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氯碱工业分析展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9183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氯碱工业分析展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我国氯碱工业分析展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我国氯碱工业分析展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我国氯碱工业分析展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我国氯碱工业分析展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氯碱工业分析展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我国氯碱工业分析展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氯碱工业分析展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氯碱工业分析展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亚洲,中东地区正在发展出口型的氯碱工业,例如SADAF公司拟于2001年春在沙特阿拉伯建40万吨/年-5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装置;

ADNOC公司计划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建设大型氯碱项目和二氯乙烷项目。

中东地区氯碱工业的发展将增加该地区氯碱商品的出口量,加之亚洲一些氯碱进口国自产、自销能力的提高,这些都将对全球氯碱市场形成极大压力,争夺市场的竞争也将更加剧烈。

  国际氯碱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记者近日从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了解到,我国氯碱产品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挑战,仍存在很多问题,急需在今后加大力度进行调整和改善。

  我国氯碱工业的生产现状

  目前,我国有氯碱生产企业近200家,分布在除西藏自治区外的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布局相对较集中于沿海地区,西部及边远地区氯碱工业的基础相对薄弱一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烧碱和聚氯乙烯等主要氯产品生产能力、产量及消费量均有较大增长,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由烧碱进口国变为出口国,并且从1993年起,烧碱年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1999年我国烧碱产量为557万吨,聚氯乙烯产量为190.68万吨。

  今年以来,国内氯碱主要产品产量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2000年1月份-6月份累计全国完成烧碱产量322.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31%;

商品液氯完成90.3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44%;

合成盐酸(含量31%以上)完成213.9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64%;

聚氯乙烯树脂总产量近100万吨。

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对国内114家氯碱企业的统计,2000年1月份-6月份烧碱产量共完成258.72万吨,占全国同期总产量的80.20%。

其中,金属阳极法烧碱产量为174.75万吨,占67.54%;

离子膜法烧碱产量69.88万吨,占27.01%;

石墨阳极法产量14.09万吨,占5.45%。

2000年1月份-6月份聚氯乙烯共完成产量98.51万吨,占全国同期总产量的98%以上。

其中悬浮法所占比例为95.02%,糊树脂所占比例为4.98%。

  2000年1月份-5月份,全国共出口液体烧碱4.53万吨,固碱5.34万吨,合计出口9.8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86%;

1月份-5月份共进口固体烧碱0.44万吨,液体烧碱1.47万吨,合计进口烧碱1.91万吨。

2000年1月份-5月份,全国共进口聚氯乙烯树脂61.82万吨,比去年同期的73.76万吨下降了16.19%;

聚氯乙烯树脂出口0.5万吨。

  2000年1月份-5月份全国烧碱表观消费量在250万吨左右,聚氯乙烯表观消费量在150万吨左右。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目前我国聚氯乙烯市场需求较好,企业库存量较低。

  总体看来,近几年我国烧碱消费结构变化不大,烧碱的主要用户仍为轻工、纺织、化工部门。

虽然在国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拉动内需、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加强对进口货物监管的宏观政策的带动和影响下,上述几大用户今年上半年对烧碱的需求量有一定幅度增加,但烧碱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

1999年我国烧碱生产能力超过740万吨,产量557万吨,设备利用率仅为75%。

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烧碱生产能力还要增加30万吨以上,因此,在下游消费市场没有全面恢复之前,目前烧碱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很难得到改善。

氯碱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烧碱装置能力增长过快,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

  由于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当前东南亚经济正在复苏,氯碱企业经济效益普遍回升,于是不少企业纷纷新(扩)建生产装置,盲目扩大生产能力,使目前烧碱供大于求的状况进一步加剧,而我国现行的项目审批和融资管理体制尚不能有效地控制住没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项目的重复建设,这也势必对我国氯碱行业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电力等原材料价格过高。

  目前,我国电价在烧碱成本中所占比重达60%以上,而国外电价在烧碱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只有40%左右。

去年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氯碱行业生产用电实行优惠电价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但在一些省份《通知》尚未完全落实到位。

即使《通知》在全行业得到执行,我国电价平均也比全世界烧碱产量居首位的美国的电价高出124%,仅此一项,我国每吨烧碱生产成本就比美国高出300元以上。

国外对烧碱这一特殊用电行业均给予合理的用电价格,而在我国,电价现在仍按计划经济办法控制,产品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

由于电价因素造成烧碱成本较高,使我国氯碱产品很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3.产品结构、原料路线不尽合理。

  我国氯碱产品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

无机氯产品比例大,有机氯产品比例小;

通用型产品多,专用产品少;

原料型产品多,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

很多中小型企业的氯产品还停留在盐酸、液氯及电石法聚氯乙烯上,受石化原料供应条件限制及计划经济条块分割的长期影响,与石化结合发展速度缓慢。

  4.装置规模小,布局分散。

  目前,全国有氯碱生产企业近200家,烧碱平均规模只有3.7万吨/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美国有17家烧碱公司,40套生产装置,烧碱平均规模在33万吨/年以上。

国内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到4万吨/年,而发达国家装置规模一般在15万吨/年-20万吨/年,最大规模为63.5万吨/年。

  5.加入WTO对氯碱行业的影响。

  由于我国氯碱行业在装置规模、技术水平、品种、质量、成本等方面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入WTO后,按照中国与各缔约国的双边协议,主要氯碱产品的进口关税与现在相比肯定会有一定幅度的下调,这势必对国内市场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对此,氯碱企业应做好充分准备。

烧碱盲目扩能要不得

近两年氯碱行业发展迅猛。

2003年全国烧碱产能达1132.7万吨,实际产量为939.9万吨,产量仅次于美国。

国内烧碱企业扩产速度惊人。

以山东为例,2003年烧碱产能达236.5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1/5还多,目前在建产能将达到188万吨。

据初步统计,2004~2005年,全国烧碱扩能将超过480万吨,到2005年全国烧碱总产能将超过1600万吨,比2003年增长42.9%,烧碱年产量也将超过1000万吨,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尽管如此,企业扩能步伐并没有停止迹象。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今年烧碱市场较旺,但企业仍不宜盲目扩能。

&

nbsp;

<

br>

盲目扩能将加剧供过于求压力。

按目前在建规模,烧碱年产能力严重大于需求。

从今后几年发展趋势看,氯碱失衡的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氯碱企业以聚氯乙烯的利润来弥补烧碱亏损,烧碱供大于求局面难以逆转,价格下滑趋势不可避免。

2000年以来,烧碱扩能速度达到14%以上,而下游行业近年对烧碱的需求速度远低于其产能的增速,必然导致烧碱供大于求更加严重。

国际市场形势虽然看好,但也无力消化如此巨大的增量。

盲目扩能将加剧原盐供应紧张。

近年来由于烧碱、纯碱行业持续扩产,工业盐消费量不断上升。

而海盐属‘靠天吃饭‘产品,产量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气候,无法与碱业需求保持同步增长。

2003年产盐时节,我国主要海盐区(河北、天津、山东)遭遇30年未遇的灾害性气候袭击,海水倒灌,盐田已经结晶的新盐化为乌有。

山东省产盐量因此估计减产400万~500万吨,降幅达30%以上;

河北制盐区损失原盐90万吨。

2002年我国盐总产量约3910万吨,而2003年约3200万吨,正是此次自然性灾害,使全国海盐区产量大幅下滑20%左右,并且2003年我国进口原盐37.4万吨,进口原盐数量是2002年的一倍以上。

未来两年全国烧碱新扩能480多万吨将需要消耗工业盐740万吨以上,必然给原盐供应带来压力。

并且近期原盐价格一直看涨,海盐目前在190元左右(吨价,下同),井盐在340元(到岸价),涨幅分别达30元和100元。

盲目扩能将加剧电力供应紧张。

由于受运输制约,电力用煤供应紧张,运输费用上涨,直接导致煤价上涨,继而引发电价上涨。

今年6月中下旬,国家发改委调整了南方、华东、华中、华北电网电价,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调高2.2分,调价幅度最大已达5分,并且西北及东北电网的调价方案也将出台。

烧碱行业是电力消耗大户,根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统计,2003年度全国175家氯碱企业中,隔膜法烧碱(30%液碱折百)直流电耗2337.8千瓦时/吨,交流电耗2468.8千瓦时/吨;

离子膜法烧碱(30%液碱折百)直流电耗2307.3千瓦时/吨,交流电耗2405.7千瓦时/吨。

由于电站建设有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所以短期内中国电力供应仍将持续紧张,拉闸限电在所难免。

而国家发改委还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6个高耗能行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区分淘汰类、限制类、允许和鼓励类企业试行差别电价。

盲目扩能还将加剧运输供应紧张,影响产品销售。

从运输考虑牞目前的超载超限治理已经给烧碱企业带来很大压力。

随着烧碱企业扩产,产量增加,必然导致运输更加紧张,销售困难加大。

由于公路运输成本大幅增加,烧碱销售必然大量转向铁路和水路运输。

但目前我国铁路运输能力有限,现有铁路运输能力只能满足国内1/3需求,并且水路运输也由于周期长和灵活性差等因素将影响烧碱销售。

专家指出,未来2~3年,我国氯碱工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增长期。

之后3~5年又将进入调整期,一些重复建设导致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无能源和原料优势、缺乏市场的氯碱企业终将被淘汰出局。

氯碱行业的重复建设已经到了非遏制不可的时刻。

各烧碱企业要求得发展,一方面要想办法把多余的烧碱销往国际市场,通过企业间联合,实现规模出口,实施远洋战略,扩大港口规模,开发欧美市场,才能减轻国内市场的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要加速下游产品开发,上下游整合,扩大企业自用量,减少市场投放量。

为保证烧碱价格稳定,氯碱行业还应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共同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避免无序竞争。

国内烧碱市场回暖

5月份,国内大部分地区烧碱生产企业先后提升烧碱价格,最大提价幅度为50-60元(吨价,下同),市场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给原本平淡疲软的行情带来一线生机。

据分析,烧碱价格走高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受成本推动。

今年全国电力严重短缺,前段时间对氯碱企业的优惠电价已经基本取消,氯碱行业用电价格上涨0.028元/千瓦时,隔膜碱成本增加72.49元,离子膜碱增加64.93元。

原盐方面,每吨烧碱耗盐1540千克,占成本的17%。

由于去年秋季原盐减产,加之铁路运力不足,造成原盐供应趋紧,前期国内盐价上涨。

此外,原煤价格飞涨,众多因素给烧碱价格走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受运输紧张影响。

受运输限制,烧碱销售区域性特征更加明显,全国大部分地区资源相对紧缺,价格一步步走高,特别是华东、华南地区尤为明显。

三是产需有所变化。

目前聚氯乙烯市场比较疲软,其装置开工率有不同程度下降,同时使烧碱装置开工率也随之有所下降。

目前造纸需求在烧碱消费量中所占比例为16%左右,造纸行业的发展拉动烧碱需求增加。

四是受国际市场带动。

随着国际市场价格走高和资源相对偏紧,烧碱出口正在加大,出口价格也在一步步上扬。

2003年全国烧碱产能为1132.7万吨,产量为939.9万吨,由于扩产速度很快,供大于求格局难以改变,从长远看价格仍有可能下滑。

下半年烧碱市场供应趋紧

 

作者:

本报记者王虹李世荣 

日期:

2004-7-19

  今年上半年,国内烧碱市场形势向好,企业利润增加,并且后市价格仍有上升空间。

但专家指出,烧碱企业不可盲目乐观。

下半年烧碱市场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将受电力、原盐和运输所左右,存在一定变数。

  电力因素。

作为烧碱生产的主要能源,电力市场直接影响烧碱市场。

因为电力占烧碱成本的62%~81%,电价与烧碱价格息息相关。

据统计,三季度我国电力缺口仍很大,对烧碱企业拉闸限电、降低负荷,都将会使后市烧碱资源供应趋紧。

  原盐因素。

由于山东、河北等地海盐产区前期持续降雨,国内烧碱企业将目光逐渐转到海盐供应上来。

虽然持续降雨对目前的产盐不会造成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制盐卤水的积存,所以烧碱行业已经普遍感受到海盐后市可能供应不足带来的巨大压力。

由于原盐后市资源偏紧,销售已不成问题,所以目前原盐吨价已较前期上扬20~50元。

  运输因素。

新颁布的《公路法》已经给烧碱企业运输成本带来很大压力。

从6月20日开始并将持续到明年2月底的超载超限治理又再度加重了烧碱企业生产和销售成本,不仅造成区域内运费大幅增加,并且运力不足的问题也浮出水面。

大幅增加的运输成本下游企业难以全盘接受,所以烧碱企业不得不适当降低烧碱出厂价而与下游共同承担高涨的运费,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烧碱企业利润。

预计后市烧碱资源紧张的地区将更加紧缺,价格也将继续攀高。

2003年烧碱生产回顾与2004年发展建议

2004.4.5

  2003年,烧碱生产经济形势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特点是:

生产持续增长,经济效益取得长足进步,进口增速放缓、出口增速加快。

以下将对2003年烧碱的生产形势进行分析并对2004年烧碱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措施建议。

  一、烧碱行业生产情况

  2003年全国共生产烧碱939.9万吨,比2002年的822.7万吨增加了117.2万吨,比上年增长13.8%。

纵观2003年全年,烧碱生产呈现缓慢的稳定上升趋势,说明全年生产均衡,没有大的变动。

  二、烧碱行业经济效益情况

  与2002年相比,2003年烧碱价格较低。

2003年除1月烧碱价格突破2000元/吨,达2025元/吨外,其余几个月烧碱价格均在1900元/吨左右徘徊,10/份甚至降低到1750元/吨。

  尽管价格迷势,但由于产量有了大幅增长,2003年烧碱行业的经济效益还是有长足进步的。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烧碱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257.4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10.5亿元增加46.9亿元,增长22.3%;

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40.4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81亿元增加59.4亿元,增长32.8%;

产品销售收入227.9亿元,比上年增长32.7%;

实现利润8.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1亿元增加6.5亿元,增长312.3%。

  2003年烧碱行业的资产规模较上年有所扩大,2003年资产合计306.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6%,占总资产的34.6%;

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1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占总资产的44.7%;

产成品资金11.8亿元,比上年增长6%。

负债水平有所增加,2003年负债2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

  2003年,烧碱行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为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应交增值税12.4亿元,同比增长42.3%。

  三、进出口

  2003年全国出口烧碱26.6万吨,比上年增长12.3%,出口贸易额为52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

与出口相比,进口增速放慢,2003年进口烧碱1.4万吨,比上年下降.16.1%;

进口贸易额为50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5.3%。

  四、消费构成

  烧碱消费的33.3%应用于轻工,19.4%应用于纺织,25.7%用于化工领域;

其它应用于医药、冶金、稀土金属等行业。

近期轻工领域对烧碱的需要将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化工领域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纺织领域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

预计到2005年,烧碱的消费量可达758万吨,国内仍是供大于求的局面。

  我国氯产品以液氯、盐酸和聚氯乙烯为主。

这3种产品耗氯量为370万吨左右,约占氯产量的77%。

此外,环氧化合物、甲烷氯化物和含氯农药也是国内目前耗氯量较大的品种。

我国有机氯产品品种较少,大宗有机氯产品产量较低,耗氯量比例明显偏小。

由于产不足需,我国每年要进口大量聚氯乙烯树脂和甲烷氯化物等氯产品,主要氯产品净进口折合耗氯量在160万吨左右,且这种趋势仍会增加。

根据烧碱需求量按联产氯量计算,2005年国内氯产量约为560万吨,与聚氯乙烯等重点耗氯产品市场需求预测推算出的国内实际氯需求量相比有较大缺口,说明我国对氯的需求量大于对碱的需求量,2005年仍会有一定数量的氯产品如EDC/VCM/PVC系列及其它有机氯产品需要进口,以保持氯碱供求平衡。

  五、2004年发展建议

  根据现有生产情况和在建烧碱装置情况,可以预计2004年国内烧碱产量有望突破1000万吨。

但是,国内烧碱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产能的增长速度。

因此,在2004年,供过于求的局面将更加严竣,为有效的解决国内烧碱生产能力增长过快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企业结构调整

  建议氯碱企业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大公司、大集团、大基地”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推进氯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当前世界正朝着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方向发展。

我国氯碱企业要把烧碱生产规模在“十五”或稍后一段时间达到我国的经济规模5万吨/年或更高,并尽快达到世界经济化规模水平。

氯碱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走集约化规模经营的道路,采用超常规发展模式与管理创新体系,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与中、小型企业实行兼并、收购、租赁和关、停、并、转等多种方式的联合。

联合可以是经营上的,也可以是产权方面的;

可以是松散型的,也可以是紧密型的;

可以实现与下游加工企业联合,也可以实现与同类企业的联合。

优化组合,实现低成本扩张,把现有资产存量向支柱企业、重点发展的企业、名优产品集聚,形成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原料、能源、产品相配套的氯碱企业集团公司,以资产为纽带搞“强强联合”,组建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尽快使我国大型氯碱企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国内烧碱生产的最大省份——山东省已为同行作出表率。

在山东省氯碱行业协会三届二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家一致赞同陈华森理事长提出的建议: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限制盲目发展,走资本经营、企业联合发展之路,做大做强现有氯碱企业。

  

(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高耗能产业,又面临着2003年底、2004年初全国21省区市限电的紧张形势,氯碱厂要突破困境,必须从降低成本入手。

  首先,可以选用先进的生产工艺。

现在国内已经淘汰了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水银法生产工艺,苛化法生产规模也很少,并正在逐步淘汰石墨阳极隔膜法电解工艺,建设新上的氯碱厂选用能耗低、产品质量高、占地面积小、生产能力大、能适应电流昼夜变化且污染少的离子膜法生产工艺。

其次,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积极采取各种节能降耗措施。

诸如降低直流电耗(推广活性阴极技术、戈尔膜过滤器进行盐水精制等),降低蒸汽消耗,降低盐耗,提高碱损失,实行峰谷分时运行方式等。

  (三)将出口作为未来战略的重点

  从“八五”后期开始,我国碱和氯的需求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市场对氯产品的需求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烧碱需求的增长速度。

我国是世界上惟一有过剩烧碱需要出口,但却大量进口氯产品的国家。

我国对聚氯乙烯的需求持续增加,对纸浆、纸工业用氯没有限制。

一方面关停了0.5万吨/年以下的小造纸厂和小印染厂等重污染企业,使国内烧碱消费量减少了30万-40万吨。

同时,国际市场烧碱价格低迷,东南亚进口量减少,使我国的烧碱出口量受到很大影响。

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我国近年来烧碱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销售困难。

另一方面,国内对氯产品的需求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由于国内生产远不能满足需要,不得不大量进口氯产品,并且,这种趋势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因此,不断扩大出口是发挥氯碱企业生产能力,缓解国内市场压力的必然途径。

  (四)加强与科研部门合作,开发新产品

  许多氯碱企业在维持生存的同时,没有足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来开发新产品。

大部分企业仅维持原有烧碱、盐酸、氯气及简单耗氯耗碱产品的生产,或依靠发展聚氯乙烯来平衡企业氯气的生产,缺乏系列及科技含量高的下游产品的开发。

因此,氯碱企业应加强与科研单位、大学和专家的合作,推进新产品的开发,使科研成果尽快产业化。

  总之,2004年氯碱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提高综合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推广应用清洁的生产工艺,开发无公害产品,不断研发和生产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在全国烧碱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只要全行业联合起来,理智地应对市场,就可以避免恶性循环和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2004年仍会是氯碱行业稳步发展、效益继续改善的一年。

来源:

中经网

2003年上半年氯碱板块上市公司分析

2003-09-0510:

07:

56

  1.上半年国内氯碱行业现状

  

  氯碱行业是我国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产品主要有聚氯乙烯和烧碱,此外还有氯、盐酸和其它一些无机和有机氯化物。

  今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