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习题集 第四章 重要内容及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4862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 习题集 第四章 重要内容及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理学 习题集 第四章 重要内容及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理学 习题集 第四章 重要内容及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理学 习题集 第四章 重要内容及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理学 习题集 第四章 重要内容及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 习题集 第四章 重要内容及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理学 习题集 第四章 重要内容及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 习题集 第四章 重要内容及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学 习题集 第四章 重要内容及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防御和保护功能

(四)调节体温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二)血液的粘度

全血的粘度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的粘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

当血流速度小于一定限度时,血液粘度与流速成反变关系。

(三)血浆渗透压

1.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2.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对于调节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如0.85﹪的NaCI溶液(又称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

红细胞在高渗溶液将发生皱缩,在低渗溶液中膨胀甚至破裂而发生溶血。

(四)血液酸碱度

1.血浆pH值和缓冲对正常人的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

血浆pH值保持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对。

其中以NaHCO3/H2CO3最为重要。

只要其比值保持在20:

1,血浆pH就能维持相对稳定。

2.碱储备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碳酸氢钠的含量表示碱储备量。

第二节运动对血量的影响

一、血量

血量指全身血液的总量。

是血浆量和血细胞的总和。

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

血量包括循环血量储存血量。

二、运动对血量的影响

(一)一次性运动对血容量的影响

血容量即人体循环血量的总量。

包括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量。

一次性运动时血容量的变化,取决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个体差异等。

(二)长期运动对血容量的影响

长期规律运动可引起血容量增加,其中血浆容量的增加较红细胞容量增加更显著,血液相对稀释。

第三节血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正常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正常值为(4.0~5.5)×

1012/L,女性约为(3.8~4.6)×

1012/L。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这些功能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完成。

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

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Hb含量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则称为贫血。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可塑变形性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能力,称为可塑变形性。

受3种因素影响:

①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②红细胞内部粘度。

③红细胞膜的弹性。

2.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沉降率为0~15mm/h,成年女性为0~20mm/h。

红细胞彼此间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称为红细胞叠连。

3.渗透脆性红细胞膜这种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称为渗透脆性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蛋白质和铁。

2.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叶酸和维生素B12。

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调节因子有:

①爆式促进因子。

②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EPO是主要调节物。

(四)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1.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运动可引起红细胞数量暂时增加,其增加幅度与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

2.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运动可使安静时红细胞和Hb总量略有增高。

但红细胞压积及单位容积中血红蛋白含量(g/L)反而降低。

甚至低于正常值,称为稀释性假性贫血。

运动可加快对衰老红细胞的淘汰,改善血液的流变性。

二、白细胞生理

(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细胞。

安静状态下,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总数为(4.0~10.0)×

109/L。

白细胞数目可因年龄以及机体处于不同生理状态而有变动。

根据其形态差异可分为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两大类。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白细胞具有变形、游走、趋化、吞噬等生理特性,这是白细胞执行防御功能的基础。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吞噬、消化和免疫反应,实现对机体的防御保护功能。

1.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消化病源微生物及损伤死亡的组织细胞,急性感染时增多。

2.嗜碱性粒细胞内含组胺、肝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参与机体变态反应。

3.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单核细胞具有比中性粒细胞更较强的吞噬能力。

参与机体防卫机制。

5.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

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NK细胞对肿瘤细胞有特别的杀伤作用。

(三)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

1.运动时白细胞变化的三个时相运动后白细胞可出现一过性增高。

称为肌动白细胞增多。

分为三个时相。

(1)淋巴细胞增多时相:

肌肉始动工作时、短时间轻微体力活动后及赛前状态出现。

(2)中性粒细胞增多时相:

有训练的人在进行长时间中等强度或大强度运动后出现。

(3)中毒时相:

包括再生阶段和变质阶段。

是没有训练的人进行长时间大强度的力竭运动时,引起造血机能下降的不良反应。

2.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中小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提高血液白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长时间、力竭性运动对免疫机能有负性影响。

三、血小板生理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和功能

血小板无细胞核,体积小,在循环血液中呈双凸圆盘状。

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数量为(100~300)×

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有:

1.促进凝血过程

2.参与止血过程

3.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黏附指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粘着的现象。

2.聚集指血小板彼此相互粘着的现象。

3.释放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储存的物质排出的现象。

4.收缩血小板中的收缩蛋白可使血块回缩形成牢固的止血栓。

5.吸附血小板能吸附多种凝血因子于其磷脂表面,促进凝血过程的进行。

(三)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

运动可引起血小板数量增加、活性增强。

并与运动强度呈高度正相关。

适宜的有氧运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

大强度剧烈运动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

第四节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正常人小血管损伤引起出血,可在数分钟后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性止血。

包括三部分功能活动。

①血管收缩。

②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③血液凝固。

(一)血液凝固

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1.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有14种。

按国际命名法用罗马数字编号的有12种。

2.凝血过程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①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②凝血酶原激活转变成凝血酶。

③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形成。

(1)内源性凝血途径: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

启动从因子Ⅻ的激活开始。

(2)外源性凝血途径:

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血凝块回缩,挤压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称为血清。

(二)血液凝固的控制

血液在血管内能保持流动而不发生凝固,主要是由于:

①正常血管的内皮光滑。

②血液中有多种抗凝物质。

④血液循环不息、血流迅速。

(三)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

纤溶的基本过程可分两个阶段:

1.纤溶酶原激活

2.纤维蛋白的降解 

3.纤溶抑制物

二、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一)一次性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中等强度的运动能提高血液纤溶活性,而大强度的运动可同时激活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

(二)长期运动对血凝和纤溶系统能力的影响

运动可使纤溶能力亢进者减弱,不足者增强,正常者仍保持正常,且可消除由于年龄的增长而使纤溶能力下降的影响。

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

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与临床医学关系最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一、红细胞凝集

若将两种不同类型的血液相混合,可发生红细胞聚集成簇的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

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称为凝集原。

血浆中有相应的抗体,称为凝集素。

二、红细胞血型

(一)ABO血型系统

1.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是否存在A凝集原与B凝集原而将血液分为A型、 

B型、AB型和O型。

2.ABO血型的鉴定

其原理是用已知的标准血清,去检测未知的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

(二)Rh血型系统

1.Rh血型抗原

2.Rh血型抗体

三、输血的原则

为保证输血安全, 

输血时除要进行血型鉴定外,还要做交叉配血试验。

原则是:

主侧和次侧均不凝集,可以输血。

若主侧凝集,不能输血。

若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只能在紧急情况下,缓慢少量输血。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体液2、内环境

3、内环境稳态4、血细胞比容

5、碱储备6、渗透压

7、等渗溶液8、血量

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10、红细胞叠连

11、红细胞渗透脆性12、红细胞沉降率

13、血容量14、溶血

15、趋化性16、血浆晶体渗透压

17、胶体渗透压18、血清

19、肌动白细胞增多20、生理性止血

21、内源性凝血22、外源性凝血

23、血液凝固24、纤维蛋白溶解

25、血型26、红细胞凝集

二、选择题

【A1型题】

1.正常成人的体液约占体重的

A.80﹪  B.60﹪ C.40﹪D.20﹪  E.8﹪

2.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

 A.细胞内液 B.淋巴液C.血浆 D.组织液E.尿液

3.红细胞比容是指

 A.红细胞与血浆容积之比 B.红细胞与白细胞之比  

C.红细胞与血管容积之比D.红细胞在所有血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 

E.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4.静脉输入0.85%的NaC1溶液可使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红细胞体积变小D.红细胞体积不变E.红细胞体积变大

5.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α球蛋白 B.γ-球蛋白C.白蛋白

D.纤维蛋白原  E.无机盐

6.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葡萄糖 B.Na+C.K+D.白蛋白 E.纤维蛋白原

7.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的因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B.血浆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组织液静水压E.毛细血管血压

8.红细胞在下列哪种溶液中体积发生膨胀

A.5%葡萄糖溶液B.10%葡萄糖溶液C.0.6%NaC1溶液

D.0.9%NaC1溶液E.1.5%NaC1溶液

9.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时,引起水分转移的方向是

A.细胞内液向血浆B.血浆向细胞内液C.组织液向血浆

D.血浆向组织液E.细胞与细胞之间

10.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

A.7.25~7.35 B.7.35~7.45C.7.45~7.65 D.7.65~7.75E.6.9~7.8

11.血液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A.NaHCO3/H2CO3 B.Na2HPO4/NaH2PO4C.KHCO3/H2CO3   

D.KH2PO4、KHCO3/H2CO3E.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12.NaHCO3/H2CO3的正常比值为

A.10:

1B.15:

1C.20:

1D.30:

1E.40:

1 

13.正常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

A.肝脏B.脾脏

C.脊椎骨、肋骨、胸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骺处骨髓

D.所以骨髓腔的骨髓E.肝脏和骨髓

14.体重60公斤的正常人其血量约为

A.3~3.8L B.4.2~4.8LC.5~5.8L D.6~7LE.7~8L

15.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通透性增大B.悬浮稳定性差C.脆性增大

D.可塑性差E.膜的弹性差

16.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是由于红细胞

A.溶血B.凝集C.血栓形成D.叠连加快E.脆性增大

17.关于血浆渗透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胶体和晶体渗透压组成B.约为300mOsm/kgH2O

C.晶体渗透压接近血浆的总渗透压

D.其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

E.也与溶质颗粒的性质和大小有关

18.红细胞渗透脆性指

A.对高渗溶液的抵抗力B.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

C.在等渗溶液中的渗透吸水力D.红细胞耐受机械撞击的能力

E.红细胞膜通透能力的大小

19.贫血时,血液中

A.血浆量减少B.白细胞数量减少C.血小板减少

D.红细胞和Hb含量减少E.血浆蛋白减少

20.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雄激素B.雌激素C.促红细胞生成素

D.肾上腺素E.生长素

21.从事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不会发生以下哪种变化

A.血容量增加B.血浆容量增加C.红细胞总数明显下降

D.红细胞总数升高E.储存血释放

22.一般认为,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总数

A.明显高于常人B.与常人基本相同C.稍高于常人

D.略低于常人E.明显低于常人

23.运动引起假性贫血的原因是

A.红细胞溶血B.高血容量反应C.铁摄取不足

D.缺乏维生素B12E.EPO分泌减少

24.长期锻炼对血容量的影响,错误的是

A.血容量增大B.血浆容量增大C.红细胞总量增多

D.红细胞比容增大E.红细胞比容减小

25.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于

A.缺少蛋白质和铁B.缺少铁C.缺乏维生素B12

D.脾脏功能亢进E.EPO分泌减少

26.白细胞分类中,最多的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27.急性感染时,明显增多的是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28.具有很强吞噬功能的是

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E.单核细胞

29.血小板的不可逆聚集是由于

A.血小板释放的ATPB.血小板释放的ADP

C.受损伤组织释放ADPD.受损伤组织释放ATP

E.血小板释放PF3

30.血小板发挥作用的第一步是

A.黏附B.聚集C.吸附D.释放E.收缩

31.血清区别于血浆主要在于血清缺乏

A.可溶性血浆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纤维蛋白  D.血小板E.免疫球蛋白

32.血液凝固的本质变化在于

A.因子Ⅷ的激活B.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C.纤维蛋白的激活

D.纤维蛋白的溶解E.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33.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的根本区别是

A.启动因子和参与凝血的因子不同B.形成的血凝块不同

C.因Ca2+是否起作用而不同D.有无血小板的参与

E.前者发生于血管内,后者发生于血管外

34.长期锻炼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错误的是

A.可增强机体凝血机能B.可提高血液纤溶能力

C.可使纤溶能力亢进者减弱,不足者增强,

D.可减缓由于年龄增长使纤溶能力下降的影响

E.运动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35.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C.红细胞上特异性凝集素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性抗体的类型

36.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

A.A型B.B型C.O型D.AB型E.B亚型

【B1型题】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 

D.组织液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1.体液是指

2.内环境是指

3.占体液总量最多的部分是

A.红细胞数量B.血浆蛋白含量C.白细胞的数量

D.血浆E.血小板的数量

4.全血的粘度主要取决于

5.血浆的粘度主要取决于

A.A型B.B型C.AB型D.O型E.以上都不是

6.血清中既有抗A又有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

7.血清中既无抗A又无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

A.蛋白质B.蛋白质、铁 C.蛋白质、铁、叶酸

D.维生素B12、叶酸E.维生素C、叶酸

8.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是

9.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是

A.巨嗜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T淋巴细胞 E.B淋巴细胞

10.实现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11.实现体液免疫功能的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血红蛋白 D.肌红蛋白 E.纤维蛋白原

12.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蛋白质是

13.与免疫功能有关的蛋白质是

14.与血液凝固有关的蛋白质是

A.因子Ⅲ  B.因子Ⅳ C.因子Ⅶ D.因子Ⅷ E.因子Ⅻ

15.启动内源性凝血的是

16.启动外源性凝血的是

17.参与凝血过程多个环节的是

18.甲型血友病是由于缺乏

A.(4.5~5.5)×

109/LB.(4.0~10)×

109/L

C.(20~30)×

109/LD.(50~100)×

E.(100~300)×

19.正常成人安静时的白细胞计数为

20.正常成人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是

A.均亢进B.均无明显变化C.前者亢进,后者无明显变化

D.前者变化不明显,后者亢进E.运动中抑制,运动后亢进

21.一次大强度的剧烈运动引起血凝和纤溶系统

22.一次中等强度的运动引起血凝和纤溶系统

【X型题】

1.血液的主要成分包括

A.水  B.血细胞 C.血浆蛋白D.无机盐  E.ATP

2.血液的基本功能是

A.运输  B.缓冲酸碱物质 C.维持内环境稳态

D.调节体温  E.防御和保护

3.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有

A.作为贮备蛋白为机体提供营养 B.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 

C.缓冲血浆中可能发生的酸碱变化  D.参与止血 

E.参与免疫反应

4.血液粘滞性增高常见于

A.红细胞比容增大 B.血浆蛋白减少 C.长期高原工作的人

D.运动性贫血  E.运动时大量出汗

5.下列属于是等渗溶液的是。

A.5%葡萄糖溶液B.10%葡萄糖溶液C.0.2%NaC1溶液

D.0.85%NaC1溶液E.1.5%NaC1溶液

6.红细胞的特点有

A.正常呈双凹圆盘形B.可塑变形性.C.悬浮稳定性D.对低渗盐溶液有一定的抵抗力E.趋化性

7.红细胞的可塑变形能力

A.与红细胞内的粘度成正比 B.与红细胞膜的弹性成正比 

C.与其表面积/体积的比值成正比D.与红细胞内Hb浓度成反比  E.与其直径成反比

8.使血沉加快的原因有

A.将血沉加快的红细胞置入正常血浆 

B.正常红细胞置入血沉加快的血浆C.血液中白蛋白增加 D.血液中球蛋白增加 E.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增加 

9.长期耐力训练对血容量的影响是

A.血容量增加 B.血浆容量明显增加,红细胞总量轻度增加 

C.红细胞总数明显增加,血浆容量轻度增加, 

D.红细胞压积增大  E.血液黏度增大

10.关于淋巴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B.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C.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D.B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

E.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

11.关于Hb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运输O2 B.运输CO2C.缓冲血液酸碱度

D.是红细胞内的主要蛋白质E.Hb离开红细胞则功能丧失

12.血小板的功能是

A.调节酸碱平衡B.促进凝血 C.参与止血

D.维持血管内膜的完整性  E.运输营养物质

13.血小板致聚剂有

A.ADPB.肾上腺素C.5-羟色胺D.组胺E.前列环素

14.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有

A.黏附和聚集B.吸附C.释放D.收缩E.趋化

15.血小板对运动的反应表现为

A.数量增加B.活性增强C.反应程度与运动强度有关

D.适宜的有氧运动促使血小板活化

E.大强度剧烈运动抑制血小板活化

16.正常人的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固的原因是

A.血管内膜光滑  B.血流迅速 C.有抗凝物质的存在

D.纤溶系统的作用 E.有Ca2+的存在

17.在血液凝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红细胞B.白细胞 C.血小板D.Ca2+E.纤维蛋白原

18.血液中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A.肝素 B.Ca2+ C.抗凝血酶Ⅲ

D.枸橼酸钠  E.柠檬酸钠

19.纤溶系统的成分包括

A.纤溶酶原  B.纤溶酶 C.纤溶酶原激活物

D.纤溶酶原抑制物  E.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20.纤溶的生理意义是

A.使血液保持液态 B.限制血凝发生 C.促进血液凝固

D.防止血栓形成  E.保证血管内血流通畅

21.长期适宜的体育锻炼对血液的良好影响有

A.可延缓纤溶能力随年龄增长的趋势  B.血黏度下降 

C.NK细胞活性增强D.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  

E.血小板聚集增加

三、简答题

1、简述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2、简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3、临床大量输液时,为什么要输入等渗溶液?

4、血液是如何维持酸碱平衡的?

5、献血对人体健康有害吗?

6、简述红细胞生理特性及功能。

7、长期运动对血容量有何影响?

8、红细胞数量相对稳定是如何维持的?

9、运动引起的高血容量反应有何生理意义?

10、简述白细胞的分类,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1、简述肌动白细胞增多的三个时相。

12、简述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13、生理性止血包括哪些功能活动?

14、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15、简述纤维蛋白溶解的两个基本阶段。

16、简述ABO血型分型依据。

17、简述输血的原则。

18、为什么不能称O型血为”万能输血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