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主观题答题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76877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主观题答题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主观题答题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主观题答题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主观题答题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主观题答题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主观题答题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主观题答题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主观题答题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总复习主观题答题模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实施废气回收利用E、加强立法、执法监督,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8、影响风力强弱,风能资源是否丰富的原因:

A、温差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强弱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强。

B、距风源的远近距风源越近,风力越大,风能资源月丰富。

C、地形起伏地形起伏越小,摩擦力越小,风力越大。

D、多大风天气。

9、气候特征的描述:

A、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是高温期,……、是低温期;

B、降水多/少,季节变化是否明显,……、、是雨季,……是旱季。

10、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A、纬度位置纬度越高,低温越低;

B、海拔高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C、坡向同海拔地区,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迎风坡气温低,背风坡气温高

D、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E、全球变暖。

11、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A、海陆位置沿海多,内陆少

B、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低压控制降水多,高压控制降水少。

C、风带、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D、洋流暖流增湿,寒流降湿

12、气候成因分析:

综合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综合分析。

13、天气特征的描述:

A、气温高/低

B、气压高/低

B、天气状况阴、晴、雨、雪

D、风速大/小

14、河流特征的描述:

A水文特征

B、水系特征

15、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A、径流量:

大/小,有无季节变化,、、、、、、、、是汛期,长/短,、、、、、、、是枯水期。

径流量的大小取决于补给方式、支流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

B、含沙量:

高/低看植被覆盖率的高低。

C、流速:

块/慢看流经区地势的起伏(等高线的疏密)

D、结冰期:

有/无,长/短,有无凌汛现象看最冷月气温,河流的流向自低纬流向高纬。

E、航运价值和水能资源

16、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

A、发源、流经(省份、地形区)、注入

B、流程长或短、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广/窄、河网密布/稀疏

C、水系形状向心状/放射状/对称分布

17、河流航运价值高低的评价:

A、航运条件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汛期长,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河道宽、深、直,通航里程长;

流速慢,安全系数高;

B、航运需求河流沿线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对航运的需求高。

C、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联运程度高,可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联运。

18、河流水能资源开发价值高低的评价:

A、水能资源的优势无污染、可再生、清洁能源

B、水能资源丰富径流量大,地势落差大

C、水能开发的市场河流沿线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对水电的需求高

D、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已有基础设施、资金、技术、环境承载力

19、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因素:

A、气温气温越高,蒸发越旺盛,盐度越高

B、降水降水越多,盐度越低

C、淡水河稀释如海淡水河越多,水量越大,稀释作用越明显,盐度越低

D、洋流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区盐度高,寒流流经区盐度低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描述某区域自然环境的特征/对比两个或俩个以上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异同/分析某人类活动或某环境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上类似问题答题思路一般从自然地理环境五大基本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分析,找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比两个或俩个以上区域环境特征的异同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A、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B、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五大基本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C、人文环境人口(多少,分布,增长状况)、城市(多少,分布、城市化水平)、农业(类型、结构)、工业(类型、结构)

3、某区域物种丰富、独特,景观差异明显的原因

A、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落差大,垂直差异明显

B、纬度跨度广,地区热量差异大;

海陆位置差异明显,地区降水差异大,气候复杂多样,适合不同物种的生存

C、地理位置孤立、封闭,外来物种少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

A、经、纬度位置位于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高纬/中纬/低纬地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地区。

B、海陆位置位于哪个大陆的、、、、、、、、、(方位),哪个大洋/海/湖的、、、、、、、、、(方位)

C、交通位置位于、、、、、、、、的必经之地,交通便利

D、领国位置与哪些国家相邻,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E、地形区位置位于(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地区。

2、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

A、分布不均。

B、哪里多,哪里少,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C、主要沿……、(河流、山谷、沿海、交通干线)分布

D、呈……、(带状、点状、块状)分布。

第一章人口

1、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A、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自然增长率高,青少年儿童比重大。

影响:

资源、环境、社会压力增大,加剧贫穷,形成人口增长惯性。

措施:

实施计划生育。

B、发达国家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老龄化问题突出。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和社会赡养负担加重。

鼓励生育,延长退休年龄,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A、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B、社会因素经济水平、政策、交通、宗教、战争、科技

3、影响人口迁移(流动)的因素(推力/拉力)

A、自然因素气候、水文、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B、社会经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交通、政策、教育、战争、婚姻、宗教

4、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对迁出地有利:

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保护了自然环境不利:

导致迁出地人才流失

B、对迁入地有利:

缓解了劳动力的不足,有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

加剧了迁入地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社会负担,加剧生态问题。

C、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5、影响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A、资源首要因素

B、经济发展水平

C、科技水平

D、教育水平E、对外开放程度F、消费水平第二章、城市

1、城市兴起、发展的区位因素

A、地理位置

B、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C、社会因素经济水平、政策、交通、宗教、战争、科技

2、城市化的表现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C、城市数量增加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保护和改善城市卫生的措施

A、控制市中心规模

B、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C、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D、合理布局工业,适当分散污染源第三章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B、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

C、社会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发展历史、饮食习惯、良种、冷藏保鲜技术

2、农业生产特点的描述

A、农产品的类型

B、熟制

C、生产规模

D、单位面积产值E、科技水平F、机械化水平E、商品率

3、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

A、自然条件a、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B、季风气候,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降水充沛,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c、河网密布,水源充足,灌溉条件优越;

d、黑土、黑钙土分布广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e、宜浓荒地多,增产潜力大

B、社会条件a、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农场规模大,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

B、工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c、市场广阔d、交通便利

4、某地政府鼓励种植某农作物/养殖某动物的原因类问题分析思路

A、所种/所养对象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食物

B、市场需求

C、意义社会意义、经济意义、生态意义

5、工业生产的区位条件

B、自然因素资源、地形、气候、水文

C、社会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发展历史、工业基础、军事国防、个人偏好、工业惯性

6、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条件

A、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B、科技多高等院校、科研中心分布,劳动者素质高

C、交通快捷、高速交通发达

D、市场市场广阔

7、工业集聚的原因/好处

A、有工业联系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可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协作

B、共享市场信息

C、获得规模效应

8、产业转移的影响

A、对转出区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缓解环境问题;

导致就业压力增加;

B、对转入区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就业岗位;

促进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

可能导致环境问题加剧。

9、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

B、旅游资源丰富多,独特性强,吸引力强,集群状况佳

C、距客源市场近临近人口、城市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D、交通通达度高E、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F、环境承载力强。

10、如何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布局和方向。

A、地理位置特点

B、自然地理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资源

C、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基础、农业基础、科技、劳动力、市场、政策、环境、社会分工协作。

11、浴场的区位条件

A、寒/暖流,上升流带来丰富营养物质,为鱼类提供饵料

B、地处温带海区水温适宜,季节变化明显,海水搅动频繁

C、大陆架广阔大陆架地区海水较浅,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D、河的入海口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12、盐场的区位条件

A、气候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

B、地形平坦开阔,淤泥质海岸第四章交通

1、交通方式优缺点的评价

A、运量

B、运速

C、运费

D、建设成本E、连续性F、灵活性G、耗损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A、运输背景自然背景因素:

地形、气候、水文矿产资源、工程难度决定了适合修建什么运输线路,社会经济背景:

技术、资金等决定了能够修建什么线路

B、运输对象的性质

C、运输条件的要求运费、运速、运距等

D、所选方式的优点E、其他方式的缺点

3、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条件

A、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水文

B、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城市、经济(首要因素)、资源的分布、资金、技术、国防、民族团结

4、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

A、完善了交通运输网

B、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

C、促进了沿线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D、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E、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缩短了出行的时间或路程

5、交通运输站点布局的区位条件港口

A、水域条件水深、水域面积广、避风

B、陆域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

C、经济腹地广阔

D、城市依托依托大城市,获得资金、技术等支持E、基础设施完善F、与其他交通方式联运程度高

6、交通运输站点布局的区位条件航空港

A、地形平坦开阔有一定坡度,无高大建筑物或山脉阻挡

B、地质地质稳定,有利于飞机的起降

C、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大风、雨雪、雷电天气少,跑道延伸方向与主导方向一致

D、市场周围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大E、交通与市区有一定距离,有主干道与市区相联系F、资金、技术等的支持第三部分区域地理

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某地理事物的意义可持续发展包括社会、经济、生态三个子系统,所以类似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社会意义

B、经济意义

C、生态意义

2、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A、自然因素气候:

降水多,集中,多暴雨;

地形:

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

土质:

疏松,遇水易被侵蚀;

植被:

稀少,保持水土的能力弱

B、人为因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不合理耕作、工程建设、矿产开发导致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的危害

A、对当地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耕地生产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威胁农业生产

B、对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水库淤积,防洪能力下降;

河口处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4、水土流失的治理

A、工程措施打坝建库、修筑梯田、平整土地

B、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营造防护林体系

C、农业技术措施采用喷灌滴灌技术,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地膜覆盖

D、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5、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分析

A、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

地表植被稀少;

多砂质土壤;

多大风天气。

B、人为因素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

6、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A、对当地草场退化,绿洲萎缩,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B、对其他为其他地区沙尘暴提供了沙源

7、土地荒漠化的治理针对人为原因

A、退耕还林还草,禁止乱砍滥伐

B、合理放牧,控制牧区载畜量,适当种植人工草场,实行异地育肥

C、合理利用水资源

D、改善牧区能源消费结构,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种植碳薪林

8、沼泽/湿地(河、湖、海滩)的成因

A、纬度/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B、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C、多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D、降水多,气候湿润E、多洪涝/凌汛等灾害,积水陈沼

9、沼泽/湿地(河、湖、海滩)的社会、生态功能

A、社会功能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资源;

具有航运、供水、养殖、防洪等综合效益。

B、生态功能涵养水源;

净化水质;

调节局部地区气候;

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10、沼泽/湿地(河、湖、海滩)被破坏后的后果社会、生态功能下降甚至丧失

11、沼泽/湿地(河、湖、海滩)的保护

A、退耕还林还湿

B、禁止开垦湿地

C、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D、加强宣传教育,提供人们的环保意识11传统资源型工业区、城市发展问题的分析

(1)发展的区位优势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2)发展中的问题由于产业结构单一,过分依赖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等内部原因,以及新技术革命等外部原因,导致传统产业衰败,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经济萎缩,人口外迁等问题(3)解决问题的措施优化产业结构:

压缩、、、、、、、,改造,,,,,,,,,淘汰、、、、、、、、,发展、、、、、、、、;

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

调整工业布局;

完善交通运输网;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

10、资源短缺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1)资源短缺的原因

A、资源分布少

B、需求量大

C、使用过程中的污染、浪费严重

(2)解决措施

A、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使用

B、寻找资源的替代品

C、实施跨区域的资源调配12跨区域资源调配的相关问题分析

(1)为什么要“调”?

A、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B、资源分布与经济的分布不协调供需矛盾突出

C、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需要调,可以调

(2)怎么“调”?

工、程线路选择原则

A、促进沿线经济化发展,解决沿线地区资源的需求

B、线路短尽量要短,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工程量和工程投资,将沿线生态破坏降到最低

C、资源供给区资源储量大,供应稳定

D、资源输入区的资源需求迫切,经济、生态面临困境(3)“调”了之后有何意义?

A、对调出区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生态意义

B、对调入区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生态意义13如何评价水利工程的影响

A、有利方面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

B、不利方面工程本身的缺陷、对库区、对下游的影响第四部分自然灾害

1、某区域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

A、自然灾害种类多(简要分析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和成因),频率高、强度大

B、人口、城市、经济分布密集

C、人们防震减灾的意识弱,能力低

2、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A、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弱和能力

B、(除地震外)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

C、完善应急预警机制

D、、、、、、、、、、E、、、、、、、、、、、3、自然灾害的危害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对农业、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破坏

一、地质灾害

1、地震多发的原因处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跃,多火山地震。

2、地震烈度大(损失)严重的原因

A、震级高

B、距震中近

C、震源深度浅

D、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弱E、人口、城市、经济的密度F、地震发生的时间G、人们防震减灾的意识弱,能力低

3、滑坡、崩塌的成因机制

A、不稳定的山体形态山体坡度大,岩层稳定性差,岩层破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

B、软弱面的存在

C、破坏平衡的触发因素工程建设开挖山体、强降水、地震,渣土堆放

4、泥石流的成因机制

A、水气候:

降水多,集中,暴雨

B、坡地形;

地势坡度陡

C、松散碎屑物地震导致山体破碎,植被破坏严重,渣土堆放

二、气象灾害

1、洪涝灾害的成因

A、自然原因上游地区地势坡度陡,汇水速度快;

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气候降水多,集中、多暴雨。

河道曲折,水流速度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B、人为原因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河床抬高;

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能力下降

2、洪涝灾害的防治

B、加强洪涝灾害的监测预报

D、上游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修建水库,调蓄洪峰E、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提高湖泊的调洪能力;

疏浚河道,裁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排洪能力;

修建河堤;

设立分洪区。

3、旱灾的成因

A、雨季未到,降水异常减少

B、地表河湖较少,河流短小,储水条件差

C、人口,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的需求量大

D、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污染浪费严重,加剧旱情

4、旱灾的防治措施

B、加强旱灾的监测预报

D、开源修建水库,雨季蓄水;

跨流域调水;

E、节流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推广使用滴灌、喷灌技术。

5、寒潮、低温冻害、雪灾的成因

强冷空气过境/冷锋过境

6、台风灾害多发的原因

A、台风是由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

B、台风灾害多发是因为位于沿海地区,处于台风的移动路径上。

7、沙尘暴的成因

A、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B、地表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多砂质土壤,水分含量低

8、生物灾害

A、成因某地生物灾害发生的成因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结合其生活习性找出该地具备适合其生长的环境条件;

缺乏天敌。

B、危害农作物减产、林木枯死、威胁人类粮食安全,损失严重。

第五部分旅游地理

1、(评价)某地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

D、交通通达度高可进入性强E、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F、环境承载力强

2、发展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意义

A、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资金;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收入;

B、有利于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C、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

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3、旅游资源的价值

A、美学价值

B、科研价值

C、历史文化价值

D、经济价值E、健身娱乐价值

4、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A、旅游资源的规模和组合状况

B、旅游资源的等级与特色

C、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4、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A、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B、损坏文物古迹

C、扰乱社会秩序游客过多导致交通等基础设施压力增大,消费水平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