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天泻血排瘀纲要全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7266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95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天泻血排瘀纲要全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心天泻血排瘀纲要全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心天泻血排瘀纲要全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心天泻血排瘀纲要全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心天泻血排瘀纲要全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天泻血排瘀纲要全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心天泻血排瘀纲要全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天泻血排瘀纲要全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天泻血排瘀纲要全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8脚汗多…………………………………………………………………35

39号:

失眠………………………………………………………………36

40、眩晕…………………………………………………………………36

41、双腿酸软无力………………………………………………………36

42、类风湿关节炎………………………………………………………36

43、静脉曲张……………………………………………………………36

44、小叶增生……………………………………………………………36

45、白发、掉发…………………………………………………………36

46、骨髓炎………………………………………………………………36

47、脑溢血后遗症………………………………………………………37

48、男性不孕证…………………………………………………………37

三、问题解答

1、二号穴排瘀不好怎么办?

2、二、三、六、七、八号穴特性有什么不同?

3、针刺太痛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起水泡或出黄水?

5、瘀血在哪里?

一、心天泻血穴位及主治与中医针灸穴位及主治参照

1号头痛穴:

此穴位于头顶的正中点(与两耳尖、鼻尖连线交叉点),也就是中医针灸的百会穴。

头痛的直接原因是瘀血堆积在1号穴位处,阻碍了颅内的血液循环,使脑细胞处于缺氧状态,不管患多长时间的头痛均可治好(除脑肿瘤外)。

[1号头痛穴百会]

此穴位可以治疗除脑瘤以外的所有头痛症。

1-17-9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可去头屑,使头发润泽发亮,对脱发,忧郁症,记忆力减退也有疗效。

中医主治:

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痫。

2号胃脏穴:

此穴位剑突下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外(脐上4cm),也就是中医针灸的中脘穴。

[2号胃脏穴中脘]

此穴位对胃肠炎、胃炎、烧心、胃酸过多、胃下垂、食欲不振等均有疗效,并对胸闷、心烦意乱、心跳过速等症也有疗效。

主治:

胃肠炎、胃炎、烧心、胃酸多、胃下垂、食欲不振、胸闷、心跳过速等症。

胃痛、呕吐、吞酸、食不消化。

3号根穴:

此穴位于肚脐下到耻骨联合4/6处,相当于中医的关元穴。

[3号根穴关元]

对腹泻、便秘、黑斑等有疗效。

对2-3-6号穴位的泻血治疗可使皮肤黑暗的人变白而光泽。

再对8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可以使患者从高血压、中风、痴呆症的从恐惧中解脱出来。

对腹泻、便秘、黑斑有疗效。

虚劳体瘦、眩晕、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不孕、疝气、小便频、腹痛。

4号感冒穴:

锁骨中上缘凹陷处也就是中医的天突穴。

[4号感冒穴天突]

感冒初期对4-18号穴位进行泻血,虽然睡一觉起来就会好,但对患感冒时间过长的人,此穴位是不易泻出血来的,想治好感冒就必须对此穴位泻血到能泻出血为止。

治疗感冒有效的应急措施,也可以用电热吹风给脖子的部位加热,或用毛巾裹住脖子维持其温度。

感冒、咳嗽。

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梅核气(西医慢性咽炎)、噎嗝。

5号心绞痛穴:

此穴分为上5号和下5号穴。

上5号位于两乳头中间点下0.5cm处;

下5号位于胸骨下端未凹陷处(心窝)。

[5号心绞痛穴膻(shan)中]

此穴位对心绞痛引起的胸闷、心烦意乱等症状有疗效,对低血压、咳嗽、气喘、肺结核也有疗效。

治疗心绞痛时与中药配合会有更好的疗效。

低血压患者在治疗时可能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

如出现这种现象要当即停止泻血保持其镇定,如出现昏迷状时要及时对十宣穴进行针刺放血,这样人可以马上苏醒过来。

对于心绞痛、低血压、气喘等疾病,现代医学技术视为不可治愈之症。

那是因为这些部位由于瘀血的存在,不能使血液循环正常进行而引起的。

可人们只注意对表面现象的治疗,而不去探索血液循环不畅的根源。

实际上这些症状对4-32-5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是有疗效的。

前面所列举的病症都因为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已经受损伤而引起的综合性疾病。

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在充分理解了本教材的内容以后才能实施泻血治疗。

泻血的顺序就从2号-3号穴位开始,待到泻血效果良好时,再对6号穴位进行泻血,6号穴位也泻出血后再对8号穴位进行泻血。

然后可对4-32-5穴位进行泻血,最好要与保健配合治疗。

心绞痛引起的心烦意乱。

对低血压、咳嗽、气喘、肺结核也有疗效。

对心梗引起的心绞痛最好不要做泻血。

6号高血压穴:

此穴位于背部髋骨顶端上1cm处,第三腰椎旁开3.5cm处(腰大肌正中)。

肚脐向背部直线腰大肌上。

[6号高血压穴气海俞(shu)]

此部位是高血压的特效穴位,人的血压升高时,只要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血压就会马上降下来。

但为了防止复发,再继续按本教材上所讲的基准进行泻血,就可以保证高血压不再复发。

高血压穴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对慢性疲劳,下肢无力也有很好的疗效。

服用人参,鹿茸,蜂蜜等补药后易上火的人,对高血压穴位进行泻血后服用就不上火了。

高血压的特效穴。

对慢性疲劳、下肢无力也有很好的疗效,是疏通血管之穴,也是下半身的开关穴。

7号肩臂痛穴:

此穴位于背第1、2胸椎中点旁2cm处。

是身体到脖子、头部的开关穴。

是肩臂痛的重要之穴,手发凉多汗、手掌干裂,可用此穴配合它治疗。

[7号肩臂疼穴魄户]

此穴位对肩部肌肉胀疼症状有疗效。

对于手发凉多汗,手掌干裂等症状,要对7-15-22号穴位进行治疗。

40岁或50岁肩臂痛,只要对7-43号穴位进行泻血就一定会治愈的。

8号肾肝穴:

(肝解毒、肾排毒,6、7号穴往下一点点)

此穴位于第11胸椎旁1.5cm处,女性乳罩背后带下,腰大肌顶端正中。

相当于中医针灸的魂门穴,是恢复肝肾功能的重要穴位。

[8号肾肝穴]

此穴位是恢复肾脏及肝功能的穴位。

脸色、眼、大拇指内侧发青的,脸上背上有很多小疙瘩的人,都是因肝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现象。

只要选择了正确的方法进行泻血治疗,是可以消除这些现象的。

睡觉起来后腿脚、周身浮肿或突然增加体重的(一个月约2公斤以上),这是由肾功能障碍引起的肥胖,采取正确的泻血疗法,这些症状也会消失。

脸色、眼、大拇指内侧发青,脸、肾上长很多小疙瘩,脚、腿周身浮肿或突然体重增加之症(一个月两kg以上)。

胸胁痛、呕吐、背痛等。

9号癫痫穴:

此穴位于头后发际正中直上0.5cm,头颈部接合点的凹陷处,相当于中医针灸的哑门穴。

是人体所有神经必经之路。

60%的癫痫病人与此部位血液循环不畅有关。

[9号癫痫穴]

此穴位是人体神经的必经之路,发生癫痫病的60%是因为此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

为了治疗癫痫病,首先要对2-3号穴位进行泻血,待出血后再对6号穴位进行泻血,出血很顺利时,对7-9-1号穴位进行泻血会有更好的疗效。

癫痫、中风、头痛(配穴)。

暴喑、舌强不语、癫痫、中风、头痛、项强。

10号胫卯穴:

用力勾脚尖时,小腿下端的人字状下中点凹陷处,相当于中医的承山穴。

[10号胫卵穴]

小腿上肌肉发硬成卵关疼痛时,要对胫卵穴进行泻血治疗,脚底硬茧或汗多,粗糙干裂等症要对6-10号穴位进行泻血,对脚底疼痛和脚气等症状要对6-10-31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

小腿病、脚底痛、脚气、脚多汗、脚底硬茧、粗糙干裂。

腰腿疼痛、痔疾、便秘。

11号手腕痛穴:

(可先做痛穴,尔后做2、3号穴)

此穴位于手掌和小臂连接活动处正中点,相当于中医针灸的阳池穴。

[11号手腕痛穴]

手脖子痛时泻血。

此穴位适用手腕疼痛,手腕肌肉酸痛,手关节炎等症状。

手腕痛、手腕肌肉酸痛、手关节炎、手指麻木、活动不灵、弯曲不利等症。

腕痛、耳聋、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12号关节炎穴:

(加做6号穴)

此穴位于膝关节膑骨上缘正中点上方凹陷处,相当于中医针灸鹤顶穴。

[12号,13号关节炎穴]

此穴位是对膝盖退化关节炎,风痛,肌肉痛等症有特效的穴位。

为治疗这些症状,要对12-13-16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大家要知道,为缓解关节炎,高血压,神经痛等症带来的痛苦,经常服用镇痛之类药物是加速导致中风和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风寒痛、肌肉痛有特效。

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

13号关节炎穴:

此穴位于膝关节膑骨中心点与膝关节腘窝内侧中心点连接线中点处。

14号痔疮穴:

位于尾椎骨最下端(拔罐以不漏气为准),相当于中医针灸腰奇穴。

[14号痔疮穴]

尾骨治疗痔疮时要对6-14-29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

痔疮、脱肛、前列腺问题、小便失禁、妇科炎症。

便秘癫痫、失眠、头痛。

15号鸡皮疙瘩穴:

(缺VA)

此穴位于上臂、三角肌下缘处。

手凉、手麻、手多汗、手干燥、小臂痛、胳膊无力、手臂小疙瘩有特效。

[15号鸡皮疙瘩穴]

此穴位对手凉,胳膊上长出小疙瘩,鸡皮疙瘩,肌肉疼痛等有疗效,对7-15-22号穴位的泻血可治疗这些症状,同时还可以使胳膊上的黑斑消失,胳膊也会变得有力气。

对手心多汗,或干燥也有疗效。

16号关节炎穴:

位于膝关节膑骨中点与膝关节腘窝中点外侧连接线中点。

[16号关节炎穴]

可参照12-13号穴位。

17号视力穴:

位于头前部中正发际直上1cm处,相当于中医针灸的上星穴。

[17号视力穴]

为了恢复视力,对1-17-20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治疗,眼皮发沉,下坠等症状也会消失。

视力低下、眼干、老花、近视、眼睛疲劳。

鼻渊、鼻出血、目痛、头痛、眩晕。

18号唾腺穴:

位于下巴尖后正中凹陷处,相当于中医的上廉泉穴。

[18号唾腺穴]

这个穴位对口干舌燥有疗效。

口干舌燥,甲状腺等症状是由于肾脏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症。

患这种症状的人多数属于五脏功能低下,那么不治本,而只注意治表,只能引起副作用。

对这种症状的治疗,一定要严格遵循泻血疗法规定的顺序进行治疗,才有可能治愈。

一定要遵循1-3,6-8,4-18号的泻血顺序。

口干舌燥、甲状腺等症。

舌强、中风失语、语言不清。

19号的秃顶补助穴:

1号穴旁开两侧各4cm处。

[19号秃顶补助穴]

单独对此穴位进行泻血的情况是没有的。

对头疼、秃顶、脱发等症采用泻血进行治疗时,头皮上的瘀血用手就可以摸到的。

在头痛穴泻不出瘀血时,对此部位进行泻血。

为头痛穴的辅助穴,在头痛穴泻不出瘀血时,对此部位进行泻血。

20号视力穴:

位于眼和和眉毛连线的交叉处,相当于中医针灸的太阳穴。

[20号视力穴]

与17号穴位的泻血相同。

目疾、头痛、齿痛、面痛。

21号肘关节穴:

位于小臂和大臂弯曲成三角状突起的下缘处,相当于中医针灸的曲池穴。

[21号肘关节穴]

适用于治疗此部位的关节炎,肌肉酸痛症状。

此部位的关节炎、肌肉疼痛。

咽喉疼痛、齿痛、目赤痛、头痛、眩晕、上肢不遂、手臂肿痛、月经不调。

22号臂斑穴:

手腕外下面第一腕横纹上2cm处,相当于中医针灸的外关穴。

[22号臂斑穴]

按名称治疗其症状。

还可消除胳膊上的疙瘩,黑斑及肌肉的酸痛等症,还会使臂力倍增。

消臂黑斑、消臂上疙瘩、肌肉酸痛、手臂无力。

头痛、目灵、耳鸣、耳聋、上肢痿痹。

23号脚腕痛穴:

位于脚后外踝后方的凹陷处,相当于中医针灸的昆仑穴。

[23号 24号 脚腕痛穴]

脚扭伤或有关节炎,有酸痛的症状时,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有疗效。

治疗时23-24号穴同时泻血。

脚扭伤、此部位关节炎、酸痛。

头痛、项强、目眩、腰痛、足跟肿痛。

24号脚腕痛穴:

脚弯部系鞋带处正中点,相当于中医的解溪穴。

头痛、眩晕、下肢痿痹、腹胀、便秘。

25号侧痉挛穴(也称侧麻痛穴):

位于大腿外侧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5cm股处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中医针灸中渎穴,另一25号位置在中渎上3cm处。

[25号侧痉挛穴]

此部位抽筋,发烫发烧或发凉并有疼痛感时,可对25-16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治疗。

大腿粗。

下肢痿痹、遍身痛痒、半身不遂。

26号脚气穴:

位于足背,第1、2趾间趾蹼缘后赤白肉际处,相当于中医针灸的行间穴。

[26号,27号脚气穴]

对有脚气的脚指头上面的部位进行泻血就可以。

脚汗多的症状要对6-10-26-27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

脚气、脚汗。

①头痛、目眩、目赤肿痛。

②痛经、经闭、小便不利。

③中风、癫痫、急躁易怒。

27号脚气穴:

位于足趾第4、5之间,足蹼缘后赤白肉际处。

相当于中医针灸的八风穴。

趾痛、足跗肿痛。

28号两斑穴:

位于两大腿内侧根部,不常用。

[28号两班穴]

盘腿坐时有酸痛感或因肌肉僵硬无法继续打座时可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

29号痔疮穴:

位于肛门上不常用。

(2+51+14+29号,治肛周脓肿,吃蛋白质粉、VC、VB、果蔬)。

[29号痔疮穴]

肛门括约肌。

对肛门(痔疮)进行治疗时,要对6-14-29号进行泻血治疗。

30号食积穴:

位于两肩胛骨中间部位的中间,有压痛之处。

[30号食积穴]

胃痉挛或患急性食滞(积食)症时可用的穴位。

首先要对2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后才能进行,此穴位可以看作是胃脏穴的辅助穴。

①急性积食、胃痉挛。

②咳嗽痰多特效。

①脊背强痛。

②癫痫。

31号中风穴:

位于足底板,足第2、3趾中线上,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相当于中医针灸的涌泉穴。

[31号中风穴 涌泉]

此穴位不仅对中风有疗效,而且对脚底疼痛,脚气等也有疗效。

有中风症候的高血压患者,如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出现触电般的疼痛感,但若缓解了高血压,无中风的危险时用泻血针刺也不会有太疼的感觉。

患中风以后3天之内,以6-1-19-31号穴位按顺序进行泻血治疗会有很大的疗效。

但三天过后再进行泻血治疗,疗效就不明显了。

中风、脚底痛、脚气(中风三天内泻此穴效好,3天后效果不明显)。

①头顶痛、目眩、昏厥、失眠。

②便秘、小便不利。

③舌干、失音、咽喉肿痛。

32号气管炎穴:

位于胸部,前正中线突穴下5cm,相当于中医针灸的华盖穴上0.5cm处。

[32号气管炎穴]参考第5号。

心绞痛的胸闷、咳嗽、气喘、肺结核。

咳嗽、气喘。

33号膝窝痛穴:

位于双腿膝关节腘窝横纹中点,相当于中医针灸的委中穴。

[33号膝窝痛穴 委中]

腿筋发涨有疼痛感时对33-38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治疗。

腿筋发胀疼痛时,对33、38号穴同时进行泻血治疗。

腰痛、腹痛吐泻、小便不利等。

34号肾合痛穴:

位于前胸乳房下,相当于中医针灸的期门两穴。

[34号肾合痛穴]

由肾功能障碍引起的综合反应,出现胃周围肿胀和手压疼痛的感觉时,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会消肿止痛。

带状泡疹。

期门:

胸肋胀痛、腹胀、吐酸。

章门:

腹胀、泄泻、肋痛、黄疸。

35号臂肘痛穴:

位于肘后,尺骨鹰嘴与肱骨后上髁之间凹陷处,相当于中医针灸的小海穴。

[35号臂肘疼穴]

肘部有发涨和疼痛感时使用穴位。

肘部发胀、肌肉疼痛‘

肘臂疼痛、癫痫。

36号黑斑穴:

位于面部颧骨下缘凹陷中,大约中医颧髎穴。

[36号黑斑穴]

此穴位适用于脂溢性皮炎,小疙瘩,红血丝皮肤,黑斑等症。

黑斑、黄褐斑、脂溢性皮炎,青春痘、红血丝皮肤。

口喁、面痛、颊肿。

37号前筋肌肉痛穴:

位于大腿正前方,膝关节至腹股沟1/2处,大约中医针灸的伏兔穴。

[37号前筋肌痛穴]

此部位发涨,肌肉酸痛时适用。

此处肌肉疼痛。

腰膝冷痛、下肢痿软无力,脚气、疝气。

38号膝窝疼穴:

位于大腿后正中取臀部后横纹中点至膝关节腘国窝横纹中点连线的中点,相当于中医针灸的般门穴。

[38号膝窝疼穴]

局部伤风肌肉、酸胀疼痛及腘窝处酸胀疼痛。

腰腿疼痛、下肢痿痹。

39号风齿穴:

位于面颊部,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相当中医针灸的颊车穴。

[39号风齿穴]

此部位对风齿,牙龈肿胀,酸痛,口臭严重,牙疼厉害等症有疗效。

但除掉牙石以后进行治疗才能防止复发。

牙龈肿胀、酸痛、口嗅严重、牙疼厉害。

口喁、颊肿、牙疼、口禁不语。

40号耳鸣穴:

位于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40号耳鸣穴]

在供血不足或血液循环不畅时也会出现耳鸣的现象。

只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引起的耳鸣可使用此穴位。

但因贫血而引起的症状要对2-3,6-7,9-40号穴位按顺序进行泻血治疗才有疗效,对轻微的耳聋也有疗效。

耳鸣。

耳鸣、耳聋、口喁、齿痛等。

41、42号内盆疼穴:

位于臀部凹陷处为准上下5cm处,相当于中医的环跳穴。

[41号,42号骨盆疼穴]

肌肉疼痛,两腿成剪刀式时有疼痛感可使用此穴位。

髋骨肌肉疼痛。

43号肩臂疼穴:

位于背部肩胛骨缘中点,第三胸椎棘下旁开3cm。

[43号肩臂疼穴]

肩部的肌肉疼,特别对40肩痛和50肩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对7-43号穴位要同时进行治疗。

肩部肌肉疼痛。

44号前痉挛穴:

位于双膝下小腿前外侧3cm,相当于中医的足三里。

[44号前痉挛穴]

经常抽筋和因皮肤干燥而瘙痒时使用此穴位。

抽筋、皮肤干燥而瘙痒。

45号关节炎穴

位于膝关节膑骨下缘正中凹陷处,相当于中医针灸的犊鼻穴。

[45号关节炎穴]

蹲起有疼痛感觉和浮肿的时候用此穴位。

蹲起时疼痛或浮肿。

46呈高尔夫痛症适应穴:

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相当中医针灸的肩应穴。

[46号高尔夫痛症适应穴]

很多高尔夫爱好者都会出现疼痛,我们称之为高尔夫痛症。

出现高尔夫痛症,各种肌肉痛,中风后关节脱臼等症状时进行泻血治疗。

肩周肌肉疼痛、中风后上肢不遂、肩关节脱臼。

47号鼻炎穴:

相当于中医针灸的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和印堂(两眉头正中点)两穴。

[47号鼻炎适应穴]

患鼻炎,流鼻涕时,治疗过敏性流鼻涕,咳嗽可实施静脉切泻血术治疗。

鼻炎、流鼻涕。

48号眼球干燥症穴:

位于两眉上方正中0.2cm处,相当于中医鱼腰穴上0.2cm处。

[48号眼球干燥症适应穴]

因眼内分泌物减少而眼球干燥或患流行性结膜炎及各种眼病引起的眼球充血严重时,对20-48号穴道进行静脉切泻血术治疗。

眼球干燥、结膜炎、眼球充血。

49号歪嘴穴:

位于头部外侧,耳尖上4cm处。

[49号歪嘴适应穴]

因中风而嘴歪时,39号风齿穴进行静脉切泻血术治疗。

如果仍不见好转,对1-9-49号穴道追加施术。

歪嘴、顽固性头痛、面瘫、面痉挛。

50号前麻痛辅穴:

位于小退正前方,24号穴正上3cm处。

[50号前麻痛辅穴]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脚趾溃烂时,对24号穴道脚踝穴道实施静脉切放血术,如果无明显作用,追加实施。

另外,如果对44号穴道前麻痛实施静脉泻血术仍无法消除腿抽筋,重复进行治疗。

糖尿病、脚趾溃烂和腿抽筋的追加实施穴。

51号生理痛穴:

位于小腿脐下4cm(3号穴下1cm)处。

相当于中医针灸的中极穴(越往下越好)。

[51号生理痛穴]

治疗痛经,寒散,月经不调,不孕症,卵巢囊肿,自然流产等疾病和对2-3-6-8号穴道实施静脉切泻血术时,选择51号穴道,而不是3号穴道。

痛经、月经不调、散寒、不孕证、卵巢囊肿、自然流产、输卵管堵塞等。

二、常见病症调理:

1、内咳、干咳

用穴:

4、8、32痰多加30号

营养素:

蛋白质粉、铁质叶酸片、VB、VA、VC

2、肩痛:

先7号,不行再泻43号,不行再泻30、9号

蛋白质粉、铁质叶酸片、VB、钙镁片

3、青春痘:

3、7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