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全部教案共8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984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7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全部教案共8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全部教案共8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全部教案共8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全部教案共8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全部教案共8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全部教案共8课.docx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全部教案共8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全部教案共8课.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全部教案共8课.docx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全部教案共8课

教科版六上科学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全部教案(共8课)

六上《工具和机械》单元教学设计

1.使用工具

【教材简析】

本课是单元起始课,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使用工具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为本单元后续学习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做铺垫。

本课教材由两个活动构成。

第一个活动:

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回忆曾经使用过的工具以及各种工具的作用,教师出示相应的工具帮助学生认识。

通过交流,引发学生对工具的一些思考,产生关于工具的一些可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活动:

选用什么工具好

设置一些探索任务,如拔图钉、铁钉和螺丝钉,撬开奶粉罐盖子,把一根导线分成两段等等。

通过这些体验活动学生会发现:

铁钉可以用老虎钳、羊角榔头来拔,用羊角榔头更省力些;剪刀、一字螺丝刀、镊子等可以撬开盖子,但一字螺丝刀更省力些等。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会初步认识到: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都使用过工具,他们对简单机械并不陌生。

但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甚至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或者没有意识地去研究这些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机械在习惯上被人们称为工具。

2.象螺丝刀、羊角锤、剪刀等构造简单的机械叫做简单机械。

科学探究目标

能尝试使用5-7种常见工具,体验科学合理使用工具的技能技巧。

科学态度目标

能思考和提出一些问题,能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使用感受。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难点:

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小组用材料一套,一些常见工具,一块木板,一颗铁钉。

小组:

1.常用工具:

剪刀、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等。

2.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块一块,铁丝一根,奶粉罐一个。

3.《使用工具》活动记录单(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一块木板,一颗铁钉,一些常见工具]

1.出示木板和铁钉,谁能把这颗铁钉钉到木板上?

(学生说需要工具)

提问:

需要什么工具?

(预设:

榔头、螺丝刀或老虎钳)

提供学生所说的工具让他尝试。

成功后,提问:

你认为这个活动中,榔头起到了什么作用?

(预设:

省力、方便)

2.出示工具概念:

像榔头这样的物体我们给他们取个名字——工具。

(板书)

3.提问: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哪些事?

(根据学生所说的工具,老师一一展示实物,并板书工具名称)

4.揭示课题:

使用工具(补充板书)

二、探索:

(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

每组一块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螺丝钉的木块、一根铁丝、一个奶粉罐、一套常用工具、《使用工具》活动记录单]

1.分给每人一张活动记录单,约45秒钟阅读后,提问:

(1)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你有什么地方需要再提醒大家吗?

(以奖励的方式分发活动材料:

一块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螺丝钉的木块、一根铁丝、一个奶粉罐。

2.小组讨论:

(1)完成各项任务所需要的工具;

(2)这样选择的理由。

3.分发工具,学生自主探究。

4.教师巡视,提醒学生记录。

三、研讨:

实验发现(预设12分钟)

[材料准备:

一块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螺丝钉的木块、一根铁丝、一个奶粉罐。

]

1.统计全班的任务完成情况,为交流做准备。

2.学生反馈交流:

做了什么活动?

选用了什么工具?

使用过程中有哪些感受?

认为完成这个任务最合适的工具是什么?

3.交流中随机提问并适当演示:

怎样用老虎钳夹断导线最方便?

拔出木板上的图钉有何窍门?

拔不同的螺丝钉用什么工具最方便等。

4.小结: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选用合适的工具,做事更省力、方便。

四、拓展应用:

(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

课件]

1.课件一一出示:

油桶和卡车、五星红旗、大石头;定滑轮、长木板、木棍和绳索。

提问:

你打算选择什么工具完成这些工作?

说说选择的理由?

2.学生交流(预设:

油桶用斜面推上卡车,可以省力;五星红旗用绳子和定滑轮可以方便地升上去;大石头用木棍撬动省力)

3.小结:

是的,有一些费力、很难做的事情,使用工具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

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我们称为“机械”。

今天我们用的螺丝刀、羊角锤等机械构造简单,叫“简单机械”,人们习惯称之为“工具”。

4.延伸:

关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要研究?

【板书设计】

1.使用工具

剪刀

老虎钳省力

小刀简单机械

螺丝刀方便

……

 

【活动记录单】

《使用工具》活动记录单

任务要求

选用什么工具最合适

使用工具后的感受

撬开奶粉罐盖子

把铁丝剪成两段

取出铁钉

取出螺丝钉

取出图钉

注意事项:

1.根据任务要求讨论:

完成任务各需要哪些工具,并说说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爱护课桌。

3.完成一个任务后及时记录。

 

【作业设计】

1.选择题

(1)打开啤酒瓶盖子,最合适的工具是()。

A.B.C.

(2)小核桃很硬,剥开小核桃,用下面哪个工具省力又方便。

()

A.B.C.

2.判断题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

(2)使用工具做事,一定可以省力。

()

(3)镊子、羊角锤、剪刀等工具,又叫简单机械。

()

 

六上《工具和机械》单元教学设计

2.杠杆的科学

【教材简析】

在本单元第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

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

聚焦板块:

认识杠杆。

这个板块分为二部分内容。

首先,通过撬棍撬石头情景来帮助学生认识杠杆以及杠杆的三要素。

其次,教材呈现不同的杠杆类工具,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杠杆类工具三个点的位置也是不同的,并且可以通过这三个点来判断身边的工具是否属于杠杆,具备初步识别杠杆类工具的能力。

探索板块:

借助杠杆尺来研究杠杆的秘密,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来感知杠杆的省力情况,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研讨板块: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发现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拓展板块:

由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多,教材另外没有安排拓展内容。

如有时间,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找找身边的杠杆类工具,并且判断是哪种杠杆。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如用剪刀剪纸、用老虎钳夹断铁丝、用螺丝刀拧螺钉、用镊子夹东西等等。

学生会使用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学生们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深层次思考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

有些孩子认为工具都是省力的,但事实却正好相反,比如使用筷子吃饭时,筷子是费力杠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杠杆有三个点:

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科学探究目标

1.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2.借助示意图,识别杠杆类工具。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2.发展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生活中善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杠杆类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用杠杆类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难点:

1.识别杠杆类工具;2.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大箱子、撬棍、砖或其他物体代替。

小组:

杠杆尺、钩码1盒、记录表。

【教学过程】

[材料准备:

大箱子、撬棍、砖]

一、聚焦:

认识杠杆,揭示课题(预设12分钟)

1.出示一个大箱子,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挑战,想不想尝试一下?

先请一位大力士坐在这个箱子上,有什么办法撬动这个大箱子?

生上台演示(预设:

用一根棒子和一块砖)

2.揭题: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究杠杆的科学。

(教师板书:

杠杆的科学)

3.课件出示撬棍撬箱子的示意图,师板画简图(图如下),请大家找一找撬箱子过程中撬棍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三个位置,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箭头表示。

预设:

 

4.师根据情况进行板书(图见板书设计),并介绍三个重要的位置。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5.出示压水井的压杆图片

提问:

压水井的压杆是杠杆,它的三个点在什么位置?

根据回答课件标出。

6.出示跷跷板的图片

提问:

跷跷板的三个点在什么位置?

根据回答课件标出。

(有三种预设:

一种左边是用力点,右边是阻力点;另一种右边是用力点,左边是阻力点;第三种是跷跷板的两边既是用力点也是阻力点。

生分别说自己的理由。

7.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剪刀、羊角锤、钳子、天平、擀面杖,螺丝刀(可不加,需要在具体情境上来判断)

提问:

这些工具是不是杠杆呢?

说说我们的理由。

如果是杠杆,三个点在哪里?

(预设:

擀面杖不是杠杆,其余都是杠杆。

二、探索:

研究杠杆的秘密(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

杠杆尺、钩码1盒、记录表]

1.撬棍能够撬起很重的石头,使用撬棍我们感觉很省力。

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

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

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研究这个问题。

2.师出示杠杆尺并作介绍。

先把杠杆尺放在平整的桌面,保持平衡。

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

现在我们把杠杆尺当作撬棍,左边挂上的钩码当作被撬动的重物,把右边挂上的钩码当作撬动时我们用的力。

3.师演示,提问:

现在在左边3的位置挂2个钩码当作重物,这个点就是阻力点,你有什么办法让杠杆尺平衡?

(预设:

右边3的位置挂2个钩码))这时用力情况是怎么样的?

(预设:

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现在左边的钩码数不变,右边还能怎么挂使杠杆平衡?

(预设:

右边1的位置挂6个钩码)这时用力情况是怎么样的?

(预设:

杠杆费力)

4.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在研究之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

先在左边挂重物,位置和钩码数量自己选择,但只能选一个位置挂钩码(师可以适当演示),挂好后在右边一个位置挂钩码,想办法让杠杆尺平衡。

挂出一种平衡后马上在记录单上进行记录,并分析用力情况。

5.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表的填写内容。

提醒学生实验结束后到老师课件中填写数据。

6.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三、研讨:

分析数据、得出规律(预设10分钟)

1.出示全班的数据(三张用力情况不同的数据记录表),这是全班同学的数据。

请大家仔细观察,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小结并板贴: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2.请大家观察分析数据,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小结并板贴: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3.请大家分析数据,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小结并板贴: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