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项目申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5663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项目申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项目申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项目申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项目申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项目申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项目申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项目申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项目申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项目申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考核指标:

1.通信与信息计量基标准装置13台/套:

⑴频段为:

220GHz~330GHz的矩形波导法兰3(WR-3)功率计量基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1%~1.5%;

⑵WR-5噪声计量基准,噪声温度300K~20000K,u:

≤3%;

⑶3DMIMO信道参数标准,(30~3000)ns时延u:

(5~25)ns;

⑷光电脉冲时域参数计量标准,上升时间测量范围(2~100)ps,u:

≤0.3ps;

⑸数字调制计量标准,正交幅度调制(QAM)误差矢量幅度(EVM),u:

≤0.08%(载波频率30MHz~40GHz、调制阶数16QAM与64QAM、调制带宽<

100MHz);

⑹超高清视频基带抖动计量标准,u:

(0.01~0.05)单元间隔(UI);

⑺100kHz~100GHz通信器件片上散射参数计量标准,反射系数0~1,u:

0.01~0.05,传输系数(0~60)dB,u:

(0.01~0.4)dB;

⑻(18~70)GHz在片天线计量标准,增益u:

(0.25~0.5)dB;

⑼(1510~1640)nm光纤光栅传感解调计量标准,波长u:

≤0.3pm;

⑽智能显示动态光学参数计量标准,响应时间u:

≤0.25ms;

⑾(256kbps~1Gbps)宽带网络速率计量标准,u:

≤1%;

⑿网络设备能效计量标准,u:

⒀云计算环境下存储计量标准,u:

≤2%,每套计量标准装置的核心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2项。

1.2水运工程关键计量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

研究建立含沙量测量仪计量标准装置及溯源技术;

研究建立港口航道淤积计量检测方法、计量标准装置及溯源技术;

研究建立浅浊水域底物与地质结构精细探测分辨计量标准装置及溯源技术。

计量标准装置5套:

⑴含沙量测量仪计量标准装置,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1%;

⑵淤积厚度计量标准装置,u:

0.2%;

⑶底物分辨率计量标准装置,u:

1cm;

⑷水下地层剖面分辨率计量标准装置,u:

2cm;

⑸水下超短基线定位计量标准装置,u:

1%。

2.高准确度标准物质和量值传递扁平化技术

2.1纳米几何特征参量计量标准器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制高精度一维、二维栅格等具有关键特征参量的纳米几何结构长度计量标准器;

研究纳米几何结构长度计量标准器的定值、校准和溯源方法;

建立纳米计量领域计量基标准;

在重点产业开展纳米计量关键技术的典型示范应用。

1.研制纳米几何特征参量计量标准器6种:

(1)(50~1000)nm周期的一维栅格标准器3种,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5%,

(2)(200~2000)nm周期的二维栅格标准器3种,u:

5%。

2.申报纳米计量领域计量基标准5项。

3.在微电子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20家企事业单位示范应用。

4.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

2.2多参量高稳定度计量标准器的研制

研制微小力值、重力、容量等高稳定度力学现场校准计量标准器;

研制覆盖紫外至太赫兹波段的光辐射度量值传递标准器;

研制用于放射诊疗及辐射监测的电离辐射标准器;

研制用能产品能效量值传递标准器;

研制高稳定度超高压力量值传递标准器;

研制基于相干布居数囚禁原理的高频率稳定度冷原子钟。

1.计量标准器13套:

⑴微小力值传递标准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10-2;

⑵重力传递标准器,u:

10-8;

⑶液体静态容积标准器,稳定性±

10-5;

⑷太赫兹功率传递标准器,u:

2%;

⑸弱光照度亮度传递标准器,测量范围(1×

10-7~1)lx和(1×

10-4~1×

103)cd/m2;

⑹光谱型紫外辐射照度标准器,u:

1.5%;

⑺(500~1000)nm光谱范围内高吸收比标准器,吸收比达到0.999,u:

0.0002;

⑻60keV~3MeV光子眼晶体剂量当量标准器,u:

(5%~10%);

⑼(10~105)Bq甲状腺(碘)活度标准器,u:

3%;

⑽(2000~7500)W制冷量能效量值传递标准器,u:

(0.5%~1.0%);

⑾(20~150)kV实用峰值电压传递标准器,u:

⑿(150~1000)MPa超高压力量值传递标准器,u:

(2.5~5)×

⒀相干布居数囚禁冷原子钟装置,长期(大于10000秒)频率稳定度优于2×

10-13。

2.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2项,制定计量技术规范(送审稿)不少于4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1项。

2.3高纯多肽及蛋白中杂质精确分析计量装置开发与应用

研究痕量肽段杂质的准确定性和定量新技术,研制高纯多肽及蛋白中杂质精确分析的计量检测装置,包括研究痕量肽段高效离子化技术、离子高效传输技术、选择性富集技术以及高效裂解技术,开发肽段杂质准确测量软件、专用数据分析软件及谱库检索软件;

开发高纯多肽中肽段杂质测量的标准化方法,并在多肽类药物杂质分析中示范应用。

1.高纯多肽及蛋白中杂质精确分析计量检测定性装置1套:

质量范围(50~10000)Th,分辨率优于30000,不少于2种离子裂解模式,含量0.01%以上肽段杂质精确定性分析;

高纯多肽及蛋白中杂质精确分析计量检测定量装置1套:

质量范围(50~2000)Th,单位质量分辨率,装置检测灵敏度1pg利血平信噪比(S/N)≥150000:

1,含量0.01%以上肽段杂质定量重复性优于5%;

建立翻译后修饰蛋白、含二硫键多肽、直链大分子多肽中杂质分析,开展3种多肽类药物中杂质准确分析方法的典型应用。

2.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2项,软件著作权不少于3项。

2.4高精度重磁计量标准装置研发

研究铁磁材料共振参数分析技术,研制微波铁磁材料共振参数计量标准装置;

研究铯原子抗弛豫技术及磁场实时跟踪技术,研制高精度铯光泵原子磁力仪;

研制高灵敏度振动样品磁强计及量传用磁矩标准样品的校准装置;

研究适合于极地考察等低温气候条件下海洋重力计量溯源技术,建立极区重力校准点。

1.高精度磁性计量标准装置4台/套:

⑴(1~20)GHz微波铁磁材料共振参数计量标准装置1套,谐振点磁场测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7.5%;

⑵高精度铯光泵磁力仪1台,u:

1.5×

10-9T;

⑶高灵敏度振动样品磁强计1套,灵敏度10-10Am2;

⑷磁矩标准样品的校准装置1套,u:

0.3%。

2.可溯源的极区重力校准点1个,u:

10-5m/s2。

3.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1项。

2.5多自由度系统位置与姿态过程控制计量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位置与姿态高精度实时校准和溯源的扁平化量值传递技术,建立空间位置与姿态国家计量标准装置;

研究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动态曲线轨迹过程中的运动几何特性,建立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曲线运动轨迹几何参数的在线计量装置;

建立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曲线运动轨迹几何参数评价的运动学模型和修正系统。

1.计量装置2套和软件系统1套:

⑴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位置与姿态国家计量标准装置,空间位置和姿态测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7μm+5×

10-6L(位置)、30″(姿态角),注:

L是测量长度,单位为m;

⑵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曲线运动轨迹在线计量装置,轨迹位置和姿态测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30μm+5×

10-6L(位置)、30′(姿态角),注:

L是测量长度,单位为m;

⑶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曲线运动轨迹修正补偿软件系统,修正后运动轨迹和理论轨迹的偏差减小10%以上。

2.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1项。

2.6食品、环境现场仪器与方法的计量溯源技术研究

研究食品、环境现场仪器的校准技术;

研究现场快检技术的共性及特性验证评价关键技术;

研究电化学与生物技术结合的便携式现场检测仪器用快速分析方法和计量溯源与评价技术;

研制生乳中蛋白、非脂溶性固体等基础指标、动物体液中瘦肉精类物质、水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等食品和环境分析仪器校准用系列标准物质。

1.制定食品、环境现场仪器校准规范或国家标准(送审稿)4项。

2.建立酶联免疫、红外光谱、生物传感现场快检技术的计量验证评价技术4种。

3.国家标准物质12种:

提供包括蛋白等6项基础指标、瘦肉精类、重金属元素、环境形态分析仪校准用国家级标准物质12种,特性量不少于30个,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纯度标准物质≤0.5%,溶液标准物质≤1.5%,基体标准物质≤6%。

4.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2项。

2.7电能与电子气体关键计量技术研究

研究建立直流电能计量标准装置,直流电能表检定方法,直流电能表型式评价方法;

研制氢燃料电池用高纯氢检测标准物质;

研究直流突变、纹波等电能质量分析共性技术;

研究磁悬浮轨道交通、光伏直驱空调等典型应用中的直流电能计量及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1.计量标准装置5套:

⑴10mV~1.15kV直流电能计量标准装置,功率/电能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0.001%;

⑵10mV~1.15kV直流电能表计量标准装置,功率/电能u:

0.0025%;

⑶DC~100kHz直流电能质量分析检测装置,功率/电能u:

0.05%;

⑷磁悬浮轨道交通直流能耗动态检测装置,功率/电能u:

⑸光伏直驱空调直流电能计量及电能质量检测装置,功率/电能u:

0.02%。

2.氢燃料电池用高纯氢检测等国家标准物质10种,特性量不少于10个,u<

3.计量检定规程(送审稿)2项。

4.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4项。

3.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

3.1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人脸、动态签名和声纹等的数据格式标准;

指纹型骨架、指静脉和手型轮廓等的数据格式符合性测试方法标准;

术语及系统图符标准;

访问控制场景分级评价、操作评估、机器可读测试数据和系统环境适应性评估等性能测试方法标准;

卡上生物特征识别标准;

互联网金融生物特征识别标准;

程序接口和交换格式框架标准;

呈现攻击、安全评估及安全防范标准。

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0项。

3.2技术标准研制方法、技术推广服务和品牌提升标准研究

研究标准技术内容的确定原理和方法标准、标准制定机制及程序标准;

衡量标准化效益的测评方法和技术标准;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评估、科普服务等科技服务业标准;

标准化第三方评估技术标准;

品牌培育方法和品牌管理技术标准。

3.3质量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挖掘共性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机构管理、资产管理、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安全生产等基础通用领域信息分类编码、元数据、符号代号国家标准;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数据元/元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标准;

基于制造业大数据的知识建模、数据字典、标识解析和装备试验数据管理标准;

产品质量信用信息整合评价技术标准;

缺陷产品召回信息挖掘与追溯技术标准。

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5项。

3.4支撑重大环保设施高质高效运营的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及应用

研究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处置重大环保设备和新材料的质量、能效及高效能评价技术标准;

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处置重大环保系统设施运行效果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

提出重大环保设备和系统设施优化控制集成解决方案,并在冶金、建材、化工、市政等重点行业开展应用。

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0项,形成重点行业环保设备和系统设施优化控制集成解决方案10套。

3.5重要设防建筑、港口及海洋科考领域灾害与风险防控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重要设防建筑领域抗震、减隔震及地震灾害评估技术标准;

港口危险货物仓储、集装箱运输作业安全保障及风险防范技术标准;

海洋调查和科学考察安全保障技术标准;

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技术标准。

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0项。

4.产业共性技术标准

4.1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分级与保护改良共性标准研究

研究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监测、评价、风险管控、土壤改良、污染防治等技术标准;

草原时空配置利用、生态系统恢复、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技术标准;

筛选影响盐碱地改良效果的土壤质量关键指标,研究盐碱地改良技术标准。

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4.2农业清洁与循环生产共性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农作物秸秆在收储运、原位还田、基料化栽培、基料化无土草毯生产、饲料加工等方面的循环利用技术标准;

畜禽养殖污染物和屠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堆肥、抗生素消减等技术标准;

农业生产资料包装废弃物分类与安全回收技术标准;

粮油、果蔬废弃物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活性物质和功能物质提取、酵素加工等技术标准;

循环农业质量与效率评价技术及方法标准。

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4.3智慧农业生产流通设施与管理控制标准研究

研究果蔬智能温室环境信息感知与自动控制等标准;

主要大田作物种植自动化监测以及施肥、灌溉、施药精准作业控制等农业生产物联网测控标准;

主要畜禽与水产品规模化健康养殖环境监控、精准饲喂等标准;

鲜活果蔬畜禽肉及水产品智能化分级、储藏保鲜、配送设备与服务等标准;

农业生产经营智慧化管理所需的信息系统建设、数据描述、标识解析与接口等标准。

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0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0项。

4.4制造服务关键基础共性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制造服务体系架构等制造服务基础标准;

产品性能监控与智能故障诊断等产品运维服务技术标准;

管理体系、服务与评价、预测性维护等生产设施管理标准;

工业云服务实施规范、制造资源接入等工业云服务技术标准;

个性化定制的分类、交互、设计、生产、评价等定制化服务技术标准。

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0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4.5煤层气、页岩气及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煤层气开发、利用与采气采煤一体化过程中以及页岩气资源勘查、地质评价与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方法、技术、管理等关键标准;

煤气化、煤直接液化、煤热解提质分级利用等现代煤化工领域的基础、方法、产品与能耗等关键技术标准。

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0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4.6金融风险防控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基于文本数据的金融风险监测信息语义要素分析、聚类分析、知识建模等技术标准;

针对金融投资者(消费者)、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的风险评价技术标准;

银行卡、非银行支付、移动支付等各类金融业务的基础设施风险防控技术标准;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信息风险防控技术标准;

自助服务等各类金融服务过程风险防控技术标准。

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

4.7数字出版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标识与描述、分类、流程、质量检测、存储复用与交换等数字内容加工技术标准;

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平台架构等数字内容传播技术标准;

版权资源的标识与描述、加密、封装、可信计数、最小应用和保护单元等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标准。

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0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

5.中国标准国际化

5.1战略新兴产业重要国际标准研究(二期)

研究航空航天、铁路应用、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工业环保、信息技术等领域国际标准。

研究制定不少于20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5.2传统特色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二期)

研究中医药、鞋类、茶叶、武术、烟花爆竹、蜂产品等领域国际标准。

研究制定不少于18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5.3电工和电器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

研究电工装备、家用电器、智能照明、通信器材等领域国际标准。

研究制定不少于15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5.4冶金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

研究钢铁、有色金属等领域国际标准。

5.5建筑建材及材料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

研究建筑建材、塑料材料、橡胶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国际标准。

研究制定不少于25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5.6机械装备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

研究交通、农林等领域机械装备国际标准。

6.基础公益检验检测技术

6.1典型工业设备和产品检测监测云服务技术研究

研究机械设备、能源设备、电气产品、石化装备等典型工业设备和产品检测监测云服务关键技术和装备,包括大数据通讯、接口、测试技术与工具;

先进传感技术、智能数据采集终端与集成系统;

多源异构数据存储技术、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与分析算法库、数据挖掘技术及工具;

设备和产品健康状态诊断、性能评估、故障预测、预知维修技术与方法;

研发智能检测监测云服务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

1.大数据通用导入接口测试技术、集成测试技术、针对现场控制系统的工业标准接口统一架构(OPCUA)通讯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测试技术等关键测试技术、工具不少于6项;

2.产品质量检测仪器与典型工业设备智能健康监测系统不少于4台套,其中裂纹监测精度达到1mm,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3.检测监测、数据挖掘、性能评估、状态诊断、故障预测等新技术新方法不少于8项;

4.智能检测监测云服务平台、大数据通用测试平台各1个,至少在机械设备、能源设备、石化装备等3个行业应用示范,覆盖机械设备数量不少于500台、能源设备不少于100台、石化装备不少于100台;

5.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项;

6.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有关说明:

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

1。

6.2消费品中化学物质限量定值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玩具、婴幼儿用品、体育用品等消费品,建立制定化学物质限量的科学方法;

研究消费者行为方式分析方法和指标,建立使用行为分析模型;

研究内外部因素对化学物质迁移量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开发不同暴露途径迁移量检测技术和检测装置,建立重点化学物质的迁移模型并阐明迁移规律,结合毒理学数据提出科学限量;

开展产业对限量的承受度研究,建立消费品产业承受度评估的基本规范和指标,在综合分析科学限量和产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综合限量。

1.建立消费者使用行为模型5项,研制迁移过程模拟装置3套,开发迁移量检测技术5项,开发迁移量检测装置2套,建立10种以上化学物质的迁移模型,提出化学物质限量建议10项;

2.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5项;

3.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6.3跨境多载体隐存高危生物因子风险识别、预测和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跨境人群及携带物隐存高危因子风险识别和预测技术;

研究进境货物中农林高危害因子快速识别、行为干扰和控制技术;

研究进境交通工具中隐匿媒介风险识别、监测控制一体化技术;

研究气溶胶、压舱水中隐存高危因子现场多元监测、控制技术;

研究跨境隐存高危因子智能风险挖掘、风险等级识别、预测和控制技术。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