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4955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建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土建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土建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土建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土建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建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土建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建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建质量通病及防范措施样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被水淹泡的基坑,应采取措施,将水引走排净;

(2)设置截水沟,防止水刷边坡;

(3)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采取排水晾晒后夯实;

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

或换土夯实(3:

7灰土)。

(四)预制桩桩身断裂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

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1)制作桩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2)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3)稳桩不垂直,压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产生弯曲。

(4)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弯曲。

(5)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3、预防和治理

(1)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除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

对桩构件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标或桩尖不在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

(2)在稳桩过程中及时纠正不垂直,接桩时要保证上下装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

(3)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裂缝超过规定坚决不能使用。

(4)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方法。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能够采取补桩的方法。

可在轴线两侧分别补一根或两根桩。

(五)干作业成孔灌注桩的孔底虚土多

成孔后孔底虚土过多,超过标准规定的不大于100mm的规定。

(1)在孔内做二次或多次投钻。

即用钻一次投到设计标高,在原位旋转片刻,停止旋转静拔钻杆。

(2)用勺钻清理孔底虚土。

(3)如虚土是砂或砂卵石时,可先采用孔底浆拌合,然后再灌混凝土。

(4)采用孔底压力灌浆法、压力灌混凝土法及孔底夯实法解决。

(六)泥浆护壁灌注桩塌孔

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塌落。

(1)泥浆相对密度不够,起不到可靠的护壁作用。

(2)孔内水头高度不够或出现承压水,降低了静水压力。

(3)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坍塌。

(4)在松散砂层中钻孔时,进尺速度太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太长,转速太快。

(5)冲击(抓)锥或掏渣筒倾倒,撞击孔壁。

(6)用爆破处理孔内孤石、探头石时,炸药量过大,造成很大振动。

3、防治:

(1)在松散砂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进尺,选用较大相对密度、黏度、胶体率的优质泥浆(或投入黏土掺片石或卵石,低锤冲击,使黏土膏、片石、卵石挤入孔壁)。

(2)如地下水位变化过大,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大水头,或用虹吸管连接等措施。

(3)严格控制冲程高度和炸药用量。

(4)孔口坍塌时,应先探明位置,将砂和黏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回填到坍孔位置以上1~2m;

如坍孔严重,应全部回填,等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在进行钻孔。

(七)回填土沉陷

1、原因分析:

回填时虚铺厚度过大,主料中含水率不合格,土中有机杂质含量过多。

2、防治措施:

(l)、基坑(槽)回填前,将坑(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

(2)、回填上采取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铺厚度:

小型机械打夯机不大干250mm,人工夯实不大于200mm,各种夯法至少夯打三遍,分层夯实,一夺压半夯。

回填土的密实度按规定抽样检查,使之符合要求。

(3)、填上前应检验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入干砂或白灰,如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填土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回填土采用3:

7灰土回填夯实。

(4)、墙体回填,现浇梁板浇注完成后进行,用小型机械夯实,其高度应控制不超过250mm范围内。

(5)、冬期回填上每层铺上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30%,其中冻土块体积不得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50m,铺填时冻土块应均匀分布,逐层压实。

管沟底至管顶500m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室内房心基坑(槽)或管沟不得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

回填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受冻。

并应采取防冻措施。

(6)、任何季节回填土方严禁采用水沉法。

二、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要求及治理

(一)钢筋错位

柱、梁、板、墙主筋位置或保护层偏差过大。

钢筋未按照设计或翻样尺寸进行加工和安装;

钢筋现场翻样时,未合理考虑主筋的相互位置及避让关系;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被碰撞移位后,在混凝土初凝前,没能及时被校正;

保护层垫块尺寸或安装位置不准确。

3、防治措施:

钢筋现场翻样时,应根据结构特点合理考虑钢筋之间的避让关系,现场钢筋加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和现场翻样的尺寸进行加工和安装;

钢筋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固定钢筋措施可靠有效;

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垫块要沿主筋方向摆放,位置、数量准确;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和直接顶撬钢筋,同时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并及时校正。

(二)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不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或现场检测强度,按规范标准评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1)配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材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2)拌制混凝土时没有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或操作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规范操作。

(3)拌制混凝土时投料计量有误。

(4)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护不符合规范要求。

(1)拌制混凝土所用水泥、粗(细)骨料和外加剂等均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给定。

(2)必须按法定检测单位发出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进行配制。

(3)配制混凝土必须按质量比计量投料,且计量要准确。

(4)混凝土拌合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加料顺序为粗骨料、水泥、细骨料、水,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

(5)混凝土的运输和浇捣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6)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质量。

(7)控制好混凝土的养护。

(三)混凝土表面缺陷

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露筋、蜂窝、孔洞等。

(1)模板表面不光滑、安装质量差,接缝不严、漏浆,模板表面污染未清除。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3)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或放置间距、位置等不当。

(4)局部配筋、铁件过密,阻碍混凝土下料或无法正常振捣。

(5)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好。

(6)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当、不分层或分层过厚,布料顺序不合理等。

(7)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规定要求,且未采取措施,导致混凝土离析。

(8)漏振或振捣不实。

(9)混凝土拆模过早。

3、防治措施以及处理:

(1)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钢模应保证边框平直,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必要时可用胶带加强,浇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或均匀涂刷脱模剂。

(2)按规定或方案要求合理布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3)对局部配筋或铁件过密处,应事前制定处理措施,保证混凝土能够顺利经过,浇筑密实。

(4)麻面:

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

(5)蜂窝、露筋:

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对小的蜂窝孔洞用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的蜂窝露筋按孔洞处理。

(6)孔洞:

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模后,用高标号混凝土捣实,面涂纯水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

裂缝较严重时,可用埋管压力灌浆。

(四)混凝土柱、墙、梁等构件外形尺寸、轴线位置偏差大

混凝土柱、墙、梁等外形尺寸偏差、表面平整、轴线位置等超过规范允许偏差值。

(1)没有按施工图进行施工放线或误差过大。

(2)模板等强度和刚度不足。

(3)模板支撑基座不实,受力变形大。

(1)施工前必须按照施工图放线,并确保构件断面几何尺寸和轴线定位线准确无误。

(2)模板及其支撑(架)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模具在浇筑混凝土及养护过程中,不变形、不失稳、不跑模。

(3)要确保模板支撑基座坚实。

(4)在浇筑混凝土前后及过程中,要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混凝土收缩裂缝

裂缝多出现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有塑态收缩、沉陷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凝结收缩等收缩裂缝。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如骨料含泥量大等。

(2)水泥或掺合料用料超出规范规定。

(3)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偏大,和易性差。

(4)混凝土浇筑振捣差,养护不及时或养护差。

(1)选用合格的原材料。

(2)根据现场情况、图纸设计和规范要求,由有资质的试验室配制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并确保搅拌质量。

(3)确保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

(4)确保混凝土及时养护,并保证养护质量满足要求。

(六)防治混凝土现浇板产生裂缝的措施

1、产生原因:

(1)施工时垂直支撑与楼面接触不严密,支撑数量过少;

浇筑混凝土浇捣完毕后,混凝土未达到规定的强度即拆除模板及顶板支撑。

(2)楼板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捣器振捣不当。

(3)空载养护期不足或过早砌筑隔墙。

(4)楼板钢筋的负弯矩筋变形,致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增加,楼板的有效截面高度减少。

(1)施工中在模板垂直支撑与楼面接触处设置楔子使其顶紧,按方案规定数量设置支撑;

浇筑混凝土浇捣完毕后,侍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再拆除模板及顶板支撑,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楼板混凝土适当使用平板振搞器振捣,使骨料分布均匀,杜绝有表面浮浆及中间结块的现象,保证楼板强度。

(3)楼板混凝土经养护达到强度后在上面砌筑隔墙。

(4)绑楼板钢筋时,楼面支座处负筋设置足够的撑脚:

在浇揭混凝土时,设专人看管,钢筋、模板,保护负筋。

三、砌体工程中主要质量问题及防治

(一)住宅工程附墙烟道堵塞、串烟

砖混结构住宅的居室和厨房附墙烟道被堵塞,或各楼层间烟道相互串烟,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和人身安全。

(1)砌筑附墙烟道部位应建立责任制,各楼层烟道采取定人定位(各楼层同一轴线的烟道,尽量由同一人砌筑),便于明确责任和实行奖惩。

(2)砌筑烟道安放瓦管时,应注意接口对齐,接口周围用砂浆塞严,四周间隙内嵌塞碎砖,以嵌固瓦管。

烟道砌筑时应先放瓦管后砌墙体,以防止碎砖、砂浆等杂物掉入管内。

(3)推广采用桶式提芯工具的施工方法,既可防止杂物落入烟道内造成堵塞,又可使烟道内壁砂浆光滑、密实,对防止串烟有利。

(二)墙体因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墙体裂缝

(1)在纵墙的两端出现斜裂缝,多数裂缝经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

裂缝多在墙体下部,向上逐渐减少,裂缝宽度下大上小,常常在房屋建成后不久就出现,其数量级宽度随时间而逐渐发展。

(2)在窗间墙的上下对角线处成对出现水平裂缝,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

(3)在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部窗台处出现竖向裂纹,裂纹上宽下窄。

当纵墙顶部有圈梁时,顶层中央顶部竖向裂缝较少。

(1)加强基础坑(槽)钎探工作。

对于较复杂的地基,在基坑(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待探出的软弱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2)合理设置沉降缝。

操作中应防止浇筑圈梁时将断开处浇在一起,或砖头、砂浆等杂物落入缝内,一面房屋不能自由沉降二发生墙体拉裂现象。

(3)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增强墙体抗剪强度。

应在基础顶面(±

0.000)处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减少建筑物端部门窗数量。

操作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砖浇水湿润,改进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饱满度和砖层间的粘结(提高灰缝的砂浆饱满度,能够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

在施工临时间断处应尽量留置斜槎。

当留置直槎时,也应加拉结筋,坚决消灭阴槎又无拉结筋的作法。

(4)宽大窗口下部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砌反砖拱以适应窗台反梁作用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

为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也可采取一般配筋的方法来加强;

另外,窗台部位也不宜使用过多的半砖砌筑。

(三)填充墙砌筑不当,与主体结构交接处裂缝

框架梁底、柱边出现裂缝。

(1)柱边(框架柱或构造柱)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2φ6,且在其体内锚固长度不小于1000mm的拉结筋。

(2)填充墙梁下口最后3皮砖应在下部墙砌完3d后砌筑,并由中间开始向两边斜砌。

(3)如为空心砖外墙,里口用半砖斜砌墙;

外口先立斗模,再浇筑不低于C10细石混凝土,终凝拆模后将多余的混凝土凿去。

(4)外墙下为空心砖时,若无设计要求,应将窗台改为不低于C10的细石混凝土,其长度大于窗边100mm,并在细石混凝土内加2φ6钢筋。

(5)柱与填充墙接触处应设钢丝网片,防止该处粉刷裂缝。

(四)墙、砌体填充墙与承重结构构件连接不牢、产生墙体裂缝

1、现象

墙、砌体填充墙与承重结构构件连接不牢、产生墙体裂缝

2、原因分析:

不按规范要求设置拉结筋。

隔墙或砌体填充墙的顶面与上部结构连接不符合要求。

3、防治治理:

(1)墙体砌筑时,隔墙处应准确留置阳槎,并应设置拉结筋。

砖砌体按每120mm隔墙厚放置Φ6钢筋1根,且每道墙不得少于2根。

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锚固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末端应设90º

弯钩。

砖砌体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润湿,并应填实砂浆,保持砂浆饱满平直。

(2)砌体填充墙框架应沿框架柱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筋,拉筋伸入填充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

墙长度大于5m时,墙顶部与梁应有可靠拉结;

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砼水平墙梁。

(3)隔墙或砌体填充墙的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宜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砌筑砂浆应饱满。

(五)、墙体结露、涂料霉变

墙体结露潮湿现象、涂料霉变。

2、产生原因:

部分混凝土柱及梁等节点不满足热功要求,施工期墙内潮气未充分释放出来,墙体未干燥等。

(l)、要求设计施工图绘出混凝土柱及梁有热工要求的节点详图,施工时重点控制节点作法。

(2)、布置在楼梯间的消火栓、配电箱等预留孔洞要求加苯板材料作保温处理,保证低限热阻要求。

(3)、施工中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保证墙体的砂浆饱满度,工程完工后应作好通风,使墙体尽快晾干;

严格控制陶粒混凝土砌块的质量,陶粒在砌块中的含量大于40%。

(4)、内墙涂料应采用不含有机质成分的防霉变涂料,涂料进场使用前须经复试检测,确认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5)、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在铝塑窗选型上考虑加设气窗,以利冬期通风换气的需要。

四、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

(一)、防水混凝土施工缝渗漏水

施工缝处混凝土松散,骨料集中,接槎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

(1)施工缝留的位置不当。

(2)在支模和绑钢筋的过程中,掉入缝内的杂物没有及时清除。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3)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为按规定处理施工缝,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靠粘结。

(4)钢筋过密,内外模板距离过窄,混凝土浇捣困难,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5)下料方法不当,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6)浇筑地面混凝土时,因工序衔接等原因造成新老接槎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3、治理

(1)根据渗漏、水压大小情况,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

(2)不渗漏的施工缝,可沿缝剔成八字形凹槽,将松散石子剔除,刷洗干净,用水泥素浆打底,抹1:

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

(二)防水混凝土裂缝渗漏水

混凝土表面有不规则的收缩裂缝,且贯通于混凝土结构,有渗漏水现象。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水泥品种混用,收缩不一产生裂缝。

(2)设计中,对土的侧压力及水压作用考虑不周,结构缺乏足够的刚度。

(3)由于涉及或施工等原因产生局部断裂或环形裂缝。

(1)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

(2)对不渗漏的裂缝,可用灰浆或水泥压浆法处理。

(3)对于结构所出现的环形裂缝,可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后埋式止水带、粘贴式氯丁胶片以及涂刷式氯丁胶片等方法。

(三)管道穿墙(地)部位渗漏水

常温管道、热力管道以及电缆等穿墙(地)时与混凝土脱离,产生裂缝漏水。

(1)穿墙(地)管道周围混凝土浇筑困难,振捣不密实。

(2)没有认真清除穿墙(地)管道表面锈蚀层,致使穿墙(地)管道不能与混凝土粘结严密。

(3)穿墙(地)管道接头不严或用有缝管,水渗入管内后,又从管内流出。

(4)在施工或使用中穿墙(地)管道受振松动,与混凝土间产生缝隙。

(5)热力管道穿墙部位构造处理不当,致使管道在温差作用下,因往返伸缩变形而与结构脱离,产生裂缝。

(1)对于水压较小的常温管道穿墙(地)渗漏水采取直接堵漏法处理:

沿裂缝剔成八字形边坡沟槽,采用水泥胶浆将沟槽挤压密实,达到强度后,表面做防水层。

(2)对于水压较大的常温管道穿墙(地)渗漏水采取下线堵漏法处理:

沿裂缝剔成八字形边坡沟槽,挤压水泥胶浆同时留设线孔或钉孔,使漏水顺孔眼流出。

经检查无渗漏后,沿沟槽抹素浆、砂浆各一道。

待其有强度或再按

(1)堵塞漏水孔眼,最后再把整条裂缝做好防水层。

(3)热力管道穿内墙部位出现渗漏水时,可将穿管孔眼剔大,采用埋设预制半圆混凝土套管进行处理。

(4)热力管道穿外墙部位出现渗漏水,修复时需将地下水位降至管道标高以下,用设置橡胶止水套的方法处理。

五、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处理

(一)卷材屋面开裂

卷材屋面开裂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装配式结构屋面上出现的有规则横向裂缝。

当屋面无保温时,这种横向裂缝往往是通长和笔直的,位置正对屋面板支座的上端;

当屋面有保温时,裂缝往往是断续的、弯曲的,位于屋面板支座两边10~50cm的范围内。

这种有规则裂缝一般在屋面完成后1~4年的冬季出现,开始细如发丝,以后逐渐加剧,一直发展到1~2mm以致更宽。

另一种是无规则裂缝,其位置、形状、长度各不相同,出现的时间也无规律,一般贴补后不再裂开。

(1)产生有规则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是:

温度变化,屋面板产生胀缩,引起板端角变。

另外,卷材质量低、老化或在低温条件下产生冷脆,降低了其韧性和延伸度等原因也会产生横向裂纹。

(2)产生无规则裂缝的原因是:

卷材搭接太小,卷材收缩后接头开裂、翘起,卷材老化龟裂、鼓泡破裂或外伤等。

另外,找平层的分格缝设置不当或处理不好,以及水泥砂浆不规则开裂等,也会引起卷材的无规则开裂。

对于基层未开裂的无规则裂缝(老化龟裂除外),一般在开裂处补贴卷材即可。

有规则横向裂缝在屋面完工后的几年内,正处于发生和发展阶段,只有逐年治理方能收效。

治理方法有:

(1)用盖缝条补缝:

盖缝条用卷材或镀锌薄钢板制成。

补缝时,按修补范围清理屋面,在裂缝处先嵌入防水油膏或灌热沥青。

卷材盖缝条应用玛(王帝)脂粘贴,周边要压实刮平。

镀锌薄钢板盖缝条应用钉子钉在找平层上,,其间距为200mm左右,两边再附贴一层宽200mm的卷材条。

用盖缝条补缝,能适应屋面基层伸缩变形,避免防水层被拉裂,但盖缝条易被踩坏,故不适用于积灰严重、扫灰频繁的屋面。

(2)用干铺卷材做延伸层:

在裂缝处干铺一层250~400mm的卷材条作延伸层。

干铺卷材的两侧20mm处应用玛(王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