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一轮 第3章 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文件下载.docx
《浙江高考一轮 第3章 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一轮 第3章 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 B.热量
C.土壤D.水分
1.C 2.D [第1题,从图中信息看,甲地位于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以东,因此甲地所属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第2题,甲、乙两地纬度相当但海陆位置差异明显,自甲地到乙地,降水减少,故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所以主要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
1.影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分析
地域分
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影响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
变化例证
沿海→内陆←沿海
2.垂直分异规律分析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①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③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2)自然带垂直分布的特点
①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③同一自然带:
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
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④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
温度(热量或
纬度)因素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
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因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
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3.陆地自然带的地方性分异表现和成因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
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
S~30°
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部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热带(稀树)草原带
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气流暖湿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高纬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1.(2015·
浙江10月选考)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A.秦岭 B.喜马拉雅山
C.阿尔卑斯山D.阿巴拉契亚山
B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判断,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垂直自然带类型的丰富程度受纬度和海拔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类型越丰富。
四个选项中,喜马拉雅山纬度最低,海拔最高,自然带类型最丰富。
故B项正确。
2.(2016·
浙江4月选考)华北某一山区,在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
在花岗岩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
这反映的是( )
A.垂直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由于局部岩性和土壤性质不同,导致植被类型出现差异,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3.(加试要求)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 [图中显示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经过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东南丘陵和雷州半岛,那么依次经过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因此,依次对应的自然景观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故选C。
4.(加试要求)有文献表述:
“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A [“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这里所说的分异是指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就属于这种分异规律,故A选项符合题意;
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5.(加试要求)下图为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据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的东西差异
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
C [图中显示了澳大利亚地形、气候、河流和矿产等地理要素。
地带性规律只有三种,即: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水系不但与降水有关,还与地形地势等非地带性因素有关,而地形地势不符合地带性规律,因此A和B选项错误;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内、外力作用有关,不具备地带性特点,D选项错误;
澳大利亚热带荒漠的形成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有关,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带性规律。
本题选C。
考点二|主要陆地自然带
1.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和分布(加试要求)
基本类型
分 布
植 被
森林自
然带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冻原带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森林
草原自
热带草原自然带
温带草原自然带
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以草本植物为主
荒漠自
热带荒漠自然带
温带荒漠自然带
干旱地区
旱生植物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2015·
浙江7月学考)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位于浙西北的西天目山生物多样性丰富。
读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1~2题。
1.西天目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土壤分布特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M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
C.常绿硬叶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1.A 2.D [第1题,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土壤类型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属于垂直分异规律。
第2题,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判断。
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M是该山的基带,其自然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陆地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对应关系
2.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成因
陆地自然带
成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大气环流
赤道附近
横贯大陆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草原带
南北两侧
大陆中部、西部
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荒漠带
南北回归
线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南北纬
30°
~40°
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
阔叶林带
25°
~35°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
北纬
35°
~50°
40°
~60°
常年受西风影响
亚寒带针叶
林带
50°
~70°
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
苔原带
北半球
高纬度
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欧亚高铁丝绸之路是中国正在计划建设连接欧洲的2条欧亚高铁和1条昆明到新加坡的东南亚高铁,整个高铁网预计将覆盖17个国家。
一旦建成,旅客从伦敦上车,48小时内就能抵达北京。
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中亚线所经过的地区的自然带分别有哪几类( )
①温带荒漠带 ②温带草原带 ③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④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⑤亚寒带针叶林带 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A.①②③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C [考查自然带分布的判断。
根据图中中亚线,因为纬度偏低,经过的地区的自然带就没有亚寒带针叶林带,由于中亚线没有到达亚洲东部,也就不经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故答案为C。
2.(加试要求)下图为25°
N~32°
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
A.荒漠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A [根据题干所给的纬度范围(25°
N),可判断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再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北非和西亚,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其自然带主要为热带荒漠带,故选项A是正确的。
热带草原带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故选项B、C、D是错误的。
(加试要求)下面两幅图中,甲图为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在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
A.受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受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4.在乙图中,D处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气候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西风带来丰富的降水
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
D.受冬季风的影响,冬季风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3.D 4.C [第3题,甲图反映从低纬到高纬自然带的变化,据图例可知,A处为苔原带,处于亚寒带针叶林的包围之中,苔原带位置应偏北,此处出现苔原带,反映地形因素的影响,属非地带性。
第4题,乙图反映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据图例可知,D处为草原,周围地区为温带荒漠,则D处水源较为充足,反映高山冰雪融水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5.读南亚地区局部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地区的主要水平陆地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山峰南坡与北坡相比,南坡的自然带谱更加完整且垂直变化明显。
试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判读分析。
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及表现。
第
(1)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南亚地区主要的自然带有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等。
第
(2)题,A山峰南坡与北坡相比,由于南坡相对垂直高度大,水热垂直变化大;
既是阳坡,也是迎风坡,水热丰富,自然带谱更加完整且垂直变化明显。
【答案】
(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2)南坡相对垂直高度大,水热垂直变化大;
既是阳坡,也是迎风坡,水热丰富
课后限时训练(十三)
(建议用时:
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3年9月我国国家领导人访问了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行程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从北京到土库曼斯坦再到圣彼得堡,不可能有的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2.图中A、B所处自然带纬度范围在大陆东西岸差异明显,成因主要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D.洋流
1.B 2.D [第1题,从北京到土库曼斯坦再到圣彼得堡经过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第2题,A处于中高纬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B处于中高纬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
读下面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
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A—H表示不同的植被带(纵轴标目中,1kcal=4.2kJ,编者注)。
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4.图中E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D.热带草原带
3.C 4.D [第3题,A→B→C→D自然带干燥指数不变,热量收入越来越少,其更替反映了热量条件的差异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F→G→H自然带热量收入不变而干燥指数越来越大,其更替反映了水分条件的差异和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第4题,E自然带热量较高,干燥指数中等,应该为热带草原带,D正确。
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
据此回答5~6题。
5.该山脉南坡为( )
A.背风坡、向阳坡B.迎风坡、背阴坡
C.迎风坡、向阳坡D.背风坡、背阴坡
6.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所具有的特征是( )
A.耐干热B.喜温凉
C.耐低温D.喜湿热
5.C 6.A [第5题,图中1月气温曲线显示,同一海拔南坡气温高于北坡,则南坡为向阳坡;
另外,从1月、7月降水曲线可看出,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则南坡为迎风坡。
第6题,该山脉山麓1月气温高于5℃、降水较丰富,7月气温高、基本无降水,故气候具有夏季干热的特点,为适应气候特征,该山脉山麓自然植被具有耐干热特征。
排露沟流域,年内月均最高气温14.4℃、最低气温-11.8℃;
年均降水量371.18~599.14毫米,阴坡比阳坡多7%左右,海拔3300米为最大降水带。
下图示意排露沟位置及海拔(m)变化。
读图,完成7~8题。
7.⑧海拔范围自然带最可能是( )
A.冰川带B.高山灌丛草甸带
C.温带草原带D.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8.排露沟流域甲、乙两地出现森林、草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为阴坡,降水多、蒸发量小;
乙地反之
B.甲地为阳坡,光热资源丰富;
C.甲地河网远较乙地密集,水资源更加丰富
D.甲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7.B 8.A [第7题,排露沟流域,年内月均最高气温14.4℃,最热月山顶最低气温大于0℃,即没有冰川。
最大降水带在海拔3300米,发育山地针叶林带;
⑧海拔范围降水减少、气温降低,最可能发育灌丛草甸带。
第8题,甲、乙两地海拔相近,但甲地位于谷地南坡,为阴坡;
乙地位于谷地北坡,为阳坡。
排露沟开口向西北,处于夏季风背风坡。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9~11题。
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9.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
A.1800~1900B.1900~2000
C.2000~2100D.2100~2200
10.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
①喜光 ②抗风 ③喜湿 ④耐寒 ⑤喜阴 ⑥耐贫瘠
A.①⑥B.②③
C.③⑤D.④⑥
11.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
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肥力增强B.封山育林
C.降水增加D.气候变暖
9.A 10.C 11.D [第9题,图示四条折线都是在1800~1900米林带比重最大,故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1800~1900米。
第10题,图示林带比重,阴坡高于阳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故可推断该森林植被喜湿、喜阴。
第11题,高山苔原带因海拔高而气温低,不适宜森林生长,故主要制约森林生长的因素是气温;
但近年来森林增长趋势明显,说明气温有所改善,即气候变暖是主因。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12~13题。
12.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3.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
12.A 13.C [第12题,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第13题,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并没有种源优势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植被恢复迅速的优势因素。
但K岛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矿物质丰富,利于植被恢复。
二、非选择题
14.读某理想大陆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与N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________,N处的自然带名称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区域同属一种气候类型,但x、y两河流量存在差异,请分析其原因。
(3)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侧月均温大于0℃,且降水较多。
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气候形成原因及气候的特点等知识。
第
(1)题,由图知N地位于北纬35°
之间大陆的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甲、乙、丙、丁四地中只有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第
(2)题,乙区域为地中海气候,y地受西风控制的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时间较短,降水比x地多,流量较大。
第(3)题,M岛屿1月0℃等温线大致沿35°
N纬线延伸;
由于受海洋影响,降温速度慢,所以月均温大于0℃;
冬季受西北风影响较大,岛屿西侧是迎风坡,所以降水多。
【答案】
(1)甲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y地受西风控制的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时间较短,降水比x地多,流量较大。
(3)1月0℃等温线大致沿35°
15.马可波罗的东行之旅大大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读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A中D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C处气候类型为________,对应图B中的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C中①②③分别是沿东行线路依次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观,该线路对应图A中的(C-E-D或A—B-C)________,这种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沿途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差异。
(3)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方式,图A中B处土地不断退化,导致该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要素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
(1)题,图A中D处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带;
C处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夏季分别盛行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从而形成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对应图B中的甲。
第
(2)题,①②③分别为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图中A、B、C三地分别为温带大陆气候、温带大陆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依次出现上述三种自然带,这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沿途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距海远近而造成的水分差异。
第(3)题,图A中B处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近年来,该地由于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方式如过度放牧等,导致该地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
(1)热带雨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甲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A—B—C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3)气候、水文、植被 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