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dg.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019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dg.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思修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dg.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思修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dg.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思修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dg.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思修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dg.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修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dg.docx

《思修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dg.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dg.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修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dg.docx

思修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dg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理想按性质划分为()

【答案】B

A、空想与幻想

B、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

C、长远理想与近期理想

D、崇高理想与低层次理想

2.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答案】A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罢工自由

C、人身自由

D、宗教信仰自由

3.我国宪法规定,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

【答案】B

A、国务院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城市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是()。

【答案】B

A、城市基层政权组织

B、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城市政权的派出机关

D、城市群众性自治组织

5.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

这里的“志”是指()

【答案】C

A、志趣

B、志气

C、理想信念

D、意志

6.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和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

下列选项中,真正属于爱情的有:

()

【答案】B

A、单相思、一厢情愿

B、相濡以沫,终身对爱侣承担责任

C、“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

D、“三角恋爱”、“多角恋爱”、“婚外情”

7.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是满足感官的需求和快乐的是()人生观

【答案】A

A、享乐主义

B、拜金主义

C、实用主义

D、个人主义

8.下列哪项不是治安管理处罚()

【答案】D

A、警告

B、罚款

C、拘留

D、逮捕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措施的是()

【答案】D

A、罚款

B、警告

C、行政拘留

D、拘役

10.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这说的是个人在进行自我修养时,应该()

【答案】D

A、学习榜样,积极进取

B、虚心求教,勤于积累

C、闭门造车,坐而论道

D、坚持“慎独”,纯洁品质

11.“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

”这表明,道德品质是()

【答案】B

A、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B、一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C、一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D、一个人在一次、两次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偶尔的内心状态、心理特征

12.关于守法,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

【答案】A

A、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B、守法仅要求一切组织和个人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C、在社会主义国家,只有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才是守法的主体,国家机关不是守法的主体

D、只有被统治阶级才是守法的主体,统治阶级不是守法的主体

13.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是(C)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爱国主义D.自强不息

14.从三元里人民抗英到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从浴血八年的全民族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些都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C)

A.开发祖国河山、创造中华文明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B.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C.同仇敌忾、抗御外侮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D.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15.爱国主义包含的三个基本方面是(B)

A.爱国认识、爱国思想、爱国情感B、爱国思想、爱国情感、爱国行为

C、爱国心理、爱国行为、爱国情感D.爱国认识、爱国意志、爱国情感

16.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指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和(C)

A、指引大学生学什么B.指引大学生做什么职业

C、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D、指引大学生做什么事

17.信念的稳定性是(C)

A、绝对的B、因人而异的C、非绝对的D、不确定的

18.理想源于现实是指(D)

A、理想等同于现实B、理想不是现实C、理想与现实差不多D、理想产生于现实

19.区别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的是(C)

A、有无崇高的道德修养B、有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C、有无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D、有无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工人、(D)

A、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利益和愿望

B、农民、学生、干部的利益和愿望

C、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利益和愿望

D、农民、知识分子、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

21.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D)

A.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B.台湾同胞的基本要求

C.炎黄子孙的基本要求D.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

22.以下正确的观点是(B)

A、理想与信念具有相同的内涵B、理想与信念是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

C、信念是理想的根据和前提D、理想是实现信念的重要保障

23.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

C

A.义务B.权利C.权利与义务D.权力与义务

24.法律主要体现的是()的意志。

B

A.全民B.统治阶级C.党D.全社会

25.甲现年17周岁,父母早逝,靠自己外出做工维持生活,依据我国民法规定,应视其为:

()C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D.相对民事行为能力人

26.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D

A.专门执法机关B.最高司法机关C.特别监督机关D.最高审判机关

27.人类的美好追求一直是:

(A)

A、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

B、建立平等、互利、协调的和谐社会

C、建立平等、沟通、协调的和谐社会

D、建立平等、互惠、沟通的和谐社会

28.公共生活的鲜明特点是:

(A)

A、开放性和透明性

B、开放性

C、透明性

D、间接性

29.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

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D.中共中央

30.某甲欲杀害乙,在乙的饭中投毒,乙发现异样,将饭倒掉未吃。

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犯罪中止

(B)

31.王某利用撬棍和万能钥匙潜入刘某家中,盗走刘某家中的五万元钱。

王某的入室盗窃行为,属于犯罪构成中的:

()。

A.犯罪主体

B.犯罪主观方面

C.犯罪客体

D.犯罪客观方面

(D)

32.甲在实施盗窃时,因被他人查觉而未得逞,仓皇逃跑。

甲的行为()。

A.是犯罪预备

B.是犯罪未遂

C.是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B)

33.成立紧急避险的条件必须是:

()。

A.有条件逃跑、报警

B.直接对抗危险

C.进行正当防卫

D.出于迫不得已

(D)

34.依据我国刑法规定,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是:

()。

A.现役军人

B.一般公民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国家机关

(C)

35.下列不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A.国务院制订行政法规

B.国务院各部门制定规章

C.县级以下政府制定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

D.行政机关对某居民小区作出拆迁决定

D

36.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是()。

A.从犯B.胁从犯C.自首D.立功

(A)

37.股票是一种()

A.有价证券B.债权凭证C.票据形式D.设权证券

A

38.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是指:

()

A.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具有平等的法律人格。

B.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均等.大小相当。

C.法人和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平等。

D.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平等。

A

39.行政复议的内容是对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正当性

D.时效性

B

40.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审批的行为属于()。

A.非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抽象行政行为

D.行政执法行为

B

41.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中的特别程序的是()。

C

A.选民资格案件B.认定财产无主案件C.简易程序D.宣告失踪案件

42.下列程序中,审判监督程序属于()。

D

A.普通程序B.特殊程序C.一般程序D.再次审判的程序

二、多项选择题

43.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

()

【答案】ABCD

A、办事公道

B、诚实守信

C、奉献社会

D、服务群众

44.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

()

【答案】ABCD

A、法律

B、道德

C、风俗

D、纪律

45.以下关于信念的正确说法是()

【答案】BCD

A、信念具有非理性

B、信念具有稳定性

C、信念有不同的内涵和层次性

D、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46.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

【答案】AD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

B、开发祖国的大好河山

C、实现国家现代化

D、把黑暗的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

47.增强国防观念的意义在于()

【答案】AB

A、它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

B、它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黏合剂”

C、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D、它是政治斗争工具

48.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不主张爱国,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把爱国主义当作伟大的精神品格而加以敬仰和推崇。

爱国主义是()

【答案】ABCD

A、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

B、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浓厚感情

C、民族精神的核心

D、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

49.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有如下类型()

【答案】AD

A、一种是对虚幻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

B、一种是宗教信仰

C、一种是主义信仰

D、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

50.道德除了主要功能外,还有()等

【答案】ABCD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辩护功能

D、沟通功能

51.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的素养和能力

【答案】ABCD

A、知法

B、守法

C、用法

D、护法

5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其涵义是()。

【答案】ABCD

A、公民有信教的自由

B、公民有不信教的自由

C、公民有信仰这种宗教或那种宗教的自由

D、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

53.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答案】ABCD

A、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

B、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

C、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

D、认为社会和他人只是个人达到目的的手段

54.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