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净土佛教文化园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
《香山净土佛教文化园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山净土佛教文化园设计方案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透过佛法的慈悲和包容,兼顾古寺的清幽与空灵,为广大信众提供一处“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分享、大众成就”的心灵家园。
三、环境特征
“净土佛教文化园”座落于香山教寺三期基地,前有碧波荡漾的九龙湖,后靠达蓬仙山,有日月灵气笼罩,晨钟暮鼓为伴,经声佛号超度。
此地环山抱水,紫气东来,四周环境优美,层次重叠,开合收放自如;
基地靠山来龙充足,气势雄伟,形似如来,巍然而座,俯瞰人间,十分壮观;
中间溪水涓流,湖池天成;
左右龙虎护卫,朝案秀美,兼有灵龟守案,更增其文俊之雅气,乃天设地造,自然生成之妙地;
登高鸟瞰,山势蜿蜒而起伏多姿,环抱有情,雄浑山体,显现地灵之貌,确是大自然的造化,生气积聚的涅盘福地。
“净土佛教文化园”从气场分析,具备藏风聚气之天然条件。
我国地理位置在北半球,冬季寒风发自北极,而“净土园”北部及西部两侧有山脉护卫,阻挡西北风,园内地气及气温温暖,摄氏温度高于其他。
东面开畅,气脉贯通,终年直接受阳光辐射,所以林深叶茂,植被四季长青,呈现一派春意。
就方向而论,“净土佛教文化园”依天然地貌走势,取用乾巽向。
乾方为山,地势较高,八卦称天门;
巽方为平地及湖泊,地势逐低,八卦称地户。
据《周易》取象,得山泽通气之意。
乾卦即天,天行健。
卦辞释为元、亨、利、贞。
喻人之有四德,为仁、义、礼、智。
易所谓: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天下治也。
”乾代表天之道,应四时成岁,周而复始之变化,象征宇宙往复循环之发展规律。
巽卦按卦辞解释:
“万物出乎震,震即东方。
齐乎,巽即东南。
”齐者,指万物成功之意。
风水亦讲究水土质量,而土又以红黄色为上吉之壤。
因八卦数以南方为九,土以红为贵;
中央为五,土以黄为贵。
九五乃至尊之数,红黄为富贵之喻。
“净土佛教文化园”内,土质肥沃,色呈红黄,闻之似觉清香;
周围水质清澈,潋滟透明,尝之微觉甘冽。
真是山因水而灵,水因山而媚,山水真意,全在大自然之万般和谐!
为风水学称颂的千金之地。
四、“净土佛教文化园”建设理念
香山寺——净土佛教文化园邀您共享佛陀智慧光明,同沐佛光普照!
1、该文化园将佛教弘法利生的慈悲往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相结合,以佛文化为主题全面打造牌位供奉空间,以求佛法常年庇佑,祈得功德无量;
2、佛家文化:
普度众生,一视同仁,逝者如愿,生者慰藉。
3、孝道文化:
忠孝礼仪,百善孝为先,逝者的遗憾在这里圆满,后人的追思在这里完成。
4、园林文化:
独特的设计,融入综合性、系统性及古建筑规划设计伦理,集传统文化、宗教理念、园林艺术、现代科技于一体,高贵典雅,天人合一。
5、祭奠文化:
往生者安眠之地鸟语花香,晨钟暮鼓,长年众生香火供奉,终日僧众诵经说法,每年春秋的大型祭拜法事,使逝者经过对生死诸苦及根源“烦恼”的彻底断灭的涅磐境界,到达净土。
五、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的生态原则
此次“净土佛教文化园”设计把生态效益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规划的区内按照植物的习性,特点及佛教文化的内涵,全面、系统、丰富地培植各种花草、树木。
疏导水系溪沟,营造地形,对水土资源进行涵养,自然堆石,繁殖花、鸟、鱼、虫,再造一个风景如画的生态系统,让人们在此尽情享受清风、河水、鸟鸣、鱼游、蝶舞的大自然风光。
2、“佛教”主题鲜明的特色原则
净“净土佛教文化园”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核心是丰富多彩的佛教历史文化和当地特有的人文历史资源。
紧紧围绕这些文化塑造特有的景观体系,是这次规划的真正核心生命力。
为使香山寺礼佛、游览更具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为净土佛教文化园专门设计了一个主题“无忧乐土、众妙众善,心印佛理、其乐无穷”,当游客在香山寺礼佛、游览的过程中会看到许多蕴含佛教哲理的景点、小品、形神静畅,脱生妙解,自然喜悦。
3、与时俱进的人本原则
此次净土佛教文化公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信众的所需,增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设施,使信众既可行愿,礼佛、祈福祝愿、消灾植福,还可以游览和禅修。
六、“净土佛教文化园”建设功能:
“净土佛教文化园”规划占地面积900亩,将主要以生态景观绿化为主,以体现佛文化为主题的生命关怀文化。
园内以历代高僧大德万佛、碑林园、塔林区、禅修林;
牌位供奉及举办各种法事法会为主,并配套以高新技术及景观雕塑、壁画、文物展示等来充分展现佛文化。
按相应规划设计可满足广大信众及游客休闲、娱乐、消灾祈福需求。
七、总平面规划与景点构思
1、净土佛教文化园主体与香山教寺相对独立,互为关联,构成香山寺的整体性;
2、通过拱桥(奈何桥)将香山寺主体与净土联系一体,其联系的拱桥并成为整体区块的主要流线;
3、香山寺与净土园通过轴线的延伸相关联,并通过视廊相联系。
关于滨水区的建议:
统一规划,分布实施,滨水区作为开敞式带形风光步道,成为连接香山寺、山门以及九龙湖景区的纽带。
滨水区的设计,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台阶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驳岸形式,营造亲水的环境与尺度;
2、多样的水生植物与景观;
3、丰富的小品设置。
(一)园区设计
园区将独特的传统习俗与风水学、吉祥图形、生态自然及现代科学相融合,将佛教弘法利生的慈悲往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巧妙运用莲台、如意拓印以及佛教福慧双修的设计理念,自然的将整个园区划分为六大板块:
大愿文化园“地藏王殿”、净土园“墓园”、万佛园、百塔园、禅修林、心灵安养院。
使香山寺成为“人佛共存”的心灵净土;
修身养性的天堂和祈福美好未来的圣地。
(二)景点设计
景点包括有:
空门(石牌坊)、弘愿广场、礼佛大道、七莲柱、慈航普渡、佛字流泉、照壁、九品莲台、轮回(石雕)、莲池、奈何桥、地藏王殿、往生堂、万佛塔、万佛园、百塔林、祭祀坛、日光坛、月光坛、望乡台、壁画文化墙、文化景观长廊、禅修林、心灵安养院。
弘愿广场:
这是入口广场(地藏王殿前)。
通过“空门”牌坊,经“礼佛大道”入弘愿广场。
广场中心花坛的四周设四十八块花岗岩佛愿石,分别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誓愿为元素以经文或浮雕的形式雕刻,为信众提供佛陀的保佑,信众可以抚摸或参拜。
弘愿广场依据场地形势及功能需要,广场分作上下两个台地,上广场通过大台阶相连接,既消解了地势高差,又丰富了台地广场的效果;
下广场为穿过式广场,与滨水风光带相套,连成一个整体。
上下广场间以极具象征意义的两段式莲池相衔接,造型优美的莲池畔的轴线上,设立双面佛立像,起到统领上下广场及寺院整体的点睛效果。
礼佛大道:
礼佛大道位于园区入口处,是初步感受园区的过度空间,通过拉长延伸的甬道,使人们的感受渐入佳境。
礼佛大道两边芳草萋萋,百花争妍,行树耸翠,莲蕖送香,充满吉祥的气氛。
道路左侧人行道上旁设有七莲柱,来源于佛祖出生时的“七步莲花”的典故。
镂空雕莲花柱可分别仿造佛教七宝的质感(金、银、琉璃、玛瑙、砗磲、珊瑚、白水晶)雕刻各种法器符号,代表莲生如意、莲生安康、莲生福寿、莲生禄位、、莲生吉祥、莲生慧智、莲生圆满七大愿望,莲花柱结合水景,有圣水不断从周边溢出,游客、信众礼佛到此可以用圣水洗手、洗脸,祈求得到佛陀恩赐七愿。
莲花柱与莲花柱之间以绿化槽相连,旁边设休息座椅,供游客休息。
道的两侧设两侧以高大雪松设树阵隔离带构成林荫大道。
慈航普渡:
佛、菩萨以尘世为苦海,故以慈悲救度众生,出离生死海,犹如以舟航渡人,故称慈航、慈舟。
经云:
“驾大般若之慈航,越三有之苦津,入普贤之愿海,渡法界之飘溺”。
今常援引佛教“慈航普渡”一语,形容善心人士慈悲为怀,能普遍救助大众。
佛字流泉:
山水造景,是我国园艺建筑的一大特色。
佛字流泉是“净土园”规划中的主要景观之一,位于园区莲池上方。
所谓的流泉是指水流从上飞泻而下,时而叠瀑如急雨,时而涓涓如细丝,如玉龙横空,如玉女浣纱,又如彩虹当空,景面宽阔,气势磅礴,水天一色,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
落差处共分七级跌水,“七级”之数正好与佛语“七级浮屠”相合。
“净土园”的山水造景布局绝妙,喻意深刻,是当代寺院景点的典范之作。
幽灵钟(又称:
佛钟):
规划于地藏王菩萨的下方的亭内挂着佛钟,佛钟在佛教的经典中包含了很多的意蕴说法,佛钟要击一百零八下,对应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候的各数总和。
一说是能够祛除人生的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人清醒,觉悟,获得安顺吉祥,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并使一切受难者得到解脱,也是佛教寺院中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法器之一。
九品莲台:
是通往西方三圣上坡的长长台阶叫做九品莲台,九品莲台就是佛座下的莲台,分为九品,传说人生轮回都要经历9次,才算圆满.“九品莲台”是依据佛教“九品往生”的理念,诸佛接引,众生无论做何恶事、好事一律平等对待,只要有觉悟尽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轮回:
也称“六道轮回”,寓示人死后经过轮回再转下一世。
六道之生死轮回,恰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故称轮回。
又作生死、生死轮回、生死相续、轮回转生、流转、轮转。
人,源于自然,还于厚土,来自于躁动,归之于宁静。
生命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生命的延续。
生命如轮,循环往复,新旧交替,生生不息。
精神如水,源源不断,生命之轮,地久天长。
人,以生命和精神的不同,永恒于天地之间。
“净土园”以其独特的建园风格与绿色将永恒于天地之间。
在这里我们将留下每一个生命的璀璨,让每一个生命的故事永远流传。
香山寺地藏王殿规划功能说明
香山寺地藏王殿是浙东地区首座面向佛教四众弟子往生后提供超度、祈福,存放骨灰,供生者追忆的多功能型殿堂。
香山寺地藏王殿位于寺院三期规划地所处的达蓬山向阳之地,四面环山,前有碧波荡漾莲花湖,风水极为幽美。
地藏王殿内部设计仿西方莲池规划,依照式样划分为一心、二严、三皈、四会、五乘、六度、七宝、八德、九华、十界等区域,可供奉灵骨,编列整齐。
另外还设有往生堂、回向堂、静思堂、休息室、诵经室等设施,院内普植树木,修建花园、荷塘和凉亭等,力求洁净雅观、清净爽朗,供休息观赏之需,使生者于祭扫之时,产生追怀与崇敬之情。
香山寺地藏王殿骨灰安放柜全部选用高级钛金铝和其他高级复合材料,所有选材通过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难燃复合材料检验。
图案以象牙色做底再烫花烫金,面板有阿弥陀佛接引像,象征往生西方净土的美好愿望。
香山寺地藏王殿具有如下之优点:
1、座于达蓬山,紧临九龙湖,青山绿水,风景优美,安养于斯,如置净域。
2、地藏王殿与万佛园、海会塔、禅修林相毗邻,安养于此胜境,日夜与诸佛菩萨长相为伴。
3、达蓬山系佛教圣地,观光胜境,百年古寺,灵气浑厚,灵骨安放于此,后人前来凭吊,同时礼佛,增进德业,真正是福荫子孙。
4、众僧每日诵经念佛,每年三大节普度法会等所有功德均回向于斯。
地藏王殿中央供奉地藏王菩萨圣像,地藏菩萨是继佛陀之后的至弥勒佛出世之间众生的大任。
地藏王菩萨以: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的宏愿化度众生。
地藏菩萨左持明珠,右执锡杖,拯救众生,故有“明珠照亮天堂路,锡杖振开地狱门”之说。
地藏王菩萨愿心无尽,恩泽冥阳。
与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合称“悲、智、行、愿”四大菩萨。
香山寺地藏王殿,整体规划格局传承佛教礼仪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现代室内设计的理念,华丽而典雅,庄严舒心。
将先人骨灰安放于此,不仅可以表达孝亲、告慰先人,更有环保、安静、宁静、清净、便利、永久性等优势。
最核心的意义则是在寺院内安放骨灰可令先人闻经声佛法而离三毒之苦。
家属更因孝亲与三宝结下殊胜因缘,从而获无量功德福慧,所求满愿,长寿安康。
地藏王殿规划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共三层。
顶层设有念佛堂,内供西方三圣,可容纳700余人念佛。
往生堂:
临终关怀、临终助念----佛教对人生的终极关怀
按照西方极乐世界正报庄严而设计的往生堂使入住安养院的老人们在人生后期普沐佛恩,福慧增长,佛光接引,最终得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往生堂,按照西方极乐世界正报庄严设计,专供临终时助念使用。
堂内灯光明亮,布置古雅,备极庄严,24小时佛号不间断,设有绘着莲花宝盖的灵骨龛位万余坐,每年清明、七月十五、寒食三大节均举办焰口斛食法会。
可为佛教界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方便,安放亡故家亲之灵骨。
净土安养院:
净安其身、静养其神——净土安养院的人本精神
透过佛法的慈悲和包容,兼顾古寺的清幽与空灵,为广大老年信众提供一处“老有所养、老有所归、老有可靠”的心灵家园。
净土安养院是香山净土佛教文化园的核心建设,“老有所养,老有所归”是所有老年朋友和子女们共同的心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4亿多,占总人口25%以上,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民政部门提出了“社会团体兴办敬老院”的号召和倡导。
佛教,作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慈悲化现,历代以来都以服务众生为首要责任。
香山净土安养院是一个集养老与弘法的公益佛教组织,直接服务于社会的精神文明,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增进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
安养院座落观海寺内,兼顾古寺的清幽与空灵,为广大老年信众提供一处“老有所养、老有所归、老有可靠”的心灵家园。
在这里安居的老人享受:
素食的健康、佛法的浸润。
丰富的文体活动,全面的康乐设计,配以图书室、医务室、会客室、活动室、食堂、念佛堂、助念堂、花园……让入住这里的老人,从生活中感悟佛教的慈悲,在佛法中体验人生境界的升华。
万佛园:
历代、近现代高僧大德影像、碑林园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一部中国佛教发展史,就是历代高僧大德悲心宏愿的行迹史。
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内忧外患,佛教命悬一线,几至断绝,全赖仁人志士,呕心沥血,舍生为法,才保得佛种不断,慧命长存。
法不孤起,仗缘乃生。
当今中华,欣逢盛世,佛教得以光大,佛法得以弘扬。
为了牢记高僧大德们为近现代佛教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通过香山寺“万佛园”的规划建设,彰显近现代高僧大德的悲心宏愿和不朽成就,从而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唤醒我们的时代责任感,激励我们更好地修学佛法。
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
万佛塔:
万佛塔位于净土园中轴线的最顶端,达蓬山的最高峰上。
宝塔共七层,地宫内四面设佛龛,各层佛龛分开布置供奉牌位;
地上一层至五层供奉五方五佛,塔壁供奉万佛;
六层四周为香山寺佛教文物展;
七层为‘梵音阁’,采用朱漆彩画,罗砖铺地,金色穹顶上悬挂一口巨型铜钟(名曰‘祈福钟’),撞击铜钟,雄浑钟声从宝塔传扬万川大地,飘向四面八方,以祈祷国泰民安,雨顺风调。
禅修林:
香山寺禅修林项目规划用地约300亩,位于周边南、西、北三侧,是香山寺三期净土佛教文化园的扩展区。
该项目将景观园林与悟佛禅修相融合,内设农禅苑、画禅苑、茶禅苑、药禅苑四大主题禅修苑,让游客通过亲身体验,能够自然共生、生活禅悟、参禅修。
塔林区:
高僧、信徒瞻仰的墓地。
不对公众开放。
牌位文化
佛教中的牌位大致有两种,一种是:
为在世人立的红色消灾、延生牌位;
一种是:
为过世人立的黄色“往生极乐世界”牌位。
1、消灾延寿禄位
为在世人立的红色消灾、延生牌位,也叫祈福、吉祥、延生牌位,是增福增寿的意思。
众僧大德为此牌位主人行法事,虔诚礼诵,以求诸佛菩萨为此活人功德祈求,消灾延寿,祈福免难,增福增慧,解冤释结,积功积德,吉祥如意,事业发达,凡事顺利。
2、往生极乐莲位
为过世人立的黄色“往生极乐世界”牌位,众僧为其行法事以助亡者,愿他靠佛菩萨的慈悲加持,脱离恶道,离苦得乐,同往净土,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二)“净土佛教文化园”开设牌位供奉的目的
“净土佛教文化园”,为了发扬佛法福佑众生的光芒,展现“与佛亲近,得佛加持,一如法门,如有重生”的理念,使得十方信众及游客能在此体验佛教文化,培植善因福报,共同顶礼佛指圣物,祈求福慧双增、健康平安、求生净土、离苦得乐的美好心愿。
开设牌位的供养将会满足十方众生的祈福祝愿、消灾植福的需求。
(三)牌位展示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为发扬优秀的传统殡葬文化,不断改革创新,设计研制了琉璃、水晶、大理石、金属、玻璃钢、树脂等各种材质的牌位,来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
“净土园”是本项目的核心功能,同时项目依托香山寺浑厚的佛文化氛围,力求一种能够有机将丧葬、凭吊、纪念和佛家内涵相结合的规划方式,宣扬传统文化,建设高品质的人文景观游览区。
佛教以莲喻佛,佛教追求解脱人生苦难,救世人于水火之外,其解脱的途径是:
此岸一济渡一彼岸。
莲花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始终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
所以佛教用莲花来表达“处于尘世,不为所染,清净修持,往生净土”的思想。
该园采用莲花形状作为整个园区的大地景观构图,意味着在此的逝者能够极乐圆满,超度成佛。
通过层层递进升高的圆形台地,以及围绕四周的放射性路网,更加具象的突出了“佛主在中,恩泽四方”的佛门意境。
人在佛中,佛在心中,通过营造逐渐浓郁的佛教氛围,将人心与佛心的距离慢慢拉近,在人们走完整个游线的同时,心灵得到升华,从而感悟整个园区的佛法氛围,人与佛的缘融由此得到呈现。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人如佛珠莲座上的一滴荷露,莲花之上,与佛结缘。
结束语
香山“净土佛教文化园”是完全按照佛教的教义和理念而设计的。
佛教自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以后,对包括殡葬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璀璨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因藏有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而被称为“真身宝塔”,每年有大量的佛家弟子及东南亚地区众多佛教信徒去顶礼膜拜,由此可见佛教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佛教在人临终之前讲究“助念”,也就是“为净业行人临终时助成往西方的大事因缘。
”香山寺主持本着普法利生、弘道为业的思想,开辟了宗教与社会相适应的发展方向,同时又融入中国传统的心性学说、人生哲学、知行兼重的认识论,开创了本土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洽的先河。
将本寺三期工地规划为“净土佛教文化园”正是配合“助念”,为往生者提供一处完全符合佛教理念的最佳永驻环境。
以满足往生者生前夙愿和亲属尽孝的美德,使往生者和亲属都能廊清迷惑,洞明宇宙人生的真理,趋吉避凶,自求多福;
豁凡情而发圣解,超生死而求净土,乃至究竟解脱,圆成佛道。
同出婆娑,长谢生死的苦恼,共登安养,永享涅磐的妙乐!
“净土佛教文化园”集传统文化、宗教艺术、园林建筑、现代科技于一身。
它将东方文明与佛教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把中国人的信念同佛教的意念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神圣、尊贵的遐想和神往。
它是往生者(尤其是佛教人士往生者)最理想的永住之处,也是其亲属和后世子孙参拜先人,缅怀先人德泽,体悟先人精神,得以教化的最佳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