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实务考试讲义5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8897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会计实务考试讲义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级会计实务考试讲义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级会计实务考试讲义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级会计实务考试讲义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级会计实务考试讲义5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级会计实务考试讲义5Word文件下载.docx

《高级会计实务考试讲义5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会计实务考试讲义5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级会计实务考试讲义5Word文件下载.docx

  1.价值链概念(★)

  价值链是指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一系列不相同但相互关联的价值活动的总和。

从价值形成过程看,价值链就是从价值角度反映的企业作业链。

其特点:

  

(1)企业的各项作业活动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性;

  

(2)每项价值活动都“可能”给企业创造有形或无形的价值;

  (3)价值链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间价值链。

  2.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1)企业内部价值链概念。

企业内部价值链是指企业内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主要活动及相关支持活动。

基本活动

阐释

进货作业

与接收、仓储和分配等相关联的活动。

如原材料搬运、仓储、库存控制、车辆调度和向供应商退货。

生产作业

与将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品形式相关联的各种活动。

如机械加工、包装、组装、设备维护、检测等。

出货作业

与集中、存储相关产品发送给买方有关的活动。

如产成品库存管理、原材料搬运、送货车辆调度、订单处理等。

市场营销

与提供买方购买产品的方式和引导买方进行购买相关的各种活动。

如广告、促销、销售队伍、渠道建设等。

售后服务

与提供服务以保持和提高产品价值有关的活动。

如安装、维修、培训、零部件供应和产品调整等。

采购

包括企业生产原料的采购,也包括支持活动相关的购买行为。

如材料物资、机器设备、企业聘请咨询公司为企业进行广告策划、市场预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法律咨询。

技术开发

指可以改进企业产品和工序的一系列技术活动。

例如基础研究、产品设计、服务程序、会计电算化系统等。

人力资源管理

即人力资源的组织与运用,不仅对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起到辅助作用,而且支撑着整个价值链。

包括人员的招聘、雇佣、培训、开发和报酬等各种活动。

企业基础设施

指企业组织结构、惯例、控制系统以及文化等活动。

一般是用来支撑整个价值链的运行,即所有其他的价值创造活动都在基础设施中进行。

包括企业的总体管理、计划、财务、法律支援、质量管理等,还包括企业与政府以及公众的公共关系。

  案例

  按照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分析判断下列企业的各项活动所属的类别。

  

(1)A书店提供网络在线销售服务。

 

『正确答案』属于基本活动中的市场营销。

  

(2)B家电生产企业利用外包仓库储存其产成品。

『正确答案』属于基本活动中的出货作业。

  (3)C快递公司重整其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员工的服务能力。

『正确答案』属于辅助活动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4)D制鞋企业设立特定研究中心专门从事人体工程学和产品生产的研究。

『正确答案』属于辅助活动中的技术开发。

  (5)E公司对产品加工设备进行检修。

『正确答案』属于基本活动中的生产作业。

  (6)F公司对员工进行强化职业道德培训。

  (7)G公司加大产品的营业推广力度。

 

  (8)H公司聘请某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

『正确答案』属于辅助活动中的采购。

  (9)I公司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正确答案』属于辅助活动中的企业基础设施。

  (10)J公司及时向供应商办理退货事宜。

『正确答案』基本活动中的进货作业。

  

(2)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步骤

  内部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以判断企业内部各项作业是否有价值,发现增加价值或降低成本的机会,从而识别和确定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链接】如何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

  ①识别竞争优势。

在企业经营战略中,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是两种基本的竞争形式。

其中成本领先战略中的成本并非单指“产品生产成本”,而是指基于价值链的“产品总成本”。

差异化战略则要求企业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价值创造,以其独特性而获得市场的溢价和报酬。

  通过价值链分析识别企业竞争优势以及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从而确定企业是采取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竞争战略。

  ②识别增加价值的机会。

在企业间差异化竞争中,增加顾客价值的机会存在于产品功能、质量、销售渠道、服务与维护、品牌形象、价格等诸多方面。

  ③识别降低成本的机会。

对价值链中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作业或活动,通过成本动因控制或价值链重构来消除这些活动,以降低企业总成本。

  【注意】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属于维持作业或无效作业,无效作业不等于无用作业,如修复残次品、行政管理活动等,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有用作业。

  3.企业间价值链分析(★★★)

  

(1)纵向价值链分析。

它是将企业看作是整个产业价值创造的一个环节,以分析企业在所处产业上、中、下游价值链分工中的战略定位。

  从产业发展角度,“纵向一体化”将有助于节约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产业的产出效率。

  

(2)横向价值链分析。

它主要分析现实或潜在竞争对手对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影响,明确竞争对手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从而确立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

  从横向价值链及其整合角度看,“横向一体化”的最大优势在于发挥产业内的规模经济。

产业内的核心企业借助其规模经济效应而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并大大提升其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甲公司是一家网络科技类上市公司,为大宗煤炭现货交易提供电子商务平台服务。

大宗煤炭现货交易的价值链流程为:

上游煤炭生产商将货物卖给煤炭中间交易商,煤炭中间交易商再将货物卖给下游发电厂等需求客户,中间服务商为上游煤炭生产商、中间交易商和下游需求客户提供相关服务(如仓储物流服务、交易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服务等)。

甲公司作为该价值链的中间服务商,仅提供交易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服务。

为拓展服务链条,扩大业务规模,甲公司基于企业间价值链分析,拟收购仓储物流商F公司。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指出甲公司所在的大宗煤炭现货交易价值链的具体类型,并说明该类型价值链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企业间价值链”具体类型:

纵向价值链。

  影响: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纵向一体化有助于节约企业间交易成本,提高产业的产出效率。

  【知识点】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依据“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的逻辑思维,对成本对象所涉及的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和反映,根据成本动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

概念

备注

资源

在作业进行中被运用或使用的经济要素。

由于作业耗费了资源,才发生了各类成本

材料费、动力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等

作业

企业为提供产品或劳务所进行的各种工序和工作环节的总称

单位级作业: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

批次级作业:

机器调整费、材料处理费等

品种级作业:

设备检测费、产品工艺设计费等

设施级作业:

折旧费、员工培训费、企业行政管理费等

成本动因

成本变化的原因或成本驱动因素

资源动因:

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或成本库)的依据,它反映了作业与资源之间的关系

作业动因:

将不同作业中归集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依据

确定成本动因需要考虑多样化、相关性和计量成本等因素

作业中心

具有同质作业动因的作业集合

材料处理作业中心包括材料采购、检验、入库、仓储等作业

成本库

同质作业中心归集的各作业成本之和

备注:

同质作业应该符合两个特征,即逻辑上具有相关性;

对所有产品具有大致相同的消耗比率。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与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分两步:

一是根据资源动因把资源分配给作业形成作业成本;

二是根据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分配给最终成本对象。

  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甲、乙产品产量及相关成本如下表:

项目

甲产品

乙产品

产量(件)

1000

4000

单位产品机器小时

4

直接材料单位成本

5

12

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10

制造费用(元)

20000

  

(2)经作业分析,相关的作业成本资料如下表:

作业名称

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

作业量

合计

设备维护

维护次数

6000

8

2

订单处理

订单份数

70

30

100

机器调整准备

调整准备次数

3600

40

机器运行

机器小时

16000

质量检验

检验次数

2400

60

1.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分配)及单位成本。

  甲产品机器小时=1000×

4=4000(小时)

  乙产品机器小时=4000×

4=16000(小时)

  制造费用分配率=20000÷

(4000+16000)=1(元/小时)

  甲、乙产品产量分别为1000件和4000件,每件机器小时均为4小时;

制造费用总额20000元

  甲产品单位制造费用=(1×

4000)÷

1000=4(元)

  乙产品单位制造费用=(1×

16000)÷

4000=4(元)

  甲产品单位成本=5+10+4=19(元)

  乙产品单位成本=12+4+4=20(元)

2.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及单位成本。

『正确答案』

分配率

合计

600

4800

1200

2800

90

2700

900

0.2

800

3200

24

1440

960

12540

7460

  作业成本法下,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为:

  甲产品单位成本:

  5+10+(12540÷

1000)=27.54(元)

  乙产品单位成本:

  12+4+(7460÷

4000)=17.865(元)

  甲、乙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分别为5元和12元;

直接人工成本分别为10元和4元;

甲、乙产品产量分别为1000件和4000件;

甲、乙产品分别承担作业成本为12540元和7460元

3.分析说明两种方法下单位成本产生差异的原因,如果采用成本加成20%确定销售价格,其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正确答案』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分配,夸大了产量大的乙产品成本(20元);

在作业成本法下,考虑了生产工艺更为复杂的甲产品特点,故应承担更多的制造费用,恰当地反映了其产品成本(27.54元)。

  如果按照成本加成20%作为销售价格,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甲产品定价偏低,会供不应求,乙产品定价偏高,销售不畅;

在作业成本法下,可以保障科学的定价决策。

  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A、B两种产品。

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

甲公司自2012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年6月,A、B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500台和250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0.4万元和0.6万元。

此外A、B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

作业成本(万元)

A产品

B产品

材料整理

200

人工小时

160

400

300

设备维修

维修小时

50

质量检测

150

质检次数

25

850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作业成本法,分别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并指出作业成本法及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分摊标准的区别。

『正确答案』A产品的制造费用

  =100×

(200/160)+300×

(400/400)+50×

(100/100)+25×

(150/50)=550(万元)

  A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550/500=1.1(万元)

  B产品的制造费用

  =60×

(200/160)+100×

(150/50)=300(万元)

  B产品的单位制造费用=300/250=1.2(万元)

  区别:

  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根据多种作业动因进行分配;

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主要采用单一分摊标准进行分配。

  【知识点】作业成本信息与作业基础管理

  

(一)作业基础管理的目的(★)

  作业基础管理的目的是识别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消除不必要的或无效的非增值作业,控制成本动因,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基础管理是利用作业成本信息进行作业分析与管理,其内容包括作业分析、作业改进和优化经营决策。

  

(二)作业分析

  1.作业分析具体步骤(★)

  2.作业分析的具体做法(★★)

  

(1)根据资源动因分析评价作业的有效性

  资源动因是资源成本分配到各作业的基本依据,资源动因分析过程是判断资源消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过程,即评价有效性的过程。

  

(2)根据作业动因分析评价作业的增值性

  作业动因分析是评价各项作业对成本对象的贡献,确认增值性。

增值性作业具备的条件:

  ①作业的功能是明确的;

  ②作业能为最终产品或服务提供价值;

  ③作业在企业整个作业链中是必需的,不能随意去掉、合并或被替代。

  (3)作业链的综合分析

  作业之间保持有效链接是决定企业作业效率和价值的关键。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作业以提高作业链效率。

  甲集团公司下属A事业部生产A产品,该产品直接对外销售且成本全部可控。

集团公司批准的本事业部2016年上半年生产计划为:

生产A产品20000件,固定成本总额1000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1万元。

1至6月份,本事业部实际生产A产品22000件(在核定的产能范围内),固定成本为1056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万元。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A产品的成本管理,本事业部拟于7月份启动作业成本管理工作,重点开展作业分析,通过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力争消除非增值作业,降低产品成本。

1.根据上述资料,分别计算A事业部2016年上半年A产品计划单位成本和实际单位成本;

结合成本性态,从成本控制角度分析2016年上半年A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正确答案』上半年A产品计划单位成本=1+10000/20000=1.5(万元)

  上半年A产品实际单位成本=1+10560/22000=1.48(万元)

  分析:

上半年A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低于计划单位成本,完成了产品单位成本控制目标。

但是,从成本控制角度分析,单位产品的实际变动成本与计划变动成本持平,而固定成本总额超支560万元,未能很好控制固定成本。

2.根据上述资料,指出作为增值作业应同时具备的条件。

『正确答案』作为增值作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该作业的功能是明确的;

  

(2)该作业能为最终产品或劳务提供价值;

  (3)该作业在企业的整个作业链中是必需的,不能随意去掉、合并或被替代。

  (三)作业改进(★★)

  利用作业成本信息,优化流程,改进作业以实现低成本的价值创造方式。

作业改进方法包括:

  1.消除不必要作业以降低成本;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选择成本最低的作业;

  3.提高作业效率并减少作业消耗;

  4.作业共享;

  5.利用作业成本信息编制资源使用计划并配置未使用资源。

  (四)优化经营决策

  1.作业成本法下的本量利分析

  在作业成本法下,按成本性态对成本进行分类:

  

(1)短期变动成本。

即与单位级作业有关,随产量正比例变动。

  

(2)长期变动成本。

即与品种级作业、批次作业有关,随作业量正比例变动。

  (3)固定成本。

即设施级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等。

  【链接】作业成本法认为,短期变动成本和长期变动成本均属于变动成本范畴,前者与产量有关,后者与消耗的作业量相关。

计算边际贡献不仅减去短期变动成本,还要减去长期变动成本。

  某公司是一家从事家具制造的企业。

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一种新型茶几非常受欢迎,公司决定上一条新生产线生产该产品,最大生产能力3000件。

该产品市场售价每件750元,单位变动成本350元。

公司预计新产品投产,每年将增加固定成本600000元,其中200000元可以追溯到与批次相关的作业中。

公司要求该产品预期新增营业利润至少为480000元。

假设产销均衡。

1.根据传统本量利分析模型,计算实现既定利润的销售量、满负荷生产条件下实现的边际贡献和营业利润。

『正确答案』实现既定利润的销售量:

  (600000+480000)/(750-350)=2700(件)

  满负荷生产条件下的边际贡献:

  3000×

(750-350)=1200000(元)

  营业利润=1200000-600000=600000(元)

2.如果满负荷小批量生产,且每批只生产30件,在作业成本法下,计算实现既定利润的销售量、实际总批次成本和满负荷生产条件下的边际贡献。

『正确答案』短期变动成本=350元/件

  每批长期变动成本=200000/100=2000(元/批)

  每件应分摊的长期变动成本=2000/30=66.67(元)

  固定成本为400000元

  实现既定利润的销售量为:

  (400000+480000)/(750-350-66.67)=2640(件)

  实际发生的批次成本为:

  2000×

(2640/30)=176000(元)

  边际贡献=3000×

(750-350-66.67)=999990(元)

  2.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盈利性分析

  不同成本计算方法,会有不同的成本计算结果,进而影响产品的盈利能力分析。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只注重生产的结果,忽视实际生产过程,可能导致错误的经营决策。

作业成本法不仅考虑产品,还考虑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作业量,使决策更具相关性和科学性。

  在作业成本法下,综合考虑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盈利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情况,便于合理安排产品组合,以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

  甲公司为一家电器制造企业,主要生产A、B两种产品。

随着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

甲公司拟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两种产品的盈利性进行分析。

  甲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单价分别为480元和600元,产量(产销平衡)分别为100件和50件,直接成本分别为9500元和11000元。

作业成本(元)

材料接收

15000

成型加工

25000

10000

500

50000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作业成本法,分别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并对经营决策作出判断。

『正确答案』

(1)运用作业成本法分配制造费用

  A产品的制造费用=15000×

(400/600)+25000×

(600/1000)+10000×

(200/500)=29000(元)

  B产品的制造费用=15000×

(200/600)+25000×

(400/1000)+10000×

(300/500)=21000(元)

  

(2)计算产品单位成本

  A产品单位成本=(9500+29000)÷

100=385(元)

  B产品单位成本=(11000+21000)÷

50=640(元)

  (3)经营决策的判断

  由于A产品单位成本低于单位售价,其单位盈利为95元,可以安排生产该产品;

由于B产品单位成本高于单位售价,其单位亏损为40元,不安排该产品生产。

  3.作业基础的产品定价决策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只能从产品设计、功能、服务以及成本等方面考虑,并基于资源和成本等因素进行有效定价。

  基于作业成本信息且借助于成本加成的定价是常用的一种定价方法。

其加成的增量成本(即在生产能力允许范围内,不考虑生产能力成本和正常市场价格)的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①直接消耗的原材料成本;

②额外增加的人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