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C卷新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7688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C卷新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C卷新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C卷新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C卷新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C卷新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C卷新编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C卷新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C卷新编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C卷新编Word文件下载.docx

张青莲——测量相对原子质量

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

候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的个数

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

右上角数字——表示粒子所带电荷数

A.A

B.B

C.C

D.D

3.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镁粉

B.向一定量的稀盐

酸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A.A 

 

B.B 

C.C 

D.D

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t2℃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D.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

5.下列各组离子,能在酸性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K+、Cu2+、SO42-、Cl-

B.CO32-、K+、Na+、Cl-

C.K+、SO42-、NO3-、Cl-

D.Ba2+、Cl-、Na+、SO42-

6.下列化学用语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2O--2个氧元素

B.Ca2+--钙元素显+2价

C.CO32---1个碳酸根离子

D.H2O2过氧化氢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7.下列关于CO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

B.能溶于水

C.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D.能用于金属冶炼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过量)

CO2(HCl)

NaOH溶液

Fe2O3(Fe)

CO

CaO(CaCO3)

稀盐酸

Cu(CuO)

稀硫酸

D..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烟

B.醋酸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C.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D.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10.下列变化在常温下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2O3→FeCl3

B.CO2→CO

C.Cu→Cu(NO3)2

D.Na2CO3→NaNO3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燃着的木炭放入氧气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将SO3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雾产生

D.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立即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1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13.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出现蓝紫色火焰

B.将铁钉加入到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里,溶液变成红色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灰石

B.海水

C.洁净的空气

D.干冰

二、填空题

15.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氢原子_____________;

(2)氧化铝____________。

16.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00mL,量筒的容量为250mL。

实验步骤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

I.打开止水夹a和b,向集气瓶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稍后,测得进入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1mL;

II.用强光手电照射,引燃红磷;

III.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b,测得量筒中的水的体积变为V2mL;

IV.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Ⅱ中引燃红磷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

(4)步骤III中,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测得的V2数值___________(填“没有影响”、“偏高”或“偏低”)。

三、实验题

17.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进入。

(3)用E装置进行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的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

进行操作时,集气瓶未装满水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四、简答题

18.清明长假期间,杨明和同学去郊外旅游.

(1)山中泉水清冽甘美,判断泉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杨明饮用泉水时,发现里面有树叶,应该用_____操作除去;

用肥皂水洗手时,发现泡沫较少,则此水是_____(填“硬水”或“软水”);

(3)为防止景区的水被污染,附近农业生产时要合理使用化肥,氯化铵属于_____肥(填“氮”“磷”或“钾”),不能和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水溶液为碱性)混合使用,因为_____;

(4)杨明将泉水烧开,加热时,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与_____充分接触.

(5)大家发现某铁栅栏锈迹斑斑,认为可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试写出利用稀盐酸除去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

(6)午餐时雪饼包中发现有生石灰做的食品干燥剂,这是因为_____(用方程式表示).

19.2017年5月我国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1)甲烷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

①左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在上图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

20.请从红磷、氧气、水、稀盐酸、石灰石中选取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军事上用作烟幕弹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两种单质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推断题

21.A是镁、铝、铜三种单质中的一种,在化合物中A元素常显

价,物质

都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

都是氧化物,

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各物质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

_____.

(2)

所属的物质类型是_____(填字母).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3)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⑤的化学方程式:

六、科学探究题

2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

(实验设计)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讨论交流)该小组同学对该装置进行了讨论,提出意见如下:

(1)乙同学认为B中纸花是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其变红。

(2)丙同学认为二氧化碳会被澄清石灰水吸收,D中蜡烛不会熄灭。

(现象分析)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1)与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B中干燥纸花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丙同学的预测不一致,D中蜡烛熄灭,请从溶解性的角度说明澄清石灰水不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自然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水蒸气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

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大约占26%,其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验证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温室气体。

用集气瓶收集相同体积的三种气体样本(分别是干燥的二氧化碳、湿润的二氧化碳和干燥的空气),经太阳灯光源等距离照射,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得出结论)通过曲线a和b的对比,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结论;

通过曲线b和c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气是温室气体的结论。

则曲线a、b、c对应的气体样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计算题

23.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请回答:

(1)小明在实验室配置质量分数为12%的碳酸钠溶液。

①计算:

配制100g该碳酸钠溶液需要碳酸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

②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碳酸钠,放入烧杯中,小明在称取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填序号)。

a增加砝码 

b减少砝码 

c添加固体 

d减少固体 

e调节平衡螺母向右旋

③量取:

用量筒量取水(水的密度是1g/mL)的体积时仰视读取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量取液体体积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④溶解:

用玻璃棒搅拌,使碳酸钠溶解。

⑤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塞,贴上标签,请帮小明完成如图标签内容。

_______

(2)小刚要把

(1)配得的溶液稀释为6%,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稀硫酸常作为工业上的除锈剂,现配制4.9%的稀硫酸2000g,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_____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4.某化肥由(NH4)2SO4,K2SO4、KCl混合而成,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

(1)该化肥施用后,能使植物_____(填序号)

A.茎叶生长茂盛 

B.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C.增强抗倒伏,抗虫害能力

(2)(NH4)2SO4中N、O两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化成最简比)

(3)为测定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民和小青分别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实验。

方案1:

小民取10.0g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质量为16.5g

方案2:

小青另取等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的Ca(OH)2加热,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增重1.8g,浓硫酸增重1.7g(假设气体全部吸收)。

用方案1计算出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偏大,简述理由_____。

用方案2计算该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数(请在答题纸上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_

25.某氮肥硫酸铵中混有硫酸氢铵。

为测定该氮肥的含氮量,一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取一定量氮肥样品,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备用。

已知:

氢氧化钠少量时2NH4HSO4+2NaOH=(NH4)2SO4+Na2SO4+2H2O

氢氧化钠过量时NH4HSO4+2NaOH=Na2SO4+X+2H2O

(1)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氢氧化钠过量时NH4HSO4+2NaOH=Na2SO4+X+2H2O,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②“化肥用得巧庄稼‘身体好’”,下列物质可作为植物生长所需肥料的是 

A.CaCl2

B.Ca3(PO4)2

C.K2CO3

D.KNO3

(2)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G~J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①装置I中的现象是 

②装置H的作用是 

③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 

.(填“K”、“L”或“M”)

(3)同学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右,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广口瓶内四氯化碳的作用是 

②指导老师指出,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即使氢氧化钠足量且实验过程中无氨气外逸,测得的样品含氮量仍将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4)同学们改进实验装置后(改进装置图略),进行如下实验。

称取不同质量的上述样品分别与100g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完全溶解后,加热充分反应(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并使生成的氨气全部被稀硫酸吸收,测得氨气的质量。

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100

样品质量(g)

7.750

15.50

23.25

氨气质量(g)

1.870

1.700

请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