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 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78167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 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 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 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 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 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 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 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 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包装设计与环境的融 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我们知道,形态构成就是外形要素,或称这为形态要素,就是以一定的方法,法则构成的各种千变万化的形态。

形态是由点、线、面、体这几种要素构成的。

包装的形态主要有:

圆柱体类、长方体类、圆锥体类和各种形体以及有关形体的组合及因不同切割构成的各种形态包装形态构成的新颖性对消费者的视觉引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奇特的视觉形态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包装设计者必须熟悉形态要素本身的特性及其表情,并此作为表现形式美的素材。

我们在考虑包装设计的外形要素时,还必须从形式美法则的角度去认识它。

按照包装设计的形式美法则结合产品自身功能的特点,将各种因素有机、自然地结合起来,以求得完美统一的设计形象。

(二)、构图要素

构图是将商品包装展示面的商标、图形、文字和组合排列在一起的一个完整的画面。

这四方面的组合构成了包装装潢的整体效果。

商品设计构图要素商标、图形、文字和色彩的运用得正确、适当、美观,就可称为优秀的设计作品。

(三)、材料要素

材料要素是商品包装所用材料表面的纹理和质感。

它往往影响到商品包装的视觉效果。

利用不同材料的表面变化或表面形状可以达到商品包装的最佳效果。

包装用材料,无论是纸类材料、塑料材料玻璃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竹木材料以及其它复合材料,都有不同的质地肌理效果。

运用不同材料,并妥善地加以组合配置,可给消费者以新奇、冰凉或豪华等不同的感觉。

材料要素是包装设计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包装的整体功能和经济成本、生产加工方式及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二、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发源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到192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随即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以环保生态环境为核心色绿色浪潮。

“绿色包装”(GreenPacksge),有人称其为“环境之友包装”(EnvironmentalFriendlyPavk-age)或生态包装(EologicalPackage)。

绿色包装应是:

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包装。

也就是说包装产品从原料的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它包括了节省资源、能源、减量、避免废弃物的产生,易回收复用,再循环利用,可焚烧或降解等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的内容。

绿色包装的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包装的发展还将有新的内涵。

所谓绿色包装,至今未见到十分完整的定义。

绿色包装一般应具有五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实行包装减量化(R-educe)。

包装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应是用量最少。

二是包装应易于重复使用(Reuse),或易于回收再生(Recycle)。

通过生产再生利用的目的。

三是包装废弃物可以降解腐化(Degradable)。

其最终不形成永久垃圾,进而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Reduce、Reuse、R-ecycle和Derdadble即当今世界公认的发展绿色包装的3RID原则。

四是包装材料对人体和生物应无毒害。

包装材料中不应含有有毒性元素、病菌、重金属;

或这些含有量应控制在有关的标准以下。

五是包装制品应从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制造产品、产品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产,直到最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均不应该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公害。

总之,包装设计与环境保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包装设计制约着生态环境。

三、包装与环境的矛盾

包装材料由于使用寿命短、使用量大、废弃后难以降解,固体废弃物量大并难以集中,对城市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危害,所以是最早引起公众关注的产品。

美国每年产生的城市垃圾达1.5亿吨,其中1/3是包装废弃物。

欧共体国家每年城市固体废弃物均为1亿吨,其中包装废弃物为8000多万吨。

日本每年城市固体废弃物约为5000万吨,其中包装废弃物为2100万吨。

据统计,中国每年生产的包装制品有70%在使用后被抛弃,按照2000年包装生产量计算,就有1500万吨包装废弃物,人均12Kg。

包装在环保方面的研究,不仅仅要关注包装物的最终去向,而更应该关注包装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各个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包装物的生命周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几乎涉及大气、水体、土壤、海洋、森林等各个方面。

包装采用的原料如纸、塑料、玻璃和金属对环境的影响有目共睹,而包装物所造成的污染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商品化社会,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包装就伴随商品散布到各处,所以污染面广;

一次性包装物占很大比例,生命周期短,废弃量大;

人口又相对集中在沿海和城市,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在城市垃圾中包装废弃物所占体积,已经达到30%-40%,目前我国已经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2000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达到1600万吨,包装塑料以26%计算,达到400多万吨,在一些大城市垃圾中我国塑料类废弃物比例已达到和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复合制品日益增多,塑料制品难以降解,不易回收。

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观念的变化,包装材料消费量日益增大,出现了“白色污染”并日趋严重,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包装品使用后被遗弃在环境中造成的污染。

我国塑料餐盒生产能力已超过70亿只,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

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白色污染”问题,并开始研究对策。

1997年国家环保总局提出了“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强化管理为核心,回收利用为手段,产品替代为补充”的防治对策。

“白色污染”造成的危害包括:

在铁路、公路、内河和海洋航道、旅游景点、城市街道,地水面上、地面、空中和树上到处漂浮飞舞,严重破坏生态景观;

塑料包装品难以降解,在自然界的降解周期约为200-400年,在土壤中破坏结构,溶出助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航道,影响航运,使水质变坏,并影响水电站正常运行;

被陆地或海洋动物误食可致病直至死亡。

关于塑料包装与环境的矛盾,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就目前来讲,塑料包装与传统包装材料相比,环境负荷低,并且性能优秀,并具有经济性,所以塑料包装的社会需求还会不断的增长,但可以考虑尽量少用。

2、塑料包装,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其难以降解性和毒性组分,如重金属颜料和增塑剂等,使用后如不妥善处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应当加强综合管理,回收处理,并开发与环境相调和的新型塑料包装材料。

3、目前的塑料包装材料大部分是热塑性塑料,可以回收并再资源化,并且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回收技术,所以应当通过综合措施,提高回收塑料包装材料再资源化比例,提高经济效益,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4、任何新型塑料包装材料和非塑料包装材料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包装材料都必须通过环保化研究,防止只注意末端污染,防止以一种污染形式或场所代替另一种污染形式或场所。

四、包装的环保化设计

包装的环保化设计,应充分考虑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资源、能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包装材料根据其用途不同,要求具有不同的功能,为了满足同时具有不同的功能,往往采用几种不同材料的复合,而多种材料复合无疑给循环再生带来困难。

所以要求在设计中考虑功能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平衡和统一。

包装材料的环保化设计应当考虑降低材料生命周期的环境负载,主要包括以下各项要求。

考虑有害性。

需要考虑对水、油和溶剂可溶出物质的有害性,例如泡沫聚苯乙烯碗面容器、聚碳酸酯食品盒、聚碳酸酯奶瓶被列入环境激素可疑包装;

聚氯乙烯食品包装袋游离单体氯乙烯是否低于标准要求(0.5μg/g以下);

所使用的辅料是否含有铅、汞、镉、六价铬等有毒、有害金属;

包装材料回收处理是否有有害物质排放。

在设计包装的时候除了考虑有害性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资源的节省。

所以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要考虑下列的要求:

(1)避免叠床架屋,过度包装;

⑵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要长寿合化;

⑶在便于使用情况下,内容物重量与包装材料重量比,尽量最大化;

⑷尽量采用低密度包装材料;

⑸采用高性能材料,降低材料消耗。

从节省能源方面。

要尽量选择生命周期总能耗小的材料。

要考虑包装材料环境与容积、强度的平衡,多数材料是以单位重量计的环境负载,页包装材料的特点是要综合考虑单位体积与单位刚性(结构材料的需要)环境负载因素。

所以大型容器可选择质轻的聚酯瓶,小型并要求具有强度的容器可选择钢铁,纸由于强度低,不适合作大型容器。

玻璃和铝能耗高,但可循环再生,是否适宜,取决于回收率和循环再生效率。

但我们也不可忽视的包装的功能性。

包装材料的设计要满足内容物的理化性质要求,具有有效的保护功能,例如蔬菜、水果要求材料具有透气性、透湿性,冷冻食品要求材料有低温下的韧性,易氧化食品包装材料要求气体阻隔性。

功能性降低造成内容物丧失商品性,无疑是包装和内容物的资源和能源的最大消耗。

另外要保证包装材料强度和包装的封合性,防止包装过程、运输过程、储存过程、使用过程存在产品“跑、漏、飘”等现象,造成环境污染。

谈到环境问题不可否认的我们应该考虑到废弃物的循环再生性。

包装的环保设计应考虑包装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包括下列几方面。

(1)料应选择适合现有的回收再生系统,或将来可能建立的回收再生系统的材料,可提高回收率和降低回收费用。

尽量采用目前回收技术已经成熟的材料。

采用易于识别材质的材料或附有识别标志的材料,利于分类回收。

⑵采用减容化设计,使用后可折叠,易施力压块,复合材料包装材料易分离,外形设计适合于运输减容。

⑶玻璃容器采用透明或茶色玻璃,尽量不使用杂色玻璃。

⑷塑料包装尽量采用使用后可降解、可堆肥的塑料材料。

⑸尽量采用使用后经简单处理(例如洗涤)可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设计。

可再使用包装应选择易洗净的包装材料。

⑹尽量采用可重新使用的包装容器,例如玻璃、部分塑料容器。

⑺尽量选择包装废弃物焚烧或降解、堆肥、填埋处理过程没有二次污染的材料。

⑻尽量采用再生材料或废材做包装材料。

⑼在满足功能要求情况下,尽量选择单一材料的包装设计。

需要焚烧处理时,要选择残渣少或无残渣的材料,例如避免铝箔复合材料。

要选择燃烧热低的材料,因为可缩短燃烧炉的寿命。

五、包装材料的循环再生

包装生产厂内的工业废弃物相比使用后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其发生源明确,品种、数量易于把握,极少混入杂物,因此可以进行最有效的回收方式。

即“封闭系统”回收。

对塑料成型中的回收利用有线内型和联合型。

线内型是在生产线内,切边料依制品而定的再生材料的混合比,回收利用。

联合型是将废弃物集中处理,可自由设定再生原料的混合比,但异物和其它品种塑料参与混合的机会多。

玻璃、金属和纸包装产品工厂可返回到原料重新利用。

塑料包装不能回收的废弃物,多数是复合包装废弃物,可采用燃烧或填埋处理。

近年由于小型热分解气化炉和燃烧炉、小型发电设备技术有了进步,利用废弃物燃烧回收热能的企业在增加。

包装物使用后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凡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容器的回收

大量使用的是啤酒瓶、酒瓶、可乐瓶、饮料瓶,其次是各种药瓶。

啤酒瓶回收再使用是废弃物循环再生成功的例子,主要有合理的回收机制,消费者形成良好的意识。

药瓶一般混入城市垃圾。

异型瓶和生产量较少的玻璃容器回收率低。

对不能重新再用的玻璃瓶可用来作为玻璃材料,代替硅土砂、石灰石和苏打灰。

其优点如下:

⑴节省能源。

玻璃生产中使用废玻璃量增加10%可节省能源约3%。

⑵节省原材料和减少污染。

每使用1吨废玻璃可节省原材料1.2吨,椐计算,可节省由原材料开采、加工、包装和运输而发生的能耗100kg石油或其当量。

另外,还可降低熔化炉的废气和粉尘排放量。

回收废玻璃容器重新熔融利用,其回收物要经过处理和分离,分离出有色玻璃、硬质玻璃、铁、重金属和陶瓷类,以达到制瓶质量要求。

废玻璃与异物分离很难采用常规方法,磁选可除去磁性物料,经破碎和风力分选机,最后可很到28目、含量90%的玻璃粉。

2、纸包装的回收

纸包装使用量较大的为包装用纸板和包装箱纸板,我国旧瓦楞纸有稳定的回收机制,基本上可以得到回收,但总体上还落后于发达国家。

纸板、一般纸袋和包装纸的回收可采用一般纸回收处理方法,但要经过软化、分散、通过过滤、离心分离除去装订铁、胶和其它异物。

与新浆区别,要用表面活性剂将印刷油墨乳化分解去。

3、塑料包装回收

⑴推行可重复使用容器。

容器重复使用是塑料容器最佳回收方式,环境负载低,废弃塑料垃圾可减量并降低成本,各国及大型公司都在积极努力推行。

目前工业液体原材料或部分液体商品大型塑料容器重复使用已被工业和商业部门采用。

饮料容器及其它液体商品容器,尤其周转量大的容器包装,通过制定标准瓶、容器大型化、标志化、功能化、开发灭菌洗涤技术、建立有效回收机制(如普及回收网点、押金制等)等措施得以实现重复使用。

⑵标志标。

塑料包装的特点是品种多,外观相似,为回收处理带来困难。

标志化可便于分类,简化处理过程和成本。

目前有美国塑料工业协会(SPI)的塑料种类识别标志,简明易认,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

德国1991年制定了DIN-1220回收利用标志。

⑶塑料包装材料的回收技术。

根据德国、日本包装回收法实施经验,回收均以材料回收放在优先位置,因为是低熵化的处理方式,但受到技术、经济因素的制约。

材料回收必须分类回收,再生品质量低,随着回收机制成熟和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材料回收比例将会提高。

化学回收只限于个别品种,PS、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热解回收单体,PET、尼龙水解回收单体,目前主要取得经济合理性。

塑料包装材料热油气化,可以处理混合塑料废弃物,是一种理想的处理方法,但回收油气价格依然高于原油价格。

经济上比热解法更有利的是可作为高炉还原剂和热源。

各种回收方法的选择都离不开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先进性,为推进包装废弃物回收事业,一些国家制订社会系统分担回收经济的政策。

4、金属包装的回收

我国工业、商业用大型包装钢桶、铝桶和铝易位罐因其残值高,基本上都被回收,大型桶以复用为主,铝易位罐统计2000年达到80亿只,耗用铝达20万吨,受到回收机制、分选和冶炼技术限制,再生铝工艺处于初级水平,一般只能熔融后做成其它低值铝制品,金属回收率只有70%~80%。

目前我国每年氧化铝1/3-/2需要依赖进口,从铝的良好再生性和节省资源、能源及降低环境负载考虑,应进一步提高铝循环再生水平。

无论是铝产量大国的美国还是资源缺乏的日本,对铝回收都极为重视。

六、包装与环境的融合

包装的目的是旨在使商品在运输与销售时有一个与其内容相符的外壳。

这便要求包装既要具有良好的技术设计以保护和表征产品的完整品质,又要兼备良好的视觉设计效果以确保商品的顺利销售。

当商品开始投入使用时,其包装的使命便告完结,大多数的包装材料往往即被任意丢弃。

随着新世纪的发展,人类社会中潜伏着各种危机以不同的形态突现出来,导致愈趋激化的各种社会矛盾。

总而言之,涉及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逐渐失去平衡。

就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较密切相关的方面而论,商业社会里的生产与消费的诚信关系已经松懈,大量伪劣商品凭借相对低廉的价格,竞以对优质商品包装的拙劣模仿而招摇过市、畅行于流通渠道之中——这虽然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低档次的消费欲望,但从长远意义上讲却削弱乃至毁坏了经济繁荣的真实前景,阻碍我们的生活质量向高档次的境界迈进。

包装设计作为一种具体的设计活动,对人类生活方式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如果充分而正确地发挥其潜能,则可以消减或缓和业已出现的弊端。

反之,就会加剧这些矛盾。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包装设计师和生产厂家肩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绿色生态的概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随着社会对环境与生产保护意识的增强,设计人员从对人类的切身利益与持续发展的考虑出发,将生态保护引入到新一轮的设计思维过程中。

最早的绿色设计是由英国一家生产洗涤用品的公司所研制,在产品设计中采用了“天然可回收的原料、可充式的包装”等环保理念,便于清洁、经久耐用、可反复充装的包装设计,有效解决了一次性产品对包装资源的耗费,因而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该产品一经推出,立刻在市场上引起消费者的注目,他们踊跃接受了新的环保消费概念。

在广大消费者积极欢迎环保商品的同时,包装设计师们的社会责任感也被激发起来。

在消费者与生产厂家之间,设计师担任了协调合作的角色。

他们倡导“绿色消费指南”,使社会各界了解与支持绿色设计,引导“绿色资本家”如何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获得利润。

到90年代,德国、荷兰、丹麦的企业投入了更多的资金用于绿色设计。

“Re 

 

Use 

Re 

Fill”的呼声逐渐在世界各地得到响应,许多大型企业都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生产方式,将产品设计中的环保意识提到了战略地位。

例如:

Philps和IBM在公司的管理体制上建立绿色设计的运作措施,并贯彻到实践中去。

“德国蓝天使”标志从1978年开始实施,象征着绿色设计的环保标准,在生产、市场和社会舆论的多方作用下,现在已有了几千种设计获得了这一资格认证。

为了确保自然界维持其正常运作免受人为的破坏,除了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之外,包装设计师开始构思利用纯天然材质对包装设计进行革命性的改良,使之能融入生态系统的大循环中,如同生命系统的新陈代谢。

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一旦这种循环失去平衡乃至遭到毁坏,则为我们生命提供物质基础的生态系统本身也将失去平衡乃至崩溃。

到那时,地球上的生命离烟飞灰灭也就不远了。

因此,这不仅仅是审美问题,而是根本意义上的生存悠关的问题。

于是设计师们设想,如果能将人造物——包装纳入到大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之中,使其材质能以系统接受的方式取之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从而可获得再利用或再生的机会,而不是强索于自然,又以垃圾的形式抛回给自然,最后以毁坏我们生存质量的悲剧而告终——如果能以这种方式使得包装真正美化我们的生活并随着生活的发展而生长,那不仅是设计事业的幸事,也是人类的一桩幸事。

就包装而言,这种生长的概念,这种与环境的亲和力的理念,便成为设计师们自觉的使命,成为其进行包装设计时所考虑的焦点。

基于这样的设想,利用易于溶解的天然材质是设计师最初的选择。

粗纤维的植物在作加工处理之后,可以立即成为方便的包装。

这些天然可用的材质蕴藏丰富,再生能力强,其本身有时便是最好的包装。

蛋壳在造型上有最好的承重能力,它开启了设计师的灵感。

在发展中国家,利用椰子壳设计出的碗型容器,可以巧妙地设计成为食品的优秀包装。

并且由于这些材质的相对稳定性,确保了贮存与运输的安全。

这种返朴归真的设计也给生活在e时代的都市里的人们带来浪漫的感受。

生态保护的观念虽经大力弘扬并已广为人知,但要将包装设计中的环保意识贯彻始终却有赖设计师、厂家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绿色包装设计从材料的获取到加工都与现存的渠道和生产程序截然不同,在起步阶段毫无疑问会占据更多的资金,提高了生产成本,使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

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随着环保意识在整个社会中的提高并逐步成为公众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的一部分,绿色商品及其包装无疑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企业的生命就在于投合公众的消费行为和欲望。

在凝聚着希望与成功的路上,环保包装设计可谓任重而道远。

【结束语】

生态保护的观念虽经大力弘扬并已广为人知,但要将包装设计中的环保意识贯彻始终却有赖设计师、厂家以及全社会继续共同的努力。

绿色的包装设计从材料的获取到加工都与现存的渠道和生产程序截然不同,在起步阶段毫无疑问地会占据更多的资金、提高产品的成本,使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

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随着环保意识在整个社会中的提高并逐步成为公众日常生活和消费行为的一部分,绿色商品及其包装无疑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包装工业》易晓

2、《环境艺术设计》李砚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浅谈绿色包装》张丽红中国包装报

4、《对绿色包装策略的分析》黄有柱中国包装报

5、《广告大全》陈明动

6、《粤港信息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