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主观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4055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6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主观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7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主观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7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主观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7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主观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7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主观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主观题Word下载.docx

《7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主观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主观题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主观题Word下载.docx

——《韩非子》

材料三《十二铜表法》大部分都是习惯法,主要内容涉及私法,以民事法律规范居多。

……一般来说,民法可以等同于私法。

在世界古代各地区的法律体系中,唯有罗马法能够明确的区分公法和私法。

私法调整的个人之间的关系,……公法是限制、规定公权力……国家公权力在司法领域仅仅发挥保障私权的功能即可。

——任世江《高中历史课程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四孟德斯鸠把法视为事物内在规律的体现,完全抛开了神权和特权。

他明确提出“一切存在都有它们的法”,上帝有上帝的法,物质世界有物质世界的法,人类也有自己的法,立法的基础就是人的理性。

既然人类的法是人的理性的体现,那它的本质就应该是维护人的权利。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亚里士多德和韩非子对于制定法律的目的的认识有何不同?

(4分)(不得完全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三,说明罗马法与世界古代各地区的法律体系相比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2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评价孟德斯鸠法治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8分)(不得完全摘抄原文)

第3天

16.(18分)近代英法美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大事,其民主历程和分权制衡的特点值得各国借鉴,但政体选择还是要与各国国情相结合。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完善了其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法国政治民主化大事记

①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

②1791年,《1791年宪法》颁布,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③1792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后,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1794年,“热月政变”后法国革命的高潮过去。

⑤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年,《法兰西民法典》正式颁布。

新宪法正式宣布法国改制为帝国,即法兰西第一帝国。

⑥1815年,路易十八复辟。

⑦1830年,法国人民进行“七月革命”,金融资产阶级掌权。

⑧1848年,法国发生“二月革命”,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权,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⑨1848年,路易·

波拿巴当选总统。

1852年12月,波拿巴加冕,共和国改制为帝国,即法兰西第二帝国。

⑩1870年普法战争。

9月,巴黎革命,成立资产阶级“国防政府”。

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1870年第三共和国即已诞生。

从此,法国走上政治民主道路,但其中仍有曲折。

材料三1933年5月,罗斯福签署了国会通过的《农业调整法》,1936年1月,最高法院裁决该法案违宪。

1938年,联邦政府又颁布了新的《农业调整法》。

1937年2月,罗斯福提出进行司法改革,他建议最高法院法官由原来的9名增加到15名,使最高法院由保守派控制转变为“新政派”控制。

他的建议遭到法院和国会一些议员的强烈反对而未获得通过。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中议会与内阁的权力制衡关系;

此外,英国政体还存在哪些权力制衡关系?

(6分)

(2)根据材料二的法国大事年表,说明法国政体变化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8分)

(3)材料三中最高法院判决国会通过的法律违宪和反对总统提名法官体现了美国司法具有什么特点?

罗斯福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意图是什么?

(4分)(不得照抄原文)

第4天

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回答哀公问政:

“故为政在人。

取人以身。

修身以道。

修道以仁。

——《中庸》

治法明,则官无邪。

——《商君书·

壹言第八》

材料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

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

第二,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

……这样,即使公社没有另外给代表机构的代表签发限权委托书,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

——恩格斯1891年《〈法兰西内战〉导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位思想家关于约束权力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是如何防止滥用权力的。

其主张有何重大意义?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恩格斯约束权力的主张。

(4分)

第5天

16.(10分)沉沦与抗争。

材料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①②两处的侵华战争名称,(4分)并分别指出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抗争中体现出的进步趋势之一。

(2分)

第6天

16.(12分)表3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发行的四套邮票简介。

阅读表格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

20周年(1965年)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4枚:

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50周年(1995年)

《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8枚:

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2005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4枚:

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1枚小型张:

和平与正义

70周年(2015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13枚:

“九·

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滇西抗战纪念馆

以《大刀进行曲》雕塑、长城、红绸、和平鸽为主要元素

表3

任选其中两套纪念邮票,概括说明其内容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纪念主题的变化。

(12分。

要求:

史实清楚,说明充分,分析透彻)

第7天

16.(8分)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间剪纸

材料二1864年有人记载上海港附近松江、太仓手工纺织业的情况说: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绫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摘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1872~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表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1872~1894年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1895~1913年

463

90801

41%

136

103153

46%

(1)图9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动。

根据材料二、三加以说明。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给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第8天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班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制作了学习卡片。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卡片一

卡片二

卡片三

(1)请把卡片一中A.B两处补充完整。

(2)根据卡片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崛起的新兴力量有哪些?

(3)根据卡片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的认识。

(6分)

第9天

1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

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仍准留住”。

“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贫易,并不纳悦”。

“俄罗斯国人若有杀人、抢夺、重伤、谋杀、故烧房屋等重案,查明系俄罗斯国人犯者,将该犯送交本国,按律治罪”。

——摘编自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材料二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条约的内容,两国的设怨并不相同。

斯大林希望与新中国结盟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致破坏稚尔塔体系及损害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而毛泽东考虑的则是如何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

……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低息货款,但却提出从1950年到1963年的14年里,中国必须把它所有过剩的工业原料统统卖给苏联,而不得卖给第三国。

苏联坚持在帮助中国建立航空、造船、石油、育色金属等工业方面要实行合管。

苏联坚持不允许第三国资本和人员以任何方式参预东北和新疆的任何机构以及经营性活动。

对于苏联的上述行为,毛泽东机端反感。

但由于中苏两国强弱悬殊和中国处于受援国地位的现实状况,不论毛泽东与周恩来如何努力,中国都不可能争取到真正的平等。

——摘编自XX百科

材料三中俄自1991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过10年来的健康发展,连续上了三个台阶。

从1992年“相互视为友好国家”上升到1994年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然后又提升到1996年的“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不过,在中俄关系不断深化的同时,俄国也存在着“中国威胁论”的潜流,并衍生出“人口入侵伦”、“经济渗透论”、“军事挑战论”、“地缘战略矛盾论”等诸多变种。

——马云《面向21世纪的中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条约》侵犯了中国的哪些主权?

以及对中国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为了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新形象,新中国做了哪些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关系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

第10天

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目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

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罗斯福

材料二1941年5月6日,罗斯福正式宣布,《租借法案》亦适用于中国,到1945年9月3日止,美国给予中国的援助为845亿美元。

——吴景平《抗战时期中美租借关系述评》

二战后杜鲁门政府一再延长《租借法隶》,采满足蒋介石的物资需要。

自日本投降日至1946年10月31日.美国给国民党的租借物资已达七亿八千多万美元。

——王伟《论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援助(1945—1949)》

注:

《租借法案》是美国国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

材料三(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说:

“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

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

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1960年11月4日)

材料四图6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时代周刊》的一幅封面漫画。

(1)抗战期间和抗战结束后美国《租借法案》均对华适用,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国这么做的目的及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的对华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使材料四漫画人物“去北京”的因素。

概述“去北京”取得的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美中关系的总体特征。

第11天

16.材料一《墨子》中说: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春秋谷梁传》中说:

“初税亩……初者,始也。

……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材料四《汉书·

食货志》载: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1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况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

(7分)

第12天

16.材料一“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材料二“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吴县志》

“(帐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

——《清稗类钞》

“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风麓小志》

材料三“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康熙松江府志》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

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8分)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

为什么?

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第13天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国语·

齐语》

材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捆布参,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三: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与小农经济的形成有何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扶植小农经济政策的原因。

(4)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

第14天

1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

诱岛倭入掠”。

《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

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朝廷“禁

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

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

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

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

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

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

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12分)

第15天

16.有学者认为所谓的现代文明的过程,就是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工商文明”战胜或者说取代以传统农牧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里仁》

“存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三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

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

“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

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的工商业文明的内涵。

第16天

16.)阅读下列材料: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

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

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四: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

(3)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17天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

“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

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

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往欧洲。

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

(2)材料二中“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含义是什么?

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做了些什么?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

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18天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

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

——R·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