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7750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C卷Word文件下载.docx

在一定条件下,CO2与CO可以相互转化

D.守恒观:

一定质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2和H2O,经测定水的质量为18g,则甲烷质量为16g

4.学习和研究化学,有许多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不正确的是()

选项

方法

示例

A

实验法

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归纳法

水、铜分别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归纳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C

分类法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D

对比法

用等体积的水和空气进行压缩,得出气体与液体微粒间的空隙不同

A.A

B.B

C.C

D.D

5.认识物质是一分为二的,下列对物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也能用于食物保鲜

B.CO可用于炼铁,也可导致人中毒

C.铁生锈造成钢材损失,也可用于食品防腐

D.CO2可用于灭火,但过量排放也能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②向容器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按要求连接好仪器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气体

A.③④②①⑤

B.①②③④⑤

C.④③①②⑤

D.③④①②⑤

7.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石墨和金刚石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有C元素和H元素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2O

2H2+O2

B.2KMnO4=K2MnO4+MnO2+O2

C.2Hg+O2

2HgO

D.Mg+O2

MgO2

9.常言道:

水火无情。

了解生活、生产中的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关于火灾,下列原理或做法正确的是

A.在野外遇上火灾,立刻向顺风的方向逃离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时,最好使用干粉灭火器来灭火

C.消防队员使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

10.竹炭是竹子经过碳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A.易溶于水

B.黑色固体

C.有吸附性

D.能够燃烧

11.如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若①中反应为:

2FeTiO3+6C+7Cl2

2FeCl3+2TiCl4+6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化合价为+3价

B.①中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③中氩气(Ar)作反应物

D.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14:

1

12.三甲基一氯硅烷〔(CH3)3SiCl〕是一种化工原料,易燃,遇水发生反应,放热并生成盐酸。

下列关于三甲基一氯硅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甲基一氯硅烷应密封防水保存

B.三甲基一氯硅烷着火时,不宜使用泡沫灭火器

C.三甲基一氯硅烷遇明火爆炸,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三甲基一氯硅烷燃烧不充分时,可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3.二氧化锰与含有的X溶液混合并加热,可以制取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MnO2+X=MnCl2+Cl2↑+2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1:

B.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计量数是4

D.反应前后Mn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14.小军同学自制汽水所需配料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属于碱类物质

B.柠檬酸溶液的pH<7

C.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D.汽水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跟水发生反应

15.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16.“尾气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下面是其中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从图中获得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B.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

C.图中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二、填空题

17.“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从微观角度看主要是由____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且化合价不变;

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绿色植物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

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填数字序号)。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18.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周期。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虽年久仍不变色,是因为____。

(3)净水器中常用_____(填物质名称)除去色素和异味。

(4)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为了缓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下同)。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型能源 

 

B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少开私家车

C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D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

(5)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根据右图中的现象,可以推测气球中的气体不可能是____。

A氢气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硫

19.一定条件下,4.8gCH4与12.8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gH2O、5.6gCO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_____g;

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中硅元素右侧一格已被墨水沾黑,请你推测,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

(2)写出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的阳离子符号一个_______。

(3)第16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周期。

(4)图乙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可能为______________。

(5)图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_______判断正确。

A原子序数Z>Y 

B原子核外电子数:

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从图丙中分析,X是氧元素,则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

(6)锶(Sr)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图2所表示的粒子符号是__________。

②下列同锶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填字母)。

AHe 

BMg 

CS 

DAr

三、实验题

21.已知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剂,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Na2O2反应放出O2,供给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O2+2CO2=2Na2CO3+O2。

某同学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装置①中CO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若用加热NaHCO3固体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选填图二中字母)。

(2)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

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为收集纯净干燥的O2,装置③中盛放的试剂为 

,装置④中盛放的试剂为 

,⑤中收集方法可选用 

(填序号)。

A.排水集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真空袋收集法

(4)当观察到装置②中 

时应停止通CO2。

(5)此外,过氧化钠也能与水迅速而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氧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此反应制取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四、简答题

22.根据下列各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图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B图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

(3)C图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底部炸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D图中某气体燃烧,能观察到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烧杯壁有水雾,说明该气体一定含有___________元素。

五、计算题

23.

(1)某同学用市售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mL-1)配制8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通过计算可知需要浓盐酸_____mL,水(密度为1g•mL-1)_____mL。

(上述两空答案都精确到0.1mL)

(2)某兴趣小组对石灰石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分析:

取13g样品放入烧杯中,将80g稀盐酸分4记录如下。

次数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0

7

请计算:

①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

②最终所得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_____(写出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0.1%)。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