组内再探讨问题三如果有多种算法,比一比哪种更接近准确值?

通过与精确值比较学生很容易找到最接近准确值的那种方法。

而这种方法为什么会最接近准确值是学生讨论的重点,也是学生探究和掌握估算技巧的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总结出把算式中的较大的那个因数估成整十数时,得到的估算值最接近准确值。

通过问题四在这几种算法中,哪种更好,为什么?

再进一步巩固,使学生能掌握估算的技巧,即使学生懂得在计算时不应忙着下笔,应该先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到最佳的算法,得到最佳的计算结果。

通过这样的环节,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在例题后设计了一道有关钱的估算题,学生在独立完成估算后,在交流时发现得到答案不一样:

上估后得到带1200元就够了,下估后得到带900元就够了,通过与准确值比较带900元就够了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于是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观察例题和本题,想一想到底什么时候该上估,什么时候该下估?

通过学生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得到在估算座位够不够时我们一般下估,在估算钱够不够时一般下估。

进一步通过观察、讨论掌握估算的技巧。

  每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些遗憾或不足,本节课亦是如此。

  1.课上虽然总结出了估算的技巧,但由于对估算前观察因数特点选择估算方法这一环节强调的不够充分,因此出现了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还有一部分学生仅仅是完成估算,而没有选择误差最小的的算法。

  2.由于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课堂上解题数量较少,课堂时效性不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9

  XX月18-20日,我很有幸参加了在z举行的z市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校”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几天的紧张学习中,不但饱览了众多教学高手的真功夫,而且还聆听到多位专家的精心点评,受益匪浅。

更有幸的是能和刘敏老师同上一堂课,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大师的风采,她的自信,稳重,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能灵活机智处理的'

能力等等,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的感触较大,让我觉得这些专家前辈们之因此有今天的成就都是通过平时的思考总结,主动探索,积累经验,不断的反思、思考、创新、实践,才会有今天的成绩,才会使自身变的如此强大。

我很想问问我自身,我每天都是在干什么?

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呢?

是要我去做,还是我要去做呢?

每天都思考了吗?

每天都反思了吗?

每天都进步了吗?

哪怕只有一点点。

真的得好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非常感谢于科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展现自身。

也很感谢县教研室给我这次锻炼成长的机会。

通过参加这次的研讨会,我感觉到自身真的很渺小,感觉自身脑袋里空空的,自身真是懂的太少了,感觉到了自身有很多很多的不足,需要去学习的有很多很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面我就对我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因此,本节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1.不能关注全体学生。

  在课堂上我发现回答问题积极的就那几个同学,我试图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但我屡次的尝试,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从这点上说明了我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差。

  2.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评价学生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增多其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一个不错的评价语对一个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

但我这节课老用你很棒、不错、很好,这一类的评价语,很单调,反复出现,让学生觉得习以为常,也激发不起学生的乐趣及其学习动机。

  3.个别地方设计意图不是很明显。

  例如:

口算题第2组题目,我的设计意图是想把这组题目和竖式计算第二步联系起来,先给学生做个铺垫,然后便于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的第二步是1个十乘24得24个十也就是240。

但通过教学效果来看,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属于无效环节。

还有估算那个环节,设计意图是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用笔算,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的估算方法,也能使估算的数值能验算笔算的大约数值,使估算、笔算有机结合。

但课堂上只让学生估算出结果,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没有使学生明确估算对笔算的作用,设计意图体现的不明显。

  4.教学机智欠缺。

  学生突发情况不知道如何处理,出现了走教案的情况。

例如在让学生比较方法的时候,有的学生说喜欢方法一,有的学生说喜欢方法二。

我当时也没有在意这个学生的想法,按照我原来的思路,为了突出这节课的笔算乘法,极力的倡导第二种做法。

这个细节反映了我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的不足。

  5.该让学生明白的名称没让学生明确。

  例如两个因数相乘,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简洁,明了。

但当时我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老是说数字,让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浪费了时间,没达到很好的效果。

  6.细节关注不够。

  在板书的方法一的时候我课前设想是往下写一写,和竖式的两步计算正好持平,让学生很明显看出来,其实这两种方法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呈现方式不同。

但课堂上考虑的不够仔细,把方法一书写的位置过于朝上,导致了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没有给学生们清晰的呈现出这个问题。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深的感受到数学课堂是朴实的、也是生动的。

我想数学课堂最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0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80~81页的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二个因数得多少个“十”,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的难点是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片段一

  师:

文具店新购进一批圆珠笔,一盒是24支.请每个同学都猜一猜,这样的圆珠笔12盒大概有多少支?

并说说你是怎样猜的?

  (学生猜测的积极性很高,但五花八门,从八十左右到四百多不等.)

看来大家猜想的结果很不一致,那用什么办法可以判断哪种结果最准确呢?

  (有几个学生在下面嘀咕,算算不就知道了.)

(老师马上接过话头)这几位同学说的很好,算算就知道了.下面请每位同学把自身猜测的结果写在纸上,然后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算算12盒这样的圆珠笔到底有多少支?

看看自身猜的是否准确。

  (老师布置任务后,很多学生依然带着期待的眼光看着老师。

当老师问,你们为什么不动手计算时,听到的回答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没有学呢?

”)

  师:

对,我们以前是没学,不过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很多方法。

  (在老师的鼓励下,全班学生都开始了算法的思考,教师则分组进行指导。

  (学生经过15分钟的独立思考后,教师回到讲台。

老师刚才发现,很多同学已经有了不同的研究成果,如果相互交流一下就可以学到不同的方法。

在同学们相互交流之前,先整理一下自身的研究成果,想想你准备讲哪几点?

说哪几句话?

  (准备20分钟后,开始小组内交流,然后请代表报告本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

  通过交流,全班一共发现了近十种解法:

  1)24+24+……+24=288(12个24相加)

  2)12+12+……+12=288(24个12相加)

  3)24×

6=288

  4)12×

8=288

  5)24×

4=288

  6)24×

10+24×

2=288

  7)竖式计算

  8)24×

20-24×

  片段二

同学们已经探索出十几种算法,下面我们比较一下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师生交流后,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1.用加法计算,容易理解,但计算麻烦,容易出错。

  2.把其中一个两位数转化成两个一位数的积,有局限性,不通用。

(如:

24×

13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