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版Word格式.docx
《看守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守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典版Word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根据委托,我公司组织专家对xx市看守所建设项目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及分析了相关资料,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及项目拟建地的地理、水文、气象、交通、工程材料、水电供应条件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选址、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等有关因素进行了充分研究与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xx市看守所建设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下表:
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用地面积
亩
200
1.1
看守所占地面积
150
1.2
劳动改造场所面积
50
2
建筑面积
m2
26873
2.1
在押人员用房面积
14797
2.2
武警用房面积
1350
2.3
民警用房面积
8981.5
2.4
附属用房面积
1444.5
2.5
监所病房面积
300
3
场地面积
19180
4
设计关押容量
人
1174
5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390.3
不含土地费用
5.1
工程费用
4945.3
5.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97
5.3
预备费
148
6
建设工期
月
18
不含前期准备
7
平米房屋建筑造价
元/平方米
1349.5
8
绿化率
%
35
1.4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
将xx市看守所整体搬迁到xx市xx,建设成为设施配套、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院落,对于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维护社会稳定及法律尊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xx市人民响应党中央“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保障。
项目全面竣工交付使用后,一方面可以解决目前xx市看守所严重超负荷运转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未来若干年内打击刑事犯罪、维持社会安定的需要,同时,新建的监所病房不仅能够承担本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医疗、住院任务,还可以满足整个xx地区各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医疗、住院需要。
本项目建设条件基本具备,外部交通、通讯、供水及供电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政策支持条件较好。
xx市拟建看守所设计关押容量1174人,总占地200亩,其中看守所占地面积150亩,劳动改造场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26873m2,计划总投资5390.3万元(不含土地费用3000万元)。
项目建设工期18个月(不含前期工作),拟从2008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到2009年底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本项目符合xx市总体规划要求,基本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效益,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1.4.2建议
项目单位应根据拟建规模尽快组织落实资金,请求上级机关给予充分的支持。
项目单位抓紧时间进行场地的“三通一平”工作,为项目的建设提供较好的建设条件。
本项目的建设必须高起点、高定位进行建设和管理。
在项目建设中引进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形式择优选择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等,以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进度,使投资按预期计划得到控制,并满足可研报告中预期的目标。
建议有关部门批准可研报告,以便筹建单位顺利开展各项筹建工作,使本项目尽早实施。
2.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2.1需求分析
2.1.1xx市概况
xx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与湖北、江西两省相邻,是一个资源丰富、区位优越、风景优美的地方。
xx市现辖汨罗、临湘二市,平江、xx、华容、湘阴四县及xx楼区、云溪区、君山区、屈原行政区四区。
全市共有160个乡镇,3071个村委会,339个居委会和18个街道办事处,国土总面积2234.7万亩,其中市中心区面积824.4平方公里,xx市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除汉族外还散居着壮族、维吾尔族、苗族、回族等31个少数民族,根据2006年统计数据,xx市总人口540.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2.31万人,乡村人口307.95万人,人口密度为362.6人/平方公里。
2005年xx市出生人数为57330人,2006年xx市出生人数为56305万人。
近年来xx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007年全市完成GDP91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社会秩序管理进一步人性化,2007年全市共有律师事务所30个,律师人员265人,公证处1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4006个,全年共调解纠纷3.32万起。
随着xx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市流动人口及暂住人口不断增加,根据xx市公安部门统计,2007年xx市市区暂住人口达到10万多人,占xx市市区总人口数(1050556人)的9.5%。
xx市作为湖南的北大门和长江沿岸对外开放城市,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频繁,预计未来若干年xx市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
2.1.2xx市看守所基本情况
xx市原看守所位于xx市xx厂附近,属于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建于1979年,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占地面积52.05亩,设计关押容量为290人。
主要担负xx市直、xx楼区、君山区、开发区的公、检、法、司、安所承办的刑事案件、经济案件、涉外案件等犯罪嫌疑人和一年以下余刑罪犯的关押及改造任务。
由于xx市原看守所修建于1979年,当时仅作为县级看守所,且受当时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其监室、禁闭室等在押人员用房,民警用房、武警用房、附属用房以及室外活动场所、训练场所等均不能够满足现行的《看守所建设标准》的要求,根据公安部编制的《看守所建设标准》(建标[2002]245号),若仅按当时的设计关押容量290人计算,其房屋建筑面积应达到6568.5平方米左右,高于该所实际建筑面积3068.5平方米,可见该所建筑面积明显不足。
特别是随着xx市城区人口不断增多和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目前xx市看守所月平均关押量远超过当时的设计关押量,根据xx市看守所收押登记册,该所1998年的日均关押量为420人,到2007年底日均关押量达到756人,超过设计关押容量高达466人,在押人员人均总建筑面积仅4.6平方米。
同时,该所监区环山、地势低洼,通风、采光严重不足,且因经费紧缺,其房屋建筑年久失修,监所设施已严重老化,不符合公安部关于看守所等级达标的要求。
xx市看守所长期超负荷运转,已难以适应当前打击刑事犯罪斗争的需要。
2.1.3拟建看守所在设计容量估算
根据xx市统计年鉴以及xx市看守所收押登记册,2002年到2006年xx市市区人口及xx市看守所月平均在押人员(未决犯)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年份
市区人口(万人)
在押人数(人)
2002年
65.51
358
2003年
70.21
443
2004年
73.19
496
2005年
77.21
569
2006年
85.2
712
经过分析,发现xx市看守所在押人数(未决犯)与xx市市区人口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将xx市看守所在押人数(未决犯)设为因变量Y,以xx市市区人口为自变量X,建立一元回归模型Y=A+BX,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相关参数:
B=(∑XiYi-X’∑Yi)/(∑Xi2-X’∑Xi)=17.98
A=Y’-BX’=-819.67
由R2=1-∑(yi–yi’)2/∑(yi–Y)2计算可知,相关系数R2=0.99,说明xx市看守所在押人数(未决犯)与xx市市区人口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根据xx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人口规模,2015年xx市城区非农业人口95万,农业人口15万,合计城区总人口按110计,由Y=A+BX可知,2015年xx市看守所在押人数(未决犯)预测值为:
Y(2015年)=A+BX(2015年)
=-819.67+17.98*110=1158人
已决犯人数按未决犯人数的15%计,1158人*15%=174人。
由上可知xx市看守所的关押量预测数为:
1158人+174人=1332人
根据预测和xx市看守所目前的关押情况综合考虑,确定拟建看守所的设计关押容量按1174人设计。
2.2建设规模
2.2.1建筑规模
按照立足现实、适当超前的原则,根据xx市人口规模,政治、地理条件,刑事发案率以及发展规划等因素,拟建看守所建筑面积按照xx市2015年未决犯人数以及已决犯人数预测值确定,其设计关押容量为1174人,根据公安部编制的《看守所建设标准》(建标[2002]245号)的有关规定,拟建看守所关押容量大于1000人,属于特大型看守所,其建设的工程项目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房屋建筑
房屋建筑主要包括在押人员用房、民警用房、武警用房附属用房以及监所病房。
其中:
在押人员用房包括监室、禁闭室、卫生间、物品储藏室、图书室、阅览室、浴室、伙房、留所服刑罪犯劳动用房、家属会见室等;
民警用房包括狱政管理用房、特殊业务用房、行政办公用房以及民警生活用房等;
武警用房包括营房、值班工作用房等;
附属用房包括变配电室、传达室、车库、仓库、公用卫生间、综合修理间、浴室、生活用品供应室、锅炉用房以及其他设备用房等;
监所病房主要为满足xx地区所有在押人员的医疗住院需求而建设,其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计床位15个。
根据《看守所建设标准》,拟建看守所房屋建筑总面积(不含监所病房)按19.57m2/在押人员(监室在押人数按1174人计,其他用房在押人数按1000人计)确定,同时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以及不确定因素,民警用房建筑面积在《看守所建设标准》指标面积的基础上按照《看守所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上调15%,拟建看守所其他用房在《看守所建设标准》指标面积的基础上按照《看守所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上调35%。
看守所场地
看守所场地建设包括武警训练场地、民警文体活动场所、集中绿化场地等,其中民警文体活动场地设置健身房或室内活动室,武警训练场地按照武警总部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警戒及其他设施
警戒及其他设施主要包括围墙、岗楼、电网、大门,通讯、电教、信息技防、应急照明、医疗、厨房设备、相应的综合布线以及水、电、道路、消防、空调等基础配套设施。
根据拟建看守所设计关押容量,并严格按照《看守所建设标准》(建标[2002]245号)的有关规定,确定本项目建筑总面积为26873平方米,其中在押人员用房14797平方米,民警用房8981.5平方米,武警用房1350平方米,附属用房1444.5平方米,监所病房300平方米,场地面积19180平方米,具体建筑规模见下表:
xx市看守所建筑规模分析表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工程造价
指标m2/人
面积m2
指标(元/m2)
一
3626.57
在押人员用房
监室
7.3
11570
1800
2082.6
禁闭室
0.06
81
14.58
物品储藏室
0.15
203
950
19.29
医务室
0.3
405
1300
52.65
伙房
0.4
540
1500
罪犯劳动用房
0.58
783
1200
93.96
其他用房
0.9
1215
850
103.28
小计
9.69
2447.36
民警用房
管理用房
1.12
1288
122.36
特殊业务用房
2.47
2840.5
1000
284.05
行政办公用房
2.16
2484
235.98
民警生活用房
2.06
2369
225.06
7.81
867.45
武警用房
营房
115.43
执勤工作用房
0.1
135
12.83
1.0
128.26
附属用房
1.07
1000
144.5
监所病房
15个床位
39
二
场地
296.2
武警训练场地
2500
80
20
民警文体活动场地
2400
120
28.8
集中绿化场地
6000
30
院内道路
8280
99.4
进所道路
土石方工程
三
警戒设施及装备
1022.5
监区围墙(包括巡视道)
526m
2500元/m
131.5
岗楼
4个
12万/个
48
监控系统(含门禁系统)
367
给、排水、污水处理
88.5
电力、电讯、空调
20元/m2
53.7
医疗、训练、办公设施
68
旗台、宣传、教育设施
锅炉、食堂设施
25
9
消防设施
30元/m2
80.6
10
挡土墙
5400m3
180元/m3
97.2
11
外围墙
45
四
合计
2.2.2用地规模
根据《看守所建设标准》(建标[2002]245号)的有关规定:
看守所建筑用地中在押人员用房、民警管理用房和附属用房以单层计算,建筑覆盖率为33%,其余用房以2.5层计算,建筑覆盖率为27%。
结合xx市城市绿化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用地面积估算如下:
房屋建筑净用地
在押人员用房、民警管理用房、附属用房净用地:
(14797m2+1288m2+1444.5m2)/33%=53119.7m2
其他用房净用地:
(7693.5m2+1350m2+300m2)/2.5层/27%=13842.2m2
绿化用地:
(53119.7m2+13842.2m2)*35%/(1—35%)=36056.4m2
看守所围墙外的安全隔离带、外通路及劳动改造用地约需50亩
初步测算,本项目计算总用地约为204.53亩,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地的用地情况,确定拟建看守所用地规模为200亩。
3.建址选择
3.1建址现状
根据公安部和建设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看守所建设必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建筑的性质及周边环境的特殊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经过xx市公安部门、城市规划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协商,xx市看守所建设项目选址xx市xx,项目占地总面积200亩,其中劳动改造场地50亩。
本项目拟建地距离xx市市区10公里,离岳荣公路1公里,项目拟建场地地势较平,周边有多座小山丘和水塘,附近有xx市公安干校、xx市收教所、xx市拘留所、xx市戒毒所等多家单位,项目地离xx市中心较远,附近无高层建筑物、繁华商业区、距离居民稠密区以及外事活动场所较远,项目建设不会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有通村公路通往项目地,交通比较方便,且项目建设不占用耕地,本项目选址于此比较合理。
3.2建设条件
3.2.1建设地自然条件
项目所在地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
其特点为:
春湿多雨,夏季多旱,暑热期长,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能充裕,其具体气候、水文特征详见下表。
项目地气候及水文特征表
项目名称
数量(特征)
年平均气温
16.9℃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4.6℃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
29.2℃
最冷月极端最低气温
-11.8℃
最热月极端最高气温
39.9℃
年无霜期
256-278天
年降雨量
829-2336mm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
20cm
年主导风向
NNE(夏季为S)
平均风速
3m/s
百年最高洪水位
35.94m(吴淞高程98年)
12
33m以上洪水出现率
5到6年一次
13
枯水季节最低水位
17.06m
3.2.2交通运输条件
xx市的交通特点是地处一江(长江)、一湖(洞庭湖)、三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三省(湘、鄂、赣)、四水(湘、资、沅、澧)的多元交汇点上,本项目地在xx市xx,处于xx市区的西边,有通村公路通往此处,交通比较便捷,地理条件优越。
3.2.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地质蒲圻幅1:
20万地质图及区域内调查资料可见,场址地区历经长期、多次的构造运动。
场址地区周边地质构造形迹表现为褶皱、断层、层间剪切带及裂隙等。
其分布特征为:
褶皱
场址区地处土马坳扇形背斜的北东翼,该背斜是基底主体褶皱之一,由冷家溪群易家桥组及崔家坳组浅变质岩层组成,背斜轴线为西北30°
左右,核部岩层倾角较陡,反映了两侧几乎相等的压应力作用。
断裂
根据1:
20万区域地质图,区域性断裂—沙湖—湘阴大断裂从项目地外围通过。
层间剪切带。
层间剪切带系指层岩之间相对滑动所产生的力偶作用形成的劈理带,力学性质上属破劈理,其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剪切带内微裂隙较发育。
本项目详细地质情况需要专业勘察设计单位对项目的建设条件做进一步的勘察。
3.2.4地质构造与地震效应
在大地构造上,本项目地位于汉江—洞庭呦陷区边缘,地处隆起区与盆地间连接统一的地带,其基底为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岩系。
其地震稳定性主要受湘江断裂的影响,历史上曾发生6次3.5—4级地震,挽近时期仍在活动,根据邻区地质资料,场地基岩为单斜岩层,地质构造相对简单。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判定,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140m/s,覆盖层厚度<
15米,本场地为中软土,Ⅱ类建筑场地,其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建议工程按照7度进行抗震设防。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设计特征周期值0.35s。
3.2.5社会经济条件
xx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民本xx的执政和发展理念,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xx市经济总量强势增长,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经济结构显著优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007年全市完成GDP915.84亿元,比2006年增长15.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创近30年来的新高。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84亿元,净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444.63亿元,净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294.37亿元,净增长14.8%。
xx市经济社会正进入了“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由此可见整体搬迁xx市看守所的社会经济条件具备。
3.2.6施工条件
本工程所在地的交通运输条件比较便捷,施工材料组织方便;
项目所在地的劳动力资源饱满,具有能够满足施工需要的劳务人员、技术水平及施工能力,同时项目所在地的工业状况较好,项目地不远有与施工相配套的混凝土构件厂、木制构件厂、金属加工厂等,这些厂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供货服务水平能够满足本工程施工的需求。
建筑工程当地的建材如砖、瓦、灰、砂、石等地方材料供应可靠;
施工场地地下无古墓文物、管线设施等,施工道路比较平坦,运输车辆、施工机械设备进入较为方便。
同时施工现场基础设施配备齐全,用水、用电、通讯等方便。
4.建设方案
4.1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本项目建设必须遵守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法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适应xx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做到坚固安全,管理方便,功能齐全,美观庄严。
应充分考虑本项目建筑的性质对周边环境的特殊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应做到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有机结合,统筹兼顾,相互协调,同时充分利用原有的设施,厉行节约,避免浪费。
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体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
合理规划建构筑物的间距,在满足节能、环保、防灾、防盗等国家颁布的安全规范、规程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地形,节约用地,节省投资,加快工程建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