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振动 5 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 教科版选修3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000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振动 5 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 教科版选修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振动 5 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 教科版选修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振动 5 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 教科版选修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振动 5 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 教科版选修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振动 5 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 教科版选修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振动 5 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 教科版选修34.docx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振动 5 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 教科版选修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振动 5 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 教科版选修3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振动 5 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 教科版选修34.docx

高中物理第一章机械振动5学生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学案教科版选修34

5 学生实验: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学习目标] 1.掌握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原理和方法.2.体会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1.实验目的

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原理

由T=2π得g=.所以,只要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周期T,就可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3.器材

铁架台及铁夹,金属小球(有孔)、停表、细线(1m左右)、刻度尺、游标卡尺.

4.实验步骤

(1)让细线的一端穿过摆球的小孔,在细线的穿出端打一个稍大一些的线结,制成一个单摆.

(2)将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端,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出桌面之外,然后把单摆上端固定在铁夹上,使摆球自由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

(3)用刻度尺量出悬线长l′(准确到mm),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的直径d,然后计算出悬点到球心的距离l=l′+,即为摆长.

(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角度不大于5°,再释放摆球.当摆球经过最低位置时,用停表开始计时,测量单摆全振动30次(或50次)的时间,求出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即单摆的振动周期.

(5)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将所得数据填入表格.

5.数据处理

方法一:

将每次测出的周期T及测得的摆长l代入公式g=,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然后求g的平均值.

方法二:

多做几次实验,由几组l、T值作出T2-l图像,则图像的斜率k=,从而求出重力加速度g.

6.注意事项

(1)选择材料时应选择细而不易伸长的线,比如用单根尼龙丝、丝线等,长度一般不应短于1m,摆球应选用密度较大的金属球,直径应较小,最好不超过2cm.

(2)摆动时控制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应不大于5°.

(3)摆球摆动时,要使之保持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不要形成圆锥摆.

(4)测量单摆的振动次数时,应从摆球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以后摆球从同一方向通过最低点时计数,要测多次(如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时间,用取平均值的办法求周期.

例1 用单摆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某同学做实验时,操作上错误或不合理的有________.

A.单摆的偏角大于10°

B.摆球摆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C.防止摆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或椭圆运动

D.测出的摆线长就是摆长

E.在平衡位置启动停表,并开始计数,当摆球第30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制动停表,若读数为t,则T=

答案 ABDE

解析 A.单摆应保证偏角小于5°.

B.应在通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误差较小.

D.摆长应为摆线长加摆球半径.

E.如此计数,则T=,应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在摆球下一次以相同方向通过平衡位置时,计数为1.

例2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用摆长L和周期T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____________.

(2)如果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的摆球直径如图1甲所示,则摆球的直径d=________cm;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测得的摆线长如图乙所示,则单摆的摆长为L=________cm;如果测量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丙所示,则此单摆的振动周期T=________s.

(3)由实验数据得出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

图1

答案 

(1)

(2)1.35 96.825 1.98

(3)9.74

解析 

(1)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得到g=.

(2)由题图所示游标卡尺可知,主尺的示数是13mm,游标尺的示数是5×0.1mm=0.5mm,

则游标卡尺示数,即小球直径d=13mm+0.5mm=13.5mm=1.35cm;

摆线的长度:

l=96.15cm

单摆的摆长为L=l+=96.15cm+cm=96.825cm

由题图所示停表可知,分针示数是1min=60s,秒针示数是19.2s,停表示数是60s+19.2s=79.2s

单摆周期T==s=1.98s.

(3)重力加速度:

g==×96.825×10-2m/s2≈9.74m/s2.

例3 某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图2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

G.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2-L图线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0L+3.0,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图3

(2)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d)图线

(3)另一同学也用该装置进行实验,但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

A.测定周期时,振动次数少数了一次

B.测定周期时,振动次数多数了一次

C.摆球的质量过大

D.计算摆长时,只考虑悬线的长度,没有加上摆球的半径

答案 

(1)9.76 

(2)D (3)B

解析 

(1)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得:

=2π,即t2=400π2.

故t2-L图像的斜率表示的大小,

由题意知斜率k=404.0,则=404.0,

代入π2=9.86得g≈9.76m/s2.

(2)单摆摆长等于摆线长度与摆球半径之和,把摆线长度作为单摆摆长,摆长小于实际摆长,t2-L图像不过原点,在纵轴上截距不为零,故D正确.

(3)由计算g的公式g=可知,如果振动次数多数了一次,即T偏小,使g偏大,选项A错,B对;摆球的质量过大,不影响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所以不影响测得的重力加速度,选项C错;当l偏小时,求得的g偏小,选项D错.

误差分析

1.本实验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

悬点是否固定,是单摆还是复摆,球、线是否符合要求,摆动是圆锥摆还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以及测量哪段长度作为摆长等等.

2.本实验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即单摆周期)的测量上,因此,要注意测准时间(周期).要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不能多记或漏记振动次数.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应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甲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L0=935.8m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4所示,则摆球直径d=________mm.

用停表测得单摆完成n=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5所示,则停表的示数t=________s;若用给出的各物理符号(L0、d、n、t)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则计算g的表达式为g=________.

图4

图5

(2)实验中同学甲发现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39次全振动计为40次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某同学乙在实验中通过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到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将所得数据进行连线,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1

2

3

4

5

摆长L/cm

80.00

90.00

100.00

110.00

120.00

30次全振动时间t/s

53.8

56.9

60.0

62.8

65.7

振动周期T/s

1.79

1.90

2.00

2.09

2.19

振动周期的平方T2/s2

3.20

3.61

4.00

4.37

4.80

①请将表中测量数据标在图6中,并在图中作出T2随L变化的图像.

图6

②根据图像可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19.55 78.4  

(2)B (3)①如图所示

②9.86m/s2

解析 

(1)游标卡尺主尺示数为19mm;游标尺对齐格数为11个格,游标尺读数为11×0.05mm=0.55mm;

所以直径为19mm+0.55mm=19.55mm.

停表读数:

分针示数为1min=60s,秒针示数为18.4s,故时间为78.4s;

根据T=2π得:

g===.

(2)同学甲测得的g值偏小,说明摆长测量值偏小或者周期测量值偏大;

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摆长测量值偏大,g值测量值偏大,故A错误;

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说明摆长测量值偏小,g值测量值偏小,故B正确;

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周期测量值偏小,g值测量值偏大,故C错误;

实验中误将39次全振动数为40次,周期测量值偏小,g值测量值偏大,故D错误.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如图所示

根据T=2π得T2=L,

由图像可知:

图像斜率k==4,解得g≈9.86m/s2.

2.(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l,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5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如图7所示.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g=________.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图7

答案  相同

解析 由周期公式T=2π,得g=,结合题图得到g=,因为这样处理数据后用到的是前后两次摆长的差值,与重心位置无关,所以测量结果不受影响.

1.(多选)对“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有两个大小相等且都带孔的铁球和木球,应选用铁球

B.单摆偏角不应超过5°

C.为便于改变摆长,可将摆线的一头绕在铁架台上的圆杆上以代替铁夹

D.测量摆长时,应用力拉紧摆线

答案 AB

解析 根据单摆模型的特点,则A、B项正确.摆动过程中悬点位置变化,会导致摆长变化,C项错误.测摆长时,用力拉紧摆线会使形变量变大,摆长偏大,故D项错误.

2.(多选)对“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下面各种对实验误差的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摆长和时间的测量中,时间的测量对实验误差影响较大

B.在摆长和时间的测量中,长度的测量对实验误差影响较大

C.将振动次数n记为(n+1),测算出的g值比当地的公认值偏大

D.将摆线长当作摆长,未加摆球的半径测算出的g值比当地的公认值偏大

答案 AC

解析 对“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重力加速度表达式g=,由于g与周期的平方成反比,周期若有误差,再平方后误差会更大,所以时间的测量对误差的影响更大些,A正确,B错误;另外,如果振动次数多数了一次,会造成周期的测量值偏小,重力加速度测量值偏大,C正确;若摆长未加小球的半径,将使摆长的测量值偏小,g值偏小,D错误.

3.

(1)在“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除带横杆的铁架台、铁夹、停表、游标卡尺、刻度尺之外,还必须选用的器材,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

A.约1m的不可伸长的细线,半径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