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4540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3)文化创新的途径

(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知识梳理】

(一)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

1.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1民族节日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

含义:

文化遗产指的是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

地位: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作用:

世界上的文化遗产,不仅对于我们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正确的态度是: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因此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人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3)文化传播的手段:

大众传媒及其作用

大众传媒的含义: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作用: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历史上中华文化向外辐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而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5)我们对待文化传播的态度

今天,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作用

(1)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它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化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沉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对稳定性指的是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

(1)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3)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4)教育方式的变革。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三)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3.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①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②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可以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可以“取长补短”;

要求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还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克服守旧主义"

和"

封闭主义"

又要克服"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今天,我们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4.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谁就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要点透析】

1.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区别:

(1)含义不同: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则是指某一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民族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2)侧重点不同:

传统文化侧重于更多的是指过去遗留或流传下来的的文化内容,侧重于过去的文化,后者则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着、并不断发展更新着、表现着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内容,侧重于当今的文化.

(2)特点不同: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历史性,继承性.而民族文化主要特点是具有地域性

(3)各有自己的参照物,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传统文化往往是与现代文化相对而言,民族文化往往是与外来文化相对而言.

(4)性质来看:

传统文化里面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性质呈现为中性,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正面肯定的.

(5)指向不同:

传统文化的内涵,包含风俗、礼仪、信仰、习惯等,主要是一种道德与宗教的价值,也具有政治与教育的含义。

民族文化的内涵,包含风俗等的层面,但更多指文化精神和价值系统,尤其是往往被赋予了现代的特殊价值,因而更多具有政治与教育的含义。

(6)从稳定程度看:

传统文化是历史留下仍保存在今天的,具有固定性.而民族文化往往是在旧的基础上有新的开展与变化,是发展变化的.

联系:

(1)都是指民族国家历史上形成的、固有的、能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表现出民族国家面貌特色的文化部分,都具有民族性,都是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的文化。

(2)民族文化本身渗透着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传播媒介与大众传媒

(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根据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传统传媒和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是指现代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

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②侧重点不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联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前提和基础;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必然要求,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5.正确理解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同时,社会实践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真题再现】

1.(2009广东)“入乡随俗”表明了

A.对传统文化的继承B.优秀文化取代落后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不同的文化具有共同性

2.(2009年广东)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

这表明科技进步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就传媒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3.(2009年江苏卷)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

这表明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4.(2009广东)人们一提到中国,就想起长城;

提到埃及,就想到金字塔。

这表明长城、金字塔

A.是落后文化的象征B.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只具有建筑文化意义D.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5.(2009年辽宁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

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

麦哲伦。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

麦哲伦死于此地。

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

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

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答案要点:

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1.(2009广东卷)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

这体现了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2009山东)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沦衡》)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3.(2009江苏)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

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09广东)“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

5.(2009年福建卷)

某校高二

(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

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链接】医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抚民,使汉初社会凋敞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

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因为日益增强。

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

“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浩”的道家思想。

他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集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1.(2009年广东)北京奥运会场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名师心得】

易错点一:

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名师点评:

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传媒叫大众传媒。

它能够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各地的信息,显示出其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但是,旧的传媒并没有消失,仍在当今的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反馈及时等特点。

易错点二:

文化的继承就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

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文化具有时代性,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面对这种状况我们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只有不断抛弃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即糟粕,才能使民族文化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不至于成为拖累社会进步的包袱。

认为文化的继承就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其实质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两面性和时代性。

易错点三:

文化的发展就是对旧文化的完全否定。

文化的发展是指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不是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的发展是克服传统文化里面的糟粕又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曲折性的上升,前进,认为文化的发展就是对旧文化的完全否定,其实质是没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否定了继承

易错点四: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过程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没有先后之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认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过程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其实质是把继承和发展完全分离,否定了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易错点五:

继承与发展是对立的两个方面。

继承指的是承袭传统,而发展指的是不断改造旧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二者是不的。

继承与发展都处于文化发展这一个过程中,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认为继承与发展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看到了两者的不同,但割裂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其实质否定了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

不能混为一谈。

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唯一的来源,也是文化创新的本质。

易错点六:

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创造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文学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应该像金字塔一样,塔尖是最民族的,也就是文化遗产等部分,国家应该下大力气保护。

据此回答1-2题

1.文化遗产之所以是最民族的,是因为文化遗产

A.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可以充分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2.国家应该下大力气保护塔尖文化,这启示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A.承认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B.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D.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3.女书是湖南江永等地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女性文字,两千多年来,只在女性中流传。

随着最后一位自然传人的去世,女书面临失传的危险。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为拯救女书这一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行动。

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①是为了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②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能够使民族文化免受外来文化的侵蚀④能够确保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与古徽商相伴而生的“徽文化”博大精深,涵盖文、史、哲、经、医等诸多领域,形成了包括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菜等在内的文化体系,堪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据此完成4-5题

4.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

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如果你是一位游客,参观徽州古民居时,应有的感悟是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