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8534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Word下载.docx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方式的改变与有效性研究》Word下载.docx

后期总结阶段:

2009年11月到2009年12月。

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整理资料,形成成果,准备结题。

五、研究的实践历程:

本课题在研究中,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作业设计”、“作业实施”、“作业评价”四个方面来实施,具体表现为:

(一)问卷调查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我在课题实践之前,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前期调查。

高中数学作业方式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报告

2009年1月上旬,组织抽样对高一年级20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出200份,收回200份。

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问卷调查结果

1、你认为老师是否应该布置作业?

( 

 

)A.应该;

B、不应该。

项目

A

B

C

D

人数

165

35

百分比

82.5

17.5

2、你喜欢做哪一科作业?

)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其它。

65

34

38 

62 

34.5

17.1

19 

31

3、你为什么要做数学作业?

A、感兴趣;

B、学习需要;

C、老师要求;

D、家长要求。

69

61

36 

17

30.5

28

4、你认为现在你的数学作业量:

)A、太多;

B、适宜;

C、太少。

104

52

17

31 

5、你认为现在你的数学作业难度:

)A、太难;

B、适宜;

C、太容易。

85

64

61 

42.5

32

30.5 

6、你每天要花多少时间做数学作业?

A、少于30分钟;

B、30—60分钟;

C、60分钟以上。

134

67

15.5

7、你是如何完成数学作业的?

 

) 

A、独立完成;

B、抄袭别人作业;

C、在别人帮助下完成或同学间相互研究完成。

98 

33.5

49

8、你希望老师检查你的数学作业吗?

)A、希望 

B、不希望

155

45

77.5

22.5

9、你在什么时间完成数学作业?

)A、课堂内;

B、课间;

C、中午;

D、晚上。

25

24

73 

78

12.5

12

36.5

39

10、你比较喜欢什么样的数学作业方式( 

)(可以多选,也可以补充)

A、绘图题 

B、游戏题 

C、情景题 

D、互动合作题 

E、选做题 

F、其他 

E

F

15

44

37

41 

14

7.5

22

18.5

20.1

19.5

7

11、你喜欢老师哪种批改数学作业的方式?

A、打等级 

B、打分数 

C、分数+等级 

D、当面批改 

E、 

(补充)

95

29 

47.5

14.5 

8.5

12、请您对今后布置与批改作业方面向老师提出一些建议?

调查分析:

1.用“○”、“?

”或写评语或打等级等来代替“×

”、“”。

2.改变作业由教师一个人评判为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学生讲评交流等多种方式。

这样做有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求疑问及改正错误,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问卷调查结论

1、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做作业的习惯与能力。

2、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做作业的环节落实不到位,打折扣,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严重导致教师的设计作业的意图不能有效落实。

3、学生自身来自学习和考试压力大,逆反心理强,需要教师和学生及时有效的沟通。

要改善数学作业方式,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卷调查分析

由于是不署名的调查活动,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想法:

喜欢做数学的学生有17%,对数学热情很高的更少。

在作业过程中,有一些不良现象需引起我们的注意:

33.5%的学生有抄作业的行为;

49%的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难题时,会选择问老师同学,或看标准答案,有的甚至会选择放弃。

比较喜欢互动合作操作性的作业,如:

做几何体模型呀,或者是收集一些数学材料等。

最讨厌反复出现的计算题,认为很枯燥;

也不大喜欢应用题,觉得它们太牵强附会,做起来没意思等等。

学生们提出:

希望做一些“有用”的数学作业;

也有的提出希望做一些和书上类型不同的“有趣”一点的作业;

希望作业中多一些动手的小实验和实践活动……

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

学生期待富有色彩的、充满情趣的、多元多样的作业;

期待能够调动感官体验,能在愉悦情绪下完成的作业。

对策与建议

1、作业内容,由单一走向综合。

教师要把作业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多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情趣、动手动脑、学以致用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除了布置一些适量的,巩固知识与技能的书面作业外,要布置一些综合性和实用性强的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完成的这些综合性的作业,不仅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再现,而且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变“要学生做作业”为“学生主动做作业”。

2、作业形式,由封闭走向开放。

在新理念指导下,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

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

3、作业评价,由甄别走向激励。

作业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因此要改变呆板的评价方法,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要关注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做作业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可以改变原来评价作业的方法,变大打“√”、打“×

”为在学生做错的题目下面轻轻地划一条线,或做一个记号,学生下次交作业后,如果订正对了再打“√”,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作业设计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更要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形成能力、学会合作、体验自主。

因此,设计高中数学作业应突出以下几性:

1、从枯燥走向有趣——体验快乐性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

他们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有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趣味性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2、从课堂走向实践——体现数学的生活性

“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数学课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学生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作业,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所以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是有必要的。

3、从被动走向主动——体现数学的探索性

设计探索式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探索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后,围绕学习中心,从内容、认识、技能、数学思想、思想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了“探究课题”,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积极者。

4、从个体走向互动——体现数学的开放性

开放题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背静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形式多样,有文字、表格、图画、对话等,不像封闭性习题形式单一呈现,叙述呆板;

又解法灵活,不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其深受学生喜爱。

同时由于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解题时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获得多种结论,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空间。

(三)作业的实施

(1)作业的实施原则

为了满足现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面向未来的数学教师必须讲究作业设计的艺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富于思考、探究的开放性作业。

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方面出发,我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对现行高中数学作业实施了改革。

①充分尊重并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作业,挖掘课后作业的深意,用好用足例题。

②通过拓展作业的知识范围,设计综合性作业。

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体现多种知识、方法与能力的综合运用,增强探索性,注重思考性作业的设置。

将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③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形式注重多样性、层次性。

教师在作业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的作业内容,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

同时,作业的形式要有变化,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

(2)作业的实施办法

(一)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内容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坚持差异理论,改革传统的单一形式,改变学生被动应付的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作业的主人。

要让作业发挥最大的效益,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重以下三方面。

1、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内容应注重多样性

单纯的“计算”、“应用”这类作业是一种机械劳动,长时间的练习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效果不是很理想。

因此作业设计时应遵循多样性原则。

新授课的作业,可以要求学生预习新知识,可以做教师自编的课时作业,可选用课本习题,或教师积累的题目。

当一个单元结束时,布置学生总结本章的知识规律;

学期末,组织学生对本学期知识规律进行总结,形成规律表,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们都很喜欢,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2、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内容要注重层次性

作业的层次化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分层次作业就是根据知识点的多少、思维的难易程度、知识交叉联系的程度等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基础题,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第二层次为基本题,针对一般学生而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

第三层次为发展题,针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重要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教师对各层次习题的设置的基础是教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的正确理解,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合理分析。

在新授章节的作业设计中,我对各层次习题设置的标准为:

第一层次习题以课本练习和练习册A组习题为主,是重在数学知识的构建和巩固的基础性训练;

对第二层次习题以练习册B组习题和补充习题为主,重在数学概念理解、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

第三层次以拓展型、探索型和开放性习题为主。

3、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内容应注重重现性

根据人的理解和记忆规律,只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现型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尤其是对于数学这种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对那些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有目的、有计划”地重复布置。

但是重现并不等同于机械的重复,教师应注意重现型作业出现的数量、频率和形式,作业的数量要适当,难易适度,让学生能完成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重现型作业应以基础概念的理解和简单运用方面的问题为主。

对前几天作业或练习反馈中效果较差的习题,应及时重现,但难度要低,并根据情况提高出现的频率。

可见,作业的订正是最常见的重现型作业。

重现型作业也可以是上一章节中必须掌握的关键性问题。

此类问题应出现的频率不宜过高,我一般在布置周末作业时加入适当的习题,这样可以避免加重学生的日常作业负担,进一步提高重现型作业的有效性;

也可以设置一些复合性问题,既是新授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又能复习上一章节的知识,这类问题往往综合性较强,属于第二、三层次习题。

(二)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模式

在新课标下我们以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为分类标准,把高中数学作业分为巩固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并进行了一些尝试。

1、巩固性作业通过这一类作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逐步使学生的数学活动技能达到“自动化”。

较典型和生动的模式有:

①自主选择作业

基于“分层次”作业的设置,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对作业进行自主选择。

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从较低层次的作业开始选择,以掌握“双基”,然后逐层尝试,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选择较高的层次。

此模式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应该要指出的是:

学生的自主选择不是自由选择。

教师必须在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后对学生进行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自主选择时有不同的选题范围。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眼高手低”、“听得懂,做不来”等情况,往往认为错误只是一时疏忽,实质上是他们对自身的学习水平缺乏正确的认识。

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是影响学生合理开展自主选择的因素,如有的学生会认为选择较低层次的习题会很没面子。

教师对学生的分层就是为了避免学生盲目无序的选择。

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时一定要注意的方式方法,要实施动态分层。

在学生的学习水平发生一定的变化时,对作业层次的选择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因为分层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通过细致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分层是为了夯实基础,激励他们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步。

当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了,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提升层次,攀登新的高峰。

对学习水平明显下滑的学生,可以通过降低习题层次,促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危机意识,认真分析原因,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②自编“测验”作业

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

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

可分工合作编制,也可个体独立编制完成。

每次编题后要求学生提交章节知识内容整理、测验卷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成果。

教师取样讲评,学生互评、互测。

这样充分发挥了以往考试评价未曾发挥的交流作用;

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摸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

编题后的自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

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③研究性作业研究性作业是一种全新的、开放的作业。

是对传统作业的结构性调整,针对传统作业的弊端而设计的作业模式。

研究性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论证、运算、检验,使问题得以解决;

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不少教师认为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比较难开展,原因在于选题较难、持续时间长难以监控、评价标准多样无法全面量化等。

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的问题就是一种较为简单直接、操作性强的研究性作业。

4、作业评价

新课标指出: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因此,我们在作业评价上要做到个性化。

有必要采取与其作业形式相适应的新评价方式。

(1)作业评价功能的转变——淡化甄别功能,强调促进与发展。

传统的作业评价以批改为主要方式。

批改作业主要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非对即错”,“只见分数不见人”,用对错为主要依据,甄别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程作业评价功能重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

教师尊重学生,赏识学生。

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

特别关注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时机,给予获得表扬的机会,随着奖励次数的增多,促进其积极行为活动的再发性。

让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

(2)作业评价主体的转变——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是教师“权威”的象征。

学生学习情况的对与错,好与坏均是教师一“言”定音。

学生处于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作业的评改者不仅仅是教师,而是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共同体。

共同参与学生作业的辅导和评改,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如:

口头作业、调查作业、课题式作业、实践性作业,都需要有关人员的全体参与,共同关注;

数学日记、展示性作业以学生交流、相互评价为主要方式;

实验作业、游戏作业则由学生自己的经历为主要评价方式……

(3)作业评价时空的转变——由“单一化”向“多向化”发展。

传统的作业,一般是学生完成后,统一上交后批改。

随着作业形式的更新,这样单一的批改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要了。

对作业过程进行全程评价,对学生在不同时空、通过不同途径完成的数学作业做整体性的科学评价。

突破时空限制,培养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进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

通过本课题近一年来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数学作业模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作业兴趣的提高。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许多同学不再害怕数学作业了;

相反,学生对数学学科及数学作业的喜欢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由课题实施前17.1%变为课题实施后87.6%;

数学作业模式的改革还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有了加强,由课题实施前19.8%变为课题实施后80.6%。

2、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实践和研究中,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在一年的研究中,有数篇课题论文、案例分别在省、市、县获奖。

论文(案例)

获奖等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第四届全国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

《浅谈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考试报》省级发表

《习题,实施有效教学的法宝》

市级三等奖

七、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经过一年学习思考与在实践中的初步改革尝试,我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如:

形成了良好的作业与评价体系;

教师的作业观念转变了;

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在实践中,我也深深体会到:

1.作业不等于书后练习,教师应结合教学设计贴近生活、富于思考、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

2. 

作业应分层次设计,教师应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3.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