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南区职业教育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5593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南区职业教育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汉南区职业教育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汉南区职业教育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汉南区职业教育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汉南区职业教育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南区职业教育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汉南区职业教育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南区职业教育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南区职业教育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职业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距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距群众的教育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职业教育整体上仍然处在“蹒跚行进、奋力爬坡”的阶段,还面临着诸多困扰,多年存在的“三难”现象仍然突出:

职业教育招生难、职业学校办学难、专业师资引进难。

调研过程中,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三难”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我区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六个不适应”。

(一)认识不适应形势。

当前影响职业教育发展首要的是各个层面的认识与观念。

近年来,国家将职业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事关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但受就业压力以及片面的人才观、择业观影响,很多人对职业教育仍然存有偏见。

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

从政府层面看,只看重社会经济发展,未完全认清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没有完全认识到技能人才不足与社会用工需求矛盾的本质,没有看到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有的认为职业教育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不愿在这方面费力气;

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

政府没有真正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

从学生家长来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跳农门”、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

加之近年来就业压力增大,就业质量不高,致使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上职校低人一等,让孩子上职校成了“无奈”的选择。

从企业来看,很多企业经营者认为,“教育就是教育、工厂就是工厂,扯不到一块去”,致使“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和学校缺乏沟通、没有配合。

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社会意识尚未真正形成,观念更新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二)规模不适应需求。

与我区特别是与开发区融合后与用工市场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相比,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明显偏小。

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区技能人才需求量(新增)3.2万人,年均1万人左右。

而2013年全区高、中等职业院校(含国资大学)年培养能力仅有4千余人,职教中心高中和职校在校生不足千人,办学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应当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

我们在这方面差距更大。

职普比例只有41%左右,明显低于我市平均水平4.5:

5.5。

(三)条件不适应办学。

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财力作支撑。

骨干示范学校的创建、实训基地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而目前我区职业教育的投入水平不高,现有投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

城市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2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没有完全兑现。

与我市新城区相比有一定差距。

由于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办学条件的改善。

从学校办学设施看,职校办学条件简陋,学校缺少基本的实习场所和设备。

从实习实训条件看,汉南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是全市职校中唯一没有实训教学大楼的学校。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生均仪器设备总值最低应为3000元,而目前我区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仪器设备总值不足二千元。

从师资力量看,我区职教中心的编制是三十多年前核定的,专业教师的引进为零,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专业水平也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专业与文化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二者的比例竟然达到1∶15。

学校不得不高薪聘请校外技能型专家任教,难以保证教学时间和质量。

“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匮乏,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平均占专任教师的30%,我区只有5%的水平。

(四)专业不适应市场。

2011年,湖北省在全省中职、技工学校实行技能高考政策以来,学校主要侧重于技能升学,开设的专业与升学专业挂钩与我区产业发展联系不紧密,“两张皮”的现象比较突出。

学校不是瞄准市场设置专业,而是依据现有师资与学生家长升学愿望确定专业,这就必然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我区提出“工业倍增计划”,据劳动部门预测,到“十二五”末,与开发区完全融合后,我区工业各类技能人才总量应达到4.2万人,纯增量应达到1.2万人,年均应培养6000多人。

而我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年招生仅有200人,成人培训500人次,引进高校毕业生4000人,还有极大的缺口。

另据调查,我区中职毕业生回农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不足毕业生总数的2%。

现在农民迫切需要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但如何发挥职业教育在农业技术中的作用,已成为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从五大产业集群技能人才供求关系看,一般来说,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余有缺、供求之间适当不平衡是正常的。

但我区的情况是,这种供求双方基本上处于无引导、无组织的自发状态,反映了我区职业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明显不衔接。

据测算,“十二五”末,随着欧洲风情小镇的建设,我区服务业中的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社区中介服务、金融服务以及饮食服务等传统服务行业,共需要各类技能人才总量应达到3万余人。

从目前状况看,我区根本无力培养。

实践证明,没有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不与当地经济挂钩,职业教育不可能发展壮大;

脱离现实经济生活和产业需求,职业教育肯定做不大,走不快、也走不远。

(五)政策不适应就业。

我区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尚不能成为促进和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我区各类经济组织中,普遍没有真正建立起技能人才从培养、使用到管理的规定和制度,技术岗位只有30%左右的人持证上岗,远没有达到全员持证上岗的要求。

由于缺乏鼓励在本地就业的政策,目前我区一方面缺少大量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相当一部分职校毕业生大量流向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这就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我区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培养的技能人才,却走出去就业;

而我区的一些企业又要拿出必要的成本,从外地引进技能人才。

这“一出一进”背后,意味着教育资源的重复浪费和人才成本的双重投入,确实值得深思。

(六)体制不适应统筹。

我区职教中心是“一套班子多块牌子”。

职教中心内既有职业教育又有普通高中教育,生源对象、教育目标有极大差异,不能形成统一,领导管理不能集中精力,内部形成多头管理,体制导致缺乏统筹协调、难免有部门利益、各自立场和自我保护倾向。

显然,普通高中并入职教不利于我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与经济开发区融合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剥离,我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受到极大的制约。

三、对策建议。

“十二.五"教育刚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确立立了职业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综合分析我区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困难和问题,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发展应确立以下基本思路:

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围绕建设新的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紧扣我区优势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寻求新突破,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着力建构立足经济、面向社会、服务各业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新格局。

按照这一思路,在整体工作布局上,应做到“三增”、“三创”、“三强化”。

(一)“三增”:

就是增强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增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

首先,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

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区既是全域城镇化试点区,又是与武汉经济开发区高度融合的新区,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区域竞争力,必须把发展由依靠资源优势为主,转变到依靠人才、技术和劳动者素质为主上来,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可以肯定地说,我区成为人力资源强区之时,就是我区经济腾飞之日。

因此,必须从战略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职业教育,打破“就教育论教育”、“为抓职教而抓职教”的封闭狭隘的思维方式,纠正各种忽视长远发展的“短视”行为,破除各种陈旧观念的束缚,树立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经济、抓民生”的观念,强化抓职教就是“打基础、谋长远、创优势”的意识,真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的总体规划,做到工作上优先研究、发展上优先安排、政策上优先落实。

其次,要广开渠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要认真落实政策,保证职业教育的财政性拨款。

区级政府应建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国家级县级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借鉴我市新城区职业教育建设的经验,凡新建或改建职业中心,区政府可一次性提供启动资金;

扩建职业中心,提供启动资金;

创建成国家级县级职教中心学校,区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资金。

改革财政投入制度,建立按生均培养经费拨款的新机制,保证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投入不低于普通高中的水平。

拓宽职教经费筹措渠道,区财政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及扶贫资金中,应安排一定比例(10-20%)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应安排不低于5%的资金作为成人学校建设经费。

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按照2.5%足额提取职工培训经费,列入企业成本费用。

第三,动员各种力量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

国家提出“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对我区来说任务艰巨,扩大职业教育培养能力是当务之急。

要挖掘办学潜力,改变传统的正规学历教育的思维定式,将成人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不断扩展职业教育生源空间,通过政策引导,让最应成为职业教育对象的中考高考落榜生、农村富余劳动力、退转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农民等群体,能够“无门槛”或“低门槛”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岗前、在岗、转岗培训以及继续教育,达到“让最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到最需要生源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二)“三创”:

就是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创新用工就业制度。

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方面,重点是突破体制性障碍。

政府下属各局、行业、企业、所办的各类培训,均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跨层次的资源整合,切实改变目前多块培训、分散管理、资源浪费的状况。

要制定专门政策,引导企业强化职业培训,明文规定“办企必联校,建企先选校”,即凡在职职工规模达到500人以上的企业,均应建立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或者委托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承担企业培训任务;

凡不足500人规模的新建企业应事先选择与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合作。

积极推进多形式合作办学,支持成立以骨干院校为龙头、若干学校和效益好的企业为依托的职教集团;

实施“名牌带动”,积极创建“名牌学校、名牌专业、名牌基地”,走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并举的发展之路。

创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面,重点是强化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

紧紧围绕我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做到“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先定专业、后聘教师”。

         我们通过调查认为,今后五年我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应当重点建设培育7类实用技术专业,即:

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电子电工、商贸流通、旅游服务、建筑建材、特种种养殖等。

围绕这7类专业建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做到长短结合,以“长”促稳、以“短”促活,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

创新用工就业制度方面,重点是推行职工持证上岗。

要使职业技术教育成为职工进入企业之前的必经之路,以此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和吸引力。

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鼓励企业在本地职业学校中进行招工,引导本地职业院校毕业生尽可能在当地就业,推进“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共建共赢。

认真落实《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对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进行纠正并依法给予处罚。

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安置工作,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

建立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培训制度、学历文凭和职业能力并重的用人制度,经人事、教育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不受工作年限限制,可直接申请参加专业技术从业资格考试。

(三)“三强化”:

就是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对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

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条件差已成为困扰我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职业教育就没出路。

建议今后区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重点用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可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即学校先拿出资金购买设备、建设基地,然后由区财政奖励其价值的2/3,直到该校实训基地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为止。

要探索实习实训的新路子,在学校推行“顶岗实习”模式,并使之制度化。

“最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线上、最新的农业技术在大田里”,因此,要想让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管打实用”,就必须让学生走进工厂车间、走向田间地头。

要深入探索“企校合作、村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同时,设立“区职业教育年会”,定期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做到“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使之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走向社会的平台。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打造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导团队;

培养认定一批专业带头人,打造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培养认定一批骨干教师,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力争“十二五”末,全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武汉市的平均水平。

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全面实施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教师职务聘约管理制度,形成“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

启动师资培训工程,安排专项资金,对专业教师进行相关专业技能培训。

区财政应划拨专项资金,支持职教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技能人才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

人社部门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聘用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对学校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可以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对于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师职务,实行聘任制和合同管理,享受合同规定的待遇。

强化对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

尽快成立由区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依法推进我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要建立职业教育考核评估机制,把职业教育列入政府考核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体系。

要建立网络人才信息公布制度,搭建全区统一的人才供需“平台”,促进各企事业单位与职业学校的信息共享。

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突出贡献,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倡树正确的求学观、择业观和人才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崇尚技能、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2014年3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