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81457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Word格式.docx

《历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Word格式.docx

他们会制造工具,把石头打制成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

那时候,北京周口店一带森林茂密,杂草丛生。

北京人赤身露体,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山洞里。

猛兽的袭击,疾病的流行,自然灾害的频繁,都威胁着他们的生存。

北京人的前额向后倾斜,眉骨粗大突出,鼻子扁平,嘴巴前伸。

第三.四页:

北京人打制的石器怎么这样粗糙?

因为北京人的石器大部分是用鹅卵石(又称砾石)打砸而成,制作方法十分简单。

这些石器尽管很粗糙,却凝聚着北京人的智慧,是他们根据劳动的需要而制造的。

砍砸器是用来砍伐木材和制造狩猎用的木棒,刮削器用来刮削木棒和割剥兽皮等,尖状器用来挖掘植物的根茎等。

这种有目的的创造性的创造性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本领。

为了生存和发展,北京人往往几十个人聚合在一起,用石器和木棒猎取动物,采集植物,作为食物共同分享。

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还有了简单的语言。

北京人从自然界的野火中采取火种保存下来,不让它熄灭。

他们用火来抵御寒冷,吓跑野兽,烧烤食物。

熟食使人类扩大了食物种类,易于消化和吸收营养,有利于人类体质,尤其是脑髓的发展。

距今约18000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活着的早期人类,被称作山顶洞人。

他们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的技术。

在遗址中,发现了一根长82毫米的骨针,一段钻有针眼。

这是今年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表明当时人类已经会用兽皮缝制衣服,并会织渔网一类的东西了。

早期人类在打磨和钻孔的劳动过程中,掌握了摩擦生火的技术。

人工取火,进一步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中有小砾石、石珠,狐或獾或鹿的犬齿,海蚶壳等。

小砾石的装饰品是用嫩绿色的火成岩从两面对钻而成的,选择的砾石很周正,颇像现代妇女胸前佩戴的鸡心。

小石珠是用白色的小石灰岩块磨成的,中间钻有小孔。

所有装饰品的穿孔处,几乎都呈红色,好像是赤铁矿粉染红了的穿绳留下的痕迹。

这些表明,山顶洞人对美已有了朦胧的理解、爱好和追求。

第六页:

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开始农耕生火的?

大约1万年以前,我国境内一些原始居民把一些野生植物变成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随着捕获野兽的增多,人们就把暂时吃不完的野兽圈起来喂养。

原始的农耕生活出现了。

这样,人们就不再仅仅依靠采集、狩猎来获取天然物,而能够通过生产来创造生火物资了。

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距今6000多年,在这里发现了成堆的稻谷和稻壳,这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证据之一。

在湖南道县的蛤蟆洞,出土了距今1万年以上的稻谷4枚。

在洞庭湖畔的澧县彭头山,发掘出距今8000年的稻壳和稻草。

另外,在离彭头山不远的城头山,发现了6500年以前的稻田及配套的灌溉设施,这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水稻田。

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等生产工具,还烧制黑色陶器。

他们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过着定居的生活。

第七页:

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距今已有5000多年。

这里出土了一些粟粒和菜籽,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中,很多事农业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锄、石耜、石铲、石刀等。

出土的陶器也很丰富,主要是生活用具。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1954-1957年发掘,1958年在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

粟:

旱地种植的一种谷物。

粟去皮后叫小米。

第八页:

半坡出土的陶器主要是红色的,有的还绘有图案。

其中生活用具就有几十种,如壶、瓶、瓮、钵、盆、碗、杯等。

有的用来汲水、运水,有的用来盛水,盛物,有的作为炊具,有的作为饮食的用具。

半坡人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马、羊、鸡。

他们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

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的,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适应了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

半坡人的生活中,已经有了绘画、雕塑、刻画符号和装饰等内容、

半坡人的这些生活内容,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半坡人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他们在陶盆上绘上各种花纹,其中的人面纹,眼、眉、口、鼻都有。

他们雕塑的陶兽、人面等也很逼真、有的陶器上还刻画有竖、横、斜、叉等符号,共发现112个。

这些符号可能是中国文字的萌芽。

半坡人的装饰品有耳环、耳坠、领饰、手饰、腰饰等许多种类,可见当时人们对装饰自己和美化生活的重视。

在半坡遗址还发现了两个陶口哨,这是音乐方面的遗物。

第九页:

在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作氏族。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是氏族村落遗址。

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半坡遗址包括居住区、公共墓地和制陶窑场。

居住区分布着200多个窖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

房屋布局很有条理,中央有一座很大的方形房屋,可能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

其他四五十座房子是氏族成员的住宅。

氏族人员死后都埋在公共墓地里,表示他们同属于一个氏族,随葬品也几乎没有差别。

在山东泰安县大汶口一带,出土了一些距今四五千年的墓葬,葬的大小有不同。

有一座大墓中,随葬品多达289件。

可是在小墓里,只有少量的随葬品,有的甚至一无所有。

这表明由于农耕经济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内部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现象。

大汶口13号墓石一座夫妻合葬墓。

这座墓除随葬各种陶器和生产工具等外,还随葬了14个猪头,反应了这个家庭已经有了私有财产。

第11页:

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

一位叫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一位叫皇帝,姓姬,好轩辕氏。

还有一位就是九黎族的首领蚩尤。

炎帝部落原来生活在陕西岐山后面,后向东发展,到达今河南、山洞一带、传说炎帝是牛首人身,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

炎帝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黄帝部落的发祥地在陕西北部,后向东迁途,曾经来到过涿鹿附近。

九黎族原来居住在我国东部地区,后来发展到山东、河南、安徽一带,是最早进入中原的部落。

传说蚩尤有81个兄弟,他们是兽身人言,铜头铁额,能吃砂石,打起仗来很厉害。

第12页:

当时,部落之间因利害冲突,经常发生战争。

蚩尤打败炎帝,又大举进攻黄帝部落。

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同蚩尤决战,蚩尤战败南逃,被黄帝擒杀。

黄炎结盟在打败蚩尤之后,也走向破裂,结果炎帝被黄帝打败。

传说涿鹿之战打得非常激烈。

大战开始,黄帝准备用大水淹死蚩尤。

蚩尤请来风伯、雨师,挂起大风下起大雨。

黄帝在危机关头,请来女神使天气放晴。

蚩尤又遭起了大雾,使黄帝的部众迷失方向。

于是黄帝命人制造了指南针,用来辨别方向,最后把蚩尤打败。

后来,黄帝和炎帝又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他们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

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最后的华夏族。

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始祖”。

相传黄帝和他的部署有很多的发明创造,如用玉做兵器,造车、船、宫屋,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另外,黄帝的妻子嫘祖养蚕,仓颉造文字,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等。

它反映了这一时期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

部落联盟:

原始时代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它打破了原来氏族部落的界限,成为地域性的社会组织。

第13页:

“干支”是什么?

有什么用?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甲、乙、丙、丁、戎、己、庚、壬、癸十个字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叫“地支”。

将天干的一个字配上地支的一个字,可以组成60对干支,如甲子、乙丑·

·

壬戎、葵亥。

“六十干支”用来记录年和日;

“十二地支”主要用来记录月和时,如十一月称子月,正月称寅月,夜半叫子时,日出叫卯时等。

传说黄帝以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他品德高尚,才干出众,勤劳简朴,爱护百姓。

尧老了,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德有才的舜作为继承人,协助尧处理事务。

尧死后,舜就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舜年老了,也采用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这种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历史上成为“禅让”。

第二部分

第四十页:

春秋时开始使用的铁农具在战国时得到了推广,我国开始进图铁器时代。

我国在春秋时已使用农耕,战国时期,牛耕逐渐推广,开始用两牛牵引进行工作。

《管子》一书记载,春秋时齐国已使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铁骑用于农业生产的最早记录。

战国时期,冶铁业有了更大发展,当时已发现并开发了不少铁矿,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有明确地点的产铁山就有30多处。

战国时重要的冶铁中,有楚国的宛、赵国的邯郸、齐国的临淄等。

春秋史书有“宗庙之栖,为畎亩之勤”的记载,这说明春秋时作为宗庙祭祀的贡品的牛已经用来耕田。

河南辉县固围村发现的铁口犁,犁铧为v形,前段尖锐,便于破土深耕。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得大量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成为可能,也为兴修水利创造了条件,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

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

第41页:

铁农具的出现与牛耕的推广有什么关系?

牛耕的出现使耕作质量和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畜力翻土比人力翻土力度大得多,因而对工具的坚硬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铁农具又尖又韧,在畜力的牵引下仍持久耐用。

所以铁农具的出现,推动了牛耕的普及。

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逐渐强大,他们要求获得政治上的权利,并废除贵族的特权。

各诸侯国为顺应新的形式,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相继变法。

春秋以前,土地归国家所有。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私人开垦的天地越来越多,一些私田主将土地出租给工作者,收取地租。

这样,就产生了地主和农民两个新兴街机。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用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的。

秦国在春秋时,是西北地区的强国,到了战国初期,国势转弱。

秦孝公下令求贤,从各国引进变法图强的人才。

商鞅闻讯,西行入秦,向秦孝公提出变法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

商鞅是卫国没落贵族,姓公孙,名鞅。

后因大破魏军,为秦国收复了失地,被封在商(今陕西商周市东南,)所以又称商鞅。

第42页:

徒木立信图商鞅上任后,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杆,贴住告示:

“谁将此木扛至北门,赏10金。

”人们都不相信,商鞅把赏金提高到50金。

这是有个胆大的人上前扛起了木头,一直走到了北门,果然如数领到赏金。

大家这才相信商鞅是个说话算数的人。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

努力种田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

在战争中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工的贵族的特权。

推行县制。

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军吏治理。

商鞅变法触犯了贵族的特权,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他们唆使太子反对新法,商鞅将太子的两个师傅分别割鼻、黥首。

太子即位后,贵族们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车裂。

但新法顺应历史趋势,深得人心,所以秦国虽然杀了商鞅,但商鞅制定的新法仍继续推行。

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火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同意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57页:

战国时期,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秦王嬴政先后吞并六国,完成统一,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春秋战国以来的纠纷,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人民渴望安定和平。

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交往密切,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基础。

商鞅变法后,强大的秦国不断兼并邻国的土地。

到嬴政即位时,秦国成了对六国的绝对优势。

嬴政用了10年时间,先后攻灭六国。

后人写诗赞颂秦王嬴政: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第58页:

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

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中央和郡县的主要官员都有皇帝任免,并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这样,皇帝就把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利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秦朝的这套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各不相同。

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还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这些措施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秦始皇下令,把简化后的秦字作为通用的标准字体,颁行天下,这种字体叫小篆。

还允许通用民间流行的比小篆更容易书写的隶书。

下令把原秦国使用的圆形方孔铜钱作为通行全国的统一货币。

钱上有“半两”二字,这就是通称的“秦半两”。

还下令把秦国估量衡的标准器颁行天下,统一了长度、统计和重量的标准。

秦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贯通全国各地的驰道。

驰道路面宽阔,路基结实,两旁植有树木。

秦朝还统一车轨,规定大卡车两轮间宽六尺,以便于交通运输。

第59页: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书籍一律焚毁。

秦始皇还把在背后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数百人活埋。

“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当时,一些儒生、方士引《诗》《书》中的话攻击秦朝的新制度。

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在全国焚烧《诗》《书》和诸子百家之书,并下令有敢谈论《诗》《书》着处死,已古非今着灭族。

秦始皇十分迷信神仙方术,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

一些方士便投其所好,极力宣称自己可以找到神仙和奇药。

但时间一长,其骗术就败露了。

他们密谋逃亡,并在背后指责秦始皇贪婪残暴。

秦始皇十分恼怒,派人审讯在咸阳的儒生和方士,将收牵连的460多名儒生和方士活埋。

为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派大将蒙恬率大军出击,收复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

为防止匈奴再次南下,还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场一万多华里的万里长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