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5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docx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docx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

第一讲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1、教育概述

(1)教育的内涵

1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内涵: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

2 我们通常所称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它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是当今教育活动的主干。

3 思想品德教育

(2)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三方面。

教育者:

一般指的是教师、家长、教育管理人员等。

受教育者:

学生;广义的指社会的所有人。

教育中介:

1 作为传播媒介的符号,即人的姿态、文字等。

2 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活动的场所、教学设备。

3 教育材料,即值得传播的知识、经验等精神财富。

4 教育组织形式和制度。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教育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的主导功能

例题:

如何理解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 人的发展主要受遗传、自然和社会环境、特殊的社会互动——教育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共同影响。

2 现代学校教育有专任的教师、科学安排的课程、固定的场所和时间,尤其是有确定的、围绕人的发展制定的教育目的和目标,相比其他因素,它更具有计划性和可控性。

随着人类教育水平的提高,它已经成为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

2、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1)高等教育的概念

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

(2)高等教育的特征——高深性和专业性

教学内容的高深性和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特性。

3、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1)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

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的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大学层面:

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提出培养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标。

学科层面:

专业院系则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则提出更具体的人才知识、能力、品行目标。

个人层面:

制定高等教育的目标体系既要考虑社会的生产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也要可考虑个体的身心发展需要;既要考虑知识技能的专业性,也要考虑人才素质的全面性,即育人性。

育人的目的是关心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

(2)高等教育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育人、促进社会发展(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1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集中表现为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社会政治的变革。

1.传播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帮助青年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进程;

2.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

3.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对社会的各种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

2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集中表现在影响一定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1.通过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基础和条件;

2.帮助人们形成新的观点、态度、行为和习惯

3.产学研结合促进了科学知识的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换,影响科技的发展。

3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集中表现为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

2.创造、更新人类文化

3.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

(三)高等学校的职能和结构

高校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化和现实化,这表现在教学(培养人才),科研,服务社会三方面。

教学(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科研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而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而社会服务是前两个职能的派生,它使得高校教育与社会经济生产活动更为贴近。

高等教育结构:

指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它是由高等教育的功能决定的,体现了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纵向结构:

研究生、本科和专科教育三个层次;横向结构:

学科专业结构。

第二讲

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的高等学校P14

古代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和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分别是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表。

2、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史

(一)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

欧洲的中世纪大学被看做是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并把19世纪之前的大学称为传统大学,以区别于19世纪之后的现代大学。

欧洲最早的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与社会保持相当距离的体现)

1.自主自治的办学观;

2.学术自由的治学观;

3.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

与中世纪大学多以研究和传播神学思想、培养神职人员为主要任务不同,大学教育逐渐走向世俗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是与文艺复兴反对对人性的禁锢和压抑,提倡人的解放和现世幸福,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相一致。

(3)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

德国的柏林大学宣告现代大学的诞生。

特点:

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育人。

(4)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美国高等教育

现代大学特征突出表现在培养实用人才,发展实用知识和服务社会上,高等学校的职能由育人和科研增加了社会经济服务。

赠地学院运动:

1862年美国颁布的《莫雷尔法案》授权联邦政府通过赠地和拨款方式建立农业和机械工业学院的基金,用以为地方发展工农业培养人才。

“威斯康星思想”:

核心是大学要走出校园,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把大学的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和学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

3、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1 汉代的“太学”是我国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

2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

3 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

4 蔡元培注重人文、伦理和人格的中国古代大学理念与立足开明、民主和自由的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相结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北大教育理念。

中国大学的三次转型发展:

1922年新学制颁布、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

第三讲

高等学校的职能

1、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1 大学职能的演变:

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中世纪大学,其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

19世纪初以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为标志,确立了科学研究的职能。

19世纪末美国“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2 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种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在职能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展科学则是直接关系到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服务社会是前两大职能的延伸。

现代大学,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关系。

(P25)

2、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

1、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两种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

(1)通才教育

实施知识面宽、社会适应性广的教育

综合性基础性广博性

(2)专才教育

实施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分科应用性实际能力职业性

2、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

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

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着明显区别。

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

英才高等教育只面向少数人,教育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人才和治国精英。

大众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者分布广泛,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也可以上大学。

教育规模扩展,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

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未来的国家管理人员。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

高等教育往常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属英才教育阶段,二战之前,各国高等教育均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

15%-50%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在世

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致有两种模式:

1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2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3、平等和效率的关系。

1 平等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价值取向。

2 瑞典教育家胡森:

教育平等包括起点的平等、过程的平等和结果的平等。

3 高等教育的平等至少包括: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平等

高等教育受教育过程的平等

高等教育的受教育结果的平等。

4 现实的选择: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四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

1、高等学校的教师

狭义:

专指高等学校内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也称专任教师。

广义:

与高校教育者是等同的,包括高等学校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和群体性的特点。

(一)高校教师职业角色定位

1.社会义务:

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2.教学管理:

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

高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是教学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

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3.心理定向:

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

4.自我实现:

在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二)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1、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含义

职业生涯成功:

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或是工作有关的成果或成就。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表现在三个方面:

(处决于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1 薪酬工资等物质待遇以及住房、交通等生活境遇是否改变;

2 职称等级等晋升状况是否改变;

3 在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中的影响力是否改变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成功是建立在高校教师成长的基础之上的。

高校教师成长:

高校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的过程。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 专业知识的发展;(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2 专业能力的发展;

(设计教学、表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教育教学交往、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评价、教育教学研究、创新能力)。

专业能力是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高校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3 专业情意的发展:

专业理想、

专业情操、

专业性向(是高校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

专业自我

2、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

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3、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1 非关注阶段(接受正式教育之前,可以从一个人进入接受正式教师教育一直追溯到他的孩提时代。

2 虚拟关注阶段(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如师范专业的学生)

3 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这阶段的特点:

在“现实的冲击”下,教师产生了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特别关注专业活动中的“生存”技能,专业发展集中在专业态度和动机方面)

4 任务关注阶段(这是教师专业结构诸方面稳定、持续发展的时期)

5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处于该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制约,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4、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

1 专业学习(正规的学校教育);

2 专家引领(形式:

学术专题系列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最有效形式,最受欢迎形式)、教学专家咨询、合作课题研究)

3 同伴互助(基本途径)

4 个人反思(根本性动力因素,“第三条路径”,包括:

教育事件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风格反思、心智模式反思)

(3)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1、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2、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