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选择题范围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7226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范围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范围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范围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范围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范围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范围Word下载.docx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范围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选择题范围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行为学选择题范围Word下载.docx

8.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被研究者的有关行为特征和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称为:

D

9.科学管理学派把组织中的人看作是:

A.理性的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的人;

D.复杂人

10.指出了组织的“性格”和“特长”的概念,认为组织是社会使命的有机体,组织管理必须走出只注意目标、效率和技术的狭隘范畴的学者是:

D.塞尔兹尼克。

11.梅约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证实把人当作

D.复杂人。

12.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是:

A.心理学;

B.社会学;

C.组织行为学;

D.管理学。

13.中国行为科学学会于()在北京成立。

A.1976年10月;

B.1985年1月;

C.1979年2月;

D.1990年1月。

14.测量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对人的行为先后数次测量的一致性是指:

A.测量的信度;

B.测量的效度;

C.测量的难度;

D.测量的规律性。

15.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A.社会功能       B.成员受益程度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成员人数

二、多选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A.边缘性B.综合性C.两重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

ABCE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

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

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A.管理的两重性B.人的两重性C.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E.多层次性

ABD

4.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

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

ABCDE

5.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C.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D.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行为测量量表有:

A.名称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E.等值量表

ABCD

7.在行为研究中,对变量处理的方式有:

A.置之不顾B.随机化和不加控制C.保持衡定

D.匹配E.规定特定的标准和范畴

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调查法B.谈话法C.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E.观察法

9.X理论认为:

A.人生来就是懒惰的B.人们天生的目标就是跟组织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C.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不能自我约束D.社交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激励因素

E.逃避责任,缺乏进取心,不是人的天性

ABC

10.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任何一个组织从功能上又可分为()子系统。

A.目标价值子系统;

B.组织结构子系统;

C.心理社会子系统

D.技术子系统;

E.管理子系统。

11.组织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四种类型是:

A.科学管理学派;

B.行为学派;

C.管理科学学派;

D.现代管理学派;

E.社会系统学派。

12.按模型产生的形式分,可分:

A.主观模型;

B.客观模型;

C.物理模型;

D.抽象模型;

E.标准模型

AB

13.按模型的形态分,可分:

CD

14.按模型反映事物的特征分,可分:

B.描述模型;

BE

15.按模型的发展变化分,可分:

A.静态模型;

C.动态模型;

AC;

16.构成模型的要素主要有:

A.目标;

B.自变量;

C.变量;

D.关系;

E.因变量。

ACD

17.检验测量信度的方法有:

A.重测信度;

B.等值性信度;

C.一致性信度;

D.内容信度;

E.相关性信度。

18.测量的效度按用途的不同,可把效度分为:

A.内容效度;

B.效标关联效度;

C.构思效度;

D.重测效度;

E.一致性效度。

三、判断改错

1、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2、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管理科学的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全面表示。

4、问卷调查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实验法。

5、关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是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而复杂人的假设是有一定道理的。

6、组织行为学相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来说,它是属于基础性科学。

7、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把每个成员召集在一起进行各种活动。

1、错,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2、对。

3、错,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简化)表示。

4、错,问卷调查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调查法)。

5、对。

6、错,组织行为学相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来说,它是属于应用性科学。

7、错,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第2章个体行为

1.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A.气质B.个性C.能力D.性格

2.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A.气质B.能力C.个性D.性格

3.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A.自我B.本我C.超我

4.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

A.荣格B.阿德勒C.麦迪D.弗洛依德

5.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A.能力低下B.一般能力C.天才D.才能

6.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

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D.中间型

7.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

8.个性中受“现实原则”所支配的部分是指:

A.自我B.本我C.超我

B

9.在个性结构中居于可控制地位的最高层的是:

10.最先把个性性格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类型的是:

11.精力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行为反映灵活而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2.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要把兴奋性行为转变为抑制性行为较不灵活;

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暴发性情绪;

行为的外倾性明显;

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是属于

13.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映迟缓,不灵活不敏捷;

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行为的内倾性明显;

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

14.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中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性严重;

对行为的改造较难

D

15.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A.性格B.个性C.气质D.能力

16.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是:

17.独立性差,易接受暗示,不加批判地按照别人的意旨办事,在紧急和困难的情况下表现惊惶失措,这种性格类型是

A.顺从型性格B.独立型性格C.理智型性格D.情绪型性格

18.善于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的性格属于:

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D.独立型性格

19.情绪易波动,并左右行动的性格属于

20.有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

21.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是:

A.知觉B.感觉C.思维D.情绪

22.人们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是:

23.在进行社会知觉的整个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这是:

C

24.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这属于

25.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A.价值观B.态度C.信念D.思维

26.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是

A.价值观;

B.态度;

C.信念;

D.思维。

1.影响人的行为的两大类因素有:

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B.心理因素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D.生理因素E.人群团体因素

AC

2.人的行为特征有:

A.自发的B.有原因的C.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E.可改变的

3.个性的特点是:

A.社会性B.组合性C.独特性D.稳定性E.倾向性

4.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A.先天遗传因素B.家庭C.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D.文化传统E.社会阶级和阶层

5.个性特质论的代表人物有:

A.阿尔波特B.荣格C.艾森克D卡特尔E.弗洛依德

6.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黑胆汁E.抑郁质

7.气质差异主要应用于:

A.人机关系B.人际关系C.思想教育

D.人员选拨E.行为预测

8.气质差异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是:

A.气质绝对原则B.气质互补原则C.气质合理安排原则

D.气质发展原则E.阈值原则

9.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

A.理智型B.内倾型C.情绪型

D.意志型E.中间型

ACDE

10.斯布兰格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性格分为:

A.理性型B.政治型和审美型C.社会型

D.宗教型E.经济型

11.社会知觉主要包括:

A.对人知觉B.人际知觉C.角色知觉

D.因果关系知觉E.自我知觉

12.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E.定型效应

13.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

A.改变行为B.改变态度C.引进新的知元素

D.不予理采E.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14.一个人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变动,一般的方向有:

A.纵向变动B.横向变动C核心变动D.斜向变动E.外围变动

15.影响人的行为的内在因素主要有:

A.生理因素B.心理因素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E.政治因素

16.影响人的行为的外在因素主要有:

A.组织内部的环境因素B.组织外部的环境因素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E.文化因素

AB

17.能力按水平差异可分为

A.能力低下B.天才C.一般能力D.才能E.特殊能力

18.能力应用的原则主要有

A.能力阈限原则B.能力合理安排原则C.能力相关原则

D.能力互补原则E.能力交叉原则

19.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划分性格类型,可分为

D.外倾型E.中间型

BD

20.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划分性格类型,可分为

A.理智型B.独立型C.情绪型

D.顺从型E.中间型

1、人的行为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引发的。

2、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先天遗传因素。

3、由本我支配的行为受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约束。

4、在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气质特征会缓慢地发生某些变化。

5、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气质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6、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7、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的反映。

8、社会知觉实质上就是对人的知觉。

9、思维是知觉的“窗口”,为知觉提供感觉信息。

10、社会知觉往往是在自我知觉中进行的,而在自我知觉中必然发生社会知觉。

11、自我知觉的调节是在自我意识的参与下实现的。

12、态度是天生的。

13.对多数人来说,现阶段劳动还是赖以谋生和满足其它各种需要的手段,人们共同的、迫切的需要仍然是改善生活状况。

14.人性假设理论是西方组织行为学家和管理学家提出来的,是科学的。

1、错,人的行为是(自动自发的)。

2、错,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3、错,由本我支配的行为(不)受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约束。

4、对。

6、错,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7、错,(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的反映。

8、对。

9、错,(知觉)是(思维)的“窗口”,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

10、错,(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

11、错,自我(意识)的调节是在自我(知觉)的参与下实现的。

12、错,态度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13、对。

14、错,人性假设理论是西方组织行为学家和管理学家提出来的,其中有科学的成份,也有其片面性。

第3章激励

1.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

A.梅奥B.马斯洛C.赫兹伯格D.泰罗

2.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B.赫兹伯格C.麦克利兰D.波特

3.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A.尊重需要B.交往需要C.安全需要D.生理需要

4.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B.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C.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D.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5.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6.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

A.需要层次论B.成就需要论C.E.R.G理论D.双因素理论

7.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

A.成就需要B.权力需要C.社交需要D.安全需要

8.以期望理论为基础的波特—劳勒模型表明:

职务工作中的实际成绩

A.主要取决于所作的努力

B.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做该项工作的能力(知识和技能)

C.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所做工作的理解力(对目标、所要求的活动以及任务的其他要素的理解程度)

D.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意愿

9.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

A.期望理论、公平理论B.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要理论

C、X理论、Y理论D.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10.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

A.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B.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要理论

C.X理论、Y理论

D.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11.如果职工甲认为和职工乙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甲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D.使B减少投入

12.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

A.惩罚B.正强化C.自然消退D.消极强化

13.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

A.惩罚B.正强化C.自然消退D.消极强化

14.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都属于什么样的强化方式?

A.固定比例的强化B.可变比例的强化

C.可变间隔的强化D.固定间隔的强化

15.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B.奖励不够及时

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D.员工太挑剔

16.经常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A.尊重需要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D.生理需要

17.提出期望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A.马斯洛B.麦克利兰C.赫兹伯格D.弗罗姆

18.某公司的一位年轻人工作非常突出,同时也取得了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但他仍未感到满意。

这种现象可用何种激励理论加以解释?

A.期望理论B.公平理论C.需要层次理论D.强化理论

1.需要层次论的内容有: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需要

B.尊重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工作和工作条件的需要

E.文艺、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

ABC

2.根据奥德弗的ERG理论,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主要包括

A.社交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C.安全需要

D.人际关系和谐的需要E.相互尊重的需要

CDE

3.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

A.成就需要B.生存需要C.安全需要D.权力需要E.社交需要

ADE

4.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A.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B.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C.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D.亚当斯的公平理论E.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5.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因素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

A.工作本身的特点B.责任感C.提升和发展

D.工作的物理条件E.上司的赏识

6.激励理论可划分为哪几大类

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改造型激励理论

D.强化理论E.需求层次论

7.下列制度中属于采用固定间隔强化方法的有

A.计件工资B.计时工资C.计件超产奖D.月度奖E.年终分红

BDE

8.以下做法中,属于消退强化方法的有

A.员工出现失误时,给以记过处分

B.对爱打小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

C.员工表现出色时,给他发奖金

D.对请客送礼者,关门拒之

E.对喜欢奉承拍马屁者,冷脸相待

9.现在许多工厂,脏活累活没人干,不得不请临时工干,从需要层次理论对该现象进行解释为

A.正式工人觉得这样的活丢面子,所以不愿意做

B.正式工人的技术能力强些,做这些活有些浪费人才

C.正式工人希望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D.临时工更多考虑生理需要,多赚钱养家糊口

E.正式工人考虑的是生理需要及更高层次的需要

DE

10.具有普遍意义的激励方式有

A.目标激励B.工作激励C.榜样激励

D.荣誉激励E.组织文化激励

1.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五个需要可以同时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

2.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处于较低层次的需要依次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

3.自我实现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

4.依据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不起激励作用,只有激励因素才起激励作用。

5.保健因素同工作内容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环境有关。

6.根据激励理论,增加职工的工资就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7.人们在心理上通常会低估他人的工作绩效,高估他人的得益。

8.强化理论基于这样的假设:

受到奖励的行为会重复进行、而招致惩罚后果的行为会更加趋向于重复发生。

9.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