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587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

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品才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史实。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情景教学法

  4、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鸦片战争》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视频《香港回归》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中英正当贸易

  为打开中国市场,英国首先向中国输入了呢绒、布匹等,销售情况如何?

为什么?

  而相反,中国的生丝、茶叶、瓷器等特产却作为奢侈品在英国很受欢迎。

大量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正当贸易无法打开中国的市场,英国又发现另外一种特殊的商品——“鸦片”可以牟取暴利,于是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的输入

  鸦片是什么?

(播放视频《鸦片》)

  请大家结合《炮子谣》,联系自由阅读卡和老师即将给的材料,思考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评后归纳)

  3、虎门销烟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

“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帝感到事态严重,为挽救封建统治,派林则徐赴广东禁烟。

  林则徐到广州以后,采取了哪些主要的禁烟措施?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教师板书)虎门销烟是林则徐禁烟运动的高潮。

让我们重温那振奋人心的一幕。

(播放《虎门销烟》视频,引导学生得出其重要意义)

  

(二)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

  英国见鸦片也没能打开中国的市场,决定发动侵略战争,用枪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这场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请大家阅读课本,了解战争的经过。

然后请一位同学为大家简单讲述两个阶段的战况。

  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以失败而告终。

在鸦片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民族英雄,例如关天培。

  这场战争中有无数爱国将士拼死奋战,为什么却还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请大家看一组材料,然后分组讨论。

(展示相关资料,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归纳战败原因)

  2、《南京条约》

  

(1)《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条约的危害

  三、完成练习

  四、课堂小结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和处理

  【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结构特点】

  本课第一目“虎门销烟”,讲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第二目“鸦片战争”,略讲经过,主要谈结果和影响。

第三目“战火再燃”概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及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

两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与直接目的。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虎门销烟

鸦片走私

中国近代历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等问题的探究,结合同时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

研读和阐释史料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在近代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使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目的地,一步步地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殖民主义侵略战争的恶果至今尚未清除干净。

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争。

中国近代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悲壮的事迹永远激励中国人民继续前进。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问题探究

战火再燃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历史比较

  【历史课标】

  了解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本课多是基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在课前布置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资料来回忆两次鸦片战争的概况,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

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等手段,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上。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知识框架】

  1、第一次鸦片战争:

背景(中英对比、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继续和扩大):

根本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3、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二部分:

课堂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

用中国近代史的时限、分期等导入。

  提问:

上一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那么与此相对,我们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学生回答:

1840年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抗争史,也是一部侵略史。

  时限: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由于对鸦片战争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而且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课前向同学们布置一个小小的任务,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先自主学习本课内容,下面拿出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完成得怎么样?

(教师走下讲台检查)

  【讲述新课】

  先展示课标内容,再讲述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两次鸦片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第二,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第三,两次鸦片战争带来什么影响?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

  (展示表格,叫学生回答。

国内

国际

政治

封建专制统治,吏治腐败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财政困难

进行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军事

军备废弛

船坚炮利

外交

闭关锁国,虚骄自大

殖民扩张

综合国力

弱小落后

强大先进

  由此得出:

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其根本原因是英国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历史概念解析:

闭关锁国政策是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的一种政策。

并不意味着完全封闭国门,在清朝,它是指把对外交往和贸易完全置于清政府的严密监控之下。

清初,为孤立郑成功等反清力量,清政府曾两次下令实行海禁。

后来中外贸易只留下广州一处。

并实行“公行制度”,即由专门的行商垄断对外贸易。

  

(2)根本原因:

英国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3)直接原因(导火线):

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思考:

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倾销鸦片?

  英国为什么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为什么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呢?

  (历史概念解析:

出超——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贸易顺差”,表示该国在当年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展示当时中国烟馆情况的图片,增强学生对走私鸦片危害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

  合作探究一: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参考以下材料讨论回答)

  材料1: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2:

“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材料3: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去分析。

  2、经过(参考地图册,了解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军民抗英:

海龄,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第二阶段:

——

  展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性,使学生简单了解《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提高历史基础知识。

  3、结果:

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1842年

  提问学生:

《南京条约》内容有哪些?

对中国有何影响?

  ①主要内容②危害

  A、五口通商破坏贸易主权,有利于英国商品输出,掠夺原料

  B、割地破坏领土主权

  C、关税协定破坏关税自主权

  D、赔款加剧了人民的负担,矛盾激化

  南京条约附件:

1843年

  领事裁判权破坏了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一体均沽)共同侵华

  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租界

  (历史概念解析:

1、领事裁判权: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驶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2、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中美《望厦条约》(1844)

  中法《黄埔条约》(1844)

  4、影响(提问学生,让学生归纳)

  ①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②政治上: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A、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名师金典P30)

  (历史概念解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

相对于殖民地而言,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半封建:

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B、社会矛盾:

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最主要的矛盾;

  C、革命任务:

反侵略反封建;

  D、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思想上:

开眼看世界

  „经济上: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鸦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